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2005-2011年冬季南堡油田海域海冰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该海域海冰时空分布特征,在分析了海冰对海上工程作业的影响以及海冰防灾减灾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防冰减灾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2005—2017年滨州市海域冬季各类海冰监测数据资料,对冰日、冰期、冰型、冰厚、浮冰密集度和结冰范围等冰情要素进行分析,总结海冰的时空分布和冰级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海域的海冰灾害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研究表明,滨州市海域的总冰期一般为60~80d,其中严重冰期约为25d,河口和浅滩等近岸海域冰情较重;冰型、冰厚和结冰范围等在不同冰期和冰级具有不同特点,对海上设施和海上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胶州湾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在经济上、国防上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胶州湾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使其开发利用受到影响。文章利用近年来的卫星遥感、航空以及岸基监测所获取的冰情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对胶州湾的海冰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胶州湾的冰情基本特征;在分析海冰防灾减灾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胶州湾海冰防灾减灾实际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海冰灾害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近几年参与渤海海冰应急预警,尤其是2009-2010年冬季30年来最严重冰情应急防灾实践,介绍目前渤海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海冰灾害状况,分析我国渤海海冰监测预警及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成因做了分析,在高度重视海冰监测预报、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海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冰情,灾害,监测,预报,减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辉碇  白珊 《海洋预报》1998,15(3):100-103
本文概述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冰情及其产生的灾害,概述海冰监测和预报。讨论防灾减灾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海域是我国主要的结冰海区之一,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给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旅游以及油气勘探开发等各类经济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并对船舶和工程设施等构成严重威胁。文章利用卫星遥感、航空、船舶以及岸基海洋站等观测方式所获取的冰情要素数据,对秦皇岛海域的各类冰情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该海域的冰日、冰期、冰型、冰厚、海冰表面特征、浮冰密集度以及结冰范围等,同时给出了该海域的浮冰流向流速、地理分布特征等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2012—2013年冬季的渤海冰情,通过对海冰增长和消融过程以及各海区严重冰期冰情的综合分析,该年度冰情总体上较常年偏重。总结该年度渤海海冰数值预报情况,客观检验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保证率满足海冰业务化预报的精度指标。针对海上生产需求研发了小区域高精度海冰数值模式,对工程作业区域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为保障冬季渤海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辽东湾是渤海石油公司自营开发的石油勘探区。是我国结冰最严重的一个海域,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海洋工程、石油开发及海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尤其在冰情严重的年度(如1969年)曾出现过港湾封冻,交通中断,海上作业停止和海上建筑物被摧毁等严重现象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为了满足辽东湾海上石油勘采开发及海上交通运输的需要,保证钻井船只冬季作业的安全生产和及时安排调整生产计划,指挥海上生产,为此进行了特定海区的海冰预报;海冰预报时效为月预报,旬预报(10天),候预报(5天)。为了进一步了解1987—1988年冬季辽东湾气候变化规律及海冰生消变化过程,现将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9.
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有助于指导结冰海区沿岸各级政府制定和优化海冰防灾减灾决策,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本研究选取冰厚、密集度及冰期和各类承灾体密度、规模等作为评估指标,将河北省沿海县级行政区所辖海域作为基本评估单元,利用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对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空间区域的等级划分,并绘制风险等级分布图。所得结果较为真实地揭示了海冰灾害风险在河北省所辖海域的分布状况,可为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曹妃甸邻近海域的海冰状况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妃甸邻近海域是渤海湾冰情严重海域之一.根据该海域的地理环境和大量的海冰卫星遥感、海冰航空监测、海冰船舶调查、岸站和海上平台等有关海冰监测资料及相邻海域的有关海冰监测资料,给出了该海域海冰的冰期、冰型和海冰时空分布变化等特征.另外,还给出了该海域一般年份和特殊年份的冰情状况.  相似文献   

11.
Variability of Sea Surface Circulation in the Japan Se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mposite sea surface dynamic heights (CSSDH) are calculated from both sea surface dynamic heights that are derived from altimetric data of ERS-2 and mean sea surface that is calculated by a numerical model. The CSSDH are consistent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btained by satellite and observed water temperature. Assuming the geostrophic balance, sea surface current velocities are calculated. It is found that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ea surface circulation are considerably strong.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current pattern, EOF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with use of the CSSDH for 3.5 year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ode 1 indicate the strength or weakness of sea surface circulation over the entire Japan Sea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variation of volume transport through the Tsushima Strai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ode 2 mostly indicate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econd branch of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and the East Korean Warm Curr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variation is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volume transport through the west channel of the Tsushima Strait. Variations of mode 3 indic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Yamato Basin.  相似文献   

12.
渤、黄海海冰的变化和预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0年的渤、黄海的海冰资料,用小波分析和最优气候均态法对渤、黄海的海冰冰级进行分析和预测。小波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渤、黄海海冰的变化规律,使对海冰的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这必将有助于研究海冰变化的机理和不同尺度变化的相互作用。最优气候均态法较好地实现了对渤、黄海海冰的预测。此方法在海冰预报中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的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海的存在使大陆和大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变得相当复杂。在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控制下,边缘海和大洋之间时而连通时而隔绝,各种古气候变化信号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基于近期有关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古海洋学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以及北太平洋地区自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并认为它们与全球其它地区一样也受控于因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率的变化,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与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相对应的100ka周期,而41ka的小尺度周期则受地球自转轴斜率变化的控制。一些突发性的气候变化则是由气候不稳定性、海峡的关闭与开启和其它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但同时作为中高纬度边缘海,它们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古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0年对黄渤海沿海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家的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资料,结合2009年度三省一市(河北、辽宁、山东、天津)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以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捕捞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渤海区主要捕捞品种有30种之多,其中年渔获量超过万吨的有14种鱼类、5种甲壳类、4种头足类、2种海蜇和6种贝类.渔业资源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现有9大类19型23式130种网型或作业方式,同时受渔业资源变动的影响,捕捞网具也在变化,不断有旧的渔具消失和新的网具出现.其中,拖网是主要作业方式,贡献率为38.47%~51.79%,且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其次为刺网,贡献率从1983年最低时的7.66%逐步上升到目前的30.14%;第三为张网,贡献率从1985年最高时的34.31%下降到目前的10.49%;围网和钓具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均不足4%,其他渔具的贡献率为5.98%~13.30%.目前黄渤海区渔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当是减少拖网作业,控制刺网总量,限制张网、陷阱类渔具和地笼,鼓励发展钓渔业  相似文献   

15.
一次黄海海雾的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杂合三维变分(Hybird-3DVAR)同化模块,对2006年3月发生的一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进行了集合预报尝试。详细分析了其预报效果,并与决定性预报结果作了比较。研究揭示:集合预报50%概率雾区预报的公正预兆得分(Equitable threat score,ETS)优于决定性预报大约29%;集合预报中加入海温扰动非常必要,对浓雾预报改善作用明显,ETS提高至少10%;在集合预报中混用YSU与MYNN边界层方案的做法,可以降低只使用其中之一可能导致的预报误差。研究表明,借助Hybrid-3DVAR开展黄海海雾的集合预报技术上可行,集合预报将成为黄海海雾数值预报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海底地壳开裂处涌出一般带有大量生物的深海热泉的现象已众所周知。一开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中找到了它们 ,而在 2 0世纪和 2 1世纪交接期印度洋中也发现了热液 ,而后就输到高纬度的北极海区了。在极区盆地中应当有热液已有过报道。例如 ,1 993年 9月 ,俄 德联合北极考察队乘坐“极地”(Polarstern)号破冰船 ,在拉普帖夫海加克利 (Гакке х)海岭东端 (77°45′N、1 2 5° 55′E ,水深 1 990m) ,获得了对研究热液非常有意义的样品 ,证实了在这个海岭上存在着热液活动 ;但是 ,在 2 0 0 1年 ,美国和德国破冰船“健康”(Healy)号和“极…  相似文献   

17.
程亮  郭洪涛  李珑 《海洋预报》2007,24(3):65-74
应用MODIS极轨卫星云图资料,进行MODIS资料的数据处理及大气环境参数反演和海表特性反演后,对我国东南沿海区域表面海流进行了监测,建立了集信息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为一体的MODIS云图和海表面流场监测系统.实践证明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具有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海域物权视角探讨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中,因对海域使用权与采矿权权利边界认识模糊,不同评估人员对采矿权价款采取不同的计算处理,导致评估结果相差甚大。文章从海域物权的视角分析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的法律属性,研究两者权利标的物的不同法律性质,从而明确海域使用权的海域是由三维空间(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地貌、水深地形、地质条件、潮流、波浪、生态环境、景观等不可分割的固有自然条件要素组成的立体空间,本质上为海域空间资源,是海砂等其他海洋自然资源的载体;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决定了海域使用权价格与采矿权价款间的非包含关系;因此,采用收益法评估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时,采矿权价款宜以成本列入计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89年7月至1990年5月北黄海长山群岛海区四个航次(春、夏、秋、冬)水质及底质14000余个数据的分析测试结果,探讨了测区水质、底质各要素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质量现状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环境质量良好.南部海域环境优于北部。  相似文献   

20.
渤、黄、东海水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908"专项所获取的CTD观测资料,系统地阐述了渤、黄、东海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冬季,水平方向上,水温分布呈现多舌状:外海温度多暖舌结构,近岸等温线基本平行于岸线,并出现多个指向南方的冷水舌,且暖流区与近岸冷水区间形成了较强的温度峰。夏季,三大海域底层均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冷水团和冷水块,最为典型的有"渤中冷水"、"辽东湾冷水"、黄海冷水团、青岛冷水团和东海北部底层冷水。春、秋季水温分布呈现过渡季节的特征。春季,跃层开始出现,"渤中冷水"及黄海冷水团等冷水现象开始形成。进入秋季,跃层明显下沉,直至消失,水温分布逐渐呈现垂向均匀状况。同时,分析还表明,三大海域的水温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水温分布的年变幅从北向南、从近岸向外海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