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东太子河地区中寒武世地层包括碱厂组和馒头组,属于陆表海沉积.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等特征,将该套地层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其中Ⅰ型层序1个,Ⅱ型层序2个,识别出30个副层序.本区凝缩段不发育,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露头层序地层及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永清  李寅 《地球学报》2001,22(1):49-54
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成因地层学和河流沉积体系构成单元等级界面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准噶尔侏罗系陆相盆地露头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的实际调查和综合研究,依据研究区沉积地层特征、层序和界面识别与划分、凝缩沉积、体系域和层序格架发育特点等,提出了陆相环境中层序地层研究以及层序界面、层序及凝缩层、体系域和层序格架识别与划分的若干标志及实际操作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山东沂水地区早中寒武世地层属陆表海沉积。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相序以及地层结构,层序界面标志等特征,将区内中下寒武统划分9个层序和识别出10个层序界面。Ⅰ型和Ⅱ型层序上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凝缩段不甚发育。  相似文献   

4.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体的分析,因而沉积层序的组成单元与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有必然的联系:在一个沉积盆地的数个沉积层序中,成熟烃源岩往往是地史中具一定埋深、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凝缩层,这个凝缩层往往是一个构造超层序的最大海(湖)泛面;储集岩往往是成熟烃源岩之上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高水位体系域;有效盖层为储集岩之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及凝缩层;成熟烃源岩之上的沉积层序为上覆岩层;低水位体系域储集岩有可能沿上倾方向尖灭,被层序界面及其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岩性圈闭;除构造裂缝外,低水位体系域下切谷可作为油气向上运移通道;一个含油气系统往往跨越不同的沉积层序甚至构造超层序。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地区三叠纪地层沉积格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立亭 《贵州地质》1996,13(2):129-134
黔西南地区三叠系是被两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套地层,它可进一步划分为七个层序。除层序Ⅰ外,均为类型Ⅰ层序,其中Ⅰ—Ⅳ为碳酸盐层序,Ⅴ—Ⅶ为硅质碎屑层序。综合岩石地层单位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层序地层、年代地层等各方面资料,建立的区域性地层沉积格架表明:①碳酸盐台地上地层层序特征是─—层序界面清楚;层序一般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缺少低位体系域;无真正的凝缩段,与凝缩段相当的地层称低速沉积段;成岩作用的影响极为明显。②研究区内的沉积盆地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早三叠世)为伸展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也是区域性海平面主体上升时期;第二阶段(中晚三叠世)为挤压型周缘前陆盆地,也是区域性海平面主体下降时期,该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晚两个时期。在沉积盆地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分别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层层序和沉积格架。  相似文献   

6.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的原理和方法,对四川石棉田湾矿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上震旦统进行了研究,识别出4个3级层序,描述了各层序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震旦世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和层序地层中体系域与金等贵金属矿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苏北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同时,研究了碳酸盐岩在其中的作用,提出了碳酸盐岩结核和团块的分布是识别层序地层界面和体系域标志;粒屑碳酸盐岩的沉积迁移也可作为识别不同体系域的重要标志;碳酸盐岩的序列变化是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的标志;稳定分布的暗色细粒碳酸盐岩与泥岩的互层是识别凝缩层和最大湖泛面的标志,认为今后在层序地层分析中应充分发挥湖相碳酸盐岩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书鹏 《贵州地质》2017,34(1):33-37,17
贵州西部水城矿区主要的含煤地层晚二叠世龙潭组为典型的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其沉积环境有下三角洲平原、潮坪和泻湖等。作者对水城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龙潭组和汪家寨组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并根据层序界面将水城矿区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层序地层,层序Ⅰ从峨眉山玄武岩顶界到标七底界;层序Ⅱ从标七底界开始到四号煤层底板;层序Ⅲ从四号煤层底板开始到二叠系与三叠系的不整合面。三个层序地层中层序Ⅱ煤层发育最好,层序Ⅲ次之,层序Ⅰ最差。在层序中又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尤以海侵体系域最有利成煤作用,高位体系域次之,低位体系域最差。  相似文献   

9.
曹默雷  陈建平 《沉积学报》2022,40(4):1083-1094
以湘西北民乐锰矿为例,基于矿区内钻孔信息对成矿期(大塘坡组下段)进行地层对比,由新分层信息及厚度变化分析沉积特征并建立三级、四级层序格架,由三级、四级层序尺度的古地貌变化分析成矿期沉积演变特征。主要认识有:1)民乐锰矿含矿层(大塘坡组下段)可根据岩性细分为下亚段1段(致密块状、密集条带状矿体夹黑色炭质页岩)、下亚段2段(黑色页岩夹薄层锰矿条带)、上亚段(黑色炭质页岩夹黄铁矿)。2)民乐锰矿的三级层序凝缩层体系域可划分为四个四级层序,其中第二、三层序菱锰矿发育较厚,形态以块状和密集条带状为主;第一、四层序菱锰矿发育薄,形态多为条带状。3)民乐锰矿沉积过程可以通过三级层序和四级层序两个研究尺度共同解释,三级层序尺度解释锰矿沉积过程,而四级层序尺度则揭示了多期不同形态、厚度锰矿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0.
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野外露头等资料,对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分析,按陆表海潮汐作用将雾迷山组沉积环境分为潮上、潮间和潮下3个相带,建立了雾迷山组的沉积模式。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特征,对雾迷山组层序进行了探讨,划分出4个二级层序和22个三级层序,系统地阐述了每个层序的岩石、构造及体系域等特征。层序界面主要以浅水环境(特别是含暴露标志)的沉积物及沉积构造作为识别标志,其中SQ1为Ⅰ型层序,Ⅱ型层序则较为发育,SQ2-SQ22都为Ⅱ型层序。研究区雾迷山期处于浅水陆表海沉积环境,沉积体系域以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为主,普遍缺少低水位体系域或陆棚边缘体系域,同时,也不具备形成凝缩层的环境,以最大海泛面沉积物与深海中的凝缩层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凝缩层(CS)是当代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首次在华北地台寒武纪层序中发现了一系列海绿石质凝缩层(段)。文中重点论述了凝缩层的相带分布、地球化学及其特征自生海绿石的形成演化等,给出了一个克拉通盆地Ⅲ级海平面变化周期的层序地层、年代地层模型及其凝缩间断时间过程。富钾海绿石及其丰度是鉴定凝缩层、其时限和级别的最佳标准。本文从全球海平面变化观点给凝缩层赋予新定义。研究证明,海绿石质凝缩层是克拉通盆地识别最大海泛期和进行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葛铭 Tucke.  M 《沉积学报》1995,13(4):1-15
凝缩层(CS)是当代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首次在华北地台寒武纪层序中发现了一系列海绿石质凝缩层(段)。文中重点论述了凝缩层的相带分布、地球化学及其特征自生海绿石的形成演化等,给出了一个克拉通盆地Ⅲ级海平面变化周期的层序地层、年代地层模型及其凝缩间断时间过程。富钾海绿石及其丰度是鉴定凝缩层、其时限和级别的最佳标准。本文从全球海平面变化观点给凝缩层赋予新定义。研究证明,海绿石质凝缩层是克拉通盆地识别最大海泛期和进行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下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与古环境演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主要发育一套从黑色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湘南地区相变为一套以杂砂岩和炭质板岩不等厚韵律层为主的地层序列,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对应6个有序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其中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域受沉积古环境的影响由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和海进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两种垂向叠加形式组成,下寒武统的层序界面类型主要为Ⅱ型层序界面和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在空间上,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为由NW向SE的缓坡环境,随着沉积环境逐渐加深,下寒武统沉积厚度逐渐变薄,至湘南地区沉积厚度增厚,沉积深海相厚层杂砂岩夹板岩,其相序变化系统记录了湖南省早寒武世复杂的被动陆缘古地理环境演化和变迁,其演化和变迁也反映了古环境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华北晚古生代受限陆表海的性质与特点入手,讨论了将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含煤建造研究中的特点:①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建造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Ⅰ型层序界面(Ip型),这是在陆表海这一特定背景之下由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的,其上缺失低水位体系域;②华北陆表海盆内没有标准的凝缩层,但快速海平面上升期间形成的灰岩和硅质岩具有凝缩层的意义与作用,能够起到大区域对比地层和划分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的作用,③沉积建造内有4种类型的准层序,即底部型准层序、台地堡岛复合型准层序、碎屑滨岸型准层序和河流湖泊型准层序,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露头层序地层学是研究华北晚古生代沉积建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该序列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时间变化方面,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在空间变化方面,从北西向南东随着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该层序地层格架不但表明了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而且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同时,所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了其复杂的古地理背景;具有不同特点的三级层序代表了不同的古地理背景,意味着早寒武世复杂的古地理变迁。因此,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反映出每一个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的时空变化,而系列古地理图又代表了各个三级层序形成时期的独具特色的古地理背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何明华 《贵州地质》1995,12(3):233-239
湘黔川三省交界地区的上元古界震旦系南华冰碛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顶底界由2个I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所限定的沉积层序,该层序由下往上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凝缩层、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其中的海侵体系域沉积序列为区内工业碳酸锰矿床的唯一赋矿层位。另外,还对松桃凉风坳锰矿段内的大塘坡组(Z1d)/铁丝坳组(Zit)的地层界线提出了新的划分意见,并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淹没不整合型层序——一种特殊的加深淹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淹没不整合型层序以其凝缩层直接覆盖于层序界面上,即凝缩层+高水位体系域层序类型为特征,以不含有任何暴露证据而区别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Ⅰ型和Ⅱ型层序界面,成为碳酸盐地层层序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三级旋回层序界面。以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的特征描述、鉴别方法和实例分析阐述了淹没不整合是一种旋回层序的特殊类型即加深淹没型层序界面。这种淹没不整合型层序在油气运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邵阳盆地是湘中陆表海盆的一部分,二叠纪地层发育完整,微相类型齐全,基本程序类型总体上有局限碳酸盐台地变浅旋回型、较深水台盆相硅泥质沉积的韵律式非旋回型及三角洲相碎屑岩类中的向上变粗或变细型3大类。纵向堆积结构,识别出了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凝缩段及高水位体系域,进而归并出Ⅲ级层序4个。论述了层序格架及横向变化特征,指出沉积锰矿与早期高水位体系域、煤矿与陆架边缘体系域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杨庄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碳酸盐岩潮坪亚相以及潮上带、潮间带2种微相.在此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特征,对杨庄组层序进行了探讨,由于研究区在杨庄期处于浅水陆表海沉积环境,层序界面主要以浅水环境的沉积物及沉积构造作为识别标志.沉积体系域以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为主,普遍缺少低位体系域或陆棚边缘体系域,同时,也不具备形成凝缩层的环境,以最大海泛面沉积物与深海中的凝缩层相对应,最终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系统地阐述了每个层序的岩石、构造及体系域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