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江西南昌-樟树地区土壤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阐述南昌-樟树地区汞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引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8407.1-2001),对区内土壤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揭示了表层土壤汞污染现状,分析了污染形成的原因,探讨了重污染区域土壤汞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13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汞污染土壤中汞的形态特征研究成果。通过对汞污染土壤化学分析、形态分析、热释汞研究、重矿物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汞污染土壤中HgS是Hg的主要存在形态,13城市汞污染土壤重矿物研究中辰砂的大量出现及其含量与分布特征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结论。汞污染土壤中汞污染程度越高,HgS含量越高,辰砂出现几率越大,且含量越高。该成果对我国汞污染调查研究和汞污染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湖泊汞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武汉市远郊区、城乡结合部和市区三种环境中6个湖泊沉积物和鲢鱼肌肉中的汞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采样,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了汞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环境背景值相比,各湖泊沉积物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汞污染,且汞污染表现出由市区向远郊呈减弱的趋势;在沉积柱垂直方向上,市区湖泊表层汞污染严重,向深层汞含量迅速降低,郊区湖泊沉积柱的汞含量基本上变化不大;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汞在各湖泊中主要以惰性残渣态形式出现,反映了以飘尘和悬浮物颗粒形式输入为主的特点;湖泊鲢鱼肌肉中汞含量与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城区湖泊鲢鱼肌肉中的汞含量大大高于郊区湖泊,但鲢鱼肌肉中的汞含量尚未超出国家标准,属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桂林市七星区五个采样片区的土壤热释汞含量、部分样品汞的赋存形式以及其污染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相态汞的来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发现:桂林市七星区部分区段土壤汞存在轻度的污染,污染主要源于原始岩石背景含量较高;区内土壤中汞的赋存方式多种多样,组成差异也较大,其中以硫酸汞为主的高温热态汞含量最高,其次为硫化物形态汞,再次为以氧化物形态为主的中温热态汞,而吸附态汞和低温热态亚汞及低温热态汞含量较低,所占总汞含量小于10%。  相似文献   

5.
土壤和沉积物的漫反射光谱(DRS)包含有丰富的环境地球化学信息,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快速和便宜的分析手段,同时是环境定量遥感监测的理论基础.本文利用室内DRS技术对南京地区土壤汞污染和长江沉积物镉污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浦江沉积物中砷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最重要的河流,具有多种功能.关于黄浦江微量元素污染的公开资料零星地分散在有关长江口的研究论文中[1-2],近年来发现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汞含量明显偏高,输入长江的汞逐年增加[3].沉积物与上覆水体之间通过频繁的交换作用,被污染的沉积物还可能成为水体再次污染的潜在来源.为此,本文对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砷的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贵阳百花湖长期受汞法生产醋酸企业含汞废水的污染,沉积物及其孔隙水均受到严重的汞污染,总汞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区.我们研究了汞污染企业停排后,百花湖沉积物剖面中汞污染程度、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研究显示,汞的垂直分布呈现表层和底层含量较低,中层出现峰值的分布趋势,沉积物中总汞的最高含量达到38 mg/kg(干重),且这种分布趋势恰好与贵州有机化工厂的生产历史相对应,反映了百花湖汞污染主要来源于该厂.百花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逐步下降,但在上游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仍约为背景区总汞含量的40倍左右,离污染源较远的下游逐渐减少到背景区的3倍左右.这表明百花湖的汞污染在逐渐减轻,沉积物中大量的汞的扩散和再悬浮对上覆水体、鱼类和其他水生物具潜在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楚酸性矿井废水的排放是否对阿哈湖造成了汞污染,我们研究了阿哈湖中汞的各种赋存形态(包括溶解气态汞、活性汞、颗粒态汞、溶解态汞、溶解态甲基汞、颗粒态甲基汞,以及沉积物间隙水体的溶解态汞和溶解态甲基汞)及其在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剖面分布.实验数据表明,溶解态甲基汞浓度在沉积物下2~5 cm处最高,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与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分布相吻合,说明水体-沉积物界面是甲基汞的产生地点;并且在沉积物中高浓度硫酸根浓度高达1100mg/L时,硫酸根浓度与甲基汞浓度依然一致.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第四纪沉积物厚覆盖区农用地表层土壤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汞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腐殖酸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等7种形态存在特征,研究表明残渣态的含量比例与全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他6种类型形态含量比例则与全量呈负相关关系,农用地土壤中汞的增量主要为残渣态的汞.  相似文献   

10.
用DMA-80测汞仪测定城市(以桂林市为例)公园区、公路旁、工业区、河流沿岸、农田区的土壤总汞及各赋存形态汞的含量,并对各功能区土壤汞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功能区土壤汞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以高温热态汞和硫化物相态汞的形态为主,占到了总汞含量的一半以上,吸附热态汞、低温热态亚汞、低温热态汞及中温热态汞含量较为平均,含量在8%~13%之间。工业区土壤总汞的含量高于广西土壤汞的最高背景值,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整个测区土壤汞的平均值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广西某铅锌矿区废水汇集洼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覃朝科  易鹞  刘静静  何娜 《中国岩溶》2013,32(3):318-324
对某铅锌矿废水汇集的岩溶洼地土壤重金属镉、铜、铅、锌、铬、砷和汞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运用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块土壤受到重金属镉、锌、汞、铅的严重污染,其污染指数均大于1,尤其是镉污染指数高达88.4,其后依次为锌和汞,铅最小;剖面上,A、B、C层,即0~30 cm、30~60 cm和60~90 cm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而且污染程度A层>B层>C层,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67.0、11.9和8.8,各自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2 921.0、543.4、421.2,对应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分别为极强、强、强。由此可见,该岩溶洼地土壤不仅镉、锌、汞、铅污染严重,而且其生态风险也很大,但土壤中基本没有受铜、铬、砷污染。在该洼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没有清除前,建议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而改为种植非食用型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2.
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研究小秦岭某金矿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区和对比区内的小麦、玉米籽粒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污染区内小麦籽粒中汞、铅、镉累积程度显著高于土壤对比区对照样,铬、砷、铜、锌与对照区几乎没有差异,汞、铅、镉、锌、铜的超标率分别为86.67%、60%、33.33%、6.67%、20%。在污染区,玉米中铅、镉、铬较对照区明显累积,但仅有汞超标,超标率为15.15%。同一采样地点,金矿区小麦籽粒比玉米更易吸收累积重金属。小麦中重金属含量与立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与1990年比较,小麦中汞、镉累积效应非常显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造成了小麦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3.
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效应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某金矿区矿业活动导致土壤、地下水、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或超标。通过土壤、地下水、蔬菜及粮食作物的样品采集,人群暴露问卷调查,获得了暴露人群的膳食结构参数。以农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分区内的土壤、地下水、蔬菜、小麦玉米等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依据,采用US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了经口食入、皮肤接触等暴露途径对成年人的健康风险概率。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因重金属导致的不可接受的人体健康高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总体而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愈重地区,区内人体健康风险愈高。地下水中的Cr元素、土壤综合污染区内的Hg元素、污染区内的蔬菜及粮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禁饮Cr含量高的地下水、禁食污染区内的农作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是保护研究区人群健康的重要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受历史汞矿开采活动影响,万山汞矿区稻田遭受了严重的汞污染.为了查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汞污染现状以及评估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系统采集了受汞矿区影响的五条主干河流沿岸稻田土壤进行汞含量分析,评价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并与2008 年以来该区域稻田土壤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总汞含量为0.21...  相似文献   

15.
广东某大城市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某大城市的汞污染,在空间分布上与人口聚居、工厂密集的地方有关,在土壤纵向上地表含量高,往下变低。Hg不同相态的含量与环境物质(有机质、土壤粒度、pH值)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土壤Hg含量高,还导致大气中Hg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是采矿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我国矿山数量众多,水土污染比较普遍,尤以金属矿山最为严重,矿山水土污染防治是今后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成果资料,对矿业活动不同阶段的水土污染风险以及不同矿山的水土污染类型、特征和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矿业活动过程包括勘探、建矿、开采、洗选、冶炼等多个阶段,而水土污染风险贯穿于矿业活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污染风险不同;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污染物类型、特征因开采的矿产类型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特征污染物与矿体母岩的高度相关性;矿山及其周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受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矿山长期持续开采条件下矿山水土污染物存在累积效应,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的污染物扩散表现出叠加效应。通过对某典型水土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上述推断。根据我国矿山水土环境污染多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建议今后开展矿山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应区分不同类型矿山、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不同污染物特征、不同污染程度,采取分类施策、系统修复、标本兼治的对策,以实现矿山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首次将热释汞研究用于环境污染检测领域,对成都市市区,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沿岸以及市区内公园土壤中热释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热释汞的污染程度与其它汞的研究方法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热释汞研究方法与其它汞研究趋势相符,即一环路之内的热释汞含量明显偏高;其它地方的热释汞含量为:南河>府南河>沙河>府河;建筑区>公园>河流沿岸。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种难降解、毒性强的致癌性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各环境介质中,陆地环境中90%的PAHs累积在土壤中。随着资源的开发,由油品泄漏、垃圾渗滤、污水排放等行为造成的多年冻土区PAHs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并且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年冻土中的PAHs具有重新释放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多年冻土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研究对评估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风险,防治土壤持久性有机物污染,保障广大多年冻土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目前国内外多年冻土区土壤中PAHs污染的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多年冻土区未受污染的土壤中PAHs的污染水平远低于中低纬度人口密集区域,可代表地球土壤中PAHs的背景值;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地理位置以及严寒的气候使得冻土区土壤中PAHs一个普遍且最重要的来源是大气远距离传输;活动层的冻融作用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控制水分运移方向影响PAHs在多年冻土区土壤中的垂向分布特征,多年冻土的低渗透性具有阻碍PAHs垂向迁移的作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冻土区土壤PAHs污染研究还是大量集中于表层土壤中的污染分布调查和来源解析,而关于PAHs在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中的垂向迁移研究还仅限于对其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状况的解释性分析,冻融作用对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未来多年冻土区土壤中PAHs的研究将集中于迁移转化机理与污染治理技术两方面,针对PAHs在多年冻土区土壤中迁移行为的模拟模型亟待研究开发,以实现PAHs污染储量和迁移通量的定量预测;此外,多年冻土区土壤污染问题的深入研究还需要紧密联系多圈层、多界面、多介质、多要素以及多目标污染物而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