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0,(19):62-62
美国研究人员19日表示,他们对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发回的最新数据分析后认为,月球可能在以极微小的速度收缩。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7,(2):46-46
美国宇航局12月5日公布了其探索太空的又一重大举措:送人类重返月球并建立永久基地,为登上火星作准备。他们计划于2020年用载人飞船将4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宇航员将花4年时间在月球建立基地,到2024年,普通游客将有机会登月居住。  相似文献   

3.
1969年美国宇航员成功地驾驶阿波罗11号登月舱登上月球,引发了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空间竞赛,但从另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动的第一次探月热潮,完全是大国政治竞争的产物,月球成为美苏冷战的极好舞台。29年之后,美国再次发射月球勘探者到达月球。21世纪欧洲、日本、中国、印度也相继研究他们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9,(5):46-46
根据有关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第一步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是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1,(6):63-64
本报北京消息 来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消息称,2010年8月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舁和张钰哲,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11,(13):64-64,50
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创始人史蒂夫·德斯特在昨天的论坛上表示,科学家正努力计划于数年内,将50公斤重的探测器送上月球南极,建立起月球天文台。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4,(3):76-77
正根据目前的探测结果,月球上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探测与研究程度较高的有月海玄武岩中的钛铁矿和克里普岩中的稀土元素、钾、磷和铀、钍等。探索月球似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月球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可谓比比皆是。在物质能源需求不断扩大的今天,人类不禁畅想:是否可以将月球发展成为我们的天然矿场?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6,(11):48-48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予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6,(8):47-4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月球上两种资源给地球能源问题带来希望:一是月球的太阳能;二是月壤中气体,如氢、氦、氖、氩、氮等资源,尤其是核聚变燃料氦-3。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6,(3):42-42
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开始成功迈出第三步——绕月探测。预计将于2007年择机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这颗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6,(3):42-43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月球陨石是遭受小行星物质撞击溅飞出来的月球岩石样品,是研究月球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对象。自1979年发现和确认了第一块月球陨石(ALHA 81005)之后,至今已收集到136块月球陨石样品。虽然Apollo计划和Luna计划回收了382kg月球样品,但由于飞船登陆采样位置有限,月球陨石对了解月球的物质组成和成因演化提供了重要补充。除了少量具有结晶结构的岩石类型以外,大部分月球陨石为碎屑岩,这些碎屑岩主要有三类:高地斜长角砾岩、月海玄武质角砾岩、和高地斜长质-月海玄武质混合角砾岩。根据岩性分析,尤其是岩屑,月球陨石中存在斜长岩、玄武岩、辉长岩、橄长岩、苏长岩、KREEP岩。在月球陨石中逐渐发现了不少克里普岩组分,其中SaU169中VHK的富KREEP成分可能代表了月球中的原始富KREEP岩浆源,这为探索月球中KREEP成因提供重要信息。据研究,现已发现了6对溅射成对月球陨石,同时,发现了9个可能的月球陨石来源区域。后成合晶现象的发现对月球表面冲击变质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月球陨石同位素年龄和稀有气体成分研究不但获得了月球岩石结晶和月壳形成过程,同时获得了月球表面的冲击变质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在宇宙中的各个天体中,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月球作为绕地球运转(实际上是地月绕它们的公共质心运动,这个公共质心并不是地球中心,而在地球内部,距地球中心有一定距离,近似的认为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系极密切。例如夜晚月光的自然照明、潮汐现象的产生、根据月相出现的空间位置可以大致判断方向、农历历法及星期的由来等。月球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是月亮的圆缺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全月球撞击坑识别、分类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分布广泛的地貌单元,是研究月球的最直接窗口。本文以嫦娥一号卫星获取的遥感影像和DEM,以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公布的撞击坑名录为基础数据源,以全月球表面撞击坑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图像处理与专家知识融合的目视解译法确定撞击坑的边界,识别出全月球表面直径大于500 m的撞击坑共计106030个,采用累积频率和与IAU公布撞击坑对比两种方法对目视解译的撞击坑进行精度评价,其识别的总体误差率为10.97%;按照形态特征指标,将全月球撞击坑分为六大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的撞击坑影像及形貌差异性;对全月球撞击坑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撞击坑在月球表面的数量与密度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3):68-77
日前,民政部向社会正式公布了405条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据了解,这是民政部继2010年9月首次向社会公布468条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之后,再次对外发布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  相似文献   

16.
全月球撞击坑形貌特征的识别与多指标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娇  程维明  周成虎  赵敏 《地理研究》2014,33(7):1251-1263
全月球撞击坑数据是支撑月表形貌研究以及月球工程探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数据,其全面性、精确性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甚至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基于嫦娥一号、Clementine多光谱等探月数据,智能化人工提取了全月球106030 个直径大于500 m的撞击坑,在IAU 公布的有名称的撞击坑及其描述形貌特征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全月球撞击坑形貌特征的指标体系并获得了所有撞击坑指标的属性值。针对现阶段尚无一套完整的全月球撞击坑数据库的现状,采用面向对象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组织全月球撞击坑数据,构建了包含位置、大小、形状、坡度、方向、中央峰、辐射纹等7 个大类52 个小类指标的全关系型数据库,其可对撞击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对撞击坑数据的存储、检索、处理和应用,为其他月球科学研究基于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应用提供了海量基础数据,为后续月球其他资源数据库的构建提供借鉴。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更新维护全月球数据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沉寂了几十年的月球又重新热闹起来。这是继冷战时期探月活动后世界上的第二轮探月高潮。今年1月,美国宣布了新太空计划,要重返月球。欧洲空间局制定了登陆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提出了分阶段的月球探测计划。日本、印度、乌克兰、德国、俄罗斯也相继提出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我国也加紧了对月球的探索,明确提出2020年前后,分三个阶段实现对月球的无人探测。日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首席科学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透露,国家第一阶段投入的14亿元人民币已经到位,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l克样品开始月球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11,(6):64+14-64,14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潮汐力让月球的自转减速,因此月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尽管此前许多太空飞船拍摄到了月球的远侧,但美国宇航局月球侦测轨道器带来了月球另一面更为细致的图片。  相似文献   

19.
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近邻。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就登上了月球,但是关于它的谜却是有增无减,其中最大的谜是月球的起源。"月球起源"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但今天天文学家对此仍然是众说纷纭。通常,探讨月球的起源有几个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年龄问题:根  相似文献   

20.
自美国“月球勘探者”机器人开始新一轮的月球之旅以来 ,人类似乎对月球情有独钟 ,特别是探测器发回的月球上有个“大冰库”的信息 ,更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现在我国科学家已在进行月球、火星探测器等可行性论证。月球是一片毫无生机的荒漠世界 ,人类的兴趣绝不是去旅游。那么 ,人类为何如此钟情月球呢?第一 ,月球虽不像以往人们想象的那样富有诗意 ,但大量考察已经证实 ,月球是人类惟一易于征服并可长期居住的地外天体。它不仅是地球形影不离的伴侣 ,而且岩石、年龄及演化过程等 ,都与地球相似 ,人类若果真寻求第二个故乡 ,恐怕非月球莫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