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常规大地测量定位基准在海洋领域中应用的局限性,及建立海洋动态大地测量定位基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国内外建立海洋动态大地测量定位基准的进展,以及我国海洋动态大地测量定位基准研究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海洋导航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领海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空间基准和位置服务应该覆盖陆地和海洋。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2000国家重力基准为代表,我国已在陆地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大地测量基准。然而,现有国家空间基准和重力基准未能有效覆盖海洋,海洋大地测量基准和海洋导航技术已严重滞后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和国防战略需求。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海洋导航技术的研究现状,梳理了我国海洋大地测量基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近期及未来我国自主发展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海洋导航技术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地测量学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回顾了我国大地测量工作的进展。面向 2 1世纪前期的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及科技和社会发展 ,展望了我国新世纪的大地测量 ,提出应逐步进入精确、动态、实时的现代化体系 ,即完善国家三维空间大地网 ;建立 GPS综合服务体系 ;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测定地壳运动、电离层参数、大气中可降水份等信息 ;精化中国地区重力场参数 ;建立新的国家重力基准网 ;完成分米级精度的中国似大地水准面的推算 ;积极开展海洋和空间大地测量 ,为资源、环境的管理以及防灾监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章传银  瞿锋 《测绘科学》2004,29(Z1):23-27
本文讨论地面大地测量基准框架在我国重力卫星、海洋二号卫星任务的设计、初始化、任务维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这两个卫星任务的实施对完善我国大地测量基准框架的作用。并从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的角度,分析了重力卫星与海洋测高卫星的互补关系。最后,简单介绍了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在提高卫星任务总体性能和任务过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差基准的基本概念出发 ,说明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的意义和基准的数量 ,讨论动态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建立等价于原观测值的坐标差与速率差的观测方程及基准方程 ,并通过分析说明 ,四维大地测量平差必须恰当地选取平差基准 ,才能得到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陆态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主,辅以多种空间观测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大陆构造环境变化,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影响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为国家大地测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从陆态网络对大地测量基本骨架网精度的贡献、对动态大地测量基准的建立和维持、对高等级军用大地测量手段的多样化及其他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及其若干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少荣  於宗俦 《测绘学报》1993,22(4):241-248
本文从固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和正则化方法建立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解和性质,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正则化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馈岩石弹性模量、区域边界力和断层滑动量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的建立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靠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的建设,实现了江苏省大地测量基准的现代化整合与过渡,进而为完成江苏省高精度、动态、现代3维大地坐标基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着重探讨江苏省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海洋上,人们无法利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均匀地布设大地测量控制点以建立海洋测绘需要的参考基准,因此常规的海洋大地测量采用天文测量方法、无线电导航方法测定船的位置,或在近海海底布设定位标志,用声纳定位技术测定船的位置。但上述常规的海洋大地测量方...  相似文献   

10.
2023年7月11日至2023年7月20日,第28届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IUGG)大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按照IUGG传统,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中国委员会(CNC-IAG)组织国内十余家单位编写了“中国大地测量国家报告(2019—2023)”,分别总结了2019至2023年4年期间的中国大地测量各分支学科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归纳和总结了中国大地测量学科近几年的整体进展,侧重各领域代表性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基准框架、综合PNT与弹性PNT、重力场与垂直基准、GNSS精密产品、多源传感器组合导航和海洋大地测量6个研究方向。此外,结合国际大地测量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大地测量学科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海洋863课题要求,就建立海陆一体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准选择、扩网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陆地实际测量数据按所确定方案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提出适合目前条件下的海陆一体建网的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12.
自1960年以来,美国国防制图局(DMA)已建立了四个世界大地测量系统(WGS);WGS60,WGS66,WGS72和WGS84。最新的WGS84与前三者相比,是最为精确的大地参考框架,它是利用了广泛的,最新的大地测量数据全球确定的。WGS84提供了精确的参照框架,地球重力场模型,正常重力公式,大地水准面和包括全部大陆和主要海洋岛屿在内的105个局部(和区域)大地测量基准的转换参数。这些成果使测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固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提出了一类反问题,将其定义为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和正则化方法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解和性质,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正则化方法;最后,讨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在地震非均匀破裂研究中的应用,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获得了唐山地震的非均匀破裂图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海洋863课题要求,就建立海陆一体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准选择、扩网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陆地实际测量数据按所确定方案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提出适合目前条件下的海陆一体建网的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15.
建设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现代大地测量基准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IGS服务和ITRF的系列精化 ,ITRF2 0 0 0是ITRF中迄今最为精确、测站最为稠密的地面坐标参考框架 ;2 0 0 1年推出新的WGS84,其成果标以WGS84(G1 1 5 0 )。考虑和顾及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 ,结合中国实际 ,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应着重考虑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 :高精度、涵盖全部陆海国土、三维、动态。建设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是为用户在我国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提供及时、可靠、适用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其任务应包括建立我国现代化的平面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等。  相似文献   

16.
永久性潮汐与大地测量基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俊勇 《测绘学报》2000,29(1):12-16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大地测量基准的精度、历元、框架等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必须顾及具有同等精度量级的地球动力现象如潮汐、极移、地壳运动、冰后期反弹等对大地测量基准的影响。本文仅讨论永久性潮汐对重力基准、高程基准、大地水准面、垂线偏差等方面的影响。对大地测量基准中使用的无潮汐、平均湖汐和零潮汐等概念和相关计算进行了推导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深大地测量学家胡明城同志近期完成的“跨世纪的大地测量”是继“现代大地测量”的一部新著,全书约二十万字,包括总论,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的监测,重力测量和地球重力场,地球自转,海洋大地测量和海面变化等六章。该书总结了现代大地测量学直到1994年初的成就,特别强调它在减灾、环境监测和矿产资料开发中的作用,预测它在世纪之交将要达到的水平和可能解决的问题。本文是该书第一章总论部分,提纲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地测量成果是国家测绘基准和体系的基础成果,大地测量数据库是大地测量成果档案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对原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进行了分析,结合数据库的现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大地测量技术服务需求等特点,对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维护的功能、数据库、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及系统维护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力学模式的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少荣 《测绘学报》1994,23(2):90-97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力学模式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理论。首先提出了力学模式下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六种形式,导出了第一,二类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线性最小的二乘解,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妥;最后,结合数值例子,讨论了利用地壳垂直形变数据反演地壳断层错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海洋领域工人的特殊性,不可能在海上建立固定的大地测量控制点,不但常规大地测量技术和GPS静态定位技术无法应用,而且普通的DGPS定位技术也由于随流动站离差分主站距离的增大而定位精度迅速降低及作用范围有限(一般在陆上100km,海上300km)的缺点,在使用上受到限制。广域差分GPS定位技术(WADGPS)是建立“海洋动态大地测量定位基准”的关键性技术,它可以大大改进实时差分GPS定位的精度,并将其定位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我国大陆和整个海域。本文介绍了Omnistar DGPS和分布式广域差分GPS应用状况、研究进展和陆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