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 言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及海上石油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海冰的生消变化对海洋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了满足海上石油勘采开发及海上交通运输的需要,保证钻井船只冬季作业的安全生产,进行了1988年─1989年冬季渤海海冰预报,并对特定海区:辽东湾(JZ20-2-1和SZ36-1)及莱州湾石油开发区进行了重点分析及预报。海冰预报时效分别为年展望预报、月预报、旬预报(10天)及侯预报(5天)。现已较好地完成了海冰预报任务。为了进一步了解1988年─1989年冬季渤海地区气候变化规律及海冰生消变化过程,进一步详细的分析结果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次海冰航空遥感试验于1985年2月1日至17日在渤海的辽东湾和渤海湾进行。这次航空遥感试验是由国家海洋局调查指挥司下达给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海洋技术研究所,共同负责组织实施的。共有六个单位的27人参加。我国渤海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水结冰现象发生。海上冰情严重时,会使海洋工程、石油开发、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等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在冰情特别严重的年度,曾出现过港湾封冻、交通中断、海上作业停顿以及建物被摧毁等严重事故。因此,进行海冰观测,获取海上冰情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渤海海冰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恒范 《海洋预报》1989,6(2):48-53
一、前 言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及海上石油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海冰的生消对海上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尤其在冰情特别严重的年份(1969年)曾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封以来,为了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继而开展了海冰预报服务业务。目前我国海冰预报所使用的方法,主要以经验物理及数理统计预报方法为主,海冰数值预报方法正在进行研究。前两类预报方法,应用于海冰预报工作,已为国民经济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渤海及黄海北部处在中纬度地带,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以辽东湾结冰时间最长,全部结冰日数平均为100多天,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从全海区看,建国后冰情较重的有1957、1968、1969、1977年的1、2月份,尤其是1969年,渤海海面发生了该海区历史上罕见的冰封,整个海面几乎全部被海冰所覆盖,严重阻碍了海上的航运交通及海上石油开采工作,从而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1990~1991年度海冰年会于1990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有24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从事海洋石油开发、海港生产建设与海上安全指挥、海冰监测、预报及海洋研究、海洋工程设计等部门的科技与管理人员。会上就下述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与研究: 一、对今冬明春渤海、黄海北部的冰情进行了会商,为海洋石油、海港与海上交通运输、渔业及海洋水产养殖等部门安排冬季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对辽东湾海冰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湾是渤海海冰灾害最严重的区域,精确预报海冰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对降低海冰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辽东湾为研究区,以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为数据源,根据2010/2011年度到2014/2015年度辽东湾海冰5年结冰信息得出该海域结冰概率,建立营口气象站积温与结冰概率的关系模型,对辽东湾2015/2016年度海冰初冰期至盛冰期的发展及空间分布进行模拟、预报,结果表明:利用结冰概率与营口积温相关关系可以实现对辽东湾海冰的动态预测,利用混淆矩阵对海冰提取结果检验,总体精度在90%以上,为渤海及其它地区局部条件下海冰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作业海域因受陆地影响显著,水浅滩阔且盐度较低,加之地理位置相对偏北,每年冬季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结冰现象,给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各类工程设施造成影响。利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2005—2016年冬季的各类冰情监测数据并结合部分已有研究成果,对胜利油田作业海域的冰情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该海域的冰情基本特征;在分析海冰防灾减灾形势的基础上,按照我国海冰防灾减灾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并结合油田海上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具体的海冰减灾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渤海冰期的基本水文气象参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渤海是一个中纬度的超浅海,每年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这给海上生产和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而冰情的严重程度由则该年冬季的水文气象条件决定。本文应用1997年1月辽东湾冰调资料和锦州20-2平台的部分资料,比较详尽地研究了渤海冰期的不文气象参量,其中包括太阳短波辐射,长波辐射,风速和风向,湿度,海冰导热率的比热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2012—2013年冬季的渤海冰情,通过对海冰增长和消融过程以及各海区严重冰期冰情的综合分析,该年度冰情总体上较常年偏重。总结该年度渤海海冰数值预报情况,客观检验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保证率满足海冰业务化预报的精度指标。针对海上生产需求研发了小区域高精度海冰数值模式,对工程作业区域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为保障冬季渤海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地区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资源开发区,海上的人类活动如油气勘探开发、港口海岸工程及海上交通运输等在每年冬季海冰形成和发展期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冰情甚至造成海冰灾害。为了保障海冰覆盖的渤海海区内的船只、海上建筑物的安全,提前作好防冰的准备,海冰预报方法研究成为必要的一项工作。渤海海冰是典型的一年冰,它的增长和融化以全球气候为背景,主要由当地气象条件决定。对多年海冰资料进行分型可以得到海冰的冰型,把冰型内各冰样本对应的500hPa高度场进行分析得到该冰型对应的高度场型。获得了未来十天的高度场后,我们可以利用冰型和冰型所对应的高度场型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渤海海冰未来十天的预报。预报的准确程度由获得的高度场和高度场型的相似程度决策。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八七年度冬季海冰预报会商会于1966年10月20日~24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海军、有关院校和国家海洋局从事海洋预报、调查观测与科研机构,以及生产第一线从事海上安全指挥、海港生产、交通运输和海洋石油等部门共20个单位。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派代表光临指导。会议期间得到了山东省海上安全指挥部的大力协助。 与会代表,首先对一九八六—八七年度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进行了会商。并对海冰要素、大气环流、大洋海面温度场、天文地球物理因子及气温等资料,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统计计算,做出了今冬明春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的总趋势预报,将为海上安全指挥、海港与运输和海洋石油部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岳海波  张杰  纪永刚  张晰 《海洋学报》2009,31(5):169-174
辽东湾是我国海冰冰情最重的海区,其周边分布了大量的油田,海冰面积的变化对海上油气勘探及海上生产等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需要开展对辽东湾海冰面积变化的模拟与预测研究,为海冰灾害的业务化监测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90~1991年冬季渤海海冰的实况和历史资料,通过对冰期、冰厚、结冰范围等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描述了该年度海冰的变化过程,并确定该年度黄、渤海海冰属于轻年。通过气温场、海温场及500hPa高度的分析,总结了该年度辽东湾海冰的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14.
1999~2000年度冬季海冰数值预报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旭  白珊  刘钦政  苏洁 《海洋预报》2001,18(2):48-53
渤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周围地区经济发达,海上工程持续作业、船只交通繁忙。渤海冬季生成的海冰不可避免地对渤海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给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为了尺可能地减少渤海海冰造成的经济损失,事先作出海冰预报,事后作出海冰预报总结,提高海冰预报的准确率是必要的,本文总结了1999-2000年度冬季海冰的发展和消融过程,并参照遥感资料对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该项工作使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部海冰组研制的动力—热力海冰数值预报模式,利用卫星遥感海冰图片、海洋站和船舶观测资料,对1990~1991年度渤海海冰进行了准业务化预报,并实时向渤海石油公司海上作业提供预报服务。预报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本年度渤海海冰发展和衰减的过程,受到了用户的好评。预报精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地测算海冰对海上构筑物的影响情况,对于合理的设计海上石油平台,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1987年开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原西德海洋工业协会合作,利用西德政府资助的科研经费(104万美元),开展了“渤海辽东湾海冰调查和冰力研究项目”的合作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果。海冰对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建设影响很大,冰力的大小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将涉及采油平台结构形式,决定建造费用和投资的大小。过去,由于我们未对渤海中部、北部海域的冰况进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渤海6个海洋站的海冰监测及气温观测数据统计,终冰日及冰期可用来表征当年渤海冰情严重程度,在大多数年份冰情与终冰日早晚和冰期长短呈负相关。根据2006/2016年的辽东湾海冰面积及外缘线资料,分析了11年间辽东湾冰情的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海冰受局地气温影响明显,两者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发现,辽东湾海冰年际变化除受局地气候的影响外,还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极涡、东亚槽和欧亚环流等气候因子的共同调控,其中受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极涡面积指数、东亚槽强度指数、欧亚纬向环流指数影响最为显著,可作为辽东湾海冰预测的重要因子,此外北极海冰密集度也可以为预测当年冬季辽东湾每月冰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每年冬季都会冻结大量海冰,并对海上油气平台和船舶运输带来很大的安全影响。为此,对油气作业海域海冰进行精确、连续的现场监测是非常必要,也有助于揭示海冰的漂移特性。采用辽东湾JZ20-2油气海洋平台上的航海雷达监测系统对该海域的海冰漂移特性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并通过海冰雷达监测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对海冰的漂移速度和流向进行分析,获得了该海域全冰期的海冰漂移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海域冰速符合瑞利分布、冰向符合双峰高斯分布,以及两者的联合概率分布特性。以上研究为分析辽东湾油气作业区海冰的漂移特性提供了可靠的现场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19.
辽东湾是渤海的三大海湾之一,在每年冬季经常会遭受大面积海冰灾害影响。本文选取2015年至2023年Sentinel-1 A/B遥感数据,对照Landsat-8数据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SAR影像纹理特征,对比了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以及最大似然分类三种分类方法的精度;统计2015年至2023年辽东湾海冰冰情信息,研究了气温、海表面温度、盐度与海冰的相关关系和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entinel-1 A/B数据,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精度最高,分类精度达到82.75%;辽东湾海冰通常在12月底或者1月初开始发育,辽东湾结冰顺序为由北向南、由近岸向远岸,消融时顺序为由西向东、由远岸向近岸;辽东湾海冰与气温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02(P<0.01),与海表面温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53(P<0.01),说明辽东湾冰情与气温、海表面温度为显著负相关,海表面温度对海冰的形成、发育及消融影响更大。此外,盐度对于海冰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刘纪元 《海洋预报》2007,24(2):73-73
2007年3月28~29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2007年海洋灾害预测会商会。来自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交通运输、海洋石油生产、沿海防汛等部门的40多名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对2006年海洋灾害情况进行了总结,2006年为我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死亡(含失踪)492人。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