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凯  宋立军  东玉  李爱荣 《海洋学报》2019,41(3):96-105
塔斯曼海位于西南太平洋地区,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西兰板块之间,大地构造背景复杂。该地区是全球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海域之一,但是国内对该地区的研究相当匮乏。本文根据塔斯曼海海域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对塔斯曼海海域的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前人关于塔斯曼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esolution海岭北部,我们认为塔斯曼海的范围应包括Resolution海岭以南,麦夸里海岭以西,塔斯曼断裂带以东的区域(即南部次盆)。结果显示,塔斯曼海域及邻区包括3个一级构造单元:东澳大利亚陆缘、西兰板块和塔斯曼海盆,且塔斯曼海盆可进一步划分为西部次盆、东部次盆和南部次盆。本文基于塔斯曼海域90 Ma以来的洋壳年龄数据编制了构造演化图,将塔斯曼海的形成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1)中生代陆内裂谷期(90~83 Ma BP);(2)塔斯曼海扩张阶段(83~61 Ma BP);(3)塔斯曼海北部扩张停止阶段(61~52 Ma BP);(4)塔斯曼海南部改造阶段(52 Ma BP至今)。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23日,满载原油的马耳他籍邮轮“塔斯曼海”号轮与中国大连“顺凯轮一”号在天津大沽锚地东部海域23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原油泄漏。经有关部门调查监测,发现溢油事故影响海域面积达359.6km2,沉积物中油类含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是个大陆岛,界于南纬11°—43°,东西长5000公里,面积约770万平方公里(包括塔斯马尼亚岛等)。她与南极大陆隔以3000公里的海域。在澳大利亚和亚洲大陆之间有一列岛屿,其中新几内亚位于与澳大利亚相同的大陆架上,在第四纪时通常是相连的。  相似文献   

4.
一、概念、分类及意义海峡是两块陆地之间、两端与海洋相通的一条天然的狭长水道。海峡两岸的陆地可以是两块大陆,如梅卡诺海峡是在西班牙的领土之间穿行的;也可以一边是大陆、一边是岛屿,如巴斯海峡,一边是澳大利亚大陆、一边是塔斯马尼亚岛;也可以两边都是  相似文献   

5.
紫云 《海洋世界》2004,(1):43-45
在希腊爱琴海东南部有一座离首都雅典最远的小岛,那里游人很少,但却是历史最悠久的游览胜地,她就是最富神秘色彩的罗得岛。她的著名就在于,世界七大古迹之一的罗得岛太阳神巨像曾站立在这里,而罗德古城中古世纪的城墙,更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虽然几千年的古迹早已东歪西倒,甚至灰飞烟灭,但这个曾经叱咤爱琴海的岛国,埋藏了几千年的神话,仍是那么引人遐思。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地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大陆部分及塔斯马尼亚岛组成。 澳大利亚海洋资源丰富,特别是大堡礁,不仅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环境,而且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澳大利亚人口的90%居住在沿海地区,因此政府十分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据估算,1995年澳大利亚海洋产业产值达130亿美元,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8%。  相似文献   

7.
感受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相距1600千米,北邻汤加和斐济。由南岛、北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公元1 350年有一批毛利人乘6只独木舟从波利尼西亚来新西兰定居。1 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到达新西兰海岸。他认为此岛很像荷兰北海中的泽兰岛,就把它命名为“新泽兰”。1769年至1777年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先后5次到达新西兰。此后,英国移民增多,海岛的荷兰文的名字“新泽兰”被改成英文“新西兰”。  相似文献   

8.
作者基于信息熵理论,以溢油事故对海洋天然渔业损害为切入点探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力损害评估方法。论文从生态系统状态、功能、污染、修复等4个方面构建了熵流和熵产生指标体系,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为例进行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溢油使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产出能力下降94.7%、总的承载力下降194.9%,溢油治理的效果小于溢油对生态承载力的损害。本评价是现有溢油生态损害评价的补充,可为长期生态损害评估、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到海洋中去观藻林,可谓人生的一大乐事。那一株株海藻,金光闪烁,巍然摇摆,有如参天大树迎风飘摇。海藻堪称海洋植物之最,从海底到洋面,遍及北美洲西海岸、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海岸,包括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岛海岸延伸的广大海域。这种神奇的海洋生物,茂密繁盛,缠绵不断,形成了一个个奥妙无穷的海洋巨藻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对藻林有着特殊的感情。多年前他乘坐“小猪兔犬”  相似文献   

10.
太阳的背面     
在太阳上,看不到的那一面足以把你烤焦。太阳自转很慢,大约一个月才能转一周,这就意味着太阳另一面的每次活动会隐藏长达两周的时间。如果另一面正在形成一场巨大的磁暴,当太阳最终转到朝向地球时,磁暴就会携带大量的辐射袭击地球。这种情况在2003年发生过。当时意想不到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李凡  唐宝珏 《海洋科学》1985,9(5):15-19
科德角(Cape Cod)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部的一个半岛,面对浩瀚的大西洋,著名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位于这个半岛的西南角。整个半岛犹如一个巨人弯曲的臂膀,从马萨诸塞州东南部的新英格兰陆地上伸向大西洋(图1)。半岛上,山丘蜿蜒成弧,象一个巨大的花瓣;海滨沙嘴弯如月,沙坝长如刀;海蚀崖陡峭,砾石滩发育;滨海平原上一排排小  相似文献   

12.
薛钊 《海洋世界》2014,(3):14-15
<正>大卫·杜比勒称自己为"海陆两界的影像捕捉师"。一在其从事专业水下摄彤的30年职业生涯里,他总是确保自己在每一次入海之前可以拍摄到不同寻常的图片,最后,片子出来的效果也从未令人失望。他几乎走遍全世界所有的水域,在西南太平洋、新西兰、加拿大、日本、塔斯马尼亚岛、苏格兰和西北大西洋等地的大海深处以及非洲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和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杜比勒都留下了作品。在海洋生物的水下王国中,人很容易迷失在色彩的波纹中,五颜六色的生物也令人着迷。当大卫·杜比勒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西太平洋构造-岩浆岩带,中生代均发育了大规模的侵入岩浆作用,但两者对比研究尚相对缺乏。通过对比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生代岩浆作用,发现二者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均经历了印支期后的岩浆作用沉寂期,中国东南部岩浆沉寂期为210~185 Ma,持续了约25Ma;而后中国东南部在170~150 Ma期间岩石圈发生伸展-减薄,导致大量的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体的"改造型"或"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在南岭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出现,而在南岭以东的武夷山地区,发育大量的同时代的S型花岗岩及地壳增厚背景下形成的具埃达克质特征的花岗岩类,表明太平洋板块俯冲效应在该区已经显现。然而,日本未见该时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日本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沉寂期持续了约50Ma(180~130Ma)。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主要发生在145~80 Ma之间,并经历了121~117 Ma的动力变形作用;日本在140~100 Ma之间的花岗岩浆活动并不强烈,早期发育大洋俯冲板块熔融相关的埃达克质TTG和高镁安山岩组合,而峰期年龄介于100~60 Ma的花岗质岩石则部分经历了90~87 Ma的动力变形作用。日本晚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动力变形作用明显比中国东南部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晚约30~40 Ma。西南日本内带花岗质侵入岩在地质年代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变年轻的趋势,这一现象同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的迁移性是相同的,而且西南日本内带岩浆岩的同位素组成上也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变化。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结束于80 Ma左右,以A型花岗岩及双峰式的岩浆岩的出现为主要标志;而日本的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则延续到古近纪,以挤压性地壳重熔的富含石榴石/白云母的S型花岗岩的出现为标志;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两地地壳物质组成和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别所致,中国东南部地壳是经历了多次造山构造旋回的高成熟度老地壳,而日本则可能是成熟度低的年轻地壳。  相似文献   

14.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边缘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复合体。最近运用磁性地层学和锶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珊瑚取心进行研究,估计珊瑚礁中央的年龄为(600±280)ka,比布容—松山磁性倒转期(780ka)还年轻。这些结果支持以前依据ODP133航次的地层、同位素和地震数据得出的大堡礁相对年轻(晚更新世)的结论。从ODP133航次的沉积物得到的所有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表明其δ18O值在晚更新世有所下降,记录了700~300ka之间温度上升了4~6℃。现代热带珊瑚礁生长需要的最低温度为18℃,在海面温度达到24℃以前珊瑚礁的生长速度都是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82-2021年的NOAA最优插值海表温度等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湾海洋热浪季节分布特征与可能成因。结果表明:大致以斯里兰卡岛与缅甸伊洛瓦底江河口连线为界,孟加拉湾西北部与东南部海域海洋热浪频率和天数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在湾西北部海域,海洋热浪频率和天数季节变化较显著,均在夏季达到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而在湾东南部海域,二者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弱。依据海洋热浪累积强度将海洋热浪从弱至强分为I~IV4种等级。分析显示,I类和II类较弱海洋热浪主要发生于夏、秋季的湾西部或西北部海域;Ⅲ类以上严重海洋热浪则多发于春季的安达曼海和湾东南部海域以及夏季的缅甸西南部海域。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春、夏和秋季大部分海洋热浪活跃区,较浅的混合层及海表净热通量的变化对这些海区海洋热浪活动可能起主要作用,而冬季湾东南部海域海洋热浪形成与维持可能主要与赤道远地强迫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试图从沉积记录中分析古风暴事件的时间序列。以海南岛东南部黎安潟湖和新村潟湖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等参数建立台风事件的鉴别指标,同时利用放射性核素210Pb计年确定沉积物柱状样的年代序列,对海南岛东南部的古风暴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柱状岩心的粒度指标、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清晰地记录了海南省东南部过去350年期间的35次特大风暴潮事件,与历史文献资料对比良好。基于历史文献和沉积记录的风暴潮事件恢复了近350年来的风暴活动历史,发现海南省东南部特大风暴事件频数与厄尔尼诺强度有显著关系,同时还可能受到太平洋涛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恢复海岸带地区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古风暴记录,为探讨全新世以来古风暴活动的气候响应机制提供了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7.
作者籍以能值和生态炯分析,将海洋生态内在价值补充到溢油损害评估中,并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为例,分析了生态系统内在价值损害评估的特点。结果表明溢油生态内在价值损害大于对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害,前者是后者的6.9倍;能值变化反映对资本积累的损害,生态炯更突出了溢油对初级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本评价是现有溢油损害评价的补充,可为彻底、有效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提供保障,对海洋开发管理决策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自然环境与现场观测 陵水湾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湾口开阔,南面朝向辽阔的南海。因而,在偏南浪的条件下,宜作破碎波浪与外海波浪的对比观测(图1)。  相似文献   

19.
桑红 《海洋世界》2008,(9):40-44
太平洋作为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东经146°51’)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7°)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往印度洋,面积17967.7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5.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鱼在游泳时总是背部向上,而不是肚子朝上呢?你也许会说:“因为它知道太阳在上方呗。”可上方是什么方向?深水中的鱼根本见不到阳光,这又怎么来解释呢?科学家们曾在水族箱里做过试验:让光线仅从水箱的两侧射入,而不让光线从上面透入,结果发现鱼会斜着身子游泳,测一下角度,倾斜与垂直方向成45度。为什么它不把背朝上或完全朝向光源呢?原来上部的光被遮挡住,鱼认为有光的侧面是太阳的方向,就试图以背对着太阳;但同时还有另一个因素阻止它偏斜,就是重力在起作用。鱼类的平衡器官——耳石,对地球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