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石小亚  王佳运 《地质论评》2013,59(3):593532-536
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展开,中央财政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投入持续增加,地质调查工作不断向西北艰险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推进(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大量地质调查人员进入艰险区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任务,野外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遇到了挑战。尤  相似文献   

2.
2009年地调局水环地调中心承担的18项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其中9项安排了野外工作任务。野外工作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铁路沿线、四川阿坝州、陇东黄土区、贵州岩溶区、汾渭盆地、四川地震灾区、三峡库区和华北太行山区。  相似文献   

3.
李善贵 《江苏地质》2005,29(4):246-249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研究建立符合国家财政改革总体要求的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以及组织实施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已成当务之急。从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涵义及内容、重要意义、工作思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12月23日至24日,中核赣州金瑞铀业有限公司组织专家组对二六六大队承担实施的《宁都县大府上北部地区铀矿详查》项目2009年度工作进行了野外验收,野外工作质量评为优秀等级。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质》2011,(1):16-16
本刊讯(段金平李绍丹方琳)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获悉,为减少活动断裂等地质灾害对城市建设和发展造成的损害,北京正全面开展平原区活动断裂专项地质调查工作。据悉,该项目是北京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专项地质调查工作第一阶段,总经费4966万元,将于2012年4月完成。由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组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研究所等4家单位承担部分物探工作。  相似文献   

6.
据多年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实践和体验,总结了从野外工作到室内综合研究,如何发挥找矿的主观能动性。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各工作阶段,不断归纳和总结区域地质特征,捕捉成矿信息,摸索成矿规律,研究找矿方法,最终获得找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提升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野外工作管理与服务需求,基于我国北斗卫星技术、GMSS技术、网络技术、网格技术、3G音视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上述技术的集成与协同技术研究,建立了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和平台。通过数字地质调查系统(RGMAP)和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统一整合与集成,实现野外作业人员与驻地和野外工作站及大区中心的互联互通,形成野外地质调查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网格结点体系和格架,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实现了野外填图人员与室内相关专家实时地开展业务交流,实时地提高了野外填图技术人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与准确全面描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多年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实践和体验,总结了从野外工作到室内综合研究,如何发挥找矿的主观能动性。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各工作阶段,不断归纳和总结区域地质特征。捕捉成矿信息,摸索成矿规律,研究找矿方法,最终获得找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向三维地质调查和建模发展是各国地质调查机构关心的热点,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地质调查局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维地质调查技术交流合作。基于加拿大萨省北部前寒武纪地区的实地填图工作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交流,详细介绍了加方从项目部署、资料收集、野外工作、成果表达等进行基岩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开展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要点。萨省地质调查局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展填图工作,在人员安排、数据管理和软件平台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地质填图-三维建模的连贯性,注重信息公开共享以服务社会,相关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情况。探矿工程技术工作的任务是为国家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评价工作提供保障,要注重其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指出了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工作的部署原则以及组织实施方式。同时提出探矿工程施工技术必须实行市场化,要保证国家基础性质调查项目和战略性矿产评价项目的顺序实施。  相似文献   

11.
近日,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承担实施的焦作五里源煤详查项目野外工作基本完成。二维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设计工作量全部完成,水样和力学样品已经送检。地质钻探工作现在也基本完毕,累计完成钻探进尺20000米。通过野外工作,矿区预期提交二,煤资源量5.1亿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应用国产遥感卫星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技术,研发符合野外工作需求和特点的地质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野外调查手持终端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定位跟踪和实时通讯,保障野外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野外工作态势分析、作业路线管理和空间信息展示平台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一张图管理、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系统针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特点,基于网格模式设计,建立了作业管理中心节点、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专业应用中心节点、大区中心节点、野外工作站节点及移动节点等6大类节点,除作业管理中心节点及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唯一外,其余均为多节点设计,并建立了各类节点的建设标准,利于后续推广应用。该系统在提高地质调查业务工作效率、加强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保障及提高地质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是保证国土资源调查和评价、保证国家重大工程与宏观决策而做的地质工作,在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项目预算的编制,只有做好项目预算,才能保证项目正常实施。  相似文献   

14.
郝晓红 《华北地质》2004,27(1):17-17
为了“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管理水平,着力推进新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的贯彻与实施”,4月4日至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第一期培训在天津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直属的17个单位,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地质调查院、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于2000年8月3~4日在大兴县组织召开了"大兴县、马驹桥镇、香河县、庞各庄镇4个图幅1:5万区域地质及资源环境调查"野外工作验收会.会议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进行了野外考察.该项目是北京市地质矿产局承担的"九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北京市地质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项目办公室、大兴县计划委员会及大兴县水利局等,共30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十五”计划 ,探讨西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方案与找矿突破途径 ,加强地区地调项目管理 ,西北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于 7月 5~ 7日在西安组织召开了西北地区地质调查“十五”计划实施方案编制研讨会。会议集中学习传达了地调局地质调查“十五”计划与有关文件、会议精神 ;分组介绍、交流了辖区各地调单位以往地调工作程度与“十五”计划实施方案编写设想 ,共同研讨了西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方案 ,安排、落实了“十五”计划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任务 ;征询了项目承担单位对地区地调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于 2 0 0 0年 8月 3~ 4日在大兴县组织召开了“大兴县、马驹桥镇、香河县、庞各庄镇 4个图幅 1∶5万区域地质及资源环境调查”野外工作验收会。会议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进行了野外考察。该项目是北京市地质矿产局承担的“九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北京市地质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项目办公室、大兴县计划委员会及大兴县水利局等 ,共 30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于学政  李述靖 《现代地质》1995,9(2):254-260
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与内容,介绍了遥感解译程度划分方案、解译分区依据及野外路线配置布署意见,以及微机图像和图形处理、人机对话解译、机助制图在1:5万区调中的作用,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减轻野外工作强度、提高图幅质量方面的效果,提出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常规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是近几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系统。其中野外工作系统是整个系统研究的瓶颈和关键之一,有针对性地综合探讨了国内外相关野外工作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就其工作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系统研究开发的体系结构、途径和发展方向。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数字化填图系统的应用将显著提高传统区调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对于我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和"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国家三定方案,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东北地区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东北地区国家地调项目的监督管理;负责东北地区地质资料的接收、管理和提供社会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