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今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它标志着世界海洋新秩序的开始。“公约”是联合国为适应60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国家带头兴起反对海洋霸权、维护200海里海洋权斗争的历史潮流,于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以通过一项公约来处理所有有关海洋法的事项和问题而产生的。从1973年开始,先后召开11期共15次会议,终于在1982年4月完成并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公约”规定,“公约”应经  相似文献   

2.
1982年12月,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下,由159个国家在联合国总部签署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按有关规定,“公约”生效需得到60个国家政府的正式批准。至1993年11月16日,圭亚那成为批准“公约”的第60个国家。因而,1994年11月16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海洋国土”?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5月15日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后,“海洋国土”一词频繁见诸于报端和各种新闻媒介。“海洋国土”这一概念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促使国人去了解海洋、感知海洋、关注海洋和热爱海洋。在人们学习和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知道了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还拥有一片广袤的“海洋国土”。那么,“什么是‘海洋国土’呢?”严格地说,“国土”就是一国的领土,“海洋国土”  相似文献   

4.
从1973年12月3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开始,到1982年12月6日~12日在牙买加蒙得哥湾举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开放签署的签字仪式,前后跨了10个年头;从1982年12月10日太平洋岛国斐济率先批准“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南美洲的圭亚那作为第60个批准“公约”的国家,达到法定的“公约”生效的批准国家数量,又经历了10年多的时间。可见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国际海洋秩序的维护是何等不易,真应上中国的一句俗话,叫做好事多磨。  相似文献   

5.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保会第30届会议于1990年11月在其伦敦总部举行,有54个国家、1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会议议程24项、几十个提案,最后通过了以下提案。一、会议通过了新增《73/78防污公约》(即MARPOL73/78)附则Ⅰ(防止油污规则)第26条:船上溢油反应计划。作为该公约附则Ⅰ的修正案,其内容包括: 1.凡150总吨及其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及其以  相似文献   

6.
1 海底问题磋商的背景 1.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缺乏普遍性,第11部分和附件3阻碍一些工业化国家加入 依照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308条,“本公约应自第6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日后12个月生效”。尽管根据这项规定。《公约》已于1994年11  相似文献   

7.
《1972年伦敦公约》(下简称公约)自生效以来近20年的实践证明,该公约的基本框架和大部分条款是行之有效的,在全球的海洋倾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公约实施的不断深入及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82年4月30日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截至目前为止已有159个国家和实体签署了《公约》,并有31个国家和实体批准《公约》。我国是1982年12月10日签署《公约》的。《公约》是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通过的海洋及其资源利用的综合性法律,包括320条和9个附件,是广大与会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海洋大国经过长达九年的曲折复杂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被称为一部“综合性海洋宪章”。虽然《公约》迄今尚未最后生效(按规定60个国家批准或加入后12个月生效),但其中很多规定已为国际公认,《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势在必行。在当前全国开展普法教育中,普及海洋法知识也是普法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为此,本刊特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讲座”专栏,并聘请了有关专家学者为讲座撰稿。讲座将分为13个专题。希望本讲座能对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海洋工作的同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1958年《公海公约》规定,“公海”是指“不属于任何一国领海及内水的海洋的所有部分”。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生效,公海的内容已发生变化。“公海”为“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这样一来,就把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排除在公海之外,使公海的范围进一步缩小,目前大约占全部海洋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称为“区域”。《公约》第一条对“区域”下了明确的定义: “‘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其中国际海底约占整个海洋面积的65%,其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深海大洋底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一百多年前,当时英国的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于1872—1876年进行环球考察时,在水深5000—20000英尺的洋底采集到像土豆或垒球大小的黑色矿球,即现在通称为锰结核或多金属结核的矿石,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1.
国际海事组织(IMO)所属的设计与设备小组于今年年初召开的第26次会议上通过了“潜水系统安全规则”(草案),它将提交今年召开的第48届海安会(MSC)扩大会议审议,一经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就将生效。制订该规则的宗旨是在国际上推荐潜水系统的设计、建造、设备和检验标准,以保证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三)——等距离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划界实践中早就有采用等距离的先例,如1783年和1819年美英划界条约、1809年瑞典和芬兰的条约等。1930年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曾提出采用等距离划分海洋区域的建议,但未取得任何结果。至今仅1958年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和《大陆架公约》规定,在无协议和特殊情况时,可用等距离划界,从而产生了片面强调等距离作用的观点,将其视为海上划界的基本原则,是习惯国际法准则,对所有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由解释和适用公约所引起的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制定了一整套解决程序,并把某些类型的争端作为例外。这些例外大都是由于各国不愿意将涉及其重大利益的一些争端交由第三方裁判。这里首先扼要地介绍一下一般程序,然后指出例外。 (一)调解根据《公约》第279条,“各缔约国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3项以和平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13 国家、地区的协作 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现在尚未批准的国家和批准而尚未实施的国家较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以下问题的各个方面,各国家、地区都有协作义务。 ②在国际海峡间进行航行和安全的援助设施以及防止、减轻污染的规则(第43条)。 ③生物资源的保护(包括高级回游性鱼种、海产哺乳动物、溯河性鱼种)(第61、64、65和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的国际法律制度是以现行的国际海洋法原则和规则为基础制定的。但沿海水域的法律地位归根结底是由沿岸国的国内法规决定的。印度洋沿岸国家主要或法律支配之下的海域和海底的空间界限、法律制度特点是: (1)领海使用低潮线和直线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的一般方法,但有些印度洋国家如孟加拉国、南非和沙特阿拉伯在这一问题上不遵循海洋法公约的规则。沙特阿拉伯不  相似文献   

16.
伦敦倾废公约,即“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Marine Pollution by Dumping of Wastes and Other Matter,简称LDC),它产生于1972年。当时人们认识到海洋并非能够接收一切废物的“垃圾桶”,由于海洋自身净化能力有限,任意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特别是有害工业废物,会导致严重的海洋污染,从而对海洋生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倾废活动加以限制。根据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近100个国家和地区于1972年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政府间海洋倾废公约会议,会议正式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伦敦倾废公约于1975年8月30日生效。截止到1989年7  相似文献   

17.
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产生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积极参与并主导了该《公约》的整个谈判过程,对《公约》大部分条款持支持态度,但最终却没有签署《公约》,其原因主要在于它反对《公约》第十一部分关于深海采矿的规定。1994年《执行(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对《公约》中与深海采矿有关的部分进行了实质性修改,满足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但美国国内对《公约》还存在其他一些反对意见。目前美国国内各界支持加入《公约》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正在积极考虑加入《公约》。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期以来,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生效而诱发的一系列国家间争吵和摩擦,引起新闻媒体的重视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其实,在国际政治学家看来,它们不过像广为世人谈论的“民族主义、种族分裂和‘文明冲突’”或“跨国公司、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等现象一样,从特定的侧面透射出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我们知道,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公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国际海洋法典。这项《公约》的内容涉及海洋开发与海洋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领海和毗邻区、岛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专门调整世界海洋关系的根本法,被各国广泛誉为“海洋宪法”。但是,它也正如宪法一样,在许多问题上提供的是最原则、最根本的规定,很多具体的解决规则需要相关国家在这一法律框架内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关于大陆架划界的法律制度就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疆界,首先应通过协定确定,这一原则禁止某一国家单方面确定其大陆架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伦敦公约》(下简称公约)是1972年在伦敦召开的政府间关于海上倾倒废物公约会议上通过的。该公约的问世,是鉴于到本世纪70年代初期,已认识到海洋环境净化人类工业活动废物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海上倾倒作为处置废物的一种手段所带来的弊端,已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召开的特别国际会议,终于通过一项防止海上倾倒造成海洋污染的多边公约。公约自1975年生效以来,已成功地对海上倾倒实施了管理,完善了控制海上倾倒体系,交流处置废物科学方法的信息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