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Local community based institutions that coordinate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have been linked to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adapt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within rural livelihood systems throughout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related local institutions, however, is influenced b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xternal actors and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in facilitating, supporting or hindering loc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rom this standpoi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ase of local community based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wetland management in western Ethiopia. Drawing upon the findings of participatory fieldwork undertaken in eight wetland‐using communities of Illubabor and Western Wellega zones in Oromia Region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local institutions do play a key role in coordinating wetland management and sustaining the benefits from wetlands, the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of the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is threatened by a range of factors. Despite their grassroots nature, their effectiveness is influenced by their reliance on local government backstopping that appears to have diminished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a perceived lack of local government support for collective action over individual rights.  相似文献   

2.
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步探讨了我国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确定了生态补偿的范围为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的滨海湿地,补偿主体为政府和湿地开发利用者,补偿客体为滨海湿地管理者和保护者;提出了补偿标准测算应注意的问题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资金补偿和项目补偿两个方面探索了补偿方式和途径;并提出了完善滨海湿地监测和管理系统、明晰滨海湿地产权、推进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完善生态产业等生态补偿实施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乡村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模式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难控制的农业污染,乡村地区大量分散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从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角度对常熟市的3个典型乡村湿地的保护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乡村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模式的五大途径,以解决乡村湿地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王永洁  邓伟 《湿地科学》2006,4(4):253-257
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指标体系分为层次结构和组成结构。构建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简明性与完备性相统一、针对性与时空性相统一的原则。湿地系统的结构特征制约着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不同类型的湿地水环境,选择的度量因子及相同因子在度量中所占的权重不同,同类湿地水环境的可持续性应该有一套可以借鉴的度量指标和方法。在确定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主要指标和权重的过程中,灰关联分析法、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是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管理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具有许多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湿地的研究,指出城市湿地的3R管理策略:即鼓励居民积极休闲娱乐、湿地恢复、湿地科学研究。介绍了城市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以及城市湿地恢复成效评估、评估标准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翀  刘高焕  王新功  叶宇  李亚飞  黄锦辉 《地理研究》2012,31(10):1764-1774
准确掌握流域湿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 是流域湿地评价、修复与保护决策的前提。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黄河流域2006年湿地格局现状进行了监测, 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流域湿地资源分布的影响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进而结合不同流域分区水资源条件, 对流域湿地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2006年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为25134km2,其中, 河流、湖泊、沼泽、滨海、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占该流域湿地总面积的36.2%、8.0%、45.0%、3.9%、6.9%.受气候及水资源支撑条件的影响, 黄河流域重要湿地集中分布在源区高寒沼泽湿地、上游河湖湿地、中下游河道湿地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流域天然湿地分布受气候影响显着, 随着气候干燥度的增加, 湿地率呈明显递减趋势。研究认为,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和干扰影响, 在流域层面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尺度上统筹考虑, 构建科学合理的流域湿地保护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7.
汕头海岸湿地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突出的人地矛盾,被联合国环境署和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扭转南海和泰国湾的环境退化趋势"项目确定为湿地示范区。本文在对汕头海岸湿地示范区的海岸环境现状、威胁、现有管理框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因果链分析的方法,构建了跨部门的社区参与的综合管理模式,拟通过实施综合管理,实现汕头海岸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的湿地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4,24(3):265-269,274
广东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密度高,亚热带和热带特色明显,近数十年来,由于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不合理改造利用、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对湿地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不少湿地已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广东的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东北山区湿地的保育与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刘兴土  吕宪国 《湿地科学》2004,2(4):241-247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东北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山区湿地面积452.31万hm^2,以沼泽湿地为主,占山区湿地总面积的76.71%,分布着特有的中营养和贫营养沼泽。山区大面积的森林和湿地是保护东北平原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天然屏障。在分析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及保护利用现状的同时,提出增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能力建设、实施对湿地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湿地生态监测试验站、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及增强湿地保护的经济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国滨海湿地保护立法,经历了由"湿地开发期"至"政策转变期"再到"湿地保护期"3个时期的变迁。在朝野争论与各方利益博弈中日益受到保护的滨海湿地,亦通过韩国不断完善的立法得到保障。从韩国滨海湿地保护立法中寻求有益启示,我国的相关立法应考虑明确滨海湿地的法律定义及地位,确立滨海湿地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滨海湿地保护的基本制度,重视滨海湿地管理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景宁望东垟亚高山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有效指导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尺度和方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望东垟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选取能反映亚高山湿地生态安全的18项指标,建立了望东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定性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望东垟亚高山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4.3702,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北美湿地林地规划及设计的理念,特别推出了美国联邦政府对湿地林地规划及设计具体的法规及列举美国主要湿地林道路基类型。通过美国国际重要湿地和地方湿地公园湿地林道的几个具体实例,阐明北美遵循最优管理实践原则及联邦政府湿地林道规划设计法规,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54,自引:10,他引:54  
崔保山  刘兴土 《地理科学》2001,21(3):250-256
近年来,由于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工业与城市化的崛起,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湿地类型和面积的改变,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变化,湿地产品的不可持续利用等,通过对湿地生态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可持续性管理的方案,并从生态、社会、经济指标出发,探讨了湿地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借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统计出武汉城市圈各类型湿地的面积、特点、分布,并借助1985年、1995年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历史文献资料,采用类型对比法,分析了城市圈湿地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生态保护对策,以期对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印红 《湿地科学》2003,1(1):68-72
我国湿地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生存型扩张的压力依然没有减轻,发展型扩张又严重威胁着湿地,导致自然湿地数量继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满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求。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现状,我国的湿地战略应当是有限目标的国家战略。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总目标下,近期国家湿地战略以湿地保护为重点,即以保护自然(原生)湿地为主,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重建和合理利用的示范为辅。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门头沟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S技术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的湿地类型、面积、动植物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区域湿地分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湿地调查是对湿地资源实施有效保护的重要前提。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技术平台,开展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现存高山草甸等8种湿地类型,湿地总面积为3227.11hm^2;目前湿地保护主要面临水资源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复垦开荒等威胁,需要通过完善补偿机制、加强湿地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探索人口与农业发展新模式及提升民众湿地保护意识等途径来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广西湿地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威胁。通过总结广西湿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的湿地立法进展,分析广西湿地保护的法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湿地保护立法的架构和一些建议,为广西湿地立法提供借鉴,以更好地保护广西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