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近海油气藏渗漏烃的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总结了海域油气藏渗漏烃的航空遥感和地球化学检测方法.遥感测量可以从宏观上圈定海面油膜的分布范围,是海上油气藏勘探前期常用的廉价方法;海底沉积物取芯测量和海水嗅探器现场分析是海域油气藏渗漏烃地球化学检测的主要手段,海水样品的脱气处理是海水介质中渗漏烃地球化学检测的关键环节;海水和海底沉积物取样设备与脱气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海域油气藏渗漏烃的检测提供了基本保障;目前,底层水采样分析与海底沉积物取芯分析已成为一种有效且相对经济的海域油气藏渗漏烃检测技术组合,与一些地球物理方法结合应用,可有效地圈定海底下方渗漏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兴隆场构造为一简单而完整的穹隆状背斜 ,在其背斜构造两翼、轴部及扭曲部位发育同期断层。构造油气储层类型以嘉陵江组储层的裂缝型油气藏为主 ,其次有裂隙 -孔隙型、孔隙型和裂缝 -溶蚀孔洞型等。化探异常特征 ,结合构造特征 ,表明兴隆场构造油气富气范围为嘉陵江组一段顶界 - 70 0 m以上的高部位地段  相似文献   

3.
鞍山地区地质构造及深部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是我国铁矿最集中的地区,已探明铁矿石近100亿t,但对该区地质构造和深部铁矿的认识仍然是不确定的,存在一些争议。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该区是属于向斜构造还是属于背斜构造,这些构造是怎样控制铁矿产出的,深部铁矿远景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对鞍山地区浅部地质构造及铁矿特征、岩(矿)石物性特点和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剖面重磁异常人机交互反演技术对穿越东鞍山和齐大山铁矿区的重磁异常剖面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鞍山地区整体为以铁架山为中心的穹隆构造,而穹隆顶部存在环绕铁架山的向斜构造或"凹陷",该向斜构造控制了鞍山地区铁矿的分布,深部铁矿的规模远大于已探明的地表及浅部铁矿的规模,深部铁矿资源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4.
毕节市金沙县安底镇位于安底穹隆轴部,在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热井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分析了金沙县安底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热储构造、赋存特征及热矿水成因。区内热储构造为安底穹隆,导热构造为龙井坝断层,属典型的"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系统,大气降水沿北西、南东侧安底穹隆背斜翼部碳酸盐岩分布区断裂、构造裂隙,由北西、南东向背斜轴部进行深循环,地下水向深部下渗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不断与地壳地温梯度场热的交换,形成热矿水。  相似文献   

5.
颜自给 《矿产与地质》1996,10(6):423-428
吸附烃是油气化探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从油气藏运移出来的烃类气体。应用吸附烃法找地下油气藏应排除地层、地形、地貌景观的干扰异常。不同地层上方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变化可能与地层沉积时间、沉积环境有关;不同地形、地貌景观下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异则是由于地化环境(pH值等)所致。消除这些干扰因素的最简单方法是分区统计背景值,或者用不同异常下限或用衬度值圈定异常。经校正后的异常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油气藏,已在四  相似文献   

6.
兴隆场构造位于富顺县境内,为一简单而完整的穹隆状背斜,在其背斜构造两翼、轴部及扭曲部位发育同期断层。构造油气储层类型以嘉陵江组储层的裂缝型油气藏为主,其次有裂隙—孔隙型、孔隙型和裂缝一溶蚀孔洞型等。运用烃类、后生碳酸盐、吸附相态汞、二价铁和电导率等化探新方法,获得化探异常特征,结合构造特征,表明兴隆场构造油气富气范围为嘉陵江组一段顶界-700m以上的高部位地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库车坳陷西部地质剖面分析其构造圈闭类型,利用平衡剖面和生长地层分析构造圈闭形成期次。选取大北1井和一口人工井,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进行烃源岩成熟度史模拟,分析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根据构造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主要生烃期的匹配关系,认为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古构造圈闭与拜城凹陷烃源岩生烃期匹配良好,形成的油气藏大部分在后期保存良好,盐上圈闭可能形成油藏,盐层内部圈闭可能形成油藏、气藏或油气藏,在较厚盐层之下的圈闭可能会形成气藏。克拉苏构造带古构造圈闭与克拉苏构造带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以及拜城凹陷的主要生油期匹配良好,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藏,但是库车组沉积末期—第四纪构造破坏严重,油气藏经受构造调整、破坏和再分配形成残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此时正处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气期,可以在盐下形成大量气藏。  相似文献   

8.
石油普查中放射性同位素222Rn测量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地质方法历来是寻找油气藏的主要手段,但技术复杂、成本高、成功率较低.用α卡测量在多个已知油田上作了试验,证明了222Rn可以作为油气藏的探途元素,其方法简单,成本甚低.异常特点是低强度的样品点与岩性无关并落在含油区的外围及构造上方,如果不考虑构造断层的影响,则油田边界反映出较高的222Rn异常.本文就异常的形成机理,模型和α卡测量的物理前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油气成藏经历了多源、多期充注和晚期的调整改造.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油藏地球化学等资料, 分析了油气藏经历晚期调整改造后的地质、地球化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位于车-莫古隆起北翼的莫西庄、沙窝地地区, 经历反向调整后, 油气藏呈分散和小规模分布, 油气藏类型由以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变成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 且油气水层关系复杂; 油层低孔、低渗, 且低含油饱和度、低电阻率, 原油密度和粘度大; 今油水界面高于古油水界面, 部分水层中含有较高的"非烃+沥青质"; 而位于车-莫古隆起北翼的永进地区, 经历同向调整后, 今油柱高于古油柱, 油气藏规模变大.   相似文献   

10.
索孝东  李德春  宋喜林 《地质通报》2009,28(11):1638-1642
壤中游离烃技术采用车载高精度气相色谱仪和车载专用钻机采样设备,进行壤中气态烃(C1—C5)直接进样分析。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壤中气采集与分析过程中的密封性和微量、超微量烃气的检测问题,实现了样品采集、分析与解释的现场化和一体化。相对于土壤吸附烃或酸解烃测量,游离烃异常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油气藏中烃气的现代活动状况,且较少受到地表景观和岩性条件的影响。内蒙古二连盆地吉尔噶郎图凹陷的稀油勘探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宛齐地区浅层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指出,壤中游离烃技术,还不能很好地判断异常与油气的绝对对应关系,不能回答含油气多少等问题。在圈闭评价或钻探中,化探成果要与地震、地质等资料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特别强调不要跨跃勘探阶段使用化探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有机烃气测量技术为主导,结合部分传统的微量元素测量技术,在建立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和总结其找矿标志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控制矿体深部的钻孔进行钻孔原生晕测量,分析异常的展布特征和时空结构,并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对区内深部进行了成矿评价,发现该矿床部分地段的深部还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体现了烃气测量新技术在锌铜多金属找矿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土壤游离烃技术通过直接检测受地表景观介质变化影响小的游离态轻烃异常来获取地下油气信息。塔里木盆地试验区已知油气藏上方具有良好的游离烃化探异常显示,干燥系数在840~1989之间,显示游离烃异常与深部油气的热演化相关。土壤游离烃组分平衡系数、湿度系数、特征系数等指标预测与判断地下油气藏性质的结果与实际地质结果相吻合。近地表游离烃的甲烷/丙烷指标均值高达25~116,由北向南依次增大,说明油气藏埋藏深度依次增大。丁烷异构比和戊烷异构比特征显示雅克拉油气区有机质成熟度最高。结果表明:游离烃的轻烃组分和含量变化特征能够预测与判断地下油气藏的位置、性质、有机质成熟度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三个非背斜圈闭型油气田上方进行汞量测量的试验结果,油层埋深一般在1200—3000m之间。分别属岩性圈闭、断块圈闭和岩性一断层圈闭型油气田,所用测量方法包括负压法壤中气汞量测量、累积吸附法壤中气汞量测量、土壤总汞测量、土壤吸附汞测量和水中汞量测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在油气田上方均有清晰的异常显示。其异常特征与金属矿床上的汞气异常有其相似性。异常形态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导气构造的特性。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类比。这两种方法的异常有时与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位置吻合,有时分别偏离一定距离,进一步证明了构造形态对异常的影响,并推断根据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的特征,有可能追索油气藏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经近几年试验,我们提出用土壤吸附硫化氢气体作指标,勘查油气田新方法.并将它和相态烃法、自然电位法相配合,在已知油气田开展了试验,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油气藏中含有大量硫化氢气体及含硫有机化合物.油气垂直微渗漏到近地表时,硫化物气体也随伴而至.运移过程中,硫化氢气体及含硫化合物在细菌及氧气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如生成硫酸盐等,但经已知油气田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气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仍保留有明显的硫化氢气体异常,而且异常形态有一定的模式,有环状、半环状、片部和带状等不同形态.异常均和下伏油气藏或断裂构造相吻合,表明硫化氢气体测量法是勘查油气田的有效方法.更引人注目的是,它和相态烃、自然电位异常吻合的很好,异常均出现在油藏上方,表明综合使用这三种方法将会取得更好的找油气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磊  李建波  童英  王涛  莫南  曾涛  焦永艳 《地质通报》2015,34(12):2195-2202
内蒙古宝德尔穹隆是发育在苏尼特左旗中蒙边境地区的不对称同构造伸展穹隆。该穹隆由内向外由核部早白垩世花岗岩、边缘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拆离断层组成,上盘为未变形的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泥盆系片岩和早白垩世盆地,韧性剪切带和拆离断层仅发育在穹隆西南部。区域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岩体侵位和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同一构造应力场,指示上盘统一向NW方向剪切,变形程度由未变形的岩体核部向外侧逐渐增强,面理的形成与岩体的侵位和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因此,该穹隆和东北亚其他岩浆穹隆相似,是不对称的花岗岩穹隆,反映了区域伸展拆离环境下侵位的同构造花岗岩穹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甲基卡穹隆因其丰富的锂辉石资源而闻名,在华北、扬子和羌塘3个板块之间的南北向和东西向双向收缩背景下,形成了其复杂的变形特征。穹隆顶部地层平缓,向外逐渐变陡,总体为同心圆状向外倾的复式背斜。顶部发育有A型等斜平卧褶皱、肠状石英脉及对称型压力影;翼部变质矿物多被拉伸旋转而呈不对称状,表现出向穹隆周围的正向剪切运动;穹隆外围地层产状较陡,多发育直立紧闭褶皱及倒转褶皱。总体来说,甲基卡穹隆岩浆底辟作用前,先后经历了南北向及东西向的挤压,成穹后再一次经历南北和东西向挤压的两期构造运动,属于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的共同产物。  相似文献   

17.
张学仁 《物探与化探》1997,21(4):312-314,311
80年代以来,以测量气态烃为主的方法技术系列已成为油气化探的常规方法。经多年在许多盆地勘查找油应用,已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研究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是,某些地区的地表异常与油气藏的空间对应关系不理想,有的位移大,有的不明显,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化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仍需以油气运移理论为依据,研究近地表各种油气信息并完善相应检测技术,通过选择提取、突出深部信息,才能获得较为符合客观的认识。1 某些地区烃类异常不好的原因分析目前,酸解烃法是地表化探的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法经广泛应用已…  相似文献   

18.
再生烃油气系统成因及全球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典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主要侧重于对由烃源岩一次生烃形成的原生油气系统的研究,而对由烃源岩二次生烃或多次生烃过程所形成的特殊油气系统的研究不够。提出了再生烃油气系统的定义为:曾经有过生烃过程但因后期抬升而暂停生烃的烃源岩被再次深埋或在构造热事件的作用下,由烃源岩二次或多次生烃过程所形成的油气系统,其中的油气藏称之为再生烃油气藏。指出了再生烃油气系统的特征为:(1)具多旋回构造演化历史;(2)烃类热成熟度较高,多表现为天然气及凝析油;(3)晚期成藏;(4)油气藏规模以中小型为多,少数为大型甚至特大型;(5)油气藏分布主要受“二次生烃”或晚期生烃中心控制。对再生烃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条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9.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己勘探发现的773个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参数统计认为,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统计表明,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作用明显,缓坡带最要以背斜、岩性构造油气藏为主,中央背斜带背斜断块油气藏较为发育,而陡坡带则多为岩性油气藏。沉积相带控油气作用明显,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浊积扇相。油气资源在空间上遵循“油气总量平衡模式”,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层位上,油气资源互补特征性强。研究认为西部凹陷具有生烃洼陷、断裂、异常压力、沉积相带联合控藏的特点。首先沙三段、沙四段有效烃源岩大量发育,资源量极为丰富,为西部凹陷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保证,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洼陷控制;各组段砂体叠合连片,平面展布连续,具较好的储集能力,也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的条件;另外东营末期因走滑引起的大量泄压断裂发育,为油气大规模远距离垂向运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大陆克拉通化与造山带形成后的活化与再造机理和条件,是板块构造理论登陆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广泛发育于陆缘、陆内环境中的大陆地壳活动带开展的深入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约束。以中下地壳深变质岩为核,中浅变质岩为幔部的穹隆构造是大陆地壳活动带最为典型特征构造样式之一。本文基于对古元古代—新生代不同时期典型大陆地壳活动带内片麻岩穹隆构造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共性特点:① 发育厚皮构造,强烈的热异常与高应变使得活动带中保存着下地壳基底岩石卷入地壳变形过程的痕迹;② 核部往往由高级变质岩石(通常伴有花岗岩或混合岩)组成,变质程度主体为低角闪岩相到高角闪岩相,局部可以达到麻粒岩相,从核部向幔部变质程度逐渐降低; ③ 分层(或层状)流变是地壳活动带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 ④ 中、深层次的岩石共同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作用的改造,不同构造层次(核部与幔部)岩石中的构造具有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上的一致性,拉伸线理和不同尺度的a型褶皱广泛发育,伴随着区域尺度的a型或b型穹隆构造; ⑤ 幔部岩系与核部岩系具有特征的运动学上的耦合关系而流变学上的解耦, 二者之间及内部常发育不同尺度的剪切不连续面(Tectonic discontinuity contact, TDC)。基于上述特点分析,本文提出切向(近水平)剪切流动与多流变层分层流动是大陆地壳活动带中、下地壳流动一致性的体现。多种变形体制叠加,包括近水平切向流动作用的主要贡献并辅以垂向运动的叠加或递进变形,造就了现今大陆地壳活动带中广泛发育的片麻岩穹隆构造,它们递进演化成为线性a型穹隆群、b型穹隆或演变为变质核杂岩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