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暴雨、狂风、湿淋淋的树丛、荒凉冷漠的海岸布满岩石和冰砾,这一切使环绕火地岛的道路寸步难行。达尔文写道:“看一眼这些海岸,就足以使一名从未航过海的人,整整一周沉浸在对海难、危险以及死亡的惊恐之中。”与同时代大部分欧洲人一样,达尔文坚信,西方的生活方式是最先进的。火地岛的插曲使他顿然醒悟,断定应当在一夜之间将“野蛮人文明化”的想法是错误的。他归纳道,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海洋世界》2009,(11):11-13
在19世纪的英国,有五个人虽非皇家成员却在死后享受了国葬的待遇,达尔文便是其中之一。他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学,旁边是约翰·赫歇尔(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和艾萨克·牛顿。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的形象,通过大众宣传和各种媒体的传播,早已深入人心。如今已很难看到针对达尔文及其追随者们的讽刺作品。这些作品乐忠于将达尔文描绘成各种滑稽古怪的猴子造型。对于生活在19世纪的人们来说,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很难让人接受,人们绝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不情愿与猴子或类人猿产生哪怕一丝半毫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虎 《海洋世界》2009,(11):41-45
100多年来,进化论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和中国社会。《物种起源》在中国家喻户晓,被列入各种必读书单,它的《导言》被收入了中学课本。1859年11月24日出版的《物种起源》第一版,反映了达尔文最原初性的思想,并且简洁、好读。在中国已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译本都是根据该书的第六版(1872年版)翻译成的。在体现了达尔文的主体思想之外,也体现了该书第一版发表以后,达尔文派进行的一些论战。  相似文献   

5.
1831~1836年,著名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双桅帆船,顺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旅行——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环行,拜访这个岛上众多的珍禽异兽,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生物进化实验,以其伟大的“物种起源”学说第一次“向上帝创造世界”说提出了大胆的挑战。难怪  相似文献   

6.
莫知 《海洋世界》2011,(12):40-43
今天人们能记住贝格尔号,几乎完全是因为达尔文.但是当时在船上,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算是老几,甚至没有人正眼瞧他——似乎和今天初来乍到的大学毕业生遭遇一样.1831年10月末的一天,一艘长近30米的近海帆船停靠在英国的普利茅斯港.这艘貌不惊人的船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叫做贝尔格号.不过这次,贝格尔号整装待发并非执行军事任务.  相似文献   

7.
横渡英吉利海峡,犹如登珠穆朗玛峰,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在结满盐垢的水境,英国探险者墨菲冒着3米高的巨浪,在汹涌的波涛中挣扎,腋下伤痕累累,肩部灼热刺痛,海水无情地灌入他的口中。墨菲在13℃的海洋中呆了整整52个小时,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但救生艇上的船长担心他难以抵挡巨浪的威力,  相似文献   

8.
在太平洋东部的赤道上著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而成的。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此奠定了他的进化论的思想。虽然这个群岛处于赤道,但是它的气温很低,十分宜人。在这个群岛上生活着如恐龙容貌的鬣晰和寿命在100年以上的陆龟等稀有生物。加拉帕戈斯距南美大陆最近的地方也有1000千米,  相似文献   

9.
“贝格尔”号船长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达尔文,无人不晓。1832~1836年,达尔文作为一位博物学家,乘贝格尔号进行科学研究时产生了进化论的构想。当时,“贝格尔”号的船长就是海洋气象统计预报的创始人——菲茨·罗伊。菲茨·罗伊从小就对海洋有浓厚的兴趣,12岁进英国海军军官学校读书,二年后,在军舰上当见习船员,随后随船到各大洋航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1828年,23岁的菲茨·罗伊出任测量  相似文献   

10.
莫知 《海洋世界》2009,(11):32-40
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全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这是一本科学著作当中的经典,被看作是进化生物学的奠基之作。在1872年出版第6版的时候,书名被简化为《物种起源》。达尔文通过这本著作介绍了生物种群经过一个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而发生世代演化的理论,并在书中列举出了生命以分支进化和种系遗传的形式产生分异的大量例证,  相似文献   

11.
在南半球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沿岸的海面温度相对较冷,这些冷水强烈地影响着赤道大陆气候,在由塔西提/达尔文间不规则的高/低气压所定义的南方诗动的减弱价段,这种气候背景型式强烈地受到改变,在南方涛动减弱阶段,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出现,赤道太平洋水团要比通常温暖。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它的面积约1.78亿平方公里,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6%。太平洋像一座巨大的谜宫,吸引着人们对它进行探索。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太平洋海盆是怎样诞生的。关于这个问题,许多知名学者提出了种种解释。1887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儿子——小达尔文和另外一位学者费希尔确信,地球上最大的洼地——太平洋海盆,是在巨大物体引力作用之下,地  相似文献   

13.
到海洋中去观藻林,可谓人生的一大乐事。那一株株海藻,金光闪烁,巍然摇摆,有如参天大树迎风飘摇。海藻堪称海洋植物之最,从海底到洋面,遍及北美洲西海岸、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海岸,包括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岛海岸延伸的广大海域。这种神奇的海洋生物,茂密繁盛,缠绵不断,形成了一个个奥妙无穷的海洋巨藻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对藻林有着特殊的感情。多年前他乘坐“小猪兔犬”  相似文献   

14.
由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主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黄宗国主编的《厦门湾物种多样性》正式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的继续和深入,它总结了自达尔文时代至今100多来在厦门湾所记录的物种5713种。每个种含中文名、拉丁文学名、定者、同种异名、英文名、闽南俗称,在厦门湾的分椎,文献号及图号,并列出各类参考文献、属名和中译属名索引。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4,(2):20-23
<正>关于这座群岛的形成,有一个贪吃的传说。传说描述,群岛是由一个很贪吃的男孩尤伯的身体变来的。他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弄得镇上闹起了饥荒,因此大家决定除掉尤伯。大家在尤伯四周点上火,火势蔓延到尤伯身上时,他躺倒在地上拼命挣扎起来。于是他的脚变成了贝里琉岛和安佳岛,他的双腿变成了科罗岛,而他硕大的身躯就成了大岛。这个怪异的传说,不知最初是不是当地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以告诫他们不要太贪吃。岛上的物产只有椰子、甘蔗、菠萝、番薯之类,粮食和生活用品都靠进口。如此看来,岛民对饥饿的恐惧倒也不无道理。这里是著名的潜水圣地。这里的潜水环境是世界上许多专业潜水者梦寐以求的所在,占了7个世界第一。如果你向往真正纯净的海水,那么这里便是你寻找的世外桃源。这里是帕劳群岛。  相似文献   

16.
主编手记     
《海洋世界》2009,(11):10-10
对于生命的长成,普通人的乐趣在于看到幼小的个体逐渐长大,直到欢实地独立生活。而达尔文的乐趣在于看到地球生命系统如何从数十亿年前的原初态演变到今天所见的模样。这是一个让人困惑和轻易不敢相信的变化过程,无数人在探索的过程中知难而返、半途而废,只有那些从来都不愿轻易屈服的人,才在一次次挫折之后,越来越清晰地把握生命演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吴溪 《海洋世界》2009,(6):41-44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1859年,《物种起源》横空出世,震动了全世界。其实,就在《物种起源》出版前6个月,即1859年5月,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廷德耳通过实验证明了一些气体对热辐射的显著吸收能力,为“温室效应”奠定了理论基础。当时,廷德耳的实验仅在学术界“激起几朵浪花”,并未引起更多的关注。今天,“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甚至被抬上了政治高度。在阐述进化论的理论之前,达尔文环游了世界,思考了20年;而廷德耳为了证明某些气体的“温室效应”,把自己关在伦敦的一间没有窗户的地下室,做了几个礼拜的实验。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1859年,《物种起源》横空出世,震动了全世界。其实,就在《物种起源》出版前6个月,即1859年5月,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183;廷德耳通过实验证明了一些气体对热辐射的显著吸收能力,为“温室效应”奠定了理论基础。当时,廷德耳的实验仅在学术界“激起几朵浪花”,并未引起更多的关注。今天,“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甚至被抬上了政治高度。在阐述进化论的理论之前,达尔文环游了世界,思考了20年;而廷德耳为了证明某些气体的“温室效应”,把自己关在伦敦的一间没有窗户的地下室,做了几个礼拜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双渔记     
吴溪 《海洋世界》2010,(1):14-18
<正>100年前,世界人口总数约有17亿。现在,世界人口已接近70亿。150年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从进化的角度将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置于同一平台,打碎了人类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年约界人口已接近70亿  相似文献   

20.
陆地上的风沙和风尘至今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而对于海洋风尘沉积物研究程度则较差。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海洋风尘沉积物成了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本文将重点讨论海洋风尘沉积物与环境气候之间的关系。1研究历史与现状1846年达尔文在环球旅行时研究了落在“猎犬”号探险船上的大量风尘样品,提出海底是由风尘铺成的结论。近代,Radczewski(1939)与其后的Rex和Goldberg(1958)及Bonatti和Aarhenius(1965)等人首先确认了风尘沉积在深海沉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