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海峡夏季海水及某些营养盐水平通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寿景  黄自强 《台湾海峡》1998,17(3):275-277
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1984-1985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历史资料和1994-1995年“台湾海峡碳及生源要素通量研究”课题的现场调查资料,计算出台湾海峡南、北两个断面夏季海水、铵、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水平迁移通量。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南部水深30—60m海底首次发现文昌鱼大面积分布”;“发现了多毛类一个新属三个新种”;“台湾浅滩南部存在着上升流、平潭岛东北和泉州湾外海区也发现有上升流现象”;“台湾海峡内存在着浅海声道”。这些是从最近在厦门召开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成果评审验收会上获悉的。来自全国24个单位的同行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70多名,在听取了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关于“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的工作报告和海洋水文气象、海水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地质地貌、海水声速和海洋人工放射性等专业的调查研究报告之后,根据国家海洋局下达的任务与要求,认真地审查了全部成果。认为该调查是一次较全面、较系统、范围广、站位多、同步周日连续观测和分片准同步大面的调查。海水化学要素做到现场过滤分析;海水声速应用声速仪直接测定;海洋沉积  相似文献   

3.
张维林 《台湾海峡》1990,9(4):293-300
本文通过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域7个柱状样计79块样品中的有孔虫分析,阐述了海峡柱样中有孔虫组合及其特征,并由此讨论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1998年8月台湾海峡温度和叶绿素a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1998年8月台湾海峡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观测结果,讨论了调查期间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存在明显的上升流,较高的叶绿素a含量均位于低温高盐的涌升水中,叶绿素a最大值出现存在上升流区边缘、温跃层附近,台湾海峡东部海域由高温、低盐、低营养盐水占据,叶绿素a含量明显较海峡西部海域低。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温,盐,密度的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1984年2月~1985年2月,福建省海岸带海涂资源及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图1),并参考该区大量历史资料(含沿岸台站),分析西部海域不同海区,即沿岸河口区、海峡开阔区以及台湾浅滩附近等海区温、盐、密度的年变化,同时对水温进行调和分析,进一步阐明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温的年变化特征。同时得出海峡区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盐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84年2月—1985年2月在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的资料,以季节收支法计算台湾海峡西海域溶解氧的海-气交换系数和交换速率,当秋冬季氧的交换系数出现负值、交换速率与现场现象产生矛盾时,本文用各季节自然增氧与耗氧速度的平衡运动趋势予以解释,最后,根据所计算出的氧交换系数估算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溶解氧的海-气交换通量,得出了氧在本海域从海水向大气的释放量比从大气溶入海水的量大得多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是上升流多发区,近年来已引起众多海洋学家的重视。我国海洋学家通过对台湾海峡区水团、海流和营养盐等的分析研究,不仅得出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分布范围和特征,并对其成因也作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由于这些研究都是采用间接方法,因此对上升流的主要成因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引起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各驱动力因子量级的分析,进而判断出上升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
据1985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MnO,MgO,Fe_2O_3,Al_2O_3,CaO和TiO_2的含量分布特征,讨论了各金属氧化物之间及其与沉积物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温、盐度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4—1985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海水温、盐度年、日较差及年、日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调查中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研究,发现了沙蚕科全刺沙蚕属一新种。文中附图并详细地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同时与其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水文状况,已有一些研究(肖晖等,1988;曾刚等,1988),但对海峡中部和东部海域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对该海域海水温、盐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和细结构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拟对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夏季温、盐度的垂直分布类型和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台湾海峡海域的水文状况、水团结构和海水的垂直混合过程及其机制,对该海域的资源(特别是渔业资源)开发也有现实意义。 本文所用资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福建海洋研究所1987年7月11-20日和8月25-29日在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进行的两次“上升流”专题调查中搜集的,调査站位如图1所示。这些资料包括南森站资料和CTD资料两类。前者系利用南森采水器和颤倒温度表获得,观测层次采用浅海标准层次(即0,5,10,15,20,25,30,50,75m,…底层)。后者系用美国 Interocean 公司513D型多要素探测仪(CTD)获取,为连续取样,该探测仪深度、温度和盐度的观测误差分别为±0.03m,±0.02℃和±0.05。 两次调查期间的天气状况基本相似。第一航次期间天气形势较稳定,多为晴和少云。第二航次期间天气形势基本与第一航次相似;但8月30日因受合风影响,天气状况趋于恶劣,F断面未能进行观测。在两次调査期间,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的风向较稳定,多为南-西南风,仅个别测站出现东南风;风速変化也较小,一般都在2-5m/s之间,最大风速为9m/s。调査期间气温较高,大都在26.8-28.8℃间2最高为29.4℃。  相似文献   

12.
最近,载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学调查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延平号”科学调查船驰离厦门港码头,向福建省闽东海域驶去,与此同时执行游泳生物的调查船只,也向同一海区驶去。这意味着海洋三所承担的国家项目和福建省近海项目,包括台湾海峡全海域和南海东北部分海域的水体环境调查海上作业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西岸海底沉积类型的展布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成 《海洋学报》1987,9(1):64-68
根据台湾海峡西部沿岸海域的沉积调查和研究,作者系统总结了该区海底沉积类型的分布特征,并详细分析了形成该区沉积类型分布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最后论述了此项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浮游端足类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984年5月—1985年2月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调查所获的样品及资料,分析报道了本海域浮游端足类的种类组成、总量的季节变化与平面分布、主要种的季节变化、昼夜垂直移动节律,并探讨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调和分析法讨论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溶解氧的分布情况,海水中溶解氧的周年变化采用Fourier级数表示,文中描述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表、底层以及垂直方向溶解氧各分量(AO、Am、Φm)的分布状况,同时还讨论了不同水系的季节消长对溶解氧分布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年代与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志峰  王明亮 《台湾海峡》1989,8(2):114-121
本文根据我所1984—1985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年代与各期沉积物分布;计算了沉积速率;划分了不同的沉积速率区;初步探讨了沉积速率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糠虾类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秉及 《台湾海峡》1989,8(2):127-131
本文利用1984年5月—1985年2月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海洋综合调查所获的浮游生物样品,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糠虾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浮游软体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载燕玉 《台湾海峡》1989,8(1):54-59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浮游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浅滩西侧水道夏季的水文特征与上升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根据1984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的结果及历史资料,分析了台湾浅滩西侧水道夏季的水文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该海区夏季上升流的关系。并讨论了该海区夏季上升流海水的理化特征、上升流的时空变化及来源等。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大气中金属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1-1993年,收集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空大气中的181个颗粒样品和2个颗粒分级样品。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其中的颗粒金属Al、Fe、Cu、pb、Cd,Na,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大气中颗粒金属Fe、Cu、pb、Cd的含量明显低于大陆城市大气中的含量,大气颗粒物中Al、Cu,Pb显示了明显的年变化,Al、Fe、Cu、Pb、Cd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干季大于湿季,影响大气颗粒金属元素浓度季节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