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葛蕾 《广西气象》2007,28(4):86-87,90
通过对业务部门10多年来从事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分析,找出了业务单位开展科研与技术开发的对策与措施,对发挥各级气象业务部门的作用,提高气象预报服务质量,加强人才的培养,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选准路子迈好步子推进农业气象技术开发服务(平凉地区气象局地区气象学会)农业气象技术产业开发,是气象服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意义深广而富有生命力的新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开展和部门结构调整的深化,近年来,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气候预测研究和业务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进行了有关中国旱涝等方面的研究,50年代末正式发布短期气候预测服务,60年代开始,我国每年都要召开由气象业务部门主持的全国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参加单位除国家级、区域级、省级气象业务部门外,还有科研、高校、水利等单位,一直坚持至今,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4.
王石立  马玉平 《气象》2008,34(6):3-10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开展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应用于农业气象业务的研究和应用试验工作.基于国外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进展以及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农业气象业务中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单点理论模型能否在业务中应用的疑惑,详细讨论了国外引进作物生长模型的本地化和单点理论模型在区域尺度上模拟应用等两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和技术方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气象系统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在推进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即基于东北玉米、华北小麦和江南双季稻生长模型的气象条件影响评价和产量动态预测方法等.最后从改进完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探讨区域模拟应用技术及稳健推进业务应用和实施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研全过程动态目标管理方法的探讨──兼论对我省“八五”攻关课题的科学管理宋宏,朱变娥(山西省气象局科教处030002)气象科研和技术开发是推动气象科技进步、发展气象事业的关键环节,而气象科研管理则是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保证气象科研多出成果、快出...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的气象科技工作多年来立足于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要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方针,围绕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自治区国民经济建设中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热门技术等重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才,促进了自治区气象事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系列性的“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创立 30周年之际 ,第十二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于 2 0 0 2年 4月9— 12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任陈联寿院士主持了会议。原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 ,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从事台风科研和预报工作、并对中国台风科研、业务、教学和管理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祝启桓等 6名特邀代表和来自全国 18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有关气象科研、业务部门、大专院校、军队、民航气象部门共 4 3个单位近 12 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热带…  相似文献   

8.
1990年5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八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委员会台风项目评审组、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出席本届会议的有中央和地方有关的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有关大专院校,军队气象部门和海洋系统有关部门共48个单位,代表98人。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气象》2014,(8)
<正>《大气组成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石广玉,符淙斌,陈彬主编该书介绍了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基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一系列最新科研和技术开发成果,包括大气组成变化及其气候效应,陆地、海洋和湖泊等生态系统,传染病病原体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开发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技术等。该书可供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生态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专家、教师、学生参考。16开定价:90.00元  相似文献   

10.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台站实用技术等。欢迎气象部门和相关学科的业务、科研、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相关院校师生投稿和订阅。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从专业气象的战略定位、运行机制、产品的研究开发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等几个方面,论述专业气象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专业气象的健康发展,需要各部门的合作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江西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内容和方向进行了论述,认为江西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应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明确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深入实施科技兴气象战略,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业务与科研的结合,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的研究型业务,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业务的科技含量,提高气象队伍素质,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既懂科研又懂业务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潘晓春  陈兵  杨杰  程春龙 《气象科学》2018,38(5):666-673
基于现行工业循环水冷却塔设计标准中设计湿球温度计算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根据江苏省13座气象站1961—2013年炎热季逐日气象观测要素,利用傅里叶线谱和小波变换两种周期分析方法,揭示出设计湿球温度具有2 a、6 a、9 a及13 a的年周期性特征;进而通过分析各站不同起算年以及不同样本长度的资料对设计湿球温度计算的影响,探讨了设计湿球温度对资料年限长度的敏感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湿球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与火电厂各代表容量发电机组运行费用,对江苏省境内火电厂不同代表容量机组设计湿球温度计算分别给出了最佳资料年限推荐值。  相似文献   

14.
赵春燕  王彬  孙婧  常飚  胡江凯  周斌 《气象科技》2021,49(4):535-541
随着气象数值模式的发展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级和区域中心,研发力量地理上分散。支撑数值模式运行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呈现出异构众核的发展趋势,模式研发的学科交叉衍生性越发明显,分布式模式研发的高效协同共享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Git建立了一个代码管理协作共享平台METCODE,实现了气象数值模式的代码版本管理、集成协作共享与过程管理,方便地支持分布式团队的合作研发。平台已在气象数值模式的研发中成功应用,应用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简称“一体化平台”),是在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要求下,为满足山东气象现代业务发展要求,解决山东气象业务运行中的诸多关键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山东全省天气预报业务设计研发的高度集约化的智能业务平台。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基于内网 WebGIS 的气象数据渲染,基于 CIMISS、Oracle、Redis的三级数据库架构,基于 FTP、SMTP、传真服务器、阿里短信等技术的一键式发布引擎,基于 WebOffice的智能网格预报定制化气象服务,建立了山东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体系,融合了山东省气象部门近年来的多项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实况监测、短时临近预报、山洪预警、网格预报、产品制作发布、预报共享、预报检验和业务管理等功能。一体化平台支撑了 “省—市—县” 三级台站的天气预报业务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提升了监测分析、短时和临近预警、决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天气图数字化与数据检索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华 《气象》2002,28(3):46-49
为了实现历史天气图的机器浏览与检索分析,采用先进的图形数字化技术,对原纸张型历史天气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检索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夏季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总结了四川省2010年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的总体情况,包括科学试验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具体方案,预期成果和组织领导等,并且,重点阐述了这次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取得的基本成果及其在业务中的实时应用,以及对于今后西南涡观测试验、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以下简称“上合青岛峰会”)于6月9—10日在青岛召开,会议筹备、运行及开幕式等活动对精细化气象服务要求较高。青岛市气象局通过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新增海上浮球观测站,申请卫星加密观测,完善了会议场馆及周边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本地化了短时临近系统及海雾客观预报系统,建立了高影响天气个例库,实现了天空状况、能见度、降水量的精细化、无缝隙预报;开发了格点预报产品制作平台,服务于上合青岛峰会决策的显示服务平台和手机APP,实现监测、预报一体,预报预警高效制作分发;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运行维护保障。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充分利用国内最新科技成果,确定服务重点,明确责任主体,坚持科学服务策略,通过服务网站、现场服务、电话、会商、传真等多种手段为政府会议相关官员、会议筹备成员单位等提供了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出色地完成了上合青岛峰会气象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适配气象业务科研应用对算力、存储资源的需求特点,采用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虚拟化技术搭建气象基础设施云平台,并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网络区域、资源服务对象针对性地设计云平台资源分区,以及每个分区需具备的云资源及功能。设计的云平台涵盖IaaS层、PaaS层功能,通过软件定义方式池化硬件资源,形成具备云计算、大数据支撑特征的资源池,为众多气象应用端部署、气象大数据业务提供虚拟主机、物理算力、数据存储资源。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设计的气象基础设施云平台能够适应数据处理规模与时效性要求不断提升的业务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