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元谋古猿化石主要发现于云南元谋县小河村地区的小河组中。通过对小河组的沉积特征、粘土矿物分析、古植物孢粉和哺乳动物群的研究及地貌和新构造运动研究,可以认为,在元谋古猿生活时期,元谋盆地已开始断陷;盆地中河流、湖泊发育;植物群落为稀树林-草原型;气候温干,降水量年变幅大,年平均温度10℃左右。通过对小河组磁性地层研究,得出小河组年代约为距今3.8 ̄5.5Ma,含元谋古猿化石层年代约为距今3.9 ̄5.2  相似文献   

2.
山西左云地区下白垩统左云组沉积相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山西左云地区下白垩统左云组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剑龙化石,笔者对左云组的沉积相、剑龙的埋藏环境及当时的古气候和进行了分析。系统的沉积学研究表明,左云组为一套典型的洪积扇沉积,是由泥石流和暂时性水流作用交替发育而形成的产物。根据岩性特征和剖面结构,可将左云组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及扇间四个亚相,剖面上可进一步识别出泥石流沉积、主槽—河道、漫洪—漫流带、辫流线四个微相。结合孢粉及古生物数据分析,早白垩世晚期,左云地区总体为亚热带沙漠边缘干旱环境,但仍体现出干旱和潮湿的无规律变化,突发的季节性暴雨或特大暴雨(千年一次)的出现,形成特大洪峰,短时间内形成巨厚的洪积扇砾岩—泥岩。剑龙埋藏环境为扇根—扇中部位漫洪—漫流带,是特大洪水期溢出主槽而于山前形成的"片汜沉积",剑龙陷于厚层泥质中而被埋藏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3.
马会珍  谭靖 《贵州地质》2018,35(2):138-144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原理对赋存盘县生物群的贵州省盘县新民地区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第二段的生物组合、岩性组合和以及火山活动对盘县生物群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盘县生物群沉积环境与埋藏环境吻合,埋藏于水体较深且宁静、低能的台内盆地中,死亡后就地埋藏。结合古氧化还原度及岩性、生物组合,化石群得以完美埋藏,有三点是至关重要的因素:(1)爬行动物化石层和其他化石缓慢沉积过程中,水体还原缺氧给生物埋藏提供了必须的氧隔离层,防止死亡生物氧化分解;(2)沉积速率慢,岩性结构致密,颗粒细小,使生物能完整保存;(3)赋存盘县生物群地层含多层火山凝灰岩,一些火山凝灰岩层直接覆盖在化石层之上,提示我们火山活动对盘县生物群形成和埋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古地磁研究云南古猿的生存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其中  尹济云 《云南地质》1994,13(3):291-305
应用古地磁研究方法,对我省出土古猿化石的开远小龙潭煤系,禄丰石灰坝的砂、砾石、褐煤层及元谋竹棚、小河一带的砂、泥质层作了系统的古地磁采样测试得出:(1)开远小龙潭煤系及动物群化石的时代为5.10-10.00Ma,其中,开远古猿产出层位的年代为8.30±0.10Ma。(2)禄丰石灰坝含古猿及哺乳动物化石的一套砂、砾石、褐煤的时代为3.89-4.59Ma,禄丰古猿化石产出层位的年代为4.00±0.10Ma。(3)元谋竹棚、小河一带古猿化石及动物群的地层时代为2.12-3.40Ma,其中元谋蝴蝶古猿的时代为2.76±0.10Ma,竹棚猿人的年代为2.13±0.10Ma。上述古猿的地质年代为晚中新世一早更新世。云南古猿的演化,从开远小龙潭到禄丰石灰坝直至元谋竹棚、小河一带,在时间和地点上构成了一连续的演化序列。云南古猿生存年代的进一步确定,对研究人类的起源、演化及寻找人类的祖先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分类和命名、恐龙蛋化石在各个沉积盆地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恐龙蛋化石的新类型进行了扼要综述。从含蛋层的岩性、蛋化石埋藏的古微地貌、蛋化石 在岩层中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及保存形式、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化石和其他生物门类化石的共生以及恐龙蛋化石的芡生组合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埋藏特征。对恐龙的生活方式、产蛋方式及生态习性、恐龙蛋化石大量富集的机理及恐龙蛋“挂”在石板下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云南元谋小河盆地含古猿化石地层的沉积特点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元谋小河盆地含古猿化石的主要层位有 2个,时代相差约 1Ma。以黄色砂砾石层作为标志层,参考各含古猿化石剖面基底和现代海拔高度,盆内含化石层的晚第三纪地层可以很好的对比,小河盆地蝴蝶梁子剖面、房背梁子剖面相当于豹子洞箐剖面的的中下部。从哺乳动物化石和古地磁资料分析,小河组的地质时代为 7.3~ 8.2Ma。  相似文献   

7.
鲁东诸城盆地白垩系由下向上包括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和红土崖组。下白垩统林家庄组为杂色粗碎屑岩系;上白垩统辛格庄组为杂色细碎屑岩系,红土崖组为砖红色砂岩、砾岩互层沉积夹玄武岩(73.5Ma),为恐龙化石埋藏层位,并与区域上莱阳青岛龙及恐龙蛋化石等产出层位可以对比。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时期主要为冲洪积沉积环境,辛格庄组上部为洪泛平原粉砂岩—细砂岩—灰质土加积序列,局部夹扇中辫状河砾岩、粗砂岩,红土崖组下部与下伏辛格庄组顶部过渡部位是冲积扇泥石流、辫状河和洪泛平原粉砂泥质砾岩、砂岩加积沉积序列。识别出与冲积扇沉积体系相关的3种埋藏相类型:冲积扇泥石流、洪泛平原和辫状河河道(砂砾岩),前二者是研究区主要的埋藏相类型。所含化石主要为鸭嘴龙的残体骨骼,个体大小参差不等,互相间可叠盖一起,同时也有孤立发育的骨骼化石。高密度、单一种类恐龙残体骨骼化石的沉积、埋藏特征代表了恐龙集群埋藏—沉积事件。  相似文献   

8.
比较埋藏学与埋藏相及其环境意义简介及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层中,各种生物的骨骼具有多种埋藏类型,因而据此可很好地了解骨骼所处位置的沉积环境.Speyer和Brett(1988)用化石保存特征及类型,即骨骼的搬运,解体、破碎及侵蚀,建立了七个晚元古代化石埋藏相.由于本学说诞生不久,所以还有许多必须进一步完善之处:1.埋藏相仅是大陆架沉积边缘环境中化石保存类型的简化模式,而在地质历史中,具有众多的不同沉积环境,不仅有沉积边缘,而且还有陡斜坡跌积边缘.如分布于华南晚古生代的跌积边缘就不适于Speyer等的埋藏相理论.2.怎样建立适用于浊流沉积、风暴沉积及淡水河湖沉积环境的埋藏相.淡水沉积环境与海洋沉积环境十分不同,因而淡水沉积环境的化石保存特征也具有不同于海洋沉积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依据钻孔岩心、测井曲线及样品测试数据,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铀矿化特征,并从铀源、构造、沉积、古气候及岩石地球化学类型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铀矿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铀成矿潜力。研究认为,含矿目的层沙河子组上段沉积环境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道间微相,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环境或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河道间微相接触界面附近。含矿目的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次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铀矿化层岩石类型为砂岩及含泥砂岩,厚度平均0.30 m,品位平均0.0259%,平米铀量平均0.0775 kg/m2,铀镭平衡系数平均0.99,铀矿化层形态呈板状。研究区铀源丰富、构造条件适中、岩性—岩相组合较有利、古气候适宜、含矿层岩石还原能力及吸附能力较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新疆巴里坤县七角井镇德哲塔勒德地区上石炭统奥尔吐组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相和滨海碎屑岩相。扇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沉积和平原分流河道粗碎屑沉积组成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组成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体是由碎屑岩组成不同规模的韵律层,发育平行层理、交错层理、较大型的楔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其中水平层理一般发育在静水地带,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则分别主要出现在以高流态、高水动力为特征的条件下,二者交互出现,反映地层沉积于海水进退较频繁的滨浅海地带。本组地层基本层序内部为由下至上粒度变细的特征,显示为海进过程。同时发现了大量化石,包括头足化石:尖形卡拉温菊石(Cravenoceras acutum Liang);腕足化石:网格长身贝(Dictyoclostus sp.),在含碳细砂岩中发现了桶箍芦木化石(Calamites cf.schützeiformis Kidst.et Jongm)碎片,结合该组沉积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特征,岩石为近岸源区快速剥蚀、搬运、堆积形成的,所含植物化石碎片是沿途生长的植物异地埋藏形成的,说明本组沉积岩是在滨海区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Fossils of terrestrial mammals preserved in submarine environment have been recorded in several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In Brazil such fossils are rather abundant in the southernmost portion of the coast, associated to fossiliferous concentrations at depths up to 10 m. Here is presented a review of such occurrences and the first record of fossils in deeper area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The fossils encompass several groups of both extinct and extant mammals, and exhibit several distinct taphonomic features, related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ose from the inner continental shelf are removed and transported from the submarine deposits to the coast during storm events, thus forming large konzentrat-lagerstätte on the beach, called “Concheiros”. The only fossils from deeper zones of the shelf known so far are a portion of a skull, a left humerus and of a femur of Toxodon sp. and a lower right molar of a Stegomastodon waringi, all collected by fishermen at depths around 20 m. The presence of fossils at great depths and distances from the present coastline, without signs of abrasion and far from areas of fluvial discharges does indicate that these remains have not been transported from the continent to the shelf, but have been preserved directly on the area that today correspond to the continental shelf. These remain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large fossiliferous deposits that have developed during periods of sea-level lowstand (glacial maxima) and have been submerged and reworked by the sea-level rise at the end of the last glaciation.  相似文献   

12.
冲积扇砂砾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由于其具岩相类型多、连续性差等特点,对冲积扇内部岩相成因解释一直是冲积扇相带认知的基础和难点。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例,在大量的野外露头资料和粒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冲积扇源区母岩类型、水文资料以及冲积扇文献资料,对现代白杨河冲积扇岩相的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按沉积机制,白杨河冲积扇属于辫状河型冲积扇,具有规模大(扇体总面积约327.6 km^2),坡度平缓(约1‰~7‰),沉积粒度粗等特征。在白杨河冲积扇内共可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并根据岩相形成的流体动力差异划归为5类成因,即重力流成因、高流态牵引流成因、低流态牵引流成因、静水沉积成因以及风成沉积成因。重力流以洪流沉积为主;高流态牵引流主要包括片流沉积和湍流沉积;低流态牵引流以砂(砾)质河道沉积为主;静水沉积以蓄水细粒沉积为主;风成沉积以风携细粒沉积为主。根据各岩相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及展布规模,可将岩相划分为四类:Ⅰ类岩相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并具有较大展布规模;Ⅱ类岩相沉积构造特征明显但展布规模局限;Ⅲ类岩相为不具层理构造但具有较大展布规模的岩相;Ⅳ类岩相不具层理构造并且展布规模局限。其中Ⅰ类和Ⅱ类岩相多为牵引流成因,多发育于洪水期扇体扇中、扇缘区域以及间洪期扇体的扇中区域,并可在地下继承性发育为较好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3.
丁孝忠  吴绍祖 《沉积学报》2000,18(4):495-500
在新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下二叠统比尤勒提群中部首次发现了大量深水遗迹化石,主要包括Glockeria Ksiazkiewicz1968,Helminthoida sp.,Megagrapton sp.,Paleodictyon sp.,Paleodictyon(Glenodictyum)Croaticum Ulchman1995,Planolites sp.,Protopaleodictyon sp.,Scalaritubamissouriensis Weller1899,Spirophycus sp.等,代表典型深海环境的Nereites遗迹相。根据对温古尔剖面的研究,比尤勒提群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砂泥质灰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而含丰富遗迹化石的比尤勒提群中部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的浊积岩系夹少量硅质岩,并且在浊积扇的不同位置所产遗迹组合类型也明显不同,扇根以觅食迹为主,含大量穿相分子,扇中开始出现牧食迹,扇梢则出现特征的耕作迹;比尤勒提群上部为浅海陆棚-滨海相沉积的硅质灰岩、泥晶灰岩和砂质灰岩及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等。该套遗迹化石组合与深海浊积事件密切相关,同时表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早二叠世时期存在一个陆棚浅海-深海盆地沉积环境,晚二叠世时期海水向西退去形成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4.
《沉积学报》2000,18(4)
在新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下二叠统比尤勒提群中部首次发现了大量深水遗迹化石,主要包括Glockeria Ksiazkiewicz 1968,Helminthoida sp., Megagrapton sp., Paleodictyon sp., Paleodictyon (Glenodictyum) Croaticum Ulchman 1995, Planolites sp., Protopaleodictyon sp., Scalarituba missouriensis Weller 1899, Spirophycus sp.等,代表典型深海环境的Nereites遗迹相。根据对温古尔剖面的研究,比尤勒提群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砂泥质灰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而含丰富遗迹化石的比尤勒提群中部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的浊积岩系夹少量硅质岩,并且在浊积扇的不同位置所产遗迹组合类型也明显不同,扇根以觅食迹为主,含大量穿相分子,扇中开始出现牧食迹,扇梢则出现特征的耕作迹;比尤勒提群上部为浅海陆棚-滨海相沉积的硅质灰岩、泥晶灰岩和砂质灰岩及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等。该套遗迹化石组合与深海浊积事件密切相关,同时表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早二叠世时期存在一个陆棚浅海-深海盆地沉积环境,晚二叠世时期海水向西退去形成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的野外剖面观察和盆地内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主要发育陆棚、海岸、冲积扇和三角洲等沉积相,海岸沉积相包括障壁岛、潟湖和潮坪沉积,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山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和海岸沉积相,其中河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而湖泊沉积相以浅湖沉积为主,海岸沉积主要为潟湖沉积。太原期,海相沉积占主导,主要分布于银川-榆林北部一线以南广大地区,并且从东西两侧至中部地区由浅海陆棚沉积和滨浅海过渡为潟湖沉积和潮坪沉积,其间发育障壁岛。盆地西北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北部广大地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自北向南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山西期,海水从盆地东南部退却,整体演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北部乌达-杭锦旗-鄂尔多斯一线发育冲积扇沉积,向南至靖边一带依次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靖边以南至延安以北地区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向南至同心-庆阳一线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盆地南部彭阳-泾阳地区主要为浅湖沉积,再向南发育物源来自南部的三角洲沉积,在东南部武乡-义马一带为潟湖沉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野外剖面观察和盆地内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主要发育陆棚、海岸、冲积扇和三角洲等沉积相,海岸沉积相包括障壁岛、潟湖和潮坪沉积,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山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和海岸沉积相,其中河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而湖泊沉积相以浅湖沉积为主,海岸沉积主要为潟湖沉积。太原期,海相沉积占主导,主要分布于银川—榆林北部一线以南广大地区,并且从东西两侧至中部地区由浅海陆棚沉积和滨浅海过渡为潟湖沉积和潮坪沉积,其间发育障壁岛。盆地西北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北部广大地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自北向南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山西期,海水从盆地东南部退却,整体演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北部乌达—杭锦旗—鄂尔多斯一线发育冲积扇沉积,向南至靖边一带依次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靖边以南至延安以北地区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向南至同心—庆阳一线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盆地南部彭阳—泾阳地区主要为浅湖沉积,再向南发育物源来自南部的三角洲沉积,在东南部武乡—义马一带为潟湖沉积。  相似文献   

17.
文中描述的遗迹化石是河北区调队1/25万萨噶幅(2001年)和中国地质大学1/25万江孜幅、亚东幅(2002年)野外地质调查过程分别的。遗迹化石的产地和时代是:萨噶和吉隆附近的晚白垩世,冈底斯弧前盆地日喀则群昂仁组复理石(化石点1);和产自康马地区马拉雅拉轨岗日带晚三叠世捏如组,早中侏罗世田巴群,早白垩世加不拉组和晚白垩世宗卓组复理石(化石点2),少量标本产自北喜拉南带岗巴?定日晚白垩世岗巴村口组(化石点3)。文内共计描述上述地区中生代遗迹化石12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包含4个未定遗迹种其中多数(5个遗迹属,7个遗迹种)为首次在中被发现和描述(包含有两个新遗迹种)。本文详细研究了各遗迹属的行为习性特征,其中数(有9个遗迹属)过去经常产于世界各地中新生代深海复理石内,根据不同的埋和保存环境它们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浊流形后(Post-turbidite)形成的遗迹,它们都是深海食沉积物动物的觅食(Fodinichnia)和游动的牧食迹(Pascichnia)如Gyrophyllites,Phymatoderma,Helminthoida和Phycosiphon,它们的主要特是都具有主动回填构造(active backfill);另一类为流形成前(Pre-turbidite)形成的雕画迹,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生活时期形成复的多孔的水道系统,并在其中培养细菌形成园艺式(Gardening)觅食或称为耕作迹(Agrichnia)Megagrapton,Rhabdoglyphus,Helicorhaphe,其中还包括适应低氧环境的化学共(Chemosymbiosis)类型如Chondrites和Cladichnus。在描述的遗迹中还包括住兼觅食(Dwellingandfeedingstructures):Schaubcylindrichnus和Syringomorpha以及一种经常趋向水流的停栖迹(Cubichnia)Sagittichnus。深海相中生代复理石地层(尤其晚三叠世,侏罗白垩纪),在我国除西藏地区特别发育外,内地其他各省区很少发育,因此上述中代遗迹化石资料显得特别珍贵,研它们相信会对今后西藏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杨昌贵  袁志祥 《沉积学报》1988,6(2):123-131
鄂尔多斯盆地晚二叠世湖相沉积主要由灰棕色砂砾岩和红至灰色泥岩组成,厚500-600米。从该套沉积中已识别出五个主要相组合,即水下扇、湖岸冲积平原、湖成三角洲、边缘湖和滨外湖相组合。水下扇相发育于研究区西南缘,冲积平原相发育于研究区北部,湖成三角洲相发育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边缘湖相发育于研究区中部,滨外湖相发育于研究区南部。  相似文献   

19.
应用深水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岩心观察描述、钻测井资料分析及平面沉积相编图,对下刚果盆地A区块白垩系Pointe Indienne组深水重力流的类型、沉积特征、垂向沉积组合及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该地区发育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及与重力流形成过程相关的滑动—滑塌沉积,并总结了该深水重力流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层理细砂岩为主,含大型漂浮泥砾和泥岩撕裂屑;泥质碎屑流沉积以泥级碎屑为主,含有少量的暗色泥岩碎屑和砂质团块,见“泥包砾”结构;浊流沉积以发育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特征;滑动—滑塌沉积具有明显的剪切滑移面,可见旋转火焰构造、砂岩扭曲杂乱分布及褶皱变形层;纵向上可识别出4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垂向组合,以多期砂质碎屑流沉积叠置和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叠置最为常见;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可分为上部扇、中部扇和外部扇3部分,上部扇以主水道沉积为主;中部扇以辫状水道和溢岸沉积为主,砂体厚度较大;外部扇以朵叶体沉积和薄层浊积岩为主,砂体厚度相对较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