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至1984年间,在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我们利用地质,冶金和化工部门的一批勘探钻孔,观测了这些井孔不同深度的温度,获得了它们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同时,由这些观测孔取得岩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它们的岩石热导率,从而得到每个钻孔的热流值这些热流值可粗略地给出海城地震区和辽东地区的热结构。结果表明:平行郯庐断裂的辽阳一熊岳北东条带具有相对高的热流值,平均热流为2.0微卡每平方厘米秒,这个条带恰好是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山地的交界,它与重力异常梯度带显示的北东向上地慢降起带一致。海城地震区的平均热流值达2.3微卡每平方厘米秒,又是高热流值条带上最高的区域。比较海城地震区已知的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后,给出了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剖面。我们推测,海城地震区下地壳中的低速层是由于上地慢物质的大规模侵入产生的。高温和低速意味着该层具有塑性力学性质,海城地震震源区恰好位于这样一个塑性状态的介质层上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计算并讨论了忽视旋转的传统理论所不能给出的裂纹端部场与场源的相互作用,首先利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了共线裂纹组端部的应力场及位移场,然后应用旋转理论给出共线裂纹组端部的扭转力通解,对单裂纹和双裂纹情形做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旋转和速度这样两个场矢量代替了传统的位移矢量,来描述弹性介质的状态变化.利用新的场变量可以获得一组弹性介质的动力学关系或场方程.现在作为场源的是用平均应力定义的应力变化率和应力集中,显然这对于讨论介质中存在裂纹和裂纹扩展这样一类动力学问题无疑是方便的.由场的能量动量张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得到了旋转和应力集中相互作用的重要概念.最后我们讨论了型Ⅰ和Ⅱ型裂纹端部这种相互作用的图象,计算了相互作用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海城地区地震波的衰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兴才  顾浩鼎 《地震学报》1980,2(4):368-377
本文用文献[1]的结果计算了可以用多台P初动振幅测定Q值的理论曲线, 并使用海城地震的部分余震的资料测定了海城地区地壳上层介质的Q值.通过与由 Pn 资料得到的上地幔顶部介质的 QM 值比较, 并对 PnP初动半周期进行统计表明, 海城地震区东南部上地幔顶部介质的衰减特征与其他地区的不大相同, 与地壳上部介质的衰减特征也不一样, 说明那里深部物质的熔化程度可能比其他地方的物质的熔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首先,我们利用现代非线性物理理论及震源理论建立了适合地震活动的逾渗模型。然后,我们利用这一模型,对辽宁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地震活动的逾渗相变过程中逾渗阈值附近的各种临界指数的计算,对破裂概率达到或超过逾渗阈值的子区域进行了讨论并对近期辽宁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IntroductionEarthquakepredictionisamainobjectiveintraditionalseismicitystUdy,whichistoattempttofindsomecriterionofprecursoryearthquakeactivitybycomparingdifferentpatternsofseismicityinhopesofpredictingoccurrenceofamajorshock.Theresultisoftendisappointing.Preearthquakeactivitiescandiffergreatlyforimpendingearthquake,althoughalltheruptureprocessesoflargeearthquakesareessentiallythesameasfarasweknowsofar.Asalreadydiscussedintheresultofresearchonseismicityevolution(Gu,Sun,1992),theself-enlargeme…  相似文献   
7.
我们利用地震频度作为序参量,并应用绝热消去法建立了代表地震活动演化规律的序参量所满足的主方程。通过主方程的解,很好地解释了一次大地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震活动现象和有序性变化。特别有意义的是,包括大地震震源在内的地震断裂系统象许多物理系统一样,在临界点处涨落会自行扩大并对系统状态的突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于我们在地震预报的实践中常常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地震活动带来的困惑,似乎开始有了克服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年至1984年间,在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我们利用地质、冶金和化工部门的一批勘探钻孔,观测了这些井孔不同深度的温度,由此获得它们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同时,从这些观测孔取得岩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它们的热导率,从而得到每个钻孔的热流值.我们一共得到23口钻孔的热流数据,其中包括海城地震区的两个热流观测孔.这些热流值可粗略地给出海城地震区和辽东地区的热结构.结果表明,平行郯庐断裂的辽阳——熊岳北东条带具有相对高的热流值,平均热流为8.2910-2J/m2s(2.0cal/cm2s).这个条带恰好是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山地的交界,它与重力异常梯度带显示的北东向上地幔隆起带一致.海城地震区的平均热流值达9.2210-2J/m2s(2.2 cal/cm2s),又是高热流值条带上热流最高的区域.比较海城地震区已知的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后,给出了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剖面.我们推测,海城地震区下,地壳中的低速层是由于上地幔物质的大规模侵入产生的.高温和低速意味着该层具有塑性力学性质.海城地震震源区恰好位于这样一个塑性状态的介质层上部.这个结果对于研究海城地震和其它板内地震的形成过程无疑是有意义的.我们试图强调,对于地震研究而言,热流观测是地球物理观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热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弹性介质的动力学关系建立了地震体波辐射动力学理论,并给出了地震远场体波位移的多级展开式,然后,对零级辐射及一级辐射做了重点讨论,作为地震辐射场源的内外激发源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震活动的自组织和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余震活动资料,说明了地震活动中的自组织行为和分形现象.对于地震断裂系统,利用地震频度作为序参量,并应用绝热消去法建立了代表地震活动演化规律的序参量所满足的主方程.通过主方程的解,很好地解释了一次大地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震活动现象和有序性变化.像许多物理系统一样,包括大地震震源在内的地震断裂系统,在临界点处涨落会自行扩大并对系统状态的突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系统内部不可预测的行为,正确对待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