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强震前地震分形谱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令人  龚宇清 《地震学报》1997,19(3):331-333
对强震前地震分形谱异常的研究朱令人1)周仕勇1)杨马陵1)王海涛1)龚宇清2)1)中国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2)中国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电子计算中心主题词分形分形谱复杂性Contor模型地震分形与自然界许多实际的分形(诸如材...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辽宁地区地震活动资料,根据地震活动在空间中的分布演化特征,由多重分形理论及计算方法详细地研究了该地区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结果显示,辽宁地区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增长演化及分布过程是多重分形结构,(q)-q曲线、f()谱及其它一些参量在几次中、强地震前后的明显变化,较好地描述了地震活动的分形增长过程的整体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崔玉红  聂永安 《地震学报》1998,20(5):496-502
旨在探讨工程结构中出现的分形与混沌规律,即探讨工程结构能量系统中,地震损耗能量活动强度Ed与其标度地震损耗能量矩活动强度Ie动力系统的分形与混沌现象的内在本质与规律.根据Ie动力系统的分形与混沌内在属性,重建了动力系统的3种近似动力学模型: 指数自回归模型、门限自回归模型与局域近似法自回归模型;阐述了系统演化行为内在规律、本质以及系统误差原因;探讨了动力系统的短期行为可预测特征和长期行为概率特征.为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分析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断层泥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顺妹  邹谨敞 《地震学报》1996,18(3):376-381
介绍了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采自西秦岭北缘活动断裂带的天然断层泥进行分形研究的程序和结果,得到该断裂断层泥的分维数D=2.5940.122(二维截面D=1.5940.122),并测得该断裂带断层泥分维上限平均粒径为9.6~19.2 mm.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断层泥具有分形特征,断层面的粘滑摩擦特征位移参数可由分维上限确定.文中还讨论了断层泥分形研究对地震断层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时间间隔的R/S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长海  刘义高 《地震学报》1995,17(3):389-392
地震时间间隔的R/S分析刘长海,刘义高,张军(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分维数;地震复发间隔;趋势预报Hurst1965年提出的R/S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后被很多人用来进行对分数布朗运动(FBM)及自然现象的自仿射分形研究(Mandel...  相似文献   

6.
崔玉红 《地震学报》1998,20(4):414-420
旨在探讨工程结构中出现的分形与混沌现象,即探讨工程结构能量系统中地震损耗能量活动强度Ed与地震损耗能量矩活动强度Ie动力系统的分形与混沌现象,在建立了工程结构能量系统、损耗能量活动强度Ed和损耗能量矩活动强度Ie概念的基础上,由纯理论推导发现了Ed和Ie构成的动力系统的混沌现象;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又发现了Ed和Ie动力系统的分形现象;依据大量本地实测地震数据获得了具体Ie和Ed动力系统的关联维吸引子d2.二阶Renyi熵k2和平均预报时间尺度1/k2等参数.各参数是其动力系统分形与混沌现象的具体表征,为实际工程结构的抗震理论与分析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维大型CA的地震能量-频度、时空分布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海  陈军 《地震学报》1997,19(3):299-302
设计了20020010网格的三维大型地震细胞自动机模型,生成了94 304个地震事件.结果表明,对于能量-频度的分形关系小地震和大地震有不同的无标度区;较大地震容易在相对较短时间、较近距离内相互互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地震时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守中  蒋海昆 《内陆地震》1996,10(2):103-112
利用固定半径法和直接计算法系统研究了华北地区(N30°~43°,λE106°~125°)13个K表性子区地震时间结构的广义维数Dq—q及标度指数谱f(a)—a的特征,并与单—Dq—t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地震时间结构为多分形结构,单一分形不能完整地描述其分形特征,应该用Dq—q或f(a)—a来加以分析;(2)华北强震前的0.5~2.0年.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时间多分形结构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q为负时Dq增大、q为正时Dq减小,或f(a)两端点下降,a跨度增大及顶点右偏等现象,这是对地震密集—平静现象的另一种描述;(3)华北地区地震时间多分形方法回顾性预报评分R=0.47,说明其有一定预报效能,是有前景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祥熊 《地震学报》1996,18(4):460-469
提出一种二维地震断层破裂模式,这是在一维弹簧-滑块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的.利用这种断层的二维向量模型,研究了地震断层的动力学平面-应变的破裂问题.形象、直观地模拟了具有均匀或不均匀破裂强度分布的二维地震断层的破裂成核、扩展、传播直至停止的动力学全过程.阐明了在均匀预应力条件下,断层将获得足够的动量以克服破裂传播路径上的高强度障碍体.破裂锋面亦可绕过孤立的障碍体继续向前传播.整个模拟过程表明:断层破裂过程的停止条件对模拟地震破裂的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还研究了断层面上破裂强度分布不均匀条件下断层的动态破裂过程,模拟了具有分形结构强度分布的二维地震断层产生的地震序列.它具有类似自然界地震现象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取决于断层面上破裂强度的分布及初始应力降的大小.建立在实验和观测基础上的断层破裂过程模拟研究,为解释地震活动性统计规律的某些特征提供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断层系、地震及其关系的分形研究——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 《地震学报》1998,20(3):295-299
运用分形理论以中国为例对断层系、地震及其关系进行了分形研究,探讨了断层系分维值D和地震活动分维值D的意义,并根据D,D的差异进行了断层系、地震综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用分形理论研究海南岛的活动断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运平  席道瑛  樊星 《地震研究》2002,25(4):351-355
在编制海南岛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利用数盒子法计算了海南岛的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并从分形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和地震活动性的分形维数是相等的。从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和地震活动性的分形维数的一致性来看,区域性的地震活动可能受到该地区活动断裂空间分布的制约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板块构造、活断层分布、地壳运动这三个方面的最新资料将台湾地区划分为东、西两个地震区和六个地震带。对各地震带11a来的地震目录计算了广义维数Dq和多标度分形谱f(α),然后绘制成Dq—q曲线和多标度分形谱f(α)—α以及分维时程曲线。综合分析后发现:(1)地震活动的时间结构是多分形而非单一分形结构;(2)台湾地区在大震前后的1~2a内,大震所在的地震带内地震时间结构的Dq—q曲线和多标度分形谱f(α)—α大都出现异常形态;(3)功时程曲线分析可以为强震的时间预报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立明  石特临 《地震学报》1995,17(2):180-187
应用非线性数学模型研究了地震活动的非线性行为:① 探索了门限自回归模型和指数自回归模型的理论和建模方法;② 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层次性;③ 利用指数自回归模型给出了震级序列的内在结构,解释了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和活跃期震级-频度的不同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巨大地震前地震活动环形分布图象与规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世蓉  宋治平 《地震学报》1996,18(4):414-419
针对巨大地震前经常出现的环形现象展开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我国及边界地区16次巨大地震前与部分强震前的环形分布特征,对其普适性、规则性及预测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巨大地震前数十年至上百年,在其周围经常出现中等以上地震形成的环形分布现象,这个图象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不仅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巨大地震前,而且出现在7级多地震以前.活动环一般出现在巨大地震周围数百公里至上千公里范围(依震级而定);环内地震活动具有特征不同的三个基本阶段: Ⅰ阶段活动水平较低,分布较散,主震震源区表现为空区;Ⅱ阶段活动性增强,频度、强度、集中度、应变释放率、分布面积率等均增加,空区缩小或消失;Ⅲ阶段活动整体较前期有所减弱,空区再度出现;活动环包围的主震源区在震前数十年可能出现1~3期活动(称为早期、中期与晚期震源活动);活动环包围的空区长度经历大——小——大的变化过程等.根据活动环出现的区域、长度及环内地震活动状态的分析,可以估计巨大地震的发生地区、震级及地震孕育所处的阶段.这对巨大地震的长期预测是有价值的.本文还对震前活动环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康来迅  王建荣 《地震学报》1995,17(3):396-399
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的期次与年代康来迅,王建荣(中国兰州730000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主题词古地震;滑坡;地震崩塌;断裂带众所周知,当前对古地震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对断裂带上崩积楔的规模和期次的分析来实现的.本文则以昌马断裂带为例,由分析地震滑坡...  相似文献   

16.
地震时空丛集的多重分形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大地震发生的可预测性,应用分形理论并根据标准数盒子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和唐山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地震活动能量的分维值并研究了其多重分形谱的几何结构.初步结果显示出大地震发生前,广义维值有明显的下降过程,分形谱f(α)结构有右偏现象.在低于上述时空层次的唐山地区,孕震系统也有类似特征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揭示出孕震动力系统的物理机理和激变前的某些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重分形维数谱估计的Hill方法,讨论了新西兰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的震源分布、震中分布以及时间间隔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浅源地震的震中分布和震源分布在给定不同的起始震级的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丛集特征;对于中、深源地震这种特征不甚明显.而地震活动时间间隔分布则无论对于浅源和中、深源地震均呈单重分形的性质,但具有分形性质的尺度范围有较大的差别.这些结果表明,浅源地震与中、深源地震的活动特征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一个能产生分形结构的地震活动性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个模拟地震活动性的层次结构模型,它所产生的地震活动性是分形的。根据该模型本文导出了Gutenberg-Richter统计关系式,并建立了分维数D与b值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还导出了不同震级地震间的平均震中距公式,该公式表明分形几何学在地震预报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震丛集的分形新方法—物理分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如山  陈凌 《中国地震》1997,13(2):106-113
地震时间丛集的传统分形分析方法把地震事件看作是时间轴上无质量的数学点。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主要反映了大量小地震的活动特征。本文发展了一个新的物理分形分析的筛子方法,采用一系列震级筛子来研究不同震级地震的分布特征。对华北和南加洲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地震目录中不同震级范围的子集合具有近似相等的分维数,华北D=0.3,南加洲D=0.4。  相似文献   

20.
滇西地区强震前兆源过程的力学模型与数值摸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有锦  晏凤桐 《地震学报》1996,18(3):309-318
云南西部地区的强震和大地震主要发生在一些板内大型走滑断裂带上,有一个10~20 km的深度优势层位;地震的破裂基本上是以走滑型破裂为特征.联系云南岩石层结构与动力学背景,我们认为,本区的地震可能有这样一种成核过程: 由于岩石层结构的层次性、非均匀性,在整个岩石层板块构造运动背景场中,可能会在岩石层的中深部形成局部剪应变集中区或滑动区,尔后这个剪应变集中区或滑动区沿着断层带边界向地表滑移扩展.当滑动由深部向浅部扩展时,滑动峰将遇到断层面上的最大抗剪强度区而被阻碍闭锁,形成一个地震活动空区.随着构造荷载的逐渐增加,滑动最终要向前扩展导致整个闭锁区的失稳破裂,产生大地震.给出了描述这个地震过程的一个简单的近似积分方程;数值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个向不稳定非线性加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地震前兆的形成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