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2002-2011年天津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统计了天津前兆台网观测项目的前兆异常情况.并以首都圈地区ML4.0以上地震和华北地区Ms5.0以上地震作为震例,从总体映震能力、观测项目的映震比例、有震异常比例、前兆台网映震的方向性、各前兆学科的映震能力等方面,对天津地区前兆台网的映震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天津前兆台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数字化形变仪器及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仪器运行情况,影响形变观测的主要因素,观测精度和映震能力等方面,对安徽省淮北,泾县,泗县数字化形变观测台站的监测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安徽省数字化形变前兆观测的基本情况,对安徽省形变台网观测资料的应用和未来台站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兰州台的FSQ与CZB-1仪的观测资料质量、变化趋势、潮汐响应函数及映震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FSQ的观测资料的质量比CZB-1要好,因CZB-1的资料存在漂移现象;在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方面,FSQ比CZB-1反应灵敏;但CZB-1的映震能力比FSQ强。  相似文献   

4.
MD数字化断层形变测量仪资料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九五”期间安装在“山东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的MD跨断层形变测量仪资料的干扰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与水准、基线观测的一致性,探讨了其映震能力及断层运动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倾斜潮观测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福 《内陆地震》1993,7(3):211-224
系统论述了中国地震倾斜潮观测台网利用地倾斜及其潮汐监测预报地震的科学思路、台网特征、观测精度、映震效能等。重点总结了建网中切合国情、台情的中国独特经验;对第一代、新一代台网记录倾斜同震阶跃信息与前兆异常现象的能力作了对比;还讨论了台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氡在地下水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及不同形式氡的运移机理和传递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机理,结合实际观测结果对其映震效能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比溶解氡能更好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的变化,其映震效能明显高于溶解氡。因此,逸出氡可作为新的映震组分纳入水化台网观测,从而成为地震监测与预报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廖丽霞  陈琳  张锦福 《地震》2006,26(2):95-103
通过对福建流体台网运行现状的分析, 选择了4个分别代表温泉、 热水井和冷水井, 且这些观测点位于构造断裂带及构造断裂带交汇处, 含水岩性为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 水点类型为基岩裂隙泉和自流井。 以资料连续性较好的模拟观测点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这些观测点对1990年以来台湾历次7级以上地震的前兆异常对应特征, 讨论了映震能力及其有效映震因素。 结果表明, 福建流体台网前兆异常对台湾7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映震效能; 观测点的映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水点所处的构造位置; 映震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水点的水文地球化学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2016年苍梧5.4级地震、2019年靖西5.2级地震、2019年北流5.2级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粤桂琼流体台网观测资料进行梳理,认为该台网最显著的映震特征是趋势性和群体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条断裂带或同一组平行的断裂带上多井水位出现同步(或准同步)长期的背景性趋势异常、中期的年动态畸变异常和震前半年的高水位异常,且水位年动态畸变与累积重力异常呈现出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叠加性。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水位应力反演显示,3次地震前压力增强、孔隙度减小、渗透系数增大、水位上升,均符合水文动力学机制,表明粤桂琼流体台网能够真实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震前水位年动态畸变及加速上升是区域应力增强的表征。综合分析认为粤桂琼流体台网对区域中强地震反映灵敏,具备较好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安徽地震前兆台网三大学科观测项目的现状,统计了近年来安徽前兆观测数据的同震效应与映震情况,结果表明:仅局限于地表或浅层的前兆观测数据,很大程度上难以获取到反映地震孕震过程的真实有用信息。提高现有前兆数据使用效率、选择真正有意义的前兆观测手段和直接触及孕震区边界的观测敏感点是安徽地震前兆台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鹤岗地震台及鹤岗矿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矿务局点、救援队点、大陆矿、鸟山矿等4个测点的背景噪声,得到鹤岗区域矿震的典型背景噪声特征及观测环境对矿震台网的影响特点,以及矿震台网所受具体干扰源的特征,并对矿震台网的监测效能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