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分析贵州倒春寒与环流异常特征入手,寻找确定贵州倒春寒的5个短期气候预测信号,并从此基础上以1957-1995年为样本建立了贵州倒春寒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1996-1999年独立试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云南春季强低温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郑建萌  段旭 《气象》2001,27(5):35-37
运用北半球500hPa格点资料,分析了3月倒春寒天气发生的同期、前期500hPa环流特征。云南春季倒春寒天气的发生与同期500hPa上乌拉尔山脊的建立、新西伯利亚附近横槽转竖有关,孟加拉湾南支槽的影响使倒春寒天气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倒春寒天气对山区果品业的影响及防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义昌  宋爱红  鲁丹 《气象》2002,28(10):53-56
通过对2001年3月下旬产生的“倒春寒”天气的环流特征和气象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倒春寒”天气对山区果品业的影响。通过两次“倒春寒”灾害的对比分析,指出初春偏高的气温是“倒春寒”对果品业的危害程度加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防御“倒春寒”灾害的三条措施。这些研究对潍坊山区正在蓬勃发展的名、优、稀、特果品业生产,具有及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EEMD方法的河南省倒春寒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14年河南省100个站3-4月的逐日气温资料,以及河南省倒春寒标准,建立倒春寒发生次数的时间序列,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Mann-Kendall等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倒春寒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倒春寒发生次数基本上呈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多的空间格局,2~3级倒春寒发生次数呈现出北少南多的空间格局。河南整个中部地区发生倒春寒的总次数较多,并且也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倒春寒。通过EEMD分析,IMF1模态和趋势项基本反映了倒春寒的演变规律。河南倒春寒的年发生次数有一个明显的准5 a周期振荡,且发生次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2000年和2005年为突变点,在春季增暖的气候背景下倒春寒年发生次数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4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2.5°×2.5°再分析日资料,采用倒春寒指数计算、分级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天气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确定特重级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为倒春寒极端类型年,对比分析其环流特征,以期找出其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区域年度倒春寒标准化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98年前后具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突变(α=0.01)。特重级和重级倒春寒年基本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以轻级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为主。(2)在特重级倒春寒年,500 hPa极涡偏强,亚洲中高纬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异常环流型,有利于东亚地区环流径向度加大,同时50°N以南温度基本呈负距平分布,表明冷空气活动异常活跃,从而造成地面云贵准静止锋偏强。与此同时,700 hPa上,云贵高原受异常气旋式环流东侧的偏东气流控制,与华北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底部的偏东气流在云贵高原上空辐合,将南海和东海的水汽向云贵高原上空输送,从而有利于低温和降水天气的形成。在无倒春寒年,上述形势相反。(3)在特重级倒春寒年,前期夏季、秋季、冬季和同期春季中东太平洋海温均表现为东部型厄尔尼诺;而在无倒春寒年,均表现为中部型厄尔尼诺。  相似文献   

6.
昆明静止锋下的云南强倒春寒天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尤红  曹中和  郭文华  罗金秀 《气象》2006,32(3):56-62
利用NCEP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5年3月云南出现强倒春寒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无南支槽的配合下,由昆明静止锋和高空切变线引发的大范围降雪和降温的强倒春寒天气发生前后中低层环流的演变、热力学和动力学物理因子与倒春寒天气的关系及其形成条件,为今后预测这类天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赫章县倒春寒天气过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春寒是赫章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通过本县1960~1997年的气温、倒春寒强度指数等资料指标分析了赫章县倒春寒的气候特征及典型倒春寒年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宇发 《贵州气象》1998,22(1):33-36
该文首先滑动计算了贵州倒夫寒中期过程.并由此将贵州例春寒分为当前滑动时段有倒春寒Y类和当前滑动时段元倒春寒W类。然后分析了贵州倒春寒的中期过程及其前期500hPa的环流特征。发现贵州倒春寒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具有2~3年的韵律,前期发生倒春寒后期发生右能性大。加外贵州倒春寒中期过程与极涡偏强、北半球环流经向度大、西伯利亚中部高压脊较强等有关。在此基础上,制作贵州倒春寒中期预报,历史拟合率Y类为87.5%,W类为93.3%;经过1991~1994年试报,准确率Y类达71.4%,W类为88.2%。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1971-2005年六盘水市3个测站的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六盘水地区倒春寒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倒春寒发生的总次数及总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5a倒春寒天气东部、北部较重,南部较轻;倒春寒天气总日数和总次数近35a来均呈下降趋势;倒春寒天气总日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的16a、准10a周期振荡,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准6a和2~4a的振荡周期;倒春寒天气总次数存在显著的准10a周期振荡和一个较弱的准4a振荡周期;目前倒春寒天气由偏少向偏多的趋势转变。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倒春寒的发生规律及其环流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罗文芳  彭茜 《贵州气象》2006,30(2):12-14
对贵阳市倒春寒的发生规律、分布情况及其存在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典型重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环流成因的基础上,概括出典型重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的500hPa环流模型;给出倒春寒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seasonal prediction of spring dust weather frequency (DWF) in Beijing during 1982-2008 has been performed. First, correlation analyses a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tecedent climate signals during last winter that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pring DWF in Beijing. Then, a seasonal prediction model of spring DWF in Beijing is established through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 which the systematic error between the result of original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averaged over the last 10 years, is corrected.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climate signals occurring synchronously with spring dust weather, particularly meridional wind at 850 hPa over western Mongolian Plateau, are also linked closely to spring DWF in Beijing. As such, statistical and dynamic prediction approaches should be combined to include these synchronous predictors into the prediction model in the real-time operational prediction,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pring DWF in Beijing, even over North China. However, realizing such a prediction idea in practice depends essentially on the ability of climate models in predicting key climate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spring DWF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2.
泌阳春蚕生长的气象条件及春茧产量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仁和  杜瑞莉 《气象》1995,21(2):48-50
分析研究了春蚕生长的气象条件,得出了影响春蚕生长诸多气象因素中关键的因素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并以此为线索,寻找春茧产量预报因子,运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泌阳春蚕产茧量预报方程,其历史拟合率达91.0%。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暴雨前期青藏高原春季各层次地温的分布特征,重点讨论了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暴雨前期春季高原的三维热力结构,以及其三维热力结构与其它涝年的相似性,尤其是1998年春季高原地温分布呈现出与其它涝年春季相似的特征;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1998年春季青藏高原下垫面三维热力结构特征,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影响。青藏高原春季地温在中部等大部分地区为负距平,南部及东部边缘为正距平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雨,即青藏高原春季三维热力结构特征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3—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第2代月动力延伸模式 (DERF2.0) 回报资料和春播历史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播期气候条件的关键环流因子。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播期气候条件的动力模式解释应用预测模型,并对不同起报时次的模式解释应用预测结果进行检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该解释应用方案对于长江中下游春播期气候条件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随着起报时间的临近,预测技巧整体呈上升趋势。1983—2012年的回报检验还显示,解释应用方案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连续不利日数和不利日数的年际变率,同时对年代际变率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宁夏春季沙尘暴气候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春季沙尘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80年代中期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突变,在此之前为沙尘暴高发期,其后沙尘暴日数明显减少。为探究形成这一变化趋势原因,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因子入手,对大气环流、海温、大风日数、平均气温等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极涡面积指数、亚洲西风环流指数、Nino3区海温及宁夏春季大风日数、冬季平均气温、冬春季平均气温温差与沙尘暴存在较为一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决定冷空气活动频次的诸因子在80年代中期也发生了突变。由此可见,在同一生态背景下,冷空气活动次数对形成春季沙尘暴的变化趋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江苏近10 a(2005-2014年)暖季(5-9月)69站逐时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内演变以及日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北部比南部活跃,最活跃区均位于沿淮西部,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淮北东部,且空间分布集中。近10 a来江苏短时强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为北部地区减少最为显著。短时强降水季节内分布不均匀,以7月最为活跃,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在8月最为频繁;其逐候分布显示,梅期短时强降水骤增,于7月第2候达到峰值,盛夏期间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增多,8月第3候达到峰值。江苏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整体呈双峰结构,主峰和次峰分别出现在傍晚17时(北京时间,下同)和清晨07时,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于午后;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内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差异,其中梅期和盛夏两个高发阶段均呈单峰结构,但梅期峰值出现在清晨,盛夏阶段峰值则出现在傍晚;由南向北,日变化特征由单峰向双峰、多峰演变,在淮河以南地区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而淮河以北地区多出现在夜间至清晨。  相似文献   

17.
阜新地区决策气象服务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阜新地区多年降水和土壤墒情气象资料,研究并建立了针对阜新地区的“利用秋季降水预测春播关键期土壤底墒”、“利用3~4月降水预测春播关键期土壤增墒量”、“利用降水量预测降水渗透深度”和“利用墒情递减率预测旱情趋势”等决策气象服务技术方法,并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8.
北极海冰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汪代维  杨修群 《气象学报》2002,60(2):129-138
利用 4 4a(195 1~ 1994年 )北极海冰密度逐月资料 ,分析提出了一种与北极冰自然季节变化相吻合的分季法 ,并根据这种分季法 ,使用EOF分解 ,揭示了北极各季海冰面积异常的特征空间型及其对应的时间变化尺度。结果表明 :(1)北极冰面积异常变化的关键区 ,冬季 (2~ 4月 )主要位于北大西洋一侧的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和戴维斯海峡以及北太平洋一侧的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 ,夏季 (8~ 10月 )则主要限于从喀拉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到波佛特海的纬向带状区域内 ,格陵兰海和巴伦支海是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变化的最重要区域 ;(2 )春 (5~ 7月 )、秋 (11月~次年 1月 )季各主要海区海冰面积异常基本呈同相变化 ,夏季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佛特海一带海冰面积异常和喀拉海呈反相变化 ,而冬季巴伦支海、格陵兰海海冰面积异常和戴维斯海峡、拉布拉多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变化呈反相变化 ;(3)北极冰总面积过去 4 4a来确实经历了一种趋势性的减少 ,并且叠加在这种趋势变化之上的是年代尺度变化 ,其中春季 (5~ 7月 )海冰面积异常变化对年平均北极冰总面积异常变化作出了主要贡献 ;(4)位于北太平洋一侧极冰面积异常型基本具有半年的持续性 ,而位于北大西洋一侧极冰面积异常型具有半年至一年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0—2010年中国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资料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指数,分析了华南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春季降水经历了偏少(1960—1971年)—偏多(1972—1992年)—次偏少(1993—2010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少雨期,500 hPa上西风气流较平直,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华南地区的暖气团也不活跃,对应的水汽通量散度为异常辐散。第二阶段多雨期,500 hPa高度上,高原北部脊偏强,利于冷空气南下,与华南地区活跃的暖湿气团汇合,对应的水汽场上为水汽异常辐合。第三阶段少雨期,500 hPa西风气流上的槽脊系统偏强,利于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孟加拉湾地区的南支槽填塞,南方暖湿空气向华南的输送减弱。华南春季降水与PDO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不同季节来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前期秋季的PDO指数与华南春季降水的正相关显著,PDO处于负位相时,华南春季降水偏少,反之亦然;从华南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不同阶段来看,PDO指数与华南春季降水的正相关在1960—1971年少雨期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500hPa环流变化与山东春季降水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山东春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春季降水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关系密切,山东春季降水与东亚上空500hPa高度场具有很好的同步联系。前期(冬季)日本东北部500hPa高度场是影响山东南部春季降水的关键区,具有预测意义。500hPa高度距平场东高西低型是造成山东春季降水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势,西高东低型是造成山东少雨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