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最重要的设计依据。本文通过对多个搅拌桩工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中的水泥土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一般难以达到设计或理论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对工程中如何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粉喷桩工程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继文 《岩土力学》2000,21(3):260-263
对水泥加固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场开展了粉喷桩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对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桩土应力比及单桩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这些结果对粉喷桩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安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以往很少采用打入桩.通过该项工程单桩负摩擦力试验来确定符合工程实际的单桩承载力,并为今后在该类地区积累必要的资料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粉喷桩单桩载荷试验承载力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多项试桩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基土质条件,提出用相对变形法确定邯郸地区粉喷桩单桩载荷试验承载力的方法,并建议了控制的相对变形值。  相似文献   

5.
粉喷桩加固软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林彤 《岩土力学》2000,21(2):134-137
根据粉喷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荷试验资料 ,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地基进行了地基承载力、孔隙水压力、粉喷桩桩身轴力、桩土应力比、变形模量等的分析和研究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粉喷桩加固软基的特性 ,为粉喷桩的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的分析与取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洪东 《岩土力学》2004,25(4):663-665
在多项工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比资料基础上,经过理论分析计算,针对不同地基土质条件,提出邯郸市区粉喷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的取值标准,可为复合地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部分工程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对粉喷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和承载力折减系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邯郸市区工程场地的单桩和复合地基静载荷检测资料,利用反算的方法找出了适用于邯郸市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的取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用非等时距序列灰色模型预测粉喷桩的承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粉喷桩单桩承载力具有随时间增长而增大的现象,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非等时距预测GM(1, 1)模型,对粉喷桩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分析,认清了粉喷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规律及变化趋势,提出了进行粉喷桩单桩载荷试验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9.
本工程场地为欠固结厚层填土现状,为保证承台底不脱空,采用粉喷桩加固承台底欠固结填土,并在粉喷桩内施工静压桩的技术对策,这样既加固了填土,又提高了静压桩单桩承载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冯瑞玲  谢永利  杨晓华 《岩土力学》2007,28(7):1487-1490
通过有限元计算,讨论了采用粉喷桩处理饱和黄土与淤泥质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在柔性基础作用下,基础刚度及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基础刚度有利于桩间土体承载力的发挥;桩体对饱和黄土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淤泥质土体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最后依据实测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原有刚性基础下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刚度影响系数与桩间土体承载力提高系数,给出了各影响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Since piles are one of the major geotechnical foundation systems, estimation of their axial bearing capac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Employing different design methods, resulting in a wide range of bearing capacity estimations, complicates the selection of an appropriate design scheme and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model error along with the inherent soil variability in bearing capacity prediction. This paper tends to evaluate different predictive methods in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RBD) framework. In this regard, different static analyses, SPT and CPT-based methods are considered to evaluate which approaches collectively and which method individually, have more reliable predictions for compiled data bank. In order to assess reliability indices and resistance factors, two approaches have been considered, i.e. First Order Second Moment method (FOSM) and 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FORM). To investigate the reliability indices for different methods in both RBD approaches, various safety factors and loading ratios have been considered. Also, the 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LRFD) resistance factors are calibrated for different target reliability indices and loading ratios. Results show that CPT-based methods are more reliable among other methods. Furthermore, the estimated efficiency ratio, i.e. the ratio of resistance factor to resistance bias factor, confirms this agreement.  相似文献   

12.
粉喷桩-石灰桩联合加固软弱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  朱长歧  楚斌 《岩土力学》2004,25(7):1163-1166
某工程软土地基由淤泥和淤泥质粘土组成,需对其进行处理,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80 kPa,以满足上部荷载要求。采用粉喷桩、粉喷桩-石灰桩联合加固方法对该地基进行现场加固试验研究,结果证明,粉喷桩-石灰桩联合加固法比单纯采用粉喷桩加固法更节省费用,效果更好。在联合加固法中,先施打粉喷桩,后施打石灰桩的工序比先施打石灰桩后施打粉喷桩的工序能获得更高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并对联合加固法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载荷试验检测复合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桩基检测中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检测承载力实测值与设计值差别很大,从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情况、检测方法出发,通过实例分析了复合地基承载力取值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桩设计参数取值偏低、地基土的力学性能未充分利用、设计的安全储备偏大是影响承载力取值的主要因素,检测时桩间土含水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伟丽  蔡健  林奕禧  黄良机 《岩土力学》2010,31(12):4027-4032
根据静载荷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研究垫层厚度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规律。针对珠海地区广泛存在的淤泥质土,进行了天然地基和4种垫层厚度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现场静载荷试验。在地基中预埋沉降管和沉降磁环,利用带刻度的探头感应加载过程中沉降磁环位置的变化,获取地基的分层沉降量,据此分析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水泥土搅拌桩4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数值分析,将数值计算得到的不同垫层厚度复合地基中桩、土的分层沉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垫层的设置减小了桩的沉降量,但过厚的垫层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反而会增大沉降。建议对褥垫层厚度的选取,除了要综合承载力和沉降两方面因素之外,还要考虑实际的地质条件。垫层厚度可取20~40 cm,当淤泥层位于桩身中部以下取高值,位于桩身中上部取低值。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残积土浅层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特殊性土体, 是混粒土的一种特殊类型, 从而导致浅层地基承载力也具有特殊性。作者首先分析了现行实验评价方法的利弊关系, 以大量的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资料为依据, 确定了其它测试方法评价该类土体浅层地基承载力的可行性, 并提出了利用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确定浅层地基承载力的修改方案。并探讨了土体含水量和浅层地基承载力和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成桩工艺条件下冻结粉土中基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仁杰  何菲  王旭  张延杰  杜婷  杨进财 《冰川冻土》2021,43(6):1809-1817
桩基础作为冻土工程中最适宜的基础形式,主要采用插入桩、静压桩和灌注桩三种桩型,因其成桩工艺不同对冻土地基及桩基自身造成的差异不一。为研究不同成桩工艺对冻土地基及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1.5 ℃条件下单桩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在冻结粉土中不同成桩工艺对地温场、桩基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以及桩侧摩阻(冻结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注桩对桩周地温场扰动剧烈,桩侧温度较高,地温变化幅度大。随着桩周土体的回冻,地温逐步降低,其中灌注桩桩侧降温速率最大;在承载力方面,2根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约为12.8 kN,静压桩为11.6 kN,插入桩极限承载力最小,仅为钻孔灌注桩的2/3。并对比4种不同成桩工艺的基桩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对应的沉降量,体现出成桩工艺对基桩沉降造成的差异性;随着桩顶荷载的逐级增加,桩侧摩阻(冻结力)和桩端阻力逐渐发挥作用,桩身上部1/3由于温度较低,致使桩侧摩阻(冻结力)较大,在10 cm深度附近温度最低,使桩侧摩阻(冻结力)达到最大值;并对比4种不同成桩工艺的基桩在荷载5.6 kN下轴力沿桩身的传递情况,发现静压桩更易把荷载传递到冻土区深层地基。  相似文献   

17.
长短桩技术在有邻近堆土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颂南 《岩土工程技术》2012,26(3):125-127,F0003
建筑物周边的不均匀堆土给建筑物带来了安全隐患,如何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又避免高昂的桩基工程造价,就这一问题针对土层中存在多层可利用的桩端持力层提出了短桩、桩间土提供承载力,堆土侧采用长桩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设计思路,并对全短桩方案和邻近堆土侧加长桩长的长短桩方案分别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有邻近不均匀堆土的建筑物采用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且大大减小了桩基础的工程造价,对解决不均匀堆土对建筑物带来的危害,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柔性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及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的严格要求,CFG桩在高速铁路路基的处理上得到大量运用。但铁路工程对路基的作用原理与工民建工程对地基的作用原理有本质的区别,工民建房屋建筑荷载通过基础对地基施加刚性荷载,而铁路路基直接承受上部路堤的自重和列车运行产生的柔性荷载。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都是根据工民建行业的设计理论进行,其试验结果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本文着手研究适合于高速铁路复合地基的柔性载荷试验方法,模拟高速铁路柔性加载的特性,通过数值分析对比了刚性荷载和柔性载荷作用下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位移分布情况;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了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性,结果证明柔性载荷试验是可行的,能合理的模拟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可为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孙志军  王应严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5):248-251,262
介绍了钻孔夯底灌注桩———上部为灌注桩、下部为夯扩桩与钻孔夯扩挤密灰渣土桩相结合形成的多元桩复合地基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其中利用钻孔夯底灌注桩主要提高承载力和控制建筑物沉降 ,利用钻孔夯扩挤密灰渣土桩主要挤密桩间土 ,降低回填土层压缩性。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最佳地基处理方案 ,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型基础一桩-桶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颗粒流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桩桶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破坏过程,并对颗粒流模拟试验的颗粒的破坏面进行拟合,提出桩桶基础的上拔承载力计算模式。桩-桶基础的极限上拔承载力由破坏土体侧表面抗剪强度在竖直方向投影的集合及其包围土体土重和桩-桶基础自重组成,建立了桩-桶基础的上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分析了上拔承载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