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88-1999年进行4次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调查资料,研究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概况,首次报道了该区鸟类13目30科108种,指出泉州湾河口地区鸟类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因素,建议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以保护该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通过海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综合利用地理相关分析法、空间叠置法等定性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划界,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将规划区域划分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养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监督区.以福建泉州湾为案例,应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得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极重要地区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比较重要地区是晋江河口、洛阳江河口、晋江南岸地区及清源山.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方案共划定26个分区,包括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3个,生物多样性养护区1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监督区9个.泉州湾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水伙 《台湾海峡》2005,24(1):103-103
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泉州市沿海湿地资源保护和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主持编写单位,13个有关单位的35位专家参与编写;并由上述研究所黄宗国研究员任主编,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瑞玉先生作序的《海洋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一书,于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省的沿海一带河口港湾的滩涂上。其中东北部东寨港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迄今,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保护价值极高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6月,对东寨港保护区的红树林、鸟类、浮游植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管理现状调研,文章阐述了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受到的威胁,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日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对由海洋三所和厦门大学牵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参加完成的“福建罗源湾环境容量调查研究”和“福建泉州湾环境容量调查研究”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叶翔  王爱军  马牧  方建勇 《海洋科学》2016,40(1):94-100
由于滨海湿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环境,人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滨海湿地的丧失与生态退化。滨海湿地位于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总结泉州湾滨海湿地水动力、地貌、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分析围填海、养殖、污染物排放及人工生态工程等对滨海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泉州湾滨海湿地面积减小,输水及输沙的路径和方式发生变化,湿地环境质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减少。为了实现泉州湾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对策:(1)加强围海造地的科学管理,提倡新的围海造地方式;(2)开展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特色湿地公园;(3)挖掘海洋文化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本研究揭示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为开展滨海湿地研究、整治与修复,为制定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多数沿海湿地保护区存在着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矛盾,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到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协调,本文以辽宁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初步探讨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促进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建立湿地保护区的宗旨是: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与和谐,减少环境恶化与资源破坏,探索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途径。因此我们在达到保留一些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本底”、保护珍稀及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湿地…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际上流行的 EBsA、KBA 等成熟的评价准则, 选取福建海域为研究对象, 从遗传 、物种 、群落和生态系统 4 个层面构建海洋生态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 ArcGIs 软件开展综合分析 、集成, 确定福建省海洋生态重要性评价结 果, 分析出福建省海洋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 7 个区域, 近岸包括福宁湾 、闽江河口、泉州湾、围头湾和东山湾, 远岸包括莆 田外海和东山外海两个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区。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以及其他沿海省份开展相关保护格局优化工作提供借鉴和 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土地后备资源出现日益紧缺的局面,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目前正在琅琊湾西海岸进行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等重工业建设,对滨海湿地破坏严重,亟需对琅琊湾滨海湿地做出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建议设立湿地-工业缓冲带,建设人工湿地和开展立体养殖。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打造生态防护屏障”。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位于大湾区珠江口东岸,是大湾区几何中心和珠江口城市群连接点,规划为未来新城中心,其河口海岸生态修复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综述、资料梳理和规划分析等方法,从东莞滨海湾新区河口海岸自然环境现状出发,在分析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滨海湾新区应以河口海岸自然环境特征为基础,在保障河口行洪纳潮安全的前提下,对接海陆功能,开展沿海岸线的生态修复工程,打造东莞滨海湾新区“一堤一港一岛一廊多园”的生态海岸带,建设珠江河口“美丽湾区”。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河口海岸开展生态修复应以安全性为第一要素,因地制宜实施精细化修复,探索岸线异地修复制度,实现以“生态空间”支撑“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站,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等特征,其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1 543种,种子植物393种,鸟类28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1种.该湿地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鸟类保护提供巨大支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近年来的调查发现,三角洲区域油田开发对湿地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少,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实施的一系列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黄河三角洲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哺乳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近岸及河口水域。厦门湾是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地之一,同时也是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厦门进行了高强度的海洋开发活动,对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保护该物种及其栖息地,厦门市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跨区域协同管理、鱼类资源管护与增殖放流等,取得了较好成效。本研究总结了厦门湾中华白海豚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分析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保护区优化调整、加强执法监管、开展栖息地生态修复等,可为厦门湾及其他海域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并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分析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现状,依据其对外影响的因素将19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自身吸引型、区域依托型以及多重作用型.通过指标选择,对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模型,构建韧性城市视角下的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框架,采用2011—2020年福建省33个沿海县(区、市)数据,通过城市适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福建沿海城市适灾韧性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借助地理信息分析工具,综合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城市韧性的评价结果,实现福建省域尺度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福建省2020年沿海城市适灾韧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莆田;(2)随着各沿海城市适灾韧性水平的稳步提升,福建省风暴潮灾情等级指数呈下降趋势;(3)风暴潮综合风险I级区主要分布在莆田的兴化湾、湄洲湾沿岸;(4)在灾害防御建议方面,应重点关注河口、喇叭型湾口等地区,应重点防范北部路径和中部路径的台风风暴潮,应因地制宜制定海洋防灾减灾对策和韧性城市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莱州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莱州湾滨海湿地特征以及野外实地观测数据,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手段,揭示1990-2018年莱州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结合景观指数分析莱州湾滨海湿地异质性。结果表明,1990-2018年间,莱州湾滨海湿地呈现人工滨海湿地面积增加而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截至2018年莱州湾滨海湿地面积总计1954 km2,其中天然滨海湿地面积约811 km2,人工滨海湿地面积约1143 km2,分别占42%和58%,滨海湿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趋势明显。斑块数量(NP)、景观形状指数(LSI)等景观指数值逐年增加,表明莱州湾景观格局变化明显且破碎化程度加重。莱州湾滨海湿地不同岸段之间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不完全一样,造成其破碎化程度加重的自然驱动力有河口冲淤、降水量变化等;人工驱动力主要为城市建设、港口码头、集约用海区建设、养殖业和制盐业的开发利用等。以期对莱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合理利用和优化土地空间布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及恢复滨海湿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景区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自然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惟一的木本植物。红树林湿地已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第四届成员大会制定的拉姆萨尔分类系统及我国海岸湿地分类系统。福建省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漳江口及九龙江口。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是福建省迄今为止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天然群落,也是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天然群落。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漳江总长66.2km,宽188m~250m,流经云霄县境内,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东海。1 …  相似文献   

17.
地处胶州湾畔的青岛市提出以环胶州湾沿岸带开发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无疑对沿海经济发展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针对如何在战略实施推进中正确行使海洋管理职责、切实担负起资源环境保护责任、加快推进拥湾发展步伐,提出“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建设自然生态型胶州湾”的目标设想和思路措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地处胶州湾畔的青岛市提出以环胶州湾沿岸带开发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无疑对沿海经济发展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针对如何在战略实施推进中正确行使海洋管理职责、切实担负起资源环境保护责任、加快推进拥湾发展步伐,提出“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建设自然生态型胶州湾”的目标设想和思路措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海岸线曲折, 港湾众多, 有多条河流入海, 适宜牡蛎栖息繁衍, 是我国牡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迄今关于福建沿海牡蛎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报道尚少, 鉴于近20余年福建主要海湾经历了高强度的牡蛎养殖, 有必要了解福建沿海牡蛎自然群体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占比等自然种质资源状况。基于现场调查取样, 结合采用多重种特异性PCR、ITS2杂交种鉴定和CO I测序共同鉴定福建沿海巨蛎属(Crassostrea)牡蛎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从福建沿海由北至南牡蛎野生种苗海区的19个采样点共960个样品中发现3种巨蛎属牡蛎, 分别是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熊本牡蛎(C. sikamea)和香港牡蛎(C. hongkongensis), 并未发现以往报道的近江牡蛎(C. ariakensis)。其中福建牡蛎(607个)占63.23%、熊本牡蛎(343个)占35.73%、香港牡蛎(10个)占1.04%。除个别采样点外, 福建牡蛎和熊本牡蛎在各采样海区均有分布。香港牡蛎仅在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发现群体)有少量分布。研究结果揭示的福建沿海地区巨蛎属的物种种类及其分布为后续开展牡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分化等种群遗传研究提供了关键基础资料, 为牡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08-2010年期间对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水域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了九段沙湿地鱼类的组成及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时间和捕捞方式.目前,九段沙湿地共记录到鱼类133种,隶属于18目49科,鱼类组成以鲈形目和鲤形目为主,生态类型以河口鱼类和近海鱼类最多.同时,分析了九段沙湿地渔业资源在管理和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