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泥石流是磨西河流域地质环境演化的一个重要地表过程,研究该流域内泥石流的地貌发育及演化特征可为磨西河流域第四纪以来地质环境的演变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对流域51条泥石流沟地貌形态的统计分析发现,磨西河流域内泥石流的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性,流域内泥石流沟的数量与对应的主沟长度、主沟纵比降及流域面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形现...  相似文献   

2.
张正强  赵璀 《水文》2005,25(5):62-64,61
2004年7月15~20日,伊洛瓦底江流域大盈江、瑞丽江上游等地区连续普降暴雨,最大3日降雨量428.3mm。本次特大暴雨导致大盈江、龙川江流域水位暴涨。并在德宏州支那、盏西、芒章乡引发了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洪涝灾害。分析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暴雨特性及洪水特性,有助于掌握和了解该流域暴雨、洪水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降雨与太湖水位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杭惠  刘曙光  季同德 《水文》2021,41(1):85-89,41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1981~2018年太湖流域日降雨、太湖水位实测资料,分析了流域降雨与太湖水位涨幅关系,旨在揭示变化环境下该地区降雨与水位关系的变化特征及可能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太湖水位抬高趋势明显,但同等时段降雨量条件下对应的太湖水位涨幅有所下降,且降雨量越大,太湖水位涨幅减小的越明显;流域各时段降雨与太湖水位涨幅相关关系约0.9,流域10d雨强每增加50mm,太湖水位涨幅约16cm。该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水位的中长期预报,尤其是对入汛前、入梅前等关键时间节点的太湖水位调控、雨洪资源利用等流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龙江流域"94·6"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韦明飞  桂雨催 《水文》2004,24(3):62-64
1994年6月11~16日,龙江流域连降暴雨,致使该流域发生全流域性的历史性大洪水,流域出口控制站三岔水文站出现了建站40年以来第一大洪水,造成了重大洪涝灾害损失,与历史上出现的大洪水相比,本次暴雨洪水损失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基于ARCGIS技术,运用水文地质学方法在叠加合成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图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密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确定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首期施工安装了11个新的长期专门监测孔;对73个现有监测孔进行了维修并安装了孔口保护装置,安装了28套水位自动监测仪,初步实现了地下水水位的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概念。本文就山前平原区、中部平原区和东部滨海平原区地下水的不同特点,开发和利用现状的不同,分别提出了海河流域各地区深层和浅层的地下水生态水位,并根据海河流域地下水位现状,提出保持或恢复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西河跨境流域水旱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西河流域是恒河的一个重要支流,地跨中国、尼泊尔和印度3个国家,流域面积7.15万km2,流域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差(从海拔8 848 m的珠穆朗玛峰到海拔60 m的恒河平原),最为完整的气候、土壤和植被带谱。流域发育有罕见的多类型水旱灾害,主要有冰湖溃决、洪水、干旱、水土流失等。通过实地调查这一代表性跨界流域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区域社会经济等基本特征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揭示流域冰湖溃决、洪水、干旱等水旱灾害的特征和时空发育规律。流域冰湖溃决灾害集中于科西河流域上级支流,灾害损失巨大,并由于溃决洪水的侵蚀,沿途链状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洪水灾害主要集中于流域下游,在相对较高标准的防洪体系中,洪水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产生的,并造成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范围大,年内持续时间长,并且由于人口增加和生态退化进一步严重化。最后,依据流域水旱灾害特点,提出一系列减灾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羊卓雍错湖水19742010年间的水位变化,特别是过去几年湖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并根据流域内浪卡子县气象数据分析了控制湖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计算了流域内降水累积距平及蒸发量累积距平,并与湖泊水位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羊卓雍湖湖水的水位年际变化与流域降水累积距平变化一致,而与蒸发量累积距平变化相反,降水与蒸发量变化可以解释93%的湖水水位变化。20052010年湖水水位变化偏离了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气候的变化远不能解释羊卓雍湖水位的快速下降,可能人为活动的影响,是导致羊卓雍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和GIS的喜马拉雅山科西河流域冰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冰川退缩, 冰湖数量增多和面积增大被认为指示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 冰湖面积增大导致其潜在危险性增大. 因此, 研究冰湖的变化对于气候变化和冰湖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人工解译的方法, 获取了喜马拉雅山地区科西河流域1990年前后、2000年和2010年的冰湖数据, 并对冰湖面积>0.1 km2且一直存在的199个冰湖的面积和长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科西河流域内面积>0.1 km2的冰湖的面积呈现增加趋势, 1990年冰湖面积为73.59 km2, 2010年冰湖面积增加至86.12 km2. 科西河流域内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冰湖变化存在差异, 喜马拉雅山北坡变化较大的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4 800~5 600 m之间, 而南坡变化较大的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4 300~5 200 m之间; 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冰湖有65%的冰湖表现扩张, 且扩张冰湖的面积主要是由冰湖在靠近终碛垅的一端基本不发生变化, 而仅在靠近冰川一端发生变化贡献的;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冰湖有32%的冰湖变化表现扩张, 且扩张的冰湖面积主要来自于冰面湖扩张. 在科西河流域内, 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冰湖平均变化速度略高于南坡的冰湖平均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10.
对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开发利用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工河流域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区的地下水动态分析入手,对流域大力开发山前地下水库,造成其水位持续下降对潜水溢出带环境的改变和水位最终保持稳定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结合流域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的现实,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开发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必须保持潜水溢出带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水位,山前地下水库中心控制开采水位在数值上应不低于潜水溢出带处的地面高程。  相似文献   

11.
以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局长胡宗培为团长的中国水文专家代表团与以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部务委员C.K.契尔卡夫斯基为团长的苏联水文专家代表团于1986年3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会晤;就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的水文情报、预报问题进行了磋商,商定了第一阶段(1986年6月1日至9月30日)双方交换14个站点的水位和雨量情报以及其中4个站点超过预警水位后的洪峰水位预报,并签署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天山山前三工河流域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区的地下水动态分析人手,对流域大力开发山前地下水库,造成其水位持续下降对潜水溢出带环境的改变和水位最终保持稳定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结合流域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的现实,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开发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必须保持潜水溢出带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水位,山前地下水库中心控制开采水位在数值上应不低于潜水溢出带处的地面高程。三工河流域40多年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模式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贡献,可为相似于三工河流域的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建立渗流域边界上水位灰色预测模型来模拟有限单元法预报水位的边值条件,从而提高有限单元法预报水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4)
祖厉河流域地跨甘肃省白银、定西两市,面积10 647 km2,是甘肃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利用流域会宁、定西及定西西河三大代表水文站1956年至2015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60年来祖厉河流域含沙量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祖厉河流域含沙量的多年变化呈递减趋势,其原因在流域上游为生态环境好转所致,在流域中下游为降雨强度减小引起。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全球气候模式(德国MPI ECHAM5.0)输出信息和流域最近4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青海湖流域统计降尺度模式(QH-SDM),从而得到流域尺度未来30年(2010-2030年)气候变化情景,并由此驱动水文模型SWAT及湖泊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青海湖近几十年水位变化过程,预估了未来30年青海湖湖泊水文变化情景。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位的未来变化将经历缓慢下降、逐渐回升、稳步升高3个阶段,到2030年,湖泊水位将达到3195.4 m左右,高出目前水位约2.2 m,面积接近4500 km2,蓄水量达到813亿m3,湖泊恢复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预计这一结果将会缓解目前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紧缺的格局,并有利于植被恢复,减少土地沙化面积,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董淑华  姜雪  邢贞相  张玉国 《水文》2015,35(3):74-77
黑龙江流域地跨中、俄、蒙三国,沿岸地区洪水灾害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流域的洪峰水位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结合SPSS对相邻两站的洪峰水位进行相关分析,相邻两水位站的相关系数均较大,成极显著相关,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回归分析得出相邻两站间洪峰水位均成线性关系,且不包含常数项。降水量对洪峰水位影响分析表明,最大洪峰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汛期雨量,相关关系最不显著的是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17.
黎鹏  李辉 《地球科学》2020,45(6):1956-1966
利用ICESat-1和CryoSat-2测高数据获取了2003—2017年洞庭湖流域内湖泊的水位信息,分析了湖泊水位的时间变化过程,并结合TRMM卫星降水数据及人类用水等数据,讨论了湖泊水位变化对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流域中80%的湖泊在2003—2009年呈现出水位下降趋势(-0.18~-0.09 m/a);75%的湖泊在2010—2017年呈现出水位稳定或上升趋势(0~0.39 m/a);总体来看,75%的湖泊在2003—2017年呈现出水位上升趋势(0.02~0.22 m/a).分析表明,湖泊水位变化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为近年来洞庭湖流域内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以三峡水库为代表的水库运行会对湖泊水位产生季节性影响;同时,人类用水的持续增长也对湖泊水位有一定的影响.多源测高卫星为长时序大范围的湖泊水位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这对研究湖泊水位变化及其与气候和环境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邢占民  王娟  钱雪 《地下水》2011,33(3):154-155
2010年,山东省海河流域连续发生的四次强降雨,其中8月份,济南、聊城、滨州、德州月平均降雨量分别比历年同期偏多187%、160%、143%、125%.特别是8月8日至11日,聊城市茌平县乐平铺单站降雨量341mm,为1963年有降水资料记录以来最大值,相当于五百年一遇;聊城市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等4县区最大三日...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20,(2)
塞里木湖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均较低,各类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完整。随着赛里木流域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会增加赛里木湖生态退化、水质降低等风险。针对赛里木湖水系生态流量监管基础薄弱,湖泊最低生态水位保障设施建设和监测不完善等问题。选用年保证率法、湖泊形态分析法和最低年平均水位法三种适宜赛里木湖特性的最低生态水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计算采用合理确定赛里木湖最低生态水位作为水资源保障目标,结果可知:综合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分析,确定赛里木湖最小生态面积为458. 29 km2,最小生态面积所对应的最低生态水位为2 072. 20 m。近10年赛里木湖年最低水位均满足已确定最低生态水位,达标率为100%。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右江流域"2001.7"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廖贤平 《水文》2005,25(2):62-64
2001年7月2~9日,右江流域连降暴雨,致使该流域发生了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为历史所罕见。对右江流域本次暴雨的成因、暴雨时空分布、洪水形成及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掌握该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