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范雪芳  马朝晖  赵文星  李美辉 《地震》2007,27(2):112-120
系统分析了定襄泉水氡的正常与异常的动态变化。 定襄水氡具有“正弓型”年变化; 依据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个水文年内可分出气温影响期和降水-径流影响期; 水氡还有季节性短期变化和多年周期变化。 采用“改进从属函数法”, 其定襄水氡异常与华北多次强震有明显对应关系; 前兆异常变化具有破年变、 相关关系改变及多年周期性等特点, 可作为震兆性质的动态判断标志; 正常与异常动态有着相同与不同点, 表明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奇村热田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奇村热田区周围冷井大量连续抽水会对热田造成一定影响的观点,探讨了1991年水氡、水温、水位产生大幅度异常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山西定襄七岩泉水氡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定襄泉2008年出现的异常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观测环境基础资料,排查可能的干扰因素,定量分析干扰因素对观测值的影响程度。对趋势异常变化的可信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成果和以往震例,分析认为定襄泉水氡高值异常变化是可信的,应密切跟踪此异常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2014年定襄七岩泉泉点改造后,水氡含量大幅下降,通过分析排除各类干扰因素,进行对比观测认为,此次定襄七岩泉水氡浓度下降可能因泉点改造后取样口不密封所致。  相似文献   

5.
2014年山西定襄七岩泉新增BHC-336智能定标器,对新、旧2套测氡仪的水氡测值,就稳定性、数据一致性、内在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因存在系统误差,2台测氡仪水氡测值稳定性均值存在差异,测量精度和性能具有一致性;与新测氡仪相比,旧测氡仪水氡测值相对偏差和均值标准误差更小,精度更高,数据相关程度较高,数据稳定性更好。定襄水氡对华北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新测氡仪对2016年4月7日原平4.6级地震映震效能比旧测氡仪灵敏。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对山西定襄七岩泉的水氡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其高值异常和华北及晋冀蒙交界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认为,该泉水氡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以来,定襄七岩泉水氡测值处于相对高值状态,为了核实该异常,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水文物理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七岩泉泉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当累计连续降雨量超过一定阈值(116 mm)时,水氡测值明显下降;降雨仅对水氡测项的短临动态造成干扰,年变动态不受影响。调查发现,与七岩泉相距不远的静乐井水位出现准同步高值现象,综合分析认为,七岩泉水氡高值异常反映了区域内地壳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选取湟源地震台模拟水氡2014~2016年的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降雨后氡值出现的短期低值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氡值与降雨量、取水口流量、取样水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湟源地震台水氡观测值受降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平凉中心地震台的水氡和气氡为研究对象,利用氡浓度、气温和气压的五日均值,在气温、气压上升段和下降段内分别计算氡浓度与两者的相关系数,分析气温和气压对平凉台水氡和气氡短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气温和气压对氡浓度的短期影响显著,并存在以下特征:在相关性分析中,氡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在对氡浓度的影响程度上,气温的影响程度大于气压的影响程度;气氡相对于水氡,相关性更高;对震例的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的突然降低,与周边发生地震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山西北部流体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大同镇川井、静乐娘子神井水位及定襄七岩泉、大同机车厂水氡在震前存在有不同形态的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4口水化学观测井(泉)及周边地表水进行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利用Piper图、durov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得出井(泉)水岩平衡程度、热储温度、地下水循环深度及地下水补给来源详情;分析了井(泉)水氡测项映震特征,应用水氡映震效果与水岩平衡程度、地下水循环深度表现出的特征,评价了地震监测效能。评价结果显示夏县井、奇村井优于临猗井,适于开展地震水化学观测;定襄泉应用该水化学方法评价尚存不足之处,需要探索适用于该类观测泉点的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氡的数字化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监测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成龙  鱼金子  赵文忠  车用太 《地震》2006,26(4):113-120
京津冀地区已建成氡的数字化(气氡)观测井(泉)共12口, 目前正在运行8口, 其中有1口井观测的数值低于仪器检出限, 故实际有效观测井(泉)为7口。 文中系统分析2004年7口井(泉)气氡年、 月、 日动态特征, 根据以往的水氡震例评估其地震中期、 短期与短临前兆异常的可能性, 认为多数井中有可能识别出以破坏年变规律为标志的中期前兆异常, 但很难识别出以阶变或脉冲为特征的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 文中还对比分析了同一口井(泉)气氡与水氡动态的差异性, 发现气氡的动态稳定性明显不如水氡, 这不利于气氡在地震短期或短临前兆异常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西忻州奇村水化站水汞观测水样与空白样测值曲线所含信息的研究,论述了两者产生同步现象的原因及其动态特征,进而提出排除水汞干扰、识别水汞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动态多年周期与中强震多发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地下水动态的短期变化特征已有很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唐山地区6口井1982年-2001年9月的水位动态变化月均值资料探讨地下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初步研究表明,从多年较大空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看,可视为较平衡的随机过程,存在着10年左右的周期结构,这种周期结构与地质构造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地理地貌、观测层位、补给和排泄条件以及观测井结构关系不密切,这种现象可能与复杂的全息天体运动有关,是一种多种周期的叠加,是一种合力作用,代表着区域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
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与映震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三峡井网 8口井水位、4口井水温和 4个井台土氡 2 0 0 1年的观测数据 ,建立了各个测项的正常动态 ,并检验了其各自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 ,8口井水位均有固体潮显示 ,其对地壳体应变的响应灵敏度为 10 - 9~ 10 - 10 体应变 /mm。井水位大多有气压效应 ,并受一定程度的降雨干扰。 4口井的水温动态相对平稳 ,日变幅一般为千分之几度。 4个井台的土氡动态起伏较大 ,变化范围在几到几十Bq/L之间。在 2 0 0 1年 10月 16日秭归县梅家河ML3 6地震前 ,有 6口井水位、1口井水温和 1个井台的土氡有异常显示 ,表明三峡井网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水氡滑动变化率法对发震时间的预测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九五”研究成果对山西省及邻省地区水氡的多年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根据应力应变的变化,推算出水氡滑动变化率的计算公式,同时计算了各测点的基值变化率和滑动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的大小,结合震例,给出了水氡滑动变化率值预测发震时间的步骤、判断指标和方法。根据震例的对应情况,对该方法的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奇村热水井水汞异常与山西境内地震的关系,发现奇村热水井水汞异常与山西境内M>4.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水汞是奇村热水井的映震灵敏的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18.
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华北地区36个水化观测点的水氡观测资料,以半年为尺度对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的异常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水氡异常存在由外围向震中区迁移的特征,异常先在外围地区出现,短临阶段才地震中区附近形成较强的异常区,异常形态有由复杂向简单演化的特征。震后水氡动态演化图像呈现离散态势,并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groundwater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mixing between thermal and non-thermal groundwater in low-to-medium temperature geothermal fields. A case study is made of Daying and Qicun geothermal fields in the Xinzhou basin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 The two geothermal fields have similar flow patterns, with recharge sourced from precipitation in mountain areas heated through a deep cycle, before flowing into overlying Quaternary porous aquifers via fractures. Hydrochemical features of 60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hydrogeologic informatio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s of the deep geothermal reservoirs are estimated to be 125 °C in Daying field, and 159 °C in Qicun field, based on Na–K–Mg geothermometry, while slightly lower estimates are obtained using silica geothermometers. Hydr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rmal water are distinct from cold water. Thermal groundwater is mainly Cl·SO4–Na type, with high TDS, while non-thermal groundwater is mostly HCO3–Ca·Mg and HCO3–Ca type in the Daying and Qicun regions, respectively.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alyzing ion ratios in various waters. Higher contents of some minor elements in thermal waters, such as F, Si, B and Sr, a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extended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these elements can be regarded as indicators of flow paths and residence times. Mixing ratios between cold and thermal waters were estimated with Cl, Na, and B concentrations, using a mass balance approach. Mixing between ascending thermal waters and overlying cold waters is extensive. The proportion of water in the Quaternary aquifer derived from a deep thermal source is lower in Daying geothermal field than in Qicun field (5.3–7.3% vs. 6.3–49.3%). Mixing between thermal and non-thermal groundwater has been accelerated by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practices and is enhanced near faults. Shallow groundwater composition has also been affected by irrigation with low-temperature thermal water.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山西奇村水汞与空白样测值同步的原因,对水化热水井与空白样、水化热水井与制作空白样的冷水井、制作空白样的冷水井与空白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忻定盆地南部近1 000km^2不同深度、不同水温的21眼井进行了水汞测量。研究表明,测区各井具有水汞含量一致、动态变化同步的基本特征,提出水汞动态可能反映了来自大构造及深层的变化信息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