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库区的蓄水效应及对仙女山断裂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三峡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库区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运用小波变换分析和处理了大坝附近两个定点形变台(周坪台和宜昌台)的倾斜观测数据,发现蓄水后库区仙女山断裂带的活动发生了一些变化,库区周围的倾斜场发生微动态变化,库区下游区域的倾斜场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宜宾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C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因发射机"充电管过流"故障及其系列软性疑难故障问题,采用观测法、隔离替代法等检测手段,通过对故障器件参数及其波形图的分析,找出最终故障原因是由于充电管关断不严引起的,调整充电管基极电阻使故障得以排除。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计算宽频带静电反馈倾斜仪测量中正交方向上的倾斜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方向的倾斜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需对仪器加以改进,以减小正交耦合误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目前重力和倾斜潮汐负荷计算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文章给出了Sch。全球海图广州等10个测站的潮汐负荷数值,结果说明不同地球模型引起的重力负荷差为10%,沿海地区为15%,倾斜负荷差为15%,沿海地区为30%。是否考虑海水质量守恒可引起的重力负荷差小于10%,倾斜负荷差小于3%。文章对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五种全球海图的重力和倾斜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还对褶积和球谐级数逼近两种计算方法作了讨论,并指出当ψ>15°时,两种方法引起的重力负荷差小于5%。最后文章将负荷潮结果同实际观测重力固体潮残差矢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说明经近海海潮图修正后的Schwiderski全球海图计算得到的负荷潮能较好地解释观测残差。  相似文献   

5.
海水加载引起的厦门台地倾斜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内海与外海海水加载模型,运用弹性理论定量计算了海水加载引起的厦门台地倾斜变化。结果表明:1)地倾斜对近距离的加载极为敏感,随着观测点与海水距离的增加,加载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超过200 km,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海潮对厦门台地倾斜南北分量的干扰主要是海水的加卸载;而对东西分量的干扰则较为复杂;3)外海与港内湾流对厦门台地倾斜的干扰机制不同:外海的影响主要在幅度方面;而港内湾流则在幅度与相位两方面都有,尤其对后者的干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所具备的高效率、高精度、高真实感、低成本等特点,使其逐步替代传统人工建模的三维模型获取方式。本文是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城市进行三维建模,是对真实城市的数字化呈现,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属性数据、多分辨率、多时空、多尺度的三维地球表达。  相似文献   

7.
采用安徽省洞体地倾斜观测数据异常跟踪分析产品资料,研究引起观测数据变化的影响事件。结果表明,洞体地倾斜观测数据受系统故障、人为干扰影响显著,影响因素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系统故障中传感器故障普遍存在,传感器故障、超量程故障属高发因素,占比70.9%;在人为干扰中,仪器检修、进洞、标定、调零普遍存在,调零、进洞属高发干扰,占比74.1%;泾县、佛子岭倾斜观测因洞室条件不足导致干扰事件频发,干扰事件与台址、洞室等条件密切相关,与洞室覆盖厚度、进深、密封门存在一致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倾斜及应变观测的海潮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得到的CSR4 .0全球海潮模型精度已明显优于早期海潮模型 ,采用精度高的海潮模型重新计算海潮改正是当今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利用CSR4 .0全球海潮模型顾及中国近海海潮图计算了海潮引起中国测站的倾斜及应变海潮改正 ,此结果对我国倾斜及应变观测数据处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另外 ,文中还比较了不同地球模型对应的格林函数对倾斜及应变海潮改正的影响 ,认为在计算中国测站的海潮改正时 ,用中国近海海潮图取代全球海潮的中国近海部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过程通道中的干扰对数据采集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在总线上加光电耦合器件可以有效的进行抑制。通过实验找到了最佳工作点,求出隔离所引起的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较多地壳形变最新资料的实例,论述了日照、降雨、爆破、负荷改变、洞室小气候等干扰因素,均可能导致倾斜矢量图出现“S”型或“打结”;人为影响和冷空气的侵入等亦能使倾斜固体潮形态发生畸变,造成“假异常”。为提高信噪比,本文赞尝寻找最佳排除干扰法。文章还根据不同岩土的热扩散率,不同纬度的气温年变幅,按关于岩土深度z处的温度年变幅公式,来反演出岩土复盖厚度z的理论值。所得结果基本上与国内质量较好的倾斜潮汐观测台站的实际复盖厚度相符。最后,针对《台站观测规范(试行)》的不足,文章对倾斜潮汐观测台站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改善RTK测量精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通过测量球面坐标,拟合球心间接求取测量点坐标的新方法。通过实例验证,RTK球心拟合测量点法的平面精度和GPS静态观测相比,误差不超过厘米级,可以避免对中杆倾斜引起的测量误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RTK平面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地面倾斜的形变特征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地倾斜的基本概念、形变特征以及计算方法作了系统的阐述,对地倾斜面的几何物理性质作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地面倾斜量是个伪矢量。最后,对地倾斜面的正演与反演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单靠倾斜仪不能监测地面倾斜,必须联合倾斜和重力固体潮资料才能测量地面倾斜。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倾斜摄影实景三维重建,基于区块化数据规范管理、像控制点选片、倾斜影像姿态信息整理等需求,在数据导入建模软件之前,需要对海量倾斜影像数据进行人工整理。传统倾斜摄影后续数据整理,涉及影像分类、按规范重命名、影像按航向旋转、倾斜影像信息表录入等繁杂的工序,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特别是针对多视角海量数据,错误率较高。该文旨在研究一种基于消费级无人机的高精度倾斜摄影区块化倾斜影像快速自动整理方法,通过程序替代人工批量实现倾斜影像视角分类、多视角影像重命名、Exif-GPS信息提取、曝光点轨迹及区块化倾斜影像信息表制作等工作,并以山东省滕州市前杨岗村高精度实景三维重建为实例,验证该方法能够极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缩短数据整理周期、保障数据精度,对提高基于消费级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实景三维建模效率具有较大的借鉴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定点倾斜观测映震能力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搜集整理了我国定点倾斜观测近30年来已发表的观测成果,归纳出常用的倾斜资料处理方法,通过统计在历次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定点倾斜观测是否出现异常以及震前异常的幅度,得到了倾斜前兆异常量级、倾斜异常与震中和震级的统计关系,对倾斜台网未来的发展和台网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测量误差(一)测量误差来源水准测量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产生的误差三个方面。仪器误差包含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引起的误差和水准尺的误差。观测误差包含精平误差、调焦误差、估读误差、水准尺倾斜误差。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水准仪及水准尺下沉误差、地球曲率及大气遮光引起的误差及日照风力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应变观测资料和梅山水库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和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仪器NS分量强相关,和倾斜仪器EW分量弱相关,和应变仪器EW分量中等相关。结合实验室测定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得出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水位系数。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常规遥感技术在建筑物损毁评估应用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倾斜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获取和信息提取的情况,概述了倾斜摄影技术在建筑物损毁评估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倾斜摄影技术用于建筑物损毁评估可以从人工目视解译、房屋倾斜程度计算、房屋立面裂缝提取三个角度开展,并分别概述了这些方法的主要处理流程。最后针对倾斜摄影用于建筑物损毁评估面临的困难,对未倾斜摄影技术应用在建筑物损毁评估精度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与开发大规模倾斜影像数据管理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角度倾斜相机已经成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数据获取手段。针对倾斜摄影测量特点,面向海量影像集成处理需求,综合考虑相机成像模型以及影像关联关系,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大规模倾斜影像数据管理工具,提供了工程管理信息存储、倾斜影像分组浏览、地面覆盖范围计算、目标快速检索等功能。应用实验证明该管理工具能够满足倾斜摄影测量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了多模式海量影像数据的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物理隔离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搭建一个合理的隔离体系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内外物理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