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滇西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富碱斑岩深源包体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吕伯西  钱祥贵 《云南地质》1999,18(2):127-143
首次发现滇西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富碱斑岩中存在深源的碱性超基性-基性岩,还有前人报道的常见超镁铁质岩,岩石类型有碱性辉石岩、碱性辉长岩、无辉斜长岩、正长斜长岩。系统研究了此两种岩类的产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成因机理,认为碱性岩和辉石岩是代表富集地幔顶部,由二辉橄缆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碱性超基性-基性岩和钙碱性岩岩片和楔形体。  相似文献   

2.
超镁铁质岩石在地表分布较少,但在火成岩研究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不管是岩浆成因还是构造成因,这类火成岩基本上都是来自地幔,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最直接的对象.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是岩浆硫化物矿床和岩浆氧化物矿床的重要载体.在塔里木南缘的且末县和民丰县南部浅山区,有一条近东西向的基性-超基性杂岩带,长约300 km,已知岩体100多个,达拉库岸岩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杂岩体之一.前人多认为该岩带属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现已发现个别岩体中赋存镍铜矿(化)体.可见该岩带中既有镁质超基性岩又有铁质基性-超基性岩.达拉库岸岩体是新发现的赋存镍铜矿(化)体的岩体之一.目前尚未对该岩体进行深入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3.
玉古萨依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山西段玉古萨依地区。岩体侵入于祁漫塔格群变质砂岩中,由北西至南东方向岩性由超基性向基性过渡,可见明显的层状分异现象,普遍蚀变较强,辉石岩为主要的堆晶相。杂岩体岩石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都属于富铁质或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不同岩石类型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体中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06±2.6Ma,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下,表明在该时期区域内已经为碰撞后的伸展阶段。本次研究发现该杂岩体应为祁漫塔格早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非蛇绿岩成因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  相似文献   

4.
洪吉安  马斌  黄琦 《地质科学》2009,44(1):231-244
湖北省北部枣阳市境内的大阜山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主要由未变质的纯橄岩和橄长岩组成,伴生变质的石榴石角闪石岩、石榴石钠黝帘石角闪石岩和角闪石钠黝帘石岩.杂岩体的围岩为大理岩.该岩体中的金红石矿床产于变质的石榴石角闪石岩或蚀变的石榴石角闪石岩中.橄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年龄约为600Ma.变质的岩石和未变质的岩石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前者的原岩应为橄长岩,整个岩体是一个分异的镁铁/超镁铁侵入体.金红石赋存于角闪石解理中等岩相特征表明矿床的含矿岩石就是石榴石角闪石岩,不是由石榴石辉石岩退变质形成的;且其中的石榴石为钙铁榴石,不是富镁、富铝的与高压/超高压作用有关的石榴石.金红石矿床的形成和岩体的局部变质应该与由北向南的近水平推覆构造有关,动力变质作用提供的热和流体,结合推覆过程中的变形作用,导致围岩大理岩和镁铁质岩体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石榴石角闪石岩和金红石矿床.  相似文献   

5.
江南造山带西段宝坛地区广泛发育镁铁-超镁铁质岩,由于其构造位置的重要性成为Rodinia相关研究的热点,构造环境争议较大。宝坛下如龙、大坡岭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侵入四堡群,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岩、蛇纹石化橄辉岩和角闪石岩组成,个别岩体有辉长岩,未见火山熔岩相出现,不同于蛇绿岩、科马提质熔岩。杂岩体富含角闪石,有辉砷镍矿出现,显示出富流体特征。岩体尖晶石相对富Fe、Cr、Ti贫Al,在尖晶石成因化学成分图解中,多数样品落入阿拉斯加型杂岩体区域附近,表明宝坛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与阿拉斯加杂岩体具有相似特征,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环境。  相似文献   

6.
天宇和白石泉铜镍矿区含矿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是东疆铜镍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宇矿区杂岩体以角闪辉长岩、角闪单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二辉辉石岩为主;白石泉矿区杂岩体则以辉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石岩、辉石辉长岩、辉石橄榄岩、橄长岩为主;天宇矿区含矿超基性岩中SiO2,Al2O3,CaO,K2O,Na2O的质量分数比白石泉岩体低,Fe2O3,MgO相对较高;两个杂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均以橄榄石、辉石、斜长石为主;铜镍矿石的矿物组成都较简单,金属矿物种类基本一致;两个杂岩体基性-超基性岩的成分接近原始岩浆,均来自于地幔,均属含铜镍中等的镁铁质岩石。  相似文献   

7.
恰特卡尔地区位于康古尔-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西段,沿康古尔韧性剪切带NE向断续分布着以路北、条形山、黄羊沟、乱石岭和白梁山为代表的多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主量元素化学组成为铁质基性-超基性岩,部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也有部分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分布模式上,路北-白梁山杂岩体为平坦的E-MORB型,条形山-黄羊沟-乱石岭杂岩体兼具OIB和N-MORB型特征;富集Ba,U,亏损Nb,Ta,Ti;路北-白梁山杂岩体与条形山-黄羊沟-乱石岭杂岩体具不同岩浆源区,同一岩浆源区岩石内部之间的局部差异,是岩石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结果。原始岩浆起源于主碰撞期受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地壳物质混染,构造环境为碰撞后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四川阿布郎当超镁铁质侵入体成岩机制的地球化学约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言胜  陶琰  钟宏  朱飞霖  王兴阵 《岩石学报》2009,25(5):1146-1158
阿布郎当超镁铁质侵入体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中段,安宁河深大断裂之西侧。该岩体呈似同心环状相带分布,基性程度很高,岩体的中心为含长橄榄岩,向外依次过渡为含长辉橄岩、辉橄岩及斜长辉橄岩,边缘带斜长橄辉岩。在岩体的边缘带附近存在明显的Cu-Ni-PGE矿化。随着近年来矿产价格的走高和国家对地质普查工作的力度加大,阿布郎当岩体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该岩体在地质勘探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对阿布郎当超镁铁岩体进行了系统的主要造岩矿物成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铂族元素含量的分析,讨论了该岩体的原始岩浆和地幔部分熔融程度,并对成岩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阿布郎当超镁铁质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构造-岩浆活动产物,成岩原始岩浆为苦橄质岩浆,由类似于洋岛玄武岩岩浆源区成分的地幔经18%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最先结晶的镁铁矿物由于岩浆的流动而集中于岩浆管道的中央,于是形成各种岩石的环带分布。当岩浆上升侵入阿布郎当岩浆房以后,发生了以橄榄石为代表的镁铁矿物的堆积,与此同时,岩浆在岩浆房内继续进行着结晶分异并且还可能与围岩发生了混染,导致岩体边缘相附近出现了硫化物的熔离。在后期的地壳运动中,阿布朗当岩浆房露出地表,即今天所见到的阿不朗当超镁铁质岩体。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岩体平面形态为眼球状,出露面积约2.1 km2.由纯橄岩、单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方辉辉石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淡色辉长岩组成,堆晶结构和堆晶韵律发育,属于层状岩体.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分离结晶/堆晶相是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此...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控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炳滨 《矿产与地质》1994,8(5):330-333
含矿铜镍岩体多产于岛弧和弧后盆地中,属造山带型岩体,严格地受深大断裂及其次一级断裂构造的控制;最有工业意义的岩浆型铜镍矿床均形成于准噶尔型铁镁质地壳内;含铜镍基性-起基性杂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对成矿存在着控制作用,多数含矿岩体属于偏镁系岩石和铁质基性杂岩或铁质基性-超基性杂岩;含矿岩休出露面积小于10km ̄2,分异良好,相带清楚,多为复合岩体;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岩浆型铜镍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海西中期至晚期.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地区是一个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矿床的重要找矿远景区。通过对该区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富集规律的分析归纳,指出该区以政和-大埔深大断裂为界,其外带(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大面积出露,内带则常呈一些孤立的火山断陷盆地分布,矿床与火山-侵入岩浆热液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中生代不同的火山-次火山活动旋回,对该区成矿作用、成矿系列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详细的分析论证,重点对以"成因"作为金矿类型划分主线提出了质疑,提出了以"金矿床(体)在露头尺度上的标型特征"作为主要划分依据,摒弃成因含义以避免争议、限定划分尺度以避免逻辑错误、强调方便实际操作并服务于找矿实践和理论研究等项原则,制订了新的金矿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稀有稀土贵金属矿床特征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概述了湖南省稀土贵金属矿床特征及其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分布规律和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4.
关键金属对于国家高精尖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推进和新兴产业发展,许多国家对关键金属资源的争夺愈加激烈。中国战略性关键金属与"四稀金属"大致对应,主要以伴生形式赋存于各种类型的矿床中。铁矿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研究最成熟的金属矿产之一,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于铁矿床类型及成因的研究,对其伴生的关键金属研究程度不够。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开展深入调研工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铁矿床中关键金属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并初步评价了铁矿床中关键金属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显示,铁矿作为大宗金属矿产主要伴生REE、Sc、Nb、Ta、PGE、Co、Ni、Ga、Ge、Se、Cd、In、Te、Re等关键金属以及Mn、Ti、V等有色金属;中国伴生关键金属铁矿床主要划分为5个成矿区:扬子地台西缘成矿区、长江中下游成矿区、鲁西成矿区、华北准地台北缘成矿区和白乃庙-东升庙成矿区。对铁矿床中伴生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超常富集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关键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和找矿勘查提供参考,并提高中国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储备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主要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省主要有铌、钽、铷、铯、锂、铍、锆等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矿床.矿床类型以岩浆晚期分异交代型、气成热液型、佛晶岩型、风化壳型和砂矿型为主.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在空间分布与成因上,与东山期花岗岩体密切相关,往往具有水平分带和垂向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16.
铂族元素矿物共生组合(英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CHEN Yuan 《现代地质》2001,15(2):131-142
由于铂族元素能有效地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 ,其需求量日益增加 ,对铂族元素矿床的寻找已是当务之急。着重从矿物矿床学角度对铂族元素的矿物共生特点进行了探讨。铂族元素可呈独立矿床产出 ,主要产于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蛇绿岩套及阿拉斯加式侵入体中。铂族元素也伴生于铜镍矿床中 ,该类铜镍矿床主要与苏长岩侵入体、溢流玄武岩及科马提岩有关。产于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中的铂族矿物有铂钯硫化物、铂铁合金、钌硫化物、铑硫化物、铂钯碲化物、钯砷化物及钯的合金。这些铂族矿物可与硫化物矿物共生 ,也可与硅酸盐矿物共生 ,还可与铬铁矿及其他氧化物矿物共生。产于蛇绿岩套中的铂族矿物主要是钌铱锇的矿物 ,而铂钯铑的矿物则较少出现 ,这些铂族矿物可呈合金、硫化物、硫砷化物以及砷化物 4种形式出现。产于阿拉斯加式侵入体中的铂族矿物主要有铂铁合金、锑铂矿、硫铂矿、砷铂矿、硫锇矿及马兰矿等少数几种 ,其中铂铁合金与铬铁矿及与其同时结晶的高温硅酸盐矿物共生 ,而其他的铂族矿物则与后来的变质作用及蛇纹岩化作用中形成的多金属硫化物及砷化物共生。产于铜镍矿床中的铂族矿物主要是铂和钯的矿物。产于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蛇绿岩套及阿拉斯加式侵入体中的铂族矿物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均与铬铁矿?  相似文献   

17.
对毛堂、蒲塘金矿S、C、H、O、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研究表明,硫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成矿物质来自同熔岩浆,部分来自变质,基性火山岩基底,热液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环流萃取花岗斑岩、角砾岩和围岩中的金,在斑岩顶部和隐爆角砾岩中成矿.  相似文献   

18.
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全球主要铂族金属矿床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铂族金属矿床主要有6种类型,分别为:(1)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铂族金属矿床;(2)镁铁质-超镁铁质Cu-Ni硫化物矿床伴生的铂族金属矿床;(3)Urals杂岩体型铂族金属矿床;(4)蛇绿岩型铂族金属矿床;(5)与热液相关的铂族金属矿床;(6)外生型铂族金属矿床。除第4类型外其他类型的铂族矿床都具有经济意义。铂族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幔源岩浆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大规模的幔源岩浆活动及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具有产生硫饱和的条件是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同时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能使铂族元素迁移并在特定条件下富集,对铂族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利。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是岩浆分异作用强,并且具有能产生高R因子的环境;镁铁质-超镁铁质Cu-Ni硫化物矿床中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是硫化物熔体的结晶分异作用;Urals型杂岩体中,由于岩浆在早期演化过程中硫的不饱和,形成的主要铂族矿物为Pt-Fe、Pt-Ir合金,且主要与铬铁矿共生,在岩浆演化硫饱和阶段可形成富Pd的铂族矿物,且与Cu-Fe-V-Ti-P金属共生;蛇绿岩型杂岩体中,主要形成的铂族矿物为含Ir- 、Os- 、Pt- 的合金或少量硫化物矿物,且主要赋存于铬铁矿中。  相似文献   

19.
稀有金属经济地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铜,金等主要金属价格狂跌不止,但稀有金属由于在电子,航空,陶瓷,冶金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而形势看好,并推动了矿床学界对稀有金属矿床的研究,稀有金属矿床类型除了微晶岩型外,还包括火山岩容矿型,花岗岩容矿型,碱性-超镁铁质及碳酸岩杂岩体型,地幔流体交代型,细晶岩型等多种类型。在找矿方法上,除了常规地质方法外,物探方法和成因矿物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在成因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模式,如非平  相似文献   

20.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贾大成  胡瑞忠 《矿床地质》2001,20(4):378-384
矿化剂和沉淀富集剂是成矿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分析成矿作用和建立成矿模式的基础。在分析滇黔桂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基础上,提出该类矿床的矿质主要来源于被动陆缘沉积建造,促使金活化、迁移的矿化剂主要是盆地热卤素流体和有机质流体,促使金局部沉淀富集的沉淀富集剂则主要是沉积建造内和深源富硫的流体和热液改造的有机质。认为矿质、矿化剂和沉淀富集剂在有利容矿空间的耦合是形成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主要成矿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卡林型金矿的成因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