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短、临地震预报的主要依据是地震前兆。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地震前兆清理研究的结果肯定了我国大陆地震是有前兆的,前兆是多样的,并有了部分成功预报的震例。这标志着,我国地震预报二十年的探索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从科学和实践上都论证了这一工作的可行性,下一步应转入深入的研究及实用化的探索。但是,清理的结果还表明,地震前兆是复杂的,现阶段欲取得任何重大进展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国家地震局提出了攻关研究的任务。这些都意味着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需要研讨  相似文献   

2.
1.前言近年来,地震窗预报方法已在国内广为应用。富蕴地震窗系笔者在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于1984年在全国地震预报清理攻关中建立,在1987—1988年全国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中又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富蕴地震窗自建立以来,其在附近地区的几次5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我国地倾斜观测资料清理所得的主要结论。 通过系统清理,证实我国地倾斜台网素质近年来已显著提高。仪器配置、资料处理、干扰因素研究和典型图象收集等各方面的工作正在深入开展。 今后应紧紧环绕地震预报实用化这一目标,加强台网的数据快速采集、传输、处理和反馈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进行地壳动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使地倾斜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报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自1977年我国的地震活动进入相对平静期以来,我们通过震例的深入研究和近两年的清理工作,在地震前兆的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总的看来,实际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却甚为缓慢,数十次中强地震中只有个别的地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临预报。这一情况一方面突出地反映了地震预报在实用化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研究工作与预报实践之间仍然存在某些脱节和不协调的现象。这是今后预报研究中应予以重视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震窗预报方法已在国内广为应用。富蕴地震窗系笔者在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1-3],于1984年在全国地震预报清理攻关中建立,在1987-1988年全国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中又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4]。  相似文献   

6.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七─—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地震前兆观测及其预报探索继“六五”地震前兆清理攻关、“七五”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以后,选择了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难点即地震短临预报阶段的前兆标志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局根据当前地震形势,提出地震预报方法实用性研究的课题,并采用攻关的形式,目标明确,注重实效,注重应用。我们认为,这是继各种预报方法清理之后的又一重要战役,将对我国地震事业及预报水平的提高发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震工作是一项防灾性的事业,包括地震预报、工程抗震和地震对策三方面的内容。不论是工程抗震的最佳措施,还是社会防范的最优对策,都必须依据不同阶段的预报或对某一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的预测。因此,地震预报是整个地震工作的主体。当前,地震预报的研究途径是探索性的,而社会对地震预报的紧迫要求却是任务性的,预报工作的直接反响又是社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甘肃省近20多年的地震预报工作,发现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不足8%。分析了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低下的原因和提高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在实现具有减灾实效地震预报的目标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在对甘肃及邻区地震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和地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与强震活动的关联性,寻找地震发生的时、空、强分布规律,建立具有明确构造物理含义的地震预测模型,先进行长期地震危险性分析,再开展年尺度的地震跟踪预报的新思路。沿用这一思路,预期可以减少虚报,进而提高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地震活动图象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通过这次地震学预报方法的清理攻关,许多方法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多数有定量判据指标的分析预报程式,有力地推进了地震预报的实用化进程。下一步的工作如何深入,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以下就地震活动图象研究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了地震预报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认为虽然地震预报的难度比较大,但成功地预报地震不是不可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剖析了1989年底昆明发生的一场地震风波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地震风波的平息过程。作者认为,加强地震预报判定及决策以及地震预报的科学管理是当前地震预报中刻不容缓的工作,各级地震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前兆异常对于地震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来识别地震前兆异常,也就是怎样从各种观测手段所得到的千变万化的曲线形态中,客观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作为我们地震预报的可靠根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在实际观测中,我们常常遇到类似于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综合预报清理工作中,提出了我们目前对地震前兆的监测能力究竟有多大的问题。为此必须了解我们从开展地震监视预报工作以来的状况及对综合预报的认识。 (一) 广东省自1970年组队以来至1985年底止,虽然未发生过五级以上地震,但对地震前兆较大规模的探索已达十六年之久。对地震预报的认识也经历了从盲目乐观到比较清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地震预报在防震减灾方面非常重要。我们虽已成功预测预报了部分地震,取得了一些减灾实效。但长期以来预报工作中存在的条块分割,人员配置错位,经验总结不到位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地震预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将探讨通过建立一个地震预报系统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地震预报系统,将所有地震异常信息都报送到这个系统中,并对想要查询的地震信息,借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地震活跃期中,震情的应急工作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何,应赋予它什么位置,本文从经济建设形势、历史地震事件经验教训和当前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现状三方面,阐述了震情应急工作的重要和必要性。文章介绍了广东省震情应急工作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近年来广东省连续发生的几起中强地震应急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认识,强调指出地震预报尚处探索过程,在加强预报工作的同时,做好震情应急业务的综合管理,是减轻地震对社会经济建设影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业务。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报、地震工程和地震对策已成为各国地震工作的主体。地震预报的准确程度决定了这一主体的实际效益。地震预报对策又是主体的核心。当前,地震预报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向实用化方向发展,二是在实验场内观测研究或实验性的预报。前者,以日本预报可能发生东海地震为目标而制订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它囊括了预报对策到防灾、抗灾和救灾对策;后者虽不向社会发布预报,但为了控制可能产生的经济困难,美国制订了地震灾害减轻法。近年来,一些国家(希腊、墨西哥、秘鲁等)受地震预报误传或谣传造成骚乱的教训,世界地震学界制订了地震预报的实施法规,对预报者进行自我约束。可以说,地震预报正日益趋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山崎断层地震预报实验场是日本地震学界为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实现地震预报的实用化目标而大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实验研究项目。本文较系统地概述了日本地震学界地震预报研究的思路,选定山崎断层作为地震预报实验场的条件,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做法,实验场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山崎断层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特点及其与苏美等国的实验场的比较,十年来实验场在一些主要科研项目中所取得的进展;尤其是在综合观测与综合预报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最后,还介绍了日本地震学界对如何进一步搞好地震预报实验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1983—1985年进行的“清理攻关”,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部署。当时的任务要求是:对十多年来地震预报的观测技术、观测资料和预报方法从科学上进行全面的清理。它不是一般的工作总结,而是通过广泛深入地科学研究,作出科学鉴别的评价,所以叫做清理攻关。现在提出的科学攻关,则是在认清现有科学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地震预报研究发展的动态,提出新的科学目标,跨出新的步子,既要研究利用已有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随社会发展而加重。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新世纪防震减灾应采取新措施;需要提高地震设防标准,鼓励部分建筑先坚固起来,使我国建设的抗震能力在几十年内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虚报,科学地确定地震预报的震级下限,通过清理地震预报方法提高报准率,从总体上提高地震预报效益;应重视震时应急行动的研究;应加强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