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地质论评》1983,29(1):30-30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  相似文献   

2.
<正>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会议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地层委员会约请地层分类组组长王鸿桢同志作  相似文献   

3.
《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正>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涵义和使用范围。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副主任尹赞勋、程裕淇、卢衍豪,地层委员会晚前寒武纪地层小组全体人员,地层分类小组和办公室部分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系地质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也应邀出席了会议。正式出席会议的共42人。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质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 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地层学杂志》2003,27(2):159-160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 2 0 0 2年 10月 2 4日至 10月 30日在湖北宜昌组织召开了“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出席本次现场会的有 :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 ;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叶天竺研究员 ;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部长庄育勋研究员 ;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主席、副主席和上前寒武系工作组组长陆松年研究员、孙卫国研究员、尹崇玉研究员及工作组成员等有关专家领导二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从 10月 2 5日至 10月 30日组织重点考察了原震旦系标准剖面所…  相似文献   

6.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4—30日在湖北宜昌组织召开了《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叶天竺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庄育勋研究员,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主席、副主席和上前寒武系工作组组长陆松年研究员、孙卫国研究员、尹崇玉研究员及其成员等有关专家、领导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考察了原震旦系标准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峡东地区的南华系剖面和“南华系”专题组建议的…  相似文献   

7.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一致认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十分发育,南方和北方均有极好的剖面和相当水平的研究程度,通过努力都可以争取成为国际通用的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90,36(4):382-383
由晚前寒武纪专业组提议,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9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元古时期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1)元古代或元古界改称元古宙或元古宇及其上、下界限或界线的年龄问题,(2)元古宙(宇)内部的划分、界限(线)年龄及其名称问题;(3)各单元的符号问题。会议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在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于 5月 2 6日~ 30日在北京胜利召开。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在《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 ,七十年代以来 ,由于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兴起、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空前活跃 ,以及新理论、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应用 ,在配合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中 ,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不断获得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果 ,并有新的突破。早前寒武纪方面 :1、由于构造解释方法广泛应用于前寒武纪地层区的研究 ,地…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学杂志》2015,(2):232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4月18~20日在甘肃省和政县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暨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与地层工作有关的研究、教育、编辑出版、科普工作者四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甘肃省临夏州王建华副州长、甘肃省地质勘探局薛斌义副局长及和政县党政领导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小烈作了地层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地层委员会副主任王泽九就"全国陆相地层划分对比及海相地层阶的完善"项目做了发言并在会议最后作了会议总  相似文献   

11.
全国地层委员会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1999年是“全国地层委员会”成立40周年,自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召开以来已过去了20个年头,广大地质工作者热切盼望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将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将总结交流、讨论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地层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果及存在问题;讨论拟定21世纪我国地层工作的战略目标与任务;讨论新修订的《中国地层指南及说明书》;产生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会议将组织对三峡剖面、冀北辽西中生代地层和蓟县元古界剖面进行地质…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层学杂志》2000,24(4):299
20 0 0年 8月 2 9日 - 31日在北京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 ,主要讨论、审定“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 ,名誉主任程裕淇 ,副主任王泽九、叶天竺、邱中建 (薛长清代 )、赵逊、穆西南 (章森桂代 ) ,殷鸿福 (送来书面意见 )、科学顾问王鸿祯、杨遵仪等 18位专家。会议由寿嘉华主任主持。与会同志对“章程”、“指南”逐章、逐条、逐段讨论、修改 ,基本完成了审定工作。一、关于“章程”的修改 会议听取了办公室马秀…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82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讨论会以来,对我国争论了多年的南方、北方震旦纪(系)得到了基本统一,取消了“震旦亚界”这一暂时性的名称,将原北方震旦纪(系)新建三个系.即:长城系(纪)、蓟县系(纪)、青白口系(纪).将南方震旦系(纪)确认为震旦系(纪),并确定仍以三峡地区的剖面为震旦系的标准剖面.该剖面原划分为上、下两统,并以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之底界作为两个统的分界线.经过近年对寒武系与震旦系界线的研究(邢裕盛、罗惠麟等、马国干)和三峡、云南、四川、新疆等地区震旦系的深入调查(赵自强、杨逞和、殷继成、高振家、王务严、朱诚顺等),在上述地区又取得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古地磁及冰川地层等丰富的资料.大批新的成果不断丰富了中国震旦系(纪)的内容.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也给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松年 《现代地质》1999,13(2):195-196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15.
三月中旬,全国地层会议筹委会在登封召开了前寒武纪铁矿地层会议。会议在田林司长、赵家骧总工程师的主持下,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观摩研究与讨论,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对嵩山区前寒武纪地层顺序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向各单位代表学习,特别是向王曰伦、韩影山、赵家骧、申庆荣、沈永和、裴荣富等工程师学习,收获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6.
《地质通报》2004,23(11):i001
2004年9月9日至12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在河北省阳原县召开了第四纪泥河湾建阶野外现场研讨会。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主席黄枝高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处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都建国工程师和泥河湾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杨成主任,特邀专家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郑绍华研究员和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王强研究员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对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划分参考方案的简介及评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国际地层委员会最近公布了2004年全球地质年代表,并专门讨论了2004-2008年前寒武纪划分参考方案。参考方案指出“应该根据唯一客观的物理标准——现存的岩石记录,对前寒武纪地质年表重新进行界定。前寒武纪的地层界线应标定于地层记录中的关键事件或转变点上,以突出反映地球系统演化的巨变。文中建议采用类似显生宙地层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金钉子”法来确定前寒武纪界线。由于该文将对前寒武纪划分和整个前寒武纪研究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参考方案》中有关前寒武纪划分原则和具体划分方案的新思路,对《参考方案》中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对我国前寒武纪年代表制定中有关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 2 0 0 1年 2月 8日至 1 1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中西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其全球构造意义》预设计项目学术研究计论会。这是“中心”组织的首次主题研讨会 ,会议目的是策划“中心”在“十五”期间研究的主攻目标 ,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交“十五”期间“中心”导向性研究立项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前寒纪分会中国委员 ,国际冈瓦纳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松研究员向会议报告了“国际前寒武纪研…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次常委扩大会议于 2 0 0 1年 4月 17日— 19日在北京十三陵召开。会议议题是 :( 1)审定“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中各申报二级课题的任务设计书 ;( 2 )审议全国地层委员会委托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起草的“中国各类地层单位名称申报审核程序”;( 3 )听取并评议《中国地层典》电子版课题组所作的程序设计思路及其功能的介绍。出席会议的有 :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 ;副主任 (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泽九、叶天竺、赵逊、殷鸿福、穆西南 ,科学顾问王鸿祯、杨遵仪 ,副秘书长黄宗理 ,以及各分委员…  相似文献   

20.
扬子区震旦纪地层序列和南、北方震旦系对比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198 2年“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决议“震旦系是青白口系之上的晚元古代最上部的一个年代地层单位 ,以三峡地区的剖面为代表 ,暂以莲沱组底界为底界”。但从区域性对比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学分析 ,莲沱组底至黄陵花岗岩的侵蚀面之间有约 10 0 Ma的沉积缺失 ,莲沱组和南沱组也不能代表 75 0~ 6 6 0 Ma间的沉积历史。峡东地区震旦系下部地层不完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赞同修订震旦系的含义 ,以下冰碛层 (古城组或铁丝坳组 )之底为震旦系的底界 ,年龄为 70 0 Ma。朝鲜飞浪洞组可与古城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对比 ,祥原系及辽南、徐淮地区的相当地层属“南华冰期”前的沉积地层。建议震旦系之下至青白口系顶 (85 0 Ma)之间建立辽南系 ,从而完善我国晚元古代年代地层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