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宜昌磷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磷矿田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特大型磷块岩矿床,其含磷岩系陡山沱组为硅质、泥(页)质岩-磷块岩及硅质云岩-磷块岩共生岩石组合,具工业价值的矿层为下磷层(Ph13)及中磷层(Ph22,Ph21),矿床共生含钾页岩,伴生I、F元素。矿床形成受大陆边缘隆起带及"水下高地"浅水沉积体系控制,矿层中出现胶状、壳粒状、团粒状等原生结构的磷块岩,并伴有内碎屑磷块岩。磷质来源于上升洋流,经过生物化学及机械化学方式沉淀,工业矿层形成于浅海台地边缘泻湖-潮坪及台地滩间-泻湖-潮间相带,含磷岩系具有多旋回、多期次沉积成磷特征,Ph13及Ph22矿层聚磷沉积中心,由南向北迂移富集;认为宜昌磷矿田与兴神矿田相连,因此保康-宜昌磷矿带得以重新划分。从成矿模式分析,在黄陵地块隆起带北缘,浅海台地沉积区是形成大型矿床的有利部位,含磷岩系沉积旋回发育完整,标志层明显,次级旋回分布稳定,工业矿层产于次级旋回上部,矿层具有三端元结构类型(A-B-C),区域磷矿带及富矿带均呈NW向分布样式。诸多因素共同组合的磷矿沉积富集规律的探索,对指导鄂西晚震旦世陡山沱期深部找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丘北县舍龙矿区位于滇东南褶皱带、丘北-广南褶皱束内,磷矿体呈面状分布于中三叠统个旧组第四段(T_2g~d)之含磷白云岩、含磷硅质岩,暴露地表面后第四系风化残积层中,矿层隋基岩风化面起伏呈舒缓波状展布,矿体形态主要受岩溶地貌及溶坑的影响和限制。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该区中三叠统个旧组第四段(T_2g~d)白云岩中P含量较高,无疑为该磷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该矿床属次生—风化淋漓残积富集型磷矿床。  相似文献   

3.
保靖县卡棚黑滑石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明 《湖南地质》1992,11(1):37-41
保靖县卡棚沉积型黑滑石矿床,是一种新类型的滑石矿床。钙质黑滑石矿层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上段,呈多层韵律出现,含矿4层,厚5.3~26.3m,含滑石14.1~44.07%,属原生贫矿。产于风化带中的黑滑石粘土,是原生矿层风化淋滤后的产物,属风化带富矿。矿石物质组分简单,主要为黑滑石、方解石、石英、蒙脱石等。矿床风化分带清楚。黑滑石被认为是同生沉积后期,海解作用产物,在风化阶段又进一步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4.
湖北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的原生磷矿经化学风化作用后,矿层的厚度、矿石的品位、组分、类型、结构构造和其他物化特征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风化磷块岩主要特征表现为易溶的碳酸盐组分大量流失,磷酸盐组分相对富集;矿石结构疏松,呈“砂状”构造,从而使原生贫矿富集为风化富矿——风化磷块岩。形成该矿床的制约因素,除其固有的特征外,酸性地下水是风化矿形成的化学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岩溶地貌等,对风化磷块岩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对滇东地区原生磷块岩和风化富集磷块岩中磷灰石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总结磷灰石富集规律。首先按风化程度、矿石组分结构构造不同特点,将磷块岩划分为十种矿石自然类型。通过对不同成因类型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EPR光谱、微形态和微组构研究,根据CO,OH ̄-,F ̄-的含量变化,将本区磷灰石划分为四个亚种,首次总结出磷灰石不同亚种与磷块岩类型之间成因内在联系。提出氟磷灰石主要形成于风化磷块岩中,碳氟磷灰石主要形成于原生沉积磷块岩中,羟碳氟磷灰石是组成原生菌藻磷块岩主要矿物的新认识。磷灰石的富集受内外因素的控制,滇池周边原生沉积磷块岩主要以碳酸盐类磷块岩为主,这种化学活性强的矿层为本区风化富集磷矿提供了极好的物质基础,再加上该区有利的气候、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形成了优质风化磷矿。  相似文献   

6.
滇东的磷矿层(矿体)多赋存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中,一般有上下两层,间夹水云母粘土页岩,直接顶底板为含磷(砂质、硅质)白云岩。本区磷块岩自沉积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特别是中生代以来,多处于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近地表的矿层和露头广泛遭受风化,形成大量的风化矿石。由于风化矿石易于擦洗,较之原生矿石在采选及加工利用上  相似文献   

7.
滇南地区建水县境内的白显锰矿,是国内主要的放电锰矿生产矿山。该矿自五十年代以来,断续进行过地质勘探工作,以往对矿床成因多认为是受变质的沉积富锰矿。根据近年来勘探实践,笔者认为该矿床富集成矿是在表生氧化阶段,即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原生沉积,也不是变质作用,而是表生氧化富集。一、矿区地质(图1) (一)地层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右江褶断区滇东南拗褶带南西端。出露地层为二叠至三叠系,矿体(矿层)赋存于中三叠系法郎组。该组可分三个岩性段十四个亚段,厚达1320米。按岩石组  相似文献   

8.
云南安宁磷矿区富矿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安宁磷矿区磷矿富矿赋存于寒武系梅树村组中谊村段的上矿层(€1m1-3)中.该矿区富矿包括原生富矿和风化富矿.磷矿富矿在各矿段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原生富矿的形成受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控制,风化富矿的形成受构造、上覆盖层、矿层性质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的角闪石石棉矿床规模大、棉质优、品位富、开采易,为我省的优势矿产之一。本文论述了各含矿层(矿源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喜山期构造运动对含矿层的改造,后生富集成矿机理及其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中段产出有泥盆系沙窝子组的什邡式磷矿、寒武系筇竹寺组清平式磷矿、震旦系观音崖组陡梯子式磷矿,三类矿床处于同一大地构造位置,地质特征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三类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探讨地质特征异同的原因,建立磷矿成矿序列,认为三类矿床各自既有原生同沉积特征,又有继承前期矿产或含磷层作为矿物源的特征,继承前期矿产越多,矿床越丰富,具递进成矿富集规律。同时早期矿床成矿作用较单一,后期矿床具有多期成矿、叠加成矿特征。成矿序列为:海水磷质生物、化学沉积-机械搬运簸选早期成矿-风化剥蚀、表生淋滤-再次机械搬运-海进沉积再造。  相似文献   

11.
<正> 磷矿石的洗矿是指在水中机械碎解、洗涤矿石中粘土质和海绿石等分散物料,以及磷块岩结核和板块间的胶结物和薄膜,同时分出这些物料。洗矿(即擦洗—筛分)方法多用于由于长期风化和淋蚀,矿层中较稳定的磷矿物部分重结晶,并为疏忪的泥质矿物所胶结的矿床。经擦洗此类矿石泥质矿物泥化,粗粒部分富集。此法对于内生磷矿床和含不易风化淋蚀的稳定矿物较多的沉积型矿床尚无实效。我国磷矿重要产地之一的云南滇池附近磷矿中,风化矿占其总储量的20%~30%。这部分矿石埋藏浅,经风化作用碳酸盐流失,P_2O_5含量相对富集,MgO 含量低,开采条件好。而擦洗工艺设备简单,投资省,成本低,污染较轻。故在我国采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织金县新华含稀土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阶底部含磷岩系中(上磷矿层),磷矿伴生的稀土REO含量达333.45×10-6~974.15×10-6,平均640×10-6,为含稀土磷块岩沉积矿床。通过对新华含稀土磷矿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的研究,从岩相古地理、生物成矿基本特征、稀土元素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模式等矿床成因进行的探讨,初步认为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严格受地层、岩相古地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开阳磷矿北西部磷矿是开阳磷矿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构造、含矿层岩性组合及厚度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磷块岩的岩矿学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典型剖面进行了层序划分,将洋水组含磷岩系划分为4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沉积环境由潮下低能带向潮间带、潮上带逐渐过渡。在海平面不断升降的背景下,上升洋流携带大量富磷海水进入洋水矿区浅水环境中沉淀形成磷块岩。  相似文献   

14.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1,18(3):168-173
黔东北地区的氧化锰矿床系风化矿床,按其成因可进一步分为残积矿床和淋积矿床两种。前者在区域上分布相对较广,是由原生菱锰矿床经次生风化而成,呈带状延伸;后者是由锰质对原矿层附近围岩淋滤加积而成。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床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氧化锰矿的成矿机理、控矿因素和区域找矿方向作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勐满金矿床是"三江"褶皱系南端的一个微细粒—红土复合型金矿床,矿床达中型规模,并具有成为大型金矿的找矿远景。赋矿层位为上元古界澜沧群片岩和中侏罗统碎屑岩及第四纪残坡积层。文章提供了勐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S、H、O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勐满原生金矿床具有与卡林型金矿床类似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其成矿物源主要是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浅变质岩系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碎屑岩系;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一致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阶段及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阶段。区域构造及岩浆活动是引起金矿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强对含矿层位的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学研究、加强控矿构造的分析、确定控矿构造的力学性质及与区域主干断裂之间的配套关系,是今后找矿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平坝白云岩风化剖面风化前缘稀土元素超常规富集(总量达3%以上)现象及其特征,并通过主元素、稀土元素的测定,结合白云岩中“酸不溶物”的提取和代表性样品的化学淋溶实验研究,讨论了白云岩风化壳剖面稀土元素的分异特征,认为风化前缘稀土元素的富集是由3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1)对白云岩风化残积的继承;2)剖面上部一部分轻稀土淋滤聚积;3)碳酸盐岩中非均匀分布的原生含磷矿物风化产生的稀土磷酸盐矿物的聚集,后者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册亨板其磷矿床产出于贵州西南部二叠纪台地边缘相吴家坪组(P2-3w)礁灰岩分布区的古溶洞中,是贵州境内首次发现的小型风化淋滤型磷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丰富我国风化型磷矿的典型矿床实例、深入研究含磷碳酸盐岩的次生风化成磷条件及成磷机制具有重要的矿床学理论意义,而且将为贵州乃至我国南方风化型磷矿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及线索。从世界范围来看,磷矿资源属于稀有不可再生战略资源,具有地域分布不均、贫矿多富矿少、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滇东北部地区产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的磷矿地质区域调查资料进行了综合,概略介绍了含磷层位,磷矿层厚度、品位及其变化,并对成磷前后的岩相古地理条件作了分析,对磷矿成因作了探讨。磷矿形成富集于渔户村中期,前阶段(相当于含磷岩段)仅在海凹中心形成工业磷矿层,总貌是偏贫的;后阶段(相当于磷块岩段)海凹普遍成矿,其中有富而稳定的磷矿层。碳酸盐型的矿石品位最佳,其次为硅质岩型;认为磷矿的厚度品位较好者一般处于海凹中心或较低凹的地段,属活动地台型海相生物——化学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9.
四川南部位于二叠纪峨眉山大火山岩省中—外带,广泛分布与火成岩风化- 沉积有关的上二叠统龙潭组黏土岩,具有形成锂等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本文对川南兴文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下部黏土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对研究区以及钻孔岩芯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以确定黏土岩中锂等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粉晶X- 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富锂黏土岩的矿物组成,采用聚焦离子束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FIB- TOF- SIMS)分析了富锂黏土岩微米尺度上的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龙潭组下部黏土岩中富集Li以及Ga、Nb等元素,是一个多种关键金属的富集层,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本区黏土岩来源于峨眉山大火山岩省火山岩的风化产物,富锂的矿层主要为含黄铁矿高岭石黏土岩,其沉积成岩环境为海陆过渡地区的潟湖还原咸水环境,Li含量与化学风化强度(CIA指数)密切相关,具有风化- 沉积型矿床的特征。富锂黏土岩中锂除少量赋存于锂云母之中外,主要是被吸附于黏土岩的蒙脱石相中,部分进入蒙脱石矿物结构,还有一部分赋存于伊利石中。Li除了来自火山岩的风化释放以外,部分还可能来自滨海浅层地下卤水的直接补给,从而形成含锂云母的高品位的富锂黏土岩。  相似文献   

20.
行英弟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17-1126
菲律宾AREA矿区红土镍矿为硫化镍矿岩体风化-淋滤-沉积形成的地表风化壳型矿床,矿体赋存在含矿风化基岩中。为圈定该矿区红土镍矿有利地段,依据岩(矿)石物性特征、矿体地质特征,采用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法(简称对称四极法)面积性测量,发现低阻异常;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法(简称高密度电法)剖面,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评价并确定含矿层厚度和产状,圈定镍矿富集部位。工程验证结果表明,见矿较好位置与电法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勘探在前期工作中,采用电阻率法可圈定含矿层范围和延伸产状,有效缩小勘探范围,指导工程勘探布置,节约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