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许珠华  侯建军 《台湾海峡》2006,25(1):143-150
根据多年来福建沿岸海域发生赤潮的情况及相关资料,概述了该海域赤潮发生的主要趋势、时间、区域、种类和危害等特点,分析和讨论了赤潮发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指出赤潮防灾和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海洋综合管理力量薄弱,海洋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海洋执法能力有待加强,海洋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福建沿岸海域赤潮灾害的如下措施和建议:进一步调查和研究赤潮发生的类型并分析其主要成因;建立健全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络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大力开展具有福建区域特色的赤潮生物及其有害赤潮发生机理等科学研究;控制陆源污染,减少含氮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入海量,提倡和推广使用农家肥,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认真研究和分析港湾的环境容量,合理开发福建的海水养殖业;加强围填海等涉海工程对海水动力学影响的研究,以及加强对船舶压仓水等带来外来赤潮生物影响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福建海洋兽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树青 《台湾海峡》1997,16(4):479-485
通过对在福建沿海地下发掘出土的海兽骨骼,古文献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了福建省古代7种海兽分布名录;依据采集和调查到的现生海兽标本,提出了福建省18种海兽的种类和分布。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初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构建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对外开放三个战略通道,这是加快福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海洋经济作为福建沿海地区最具有潜力和活力的经济载体,在三个战略通道的构建中如何发挥作用,成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系统一段时间以来思考研究的一个热点。一、海洋经济是福建构建三个战略通道的“桥头堡”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构建的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对外开放三条战略通道,从根本上看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的,是推动福建走向大开放、大交流和大发展的通道。从…  相似文献   

4.
1986年1月我国“向阳红09”、“海监42”海洋调查船,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以海洋污染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为主的联合调查。这是继中美联合研究后海洋二所又二次大型的国际联合研究项目。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测定水体、悬浮体及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理化形态,研究进入东海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和基本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5.
最近,载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学调查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延平号”科学调查船驰离厦门港码头,向福建省闽东海域驶去,与此同时执行游泳生物的调查船只,也向同一海区驶去。这意味着海洋三所承担的国家项目和福建省近海项目,包括台湾海峡全海域和南海东北部分海域的水体环境调查海上作业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海洋是福建的一大优势,也是振兴经济的希望所在。实施“科教兴海”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福建“建设海洋大省”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科教兴海”的顺利实施,实现科教兴海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采取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1983-1986年开展的"福建省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调查",1998年的"福建省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第二次)"以及2007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等3个代表性的时间段,分析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的演变趋势,通过分析发现随着福建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临海工业的发展,福建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环境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具有“五缘”优势,经济互补性强,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实现双赢。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赋予福建许多对台交流与合作先行先试政策,福建海洋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海洋经济总规模保持在全国前列,海洋经济已经成为福建经济的主要增长极。然而,福建海洋经济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海洋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滞后等困难和问题。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4点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建主要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项目成果,报道了2000~2001年福建15个港湾水体中几种悬浮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分布状况.这几种悬浮物质含量与养殖生物的生长状况有着密切相关,也是某些生物的营养源,现场调查的结果为计算贝类养殖容量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沙子口湾海水环境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春梅 《海洋科学》2002,26(10):13-14
为了保护沙子口湾的海域生态环境 ,防止湾内水体的污染 ,必须对湾内水体的环境容量进行估价 ,也就是通过湾内水体纳污能力的研究 ,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总量控制方案 ,有效地控制湾内的水质状况。目前 ,对“环境容量”的定义不一 ,笔者认为“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它是一个变量并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即基本环境容量 (或称差值容量 )和变动环境容量 (或称同化容量 )。前者可以通过拟定的环境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求得 ,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所谓海湾水体的环境容量是指泄入湾内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总量…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沿海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综合标准,研究了这方面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环境容量预测,沿海各环境功能区的确定和电脑化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海岸带综合调查成果于1987年6月29日在河北石家庄通过了国家级审查验收。按“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成果审查验收暂行规定”,国家级审查验收主要是听取和审议省的工作报告与3项成果省级验收意见和结论,评审省的综合调查报告。经国家级审查认为:福建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从1980年12月开始,历时6年,已圆满完成调查计划。在外业工作中,组织13个专业和2个专题组按照“调查简明规程”要求,结合省的特点和经济建设要求,增加一些调查项目,完成了调查任务。内业对大量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并采用一些先进手段。共形成档案1490卷、照片航片70余  相似文献   

13.
大连湾海域环境容量与环境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  王振基 《海洋科学》1986,10(3):16-21
本文是在“大连湾环境污染及综合防治的研究”中,对大连湾海域的环境容量进行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以总量控制为内容的大连湾区域性排海标准。 一、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及数学模式 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环境标准下,环境所能容许的最大污染负荷量,它随环境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沿海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沿海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综合标准,研究了这方面工作的具体实验方法,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环境容量预测,沿海各环境功能区的确定和电脑化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张以恳 《海洋科学》1985,9(2):64-64
台湾暖流水的来源是东海水团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984年2月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和福建海洋研究所合作,在台湾海峡和台湾省北部海域进行了“人工水母” (由聚乙烯制成的形如水母的漂浮体)测底层流的工作。在上述  相似文献   

16.
漳州后石电厂温排水数学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啸  匡翠萍 《台湾海峡》1998,17(2):195-200
本文运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福建漳州后石电厂在不同将机容量、各种工况和潮型条件下受纳水体温度场的时空变化。从取取水口温升以及环境容量方面考虑,几个方案均满足要求。设计单位根据水口降温、环境容量要求和工程造价三方面综合比较后,可从中以一个。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潮流和余流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取“福建海岸带调查”的9个站和“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10个站的海流周日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潮流、余流的性质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沿岸不同海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雨  林茂  林更铭 《台湾海峡》2009,28(4):496-503
结合福建省“908专项”,于2006年7~8月对福建省沿岸海域水采浮游植物的种属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进行了大面积科学调查.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海域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57属127种,其中硅藻47属107种,甲藻5属15种,蓝藻1属1种,金藻2属2种,隐藻1属1种,裸藻1属1种.硅藻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主要是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等.硅藻类广布,甲藻类在闽东海域及东山沿岸分布较多,蓝藻类检出率降低,裸藻类和金藻类检出率增高.表层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3222.59×10^4ind/dm^3,数量分布态势为近岸高、外海低,阂东和闽南高、闽中低.叶绿素a及优势类群的分布与数量分布基本一致.福建沿岸海域赤潮生物种类较多,是引发赤潮的潜在生物因素,一些赤潮生物已在闽南、闽东沿岸局部海域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9.
泉州湾围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现场调查资料与历史资料对比的方法,从海岸和海底地貌、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福建泉州湾围海工程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围海工程促进了海滩的淤浅,减小了内湾的纳潮量和环境容量,使得泉州湾内湾水质恶化;其最终后果为围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普遍降低,优势种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卢冰  熊健 《海洋学研究》1994,12(4):43-47
本文根据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石油烃和苯并芘的含量分布,并对其归宿作了初步设计。结果认为,悬浮物质的吸附沉降作用是影响石油烃含量的主要因素,而长江冲淡水的稀释作用为次。长江口区及邻近海域具有较大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故该调查区基本可视为未污染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