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前,在我国仅有的二百多位地质人员中,只有很少一部份人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现在,仅地质矿产部所属已发展为近五万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队伍.三十多年来,这支队伍完成了除青藏高原、沙漠腹地和大兴安岭森林复盖区以外的全国范围的1:20万~1:50万的水文地质普查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一、1956年春天举行的地质部第一届全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会议报告文献汇编,最近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结了几年来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后,将大会一些重要的报告汇编出版的,其内容计分四大部分,第—部分为一般工作总结,其中包括地质部苏联专家组长(?)索奇金在大会的发言,为今后我国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指出了方向;第二部分为苏联专家和各队经验交流的专题报告,如克利门托夫教授有关矿床水文地质方面的报告,鲁萨诺夫专家有关中国沙漠地区和干旱草原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报告,马舒柯夫专家及罗沃日诺夫教授有关工程地质方面的报告等;第三部分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室内及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我国石灰岩分布最普遍的地区之一。由于石灰岩喀斯特强烈的发育,地表不善于集水,产生了許多缺水地区。为了了解喀斯特平原地下水存在情况,我队于1958年在广西中部沿紅水河下游兩岸地区进行了1/10万的綜合地质及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兹将野外工作期间所采取的一些工作方法及个人在普查工作中的几点体会,簡述如下,供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应用节水型钻进技术探采西北地区地下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瑞伦 《探矿工程》2003,30(4):47-49
中国是贫水的国家,西北地区尤甚。近若干年水文地质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地表干旱,而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建议大力采用已在我国研究开发和初步推广应用的适合在干旱地区找水打井的节水型多工艺空气钻进技术。这种钻进技术具有优质、高效、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在党的領导下,坚决貫彻了党所提出的“科学研究工作从社会主义建設总任务出发,实行以任务带学科”的方針,各方面的研究項目,都已全面展开,大跃进以来,已经取得了許多成績,出現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大跃进的形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沙漠地区供水井施工困难的原因,并就防止井壁坍塌,延长使用寿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沙漠地区含水层岩性松散的水文地质条件下,供水管井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钙质胶结层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2000,20(3):295-295
前人的考察研究表明,位于阿拉善高原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的第三大沙漠,面积近50000kin’。该沙漠的突出特征是高大沙山密集分布,200~300m高的抄丘常见,个别沙山可达500m。整个沙漠地区以流动沙丘为主,沙丘上出现稀疏的喜砂植物。高大沙丘之间有封闭的小湖泊,特别在沙漠的东南部地区湖泊集中分布。但从地理位置来讲,本地区离东南季风的北缘较近,又处于全球西风环流的纬度上。为什么这里的沙丘如此高大,沙漠中的湖泊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一个流动沙丘密集的沙漠在第四纪曾经历了哪些变化?为了进一步摸清该沙漠的自然地理特征,探索中亚干旱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问题,朱震达、JuergenHocverma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严重缺水现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对称四极测深组合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松散层和基岩干旱地区勘查地下水,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和成井条件所定的井位,后经施工钻孔验证,定井成功率100%,解决了人、畜急需用水问题。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结合或单一方法在该地区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实际应用和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出针对该地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组合模式。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组合模式在该地区地下水勘查中的运用提高了地质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在类似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国栋 《地下水》2012,34(6):123-125
对前巴音钼矿水源地勘探项目水文地质模型、勘探思路、资源量评价以及最终确定水源地的分析,总结类似干旱地区找水的特点及勘探思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找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质相关性计划”理事会于1987年2月2日至6日、举行第15次会议,批准了8个新项目计划,主要是: 1、第252号计划—沙漠的过去与未来的演化研究(1987—1991)。 研究现代沙漠15万年以来的地质和生物演化,以及这些演化同天文、地球物理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研究将围绕着沙漠的形成和变迁进行,评价目前正受沙漠化威胁区域的自然气候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作用情况。本项目将采用多学科的方法重建正在扩大中的干旱地区的水文地质、生物地质和人类的变化,了解它们未来的变化模式或概况。  相似文献   

11.
沼泽或沼泽化地区水文地质調查最主要的任务是查明沼泽的补給类型及掌握其規律。現在談一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沼泽及沼泽化地区的水文地質测繪工作的基本原則与其他地区是一样的,但也有区別之处。 1.平面調查——了解沼泽及沼泽化地区的分布。由于沼泽及沼泽化地区的地表极其潮湿,且有許多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工业建设飞跃的发展,水文地质工作也将伴随着各个部门的需要,而迅速的发展。尤其在草原、半沙漠和高山地区中,进行水文地质工作更有实际意义。在我国富饶的大西北——约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气候是干燥的,风砂较多,但是,为了建立重工业和发展农业,水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这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水和南缘地区地下水离子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同位素分析,初步探讨了沙漠地区湖水和地下水之间补给的关系。沙漠湖水的离子化学特征显示沙漠东南部湖泊的演化趋势:微咸湖-咸水湖-盐水湖。显著不同的盐度、CO32-和HCO3-含量以及地质资料都表明,沙漠北部较大的湖泊和东南部的湖泊被一地形上的褶皱隆起阻隔而形成了不同的地下水补给体系。环境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的湖泊和地下水与沙漠东南边缘地区的地下水有着相似的蒸发趋势,暗示南缘地区的地下水和沙漠东南部地区湖泊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同其他干旱地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结果进行对比显示,雅布赖地区和沙漠地区的地下水应该是埋深较浅的地下潜水。因本次研究结果不支持单一远源或者深层地下水补给的观点,故推断沙漠东南部地区以及南缘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是当地雨量丰沛时期的降水及南缘低山降水下渗补给的。  相似文献   

14.
雷达图象在沙漠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具有其它遥感图象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把雷达图象应用在山区特别是水文地质方面还少见报道。本文把雷达图象应用的京西煤田,通过对岩性、构造解译及其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作用,说明雷达图象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与其它遥感图象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雷达图象在沙漠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具有其它遥感图象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把雷达图象应用在山区特别是水文地质方面还少见报道。本文把雷达图象应用的京西煤田,通过对岩性,构造解译及其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作用,说明雷达图象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与其它遥感图象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沙漠地区做了大量的化探工作(包括实验与应用).希望从这项工作中得出的一些结论,能对中国某些较干旱地区的化探工作有所帮助. 在沙漠地区的找矿勘探问题有三个,即:普查以前未经勘查过的地区;识别淋滤矿石露头;寻找冲积层或其它搬运沉积覆盖层下的矿体. 一、普查1.具有蚀变或褐铁矿色斑特征的大片图象可能在航空照片或卫星照片上出现.在完全没有勘探过的地区,研究判读航空摄影与卫星照片是十分有用的(Schmidt).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及判断,总结出在沙漠地区找水较为有效的方法.实践表明,利用电阻率法在该地区找水的成功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张荠文  吴昊 《地下水》2018,(6):96-98
膜下滴灌技术在干旱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黄瓜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温室蔬菜之一。此外,水分是影响黄瓜生长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西北干旱地区淡水资源总量不足,但咸水资源丰富,因此,在我国西北找到适合黄瓜咸水灌溉方案至关重要。在沙漠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咸水灌溉黄瓜。本研究揭示了黄瓜产量及黄瓜水盐生产模型。本文研究了黄瓜产量与作物需水量、土壤电导率等生产函数的估算问题。利用田间试验数据估算作物水盐生产函数,为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推广咸水膜下滴灌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质工作基础在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統治时期是十分薄弱的。极少数的地质工作者虽已作了一些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但是很不完整,許多地区未进行过地質調查,至于采用新技术来勘探地下資源的工作就根本沒有。比如在勘探机械方面,旧中国仅仅遺留下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辛勤描绘大地,精心培育英才. 王大纯教授是我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四十余年来从事地质、水文地质教学与科研,足迹遍及青藏高原,大河上下,东海之滨,历尽艰辛,对我国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分类、孔隙含水系统分析、地面沉降机制与地下水资源评价原理等均有精辟论述,为青藏高原地质矿产的普查勘探,为干旱地区地下水的勘查开发贡献尤多,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