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地磁学在20世纪极大地促进了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和全球大洋钻探计划的发展。对洋壳的磁性研究是这场地学革命的突破点之一。从磁学性质上,洋壳磁性包括洋壳中所含磁性矿物本身的性质以及这些矿物携带的古地磁信息。从介质性质上,洋壳包含下部岩石层(包括枕状玄武岩、辉长岩和橄榄岩)和上部沉积物。文章首先总结洋壳的磁性结构,并对其代表的动力学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包括应用磁异常条带进行年代学、地球深部动力学、大洋洋壳的板块运动学以及热点演化等研究,详细总结了国内相关研究中南海洋壳的磁性研究进展。最后对研究中遇到的相关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邙山黄土Laschamp事件的缺失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邙土黄土岩石磁学研究表明,其岩石磁学性质与黄土高原的黄土基本一致,而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其中本记录“Laschamp”事件。研究发现,样品加热到300℃时的乘磁强度与其频率磁化率之间具有极好的相关性。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邙山黄土剩余磁性的部分化学乘磁成因的认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黄土剩余磁性由碎屑剩磁和化学剩磁叠加而成,它们对剩磁贡献的相对大小,可能决定了黄土-古土壤磁性记录受“Smoothing”效应影响的程度;而其各自贡献的大小与成壤作用密切相关,成壤作用越强,化学乘磁的贡献相对越大。解释了邙山黄土未能记录“Laschamp”事件的原因。并试图将这些认识推而广之,认为它们在黄土-古土 中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磁学是近十几个来在古地磁学,地质学与环境科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沉积物关磁性矿物特征,矿物磁学参数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地层对比,沉积物源变化,地磁场变化及与气候的关系,磁性太物的形成与转变等。  相似文献   

4.
东菲律宾海柱样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F090102柱样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测量了天然剩磁倾角、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T曲线等磁学参数,进行了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识别出松山反极性时内的贾拉米洛和奥都维正极性亚时。对磁学参数及其有关比值的研究发现,岩心磁性矿物以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可能含有一定的钛磁铁矿。磁性矿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成因,岩心底段受到海底火山作用的影响。根据磁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将岩心分为3段,各段反映了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古地磁学是一门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年轻学科.由于它在地质、地球物理等学科研究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引起地学界的极大重视,同时也带动了学科本身的迅速发展.磁性地层学是在地层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火山岩和沉积物序列中所记录的地球磁场和岩石单元磁性特征的一系列磁极性变化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层研究方法.自1969年英国占地磁学家A·考克斯制定的最近450万年以来地磁极性变化的时间表以来,由于K-Ar法年龄测定的精度和古地磁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磁性地层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七十年代初期,我们开始对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进行研究.通过多年工作,为解决中国第四系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下限;黄土时代;古人类化石年龄;第四纪冰期和海侵时代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6.
近13万年来南沙沉积物中的剩磁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355 cm的南沙NS93-5钻孔连续取古地磁样品281块,进行沉积物磁性特征的研究。详细的岩石磁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以低矫顽磁力的磁性矿物为主,剩磁携带者主要是磁铁矿类矿物,但同时存在少量赤铁矿和磁赤铁矿等。钻孔191~206、232~248和292~308 cm记录的剩磁磁倾角出现较小的负值,根据氧同位素地层学和14C测年、火山灰层年龄,计算其对应的沉积年龄分别为65.87~68.7、73.4~80.8和108.4~113.6 kaBP。其中108.4~113.6 kaBP的剩磁异常可能是布莱克(Blake)事件在南沙沉积物中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对渤海南岸黄河三角洲地区200.30m的YRD-1101钻孔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沉积物中主要载磁矿物是碎屑磁铁矿,部分样品含有少量铁硫化物和赤铁矿;古地磁学研究结果揭示了早、中更新世界线即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界限(B/M)位于该钻孔123.33m处,同时,发现在松山负极性时记录了不完整的奥尔杜威(Olduvai)正极性亚时(191.78~200.30m);根据沉积速率推测该孔底部200.30m的年代为1.885Ma。这一研究为该钻孔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为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第四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黄土土壤侵蚀和治理黄河,本文根据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热释光法),并结合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等方法,对河南省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的陆沉积黄土进行分析。将区内黄土划分为上更新统黄土(Q3^eol)、中更新统黄土(Q2^eol)、下更新统黄土(Q1^eol)。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黄土,其岩性、结构、古地磁特性以及古土壤层数等有明显的差异。此外,不同时期黄土所含的值物孢粉组合特征亦不相同,从而反映了更新世冷暖交替的古气候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9.
磁性矿物还原成岩作用述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多海洋-湖泊环境中的沉积物受到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发生磁性颗粒的溶解和自生现象。根据最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磁性矿物发生还原作用的基本过程、产物和控制因素,成岩作用对沉积物地球化学和磁学特征的改变,成岩自生亚铁磁性铁硫化物的磁学特征以及成岩作用对古地磁和环境磁学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环境磁学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在环境系统中,土壤、岩石、沉积物、大气尘埃等自然物质以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次生物质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磁性特征,它们与物质内含矿物的磁性类型、铁磁晶粒含量、大小构成及配比组合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来源母质、生成环境、搬运过程和沉积作用等综合信息。环境磁学旨在分析物质的磁性矿物组合和特征,探索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转化规律,利用环境系统中的物质在磁性特征上的差异和联系及其所指示的环境内涵,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环境过程、环境作用和环境问题,进而…  相似文献   

11.
雷琼地区湛江组、北海组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雷琼地区几个剖面的北海组、湛江组地层及其火山熔岩夹层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对这些火山岩夹层还进行了K-Ar同位素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湛江组地层的剩余磁性以反极性为主,其磁性序列特征类似于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的地磁场特征;火山岩夹层的剩余磁性特征以及它们的K-Ar同位素年代测定值则肯定了这些火山岩生成于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北海组地层岩石剩余磁性表明,其生成于松山反极性时末期至布容正极性时早期。由古地磁和岩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了湛江组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北海组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2.
地层学的发展推动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地层学经历了彻底的变革,逐渐由“相模式”、“沉积体系”、“地震地层学”发展到目前的“层序地层学”,形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文章围绕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方法及理论体系,与含油气系统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环境磁学某些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环境磁学是应用岩石磁学和矿物磁学技术去恢复环境过程、重塑环境演化历史的一门边缘科学。沉积环境中磁性矿物的形成、搬运、沉积和演化受气候变化和环境过程的控制,因此,岩石和矿物磁学性质可作为环境变化和气候过程的代用指标。环境磁学能为全球环境变化、气候过程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鉴于环境磁学方法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黄土、湖泊沉积物和海洋喾物环境磁学研究的一些进展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早古生代古海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岩石地层,古生物,沉积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古地磁学与构造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对东秦岭早古生代古海洋的构造演化及其构造古地理格局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化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古秦岭海的发展与演化。  相似文献   

15.
青海柴达木盆地第四纪下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青海柴达木盆地9个钻孔岩心的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微体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岩相学、新构造运动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青海柴达木盆地大约在2.48Ma B.P.前后,曾发生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可以用2.48Ma B.P.为第四纪下限。这一见解与中国其它地区工作结果是一致的。这一环境剧变的原因,应当归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往文献中所谓3.00Ma B.P.的第四纪下限,当是更早的构造运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北冰洋中部记录深海沉积历史的深海长沉积岩心缺乏很好的测年资料 ,其新生代古环境发育基本上仍然是未知的。北冰洋沉积物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在已有沉积岩心中建立精确的年代与深度的关系。北冰洋岩心中钙质微体化石动物群和植物群保存较差,阻碍了常规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古海洋测量技术的应用。因此 ,年代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古地磁倒转地层学和测年方法 ,如10Be、氨基酸或岩石地层学 ,以及它们与 14C测年之间的内插。古地磁倒转地层学依赖于对表示地磁场完全倒转或部分偏移的负倾斜带的解释。倒转可在年代表上存在几十万年 ,…  相似文献   

17.
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们的祖先就证明地有南北磁极。在当时看来,南北磁极就是地球南北极。到了宋代,人们已认识到存在磁偏角,即南北磁极与南北地极是不同的。19世纪初期,欧洲的科学家注意到地磁场与磁极的变化,发现了岩石的剩余磁性。到20世纪20年代,梅尔坎顿创立了化石磁学理论,认为既然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近似相关,它就有可能检验磁极移动和大陆漂移的假说。到50年代后这一理论已被普遍接受。过去2000年中地磁极移动的轨迹基本是绕着地磁极轴在北纬  相似文献   

18.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川滇南北构造带中段晚新生代地质研究”项目,从选择最佳地质剖面入手,对元谋盆地茂易-马头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地测量,编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作者对剖面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重矿物和岩相古地理的主要特征了简要的总结;并对第四纪下限(N/Q界限)的各种标志进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元谋盆地第四纪下限为2.48MaB.P.左右,并对该盆地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作者认为过去对元谋盆地第四纪地层划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陆架海是我国河流沉积物主要的汇,其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环境磁学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研究手段,其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应用已显示出独有的优势。通过对我国东部陆架海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目前已经掌握其磁学分布特征,同时,环境磁学作为有效的示踪手段对沉积物物质来源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在指示沉积物还原氧化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研究区环境磁学手段对重金属污染、磁性地层学应用以及古气候变化也有良好的反映,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环境磁学作为一种逐步普遍的地学研究手段,它的存在是对以往研究的有力补充,也会对今后研究加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指南针)证明地有南北磁极,在当时看来南北磁极就是地的南北极。到了宋代,人们已认识到存在磁偏角,即南北磁极与南北地极是不同的,并且能用人工磁化的方法制造指南针了。19世纪初期,欧洲的科学家就注意到地磁场与磁极的变化,发现了岩石的剩余磁性。到本世纪20年代,梅尔坎顿创立了化石磁学理论,认为既然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近似相关,它就有可能检验磁极移动和大陆漂移的假说,到50年代后这一理论已被普遍接受。研究表明,在过去2000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