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富里叶分析法,从中国西部地区20多年的地壳生趣形变资料中提取区域性趋势倾主息,并对宁夏海原5.7级地震,四川西部道孚6.9级地震和青海门6.4级地震震区近场垂直形变场的区域性倾斜信息进行了分离和提取、推导出了用富里叶级数表示的梯度公式。  相似文献   

2.
天祝—景泰6.2级地震的地形变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笃信 《地震》1994,(4):59-64
本文总结了1990年天祝-景泰6.2级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特征,发现这次地震并未发生在地壳垂直运动最强烈的地方,而是在其边缘。至于断层形变,则随测点与震中关系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邢台地震断层运动特征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洁  宋惠珍 《地震地质》1999,21(3):229-237
依据地形变测量资料,采用不均匀位错反演方法,建立邢台地区两个不同的断层模型,分别计算了 1966 年邢台地震时 3 月8 日6.8 级地震、3 月22 日6.7 级和 7.2 级地震及整个震群过程断层产生的不均匀错动量,并对结果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中国大地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的分布特征,统计了1960-1993年间大陆M≥6.0级地震与高梯度区的对应关系,从构造物理的角度论证了形变速率高梯度区是未来可能的强震危险区,采用贝叶斯公式估算了主要地震危险区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和其它前兆资料基础上指出,1990年景泰6.2级地震前后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异常具有变化速率小,起始时间不同步,异常反映的力学性质不一致等特征,其中以异常变化速率小最为显著。该特征与地壳形变及地震活动性异常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分析,认为景泰6.2级地震前甘肃东南部地区出现的群体异常是共和7.0级地震和景泰6.2级地震的区域性前兆,震后该区持续的异常变化反映了强震后大范围内的应力调整过程。甘肃东南部地区构造环境特殊,该地区可能是南北地震带第5、第6强震组的共同调整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北6.2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国杰  黎凯武 《地震》1999,19(3):261-266
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华北地区,主要是首都圈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分析了GPS结果、跨断层形变观测以及定点台站观测的异常信息。认为张北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大部分是“场兆”异常;张北震中区在震前至少半年是处于形变闭锁阶段;地壳形变的前兆发展在总体上存在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永志 《地震研究》1994,17(2):171-176
本文利用非线性理论分析了震前形变能随时间的演化关系,导出了应力与应变的本构关系为非线性时的突变演化模型。最后利用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的跨断层形变资料,计算了非线性形变的演化过程。取得如下认识:1.震前形变能的演化过程是不稳定过程;2.形变能的突变发生在非平衡区;3.门源地震前后的跨断层地形变资料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6.1、6.2级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地震类型的分析,认为北部湾地震属双主震型序列。6.1级地震的余震序列表现出鲜明的主余震型序列特征,而6.2级地震的余震序列震群型特征较为突出。6.2级地震前,地震序列活动显示出应变释放加速、低b值、加卸载响应比跃升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4个单位所观测到的重力异常变化资料,在叙述重力异常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此次地震的重力前兆特征。并结合形变资料、地震构造资料讨论了重力场的变化,得出这些变化可能与地震构造活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从山西省地下流体(水位、水化)的基础观测资料入手,在核实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1989年以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内蒙古包头6.4级,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和震后认识,并对今后的地震预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1989年以来华北北部6级左右地震前山西电磁异常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10a来分布于山西中北部电磁观测台站的综合状况,对这些台站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1996年内蒙古包头6.4级及1998年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排除干扰和对出现的地震异常进行识别、核实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变化特征,给出了信度。对这3次地震的分析总结后,对今后电磁学科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0年山西河津4.8级、2009年原平4.2级和青海6.4级地震前,山西形变台网在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总结震前形变数字资料中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万文妮 《地震》2012,32(2):145-153
本文基于山西带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全部历史资料,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二次地震前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变化的分析, 对山西带断层形变特征及与强震孕育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指出了断层形变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的相对性特征, 可供用震例中总结出的断层形变规律跟踪预测和研究未来震情的趋势时参考, 同时对当前华北震情, 特别是山西带震情的跟踪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山西定点形变观测数据,分析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8月9日新疆精河6.6级地震的前兆异常,讨论了异常的信度。结果表明,九寨沟和新疆精河地震前,山西地区部分倾斜、应变仪器的观测数据出现了较为可靠的短临前兆异常变化,异常出现在震前3~180 d,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的破年变、转折、加速等。各定点形变台站在异常出现的时间上呈明显的准同步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动中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粗定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速报责任区的范围,并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依据数字化台网的两期改造方案,估算了其监控能力,结果表明,目前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部和南部的台站密度明显不够,北部监控能力为1.8级,中部监控能力为2.3级,南部监控能力为2.5级,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对网中大震参数的测定能力为6.6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大陆2001年以来发生的数次5级以上地震前,山西侯马数字化形变台的波形记录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强震前的预滑移可能产生这种长周期的形变波,它们对大震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形变速率累加法应用于山西地区4个定点水准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计算结果与本区域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震前一些连续的异常“孤立”点,经过积分放大后,异常信息的提取更直观、突出,显示出较好的映震效果;该方法对于跨断层资料的异常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整理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M4.5地震前周边"十五"前兆台站所有测项资料,应用原始图像及多项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形变观测资料出现典型的短临异常,异常类型既有典型的个体显著异常,又有多台共性的群体异常,异常台项全部位于山西地震带北部。  相似文献   

20.
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叙述了1967年至2002年间国内有关研究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的进展情况。综合叙述了有关这次地震的地震参数、地震破坏、地震断层、地震形变遗迹、地震发生的新构造与深部构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