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凤凰关地区出露的大别杂岩的混合岩中,至少有30种构造和侵入活动事件,使其构造面貌显得特别复杂。褶皱形式从等斜的片内褶皱、与韧性剪切带紧密伴生的构造到脆性剪切带、尖棱褶皱、开阔褶皱和平缓的弯曲,且大多褶皱都伴有矿物生长以及平行或近平行其轴面或一个翼的淡色脉体的贯入。有些褶皱发育很好的平行枢纽的粗线理,有些褶皱伴生劈理构造。很多长英质新成脉体是谐和的或大体上谐和的,而在韧性剪切带内的淡色脉体则与某些褶皱的轴面平行。根据构造叠加基本原理,可以利用构造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变形序列。文中依次描述了各种构造要素,阐述了用于揭示前寒武纪结晶杂岩地质历史的基本野外方法。此外,推测大别杂岩内相继形成的构造是所研究的该部份地壳在一个右行剪切带内遭受连续剪切应变形成的,这个剪切带似乎代表了一个与地体或板块边界平行的带。  相似文献   

2.
阿迪龙达克(Adirondacks)南部的多期变形变质岩呈明显的线状组构,它由平行于早期褶皱轴而且位于叶理面内的扁平条带构成。这些条带常常是单矿物,由石英、长石和镁铁质矿物组成。显然,从最弱到最强变形的岩石转变中,这些条带可能是随着区域旋转应变作用而使晶粒或集合体拉长的结果,同时,旋转应变也使早期的褶皱轴发生旋转,以至平行于线理。长石尾状物对于叶理的一致不对称性表明,简单剪切是应变的主要方式。所以认为,条带的长度标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最大延伸方向(X)。  相似文献   

3.
由拉伸造山带内的位移所造成的岩石组构,提供了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便可以鉴别大陆壳发生拉伸作用的几何模式。应变协调性的论证表明,引起有限拉伸力作用的原因可以是,横穿(1)面状非旋转断层或韧性剪切带,(2)在一水平挤离之上旋转的剪切带(多米诺模式),或者(3)山于水平纯剪切拉伸分量而发生旋转的剪切带(塑性模式)。正常的铲状剪切带的几何形态,可能是由于纯剪切分量(塑性模式)或面积丧失分量(面状剪切带模式)随深度发生变化而发展起来的。研究过在这些不同模式的几何格架中迭加的简单剪切、纯剪切拉伸作用和面积变化对岩石组构的影响。这些位移分量可以是依次或者是同时迭加的,它们决定了与一定量的构造拉伸作用相关的有限应变状态。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用叶理倾角(或应变率)对剪切应变的图解和叶理倾角(或应变率)对构造拉伸作用的图解表示的。剪切应变图解说明不同位移分量对一个剪切带中岩石组构的影响,而构造拉伸图解则能更好地说明这些位移分量的区域性影响。野外地质人员可以用剪切应变图解和构造拉伸作用图解来解决下述问题:(1)根据应变率测量叶理方位及其变化,确定横穿一个区域的构造拉伸作用,(2)根据野外资料区别可能的各种拉伸模式,(3)评价剪切带的产状和覃度对位移量的影响。对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亚利桑那州的变质核部杂岩体以及北美科迪勒拉山脉“盆地和山区”的野外工作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Kim  JH 金伯录 《世界地质》1993,12(3):29-39
沿着和顺煤田东部边界分布的淳昌剪切带持有N—S至NE—SW走向的不连续性韧性剪切带,局部地段尚可表现出一些连续性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在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区内发育着宽数米至700m不等的糜棱岩带,具有低侧伏角的拉伸线理和高角度糜棱岩叶理构造。基底岩中糜棱岩带剪切位移量推算为3km以上。由于二轴性应变作用,使剪切带中发生强烈的非均质性多相变形,并伴随叶理构造,它具有渐发性弯曲及各种非对称微细构造。其错动方向属右型运动,从应变分析获知,剪切带有限应变为简单剪切加上较弱的纯剪切和伴随体积减少的渐进应变过程累积形成。推测韧性剪切作用是在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下于三叠纪末至侏罗纪中期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微断裂中的倾斜标志层的拖曳褶皱(1)是滑劈理区别于其它类型劈理的标志。随里德尔剪切(R)发育的劈理,它与面理化岩石的各向异性面斜交并且与剪切带的各种角度(与α有关)相交。褶皱(2)在应变椭球体的XZ面上发育,褶轴平行于高角度与R剪切相交的瞬态λ_1。在递进剪切变形过程中,褶皱和劈理间的夹角发生了变化。在递进扭张带(α<1)中,出现了最大的反向(反时针)R剪切旋转和祸皱间初始夹角的最大程度打开,达170°。从几何学上讲,这在简单剪切和压扭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过长的R剪切的向前旋转受到了剪切带稳定的或逐渐变小的厚度的限制。细褶皱(3)增大了断裂的倾斜标志层的拖曳褶皱并在较高的应变下其轴面平行于劈理。在较高级褶皱(4)中,由于最初增量变形椭球体YZ面上纯剪切和沿层间界线弯滑运动诱导的剪切作用影响,使得R剪切重新定位于轴平面位置。在它们垂直于谓轴的滑动中,褶皱翼部的拉伸和微劈石的非共轴变形使得以前的拖曳和细褶皱变形而呈一种特殊的型式。保存在劈理面上的条痕和/或微弱线理与剪切方向一致。劈理—褶皱截面、垂直劈理且平行于条痕线理的平面中的不对称构造都指示了剪切方向。  相似文献   

6.
金厂峪金矿成矿地质研究及深部矿体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金厂峪金矿是产于古老绿岩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该剪切带是由多种样式和不同规模的褶皱、面理以及拉伸线理组合而成的复杂构造群体.它们是由早期陡倾的层间剪切和后期宽缓的推覆剪切复合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对脉体、矿体的空间展布和含矿性起了联合控制作用.根据控矿构造研究,结合化探成果,认为本区深部仍有一定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7.
辽南中生代造山期缩短滑脱与晚造山伸展拆离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东西向构造,表层表现为北西西向薄皮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构造具有扇状压溶劈理的紧闭褶皱,深层表现为基底与盖层间的拆离断层及其下的韧性剪切带。早期的研究者将该断层作为辽南推覆构造底部的滑脱面,现今则压倒性地采用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理念。根据相关剪切带早期面内褶皱发育,晚期伸展褶劈理发育,通过运动学涡度和应力状态分析,论证早期滑脱-推覆到晚期伸展拆离的演化过程。野外观测证明,辽南基底变质岩西侧的金州断层为一伸展拆离断层,它切割东侧的董家沟断层,前者平行于下伏糜棱岩中的同向伸展褶劈理,后者平行下伏糜棱岩的糜棱面理。金州拆离断层的形成及其东侧的隆起标志着辽南构造体制从缩短到伸展的转折。根据相关的年代学研究,这一构造体制转化发生在早白垩世(约120~107 Ma)。该区最新的构造事件是北东-南西向的缩短,相关的北北东向的右行走滑断层与晚白垩世以来的郯庐断层活动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8.
辽南地壳韧性剪切变形中的分形及自组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研究了辽南地壳的韧性剪切变形特征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剪切褶皱、韵律变质分异层理、S-C组构、不对称旋转碎斑系及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的大小分布及其边界的分形特征和自组织现象。给出了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的大小分布及其边界的分形维数,探讨了韵律变质分异层理和剪切生热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9.
吉南早元古代集安群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巍 《吉林地质》1994,13(3):39-45
早元古代集安群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分别形成了三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形迹组合。Ⅰ世代为层理褶皱组合,由平卧褶皱、轴面片理和韧性剪切变形带组成;Ⅱ和Ⅲ世代为片理褶皱组合,分别由各种位态的片理褶皱和轴面褶劈理、膝折面理组成;Ⅰ、Ⅱ世代的原始构造线方位均为近南北向,为近共轴叠加,但因Ⅲ世代构造的强烈改造,现今多变位为东西向。Ⅰ世代构造形迹组合的特征显示集安群的早期构造环境具有构造层次较深、以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为主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吉林临江地区早元古代老岭群叠加变形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元古代老岭群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分别形成了三个特殊各异的构造形迹组合。Ⅰ世代为层理褶皱组合,由斜卧褶皱、轴面片理和韧性剪切变形带组成;Ⅱ和Ⅲ世代为片理褶皱组合,分别由各种位态的片理褶皱和轴面褶劈理、膝折面理组合。Ⅱ、Ⅲ世代的原始构造线方位均为近南北向,为近共轴叠加,但因Ⅲ世代构造的改造,现今多变位为北东东向。Ⅰ世代构造形迹组合的特征显示老岭群的早期构造环境具有构造层次较深、以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作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代的地质调查,四川盆地周围是一系列左行走滑断裂,显示四川盆地顺时针旋转。川东褶皱带由一系列雁列式背斜组成,成帚状向南撒开,有学者认为是压扭作用造成。利用干燥石英砂模拟上地壳脆性变形,腻子粉溶液模拟上地壳塑性变形,凡士林模拟滑脱层,橡皮泥模拟基底,研究四川盆地旋转变形与川东褶皱带南段的关系。实验表明,塑性盖层条件有利于川东褶皱带的形成,其形成受四川盆地基底平行断裂控制且与滑脱层密切相关,褶皱带南段的马尾状发散需要顺时针旋转的旋转走滑与北西—南东挤压应力叠加,且此种褶皱是由前期旋转应力形成的展布较大、间隔较远的平行褶皱,在后期随着旋转逐渐旋至旋转与挤压重叠部位部分发生集中所形成。川东褶皱带旋转-挤压模式的构造模拟也为四川盆地的顺时针旋转机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2.
莱萨堪(Lethakane)剪切带出现在博茨瓦那东部的林波波造山带内,是一个右旋位移大约50公里的横推韧性剪切带,发育在低级角闪岩到绿片岩相条件下。在剪切带内,又出现三个性质不同的次级构造:糜棱状叶理(Sa)、应变滑劈理或破劈理(Sb)以及次级剪切带(Sc)。非穿透构造 Sb 与 Sc 具有横推的动向,出现在与剪切带边缘呈近平行和近垂直定向共轭位置。穿透构造 Sa 组构局限在含石英的岩石中,就像 Ramsay 及Graham 所描述的韧性剪切带中片理那样,同次级剪切带(Sc)具有相同的 S 型关系。这种关系证实了 Johnson 首先提出来的见解,即糜棱状叶理限定在有限应变椭球状体的xy 面,并与片理一致。Sa 限制在含石英的岩石中表明在低级角闪岩相条件下。在莱萨堪剪切带,石英韧性状态和长石脆性状态之间的差异是控制形变过程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莱萨堪剪切带(东27°45',南21°50',)是发育于博茨瓦纳东部林波波造山带最后一次构造事件期间的巨大韧性剪切带(图1)。这个剪切带作用于主要是花岗岩类成份的角闪岩和麻粒岩相的片麻岩。其构造年龄考虑用林波波带的矿物年龄2000±50百万年。区域变质作用的证据表明,剪切带是在绿帘石——角闪岩相条件下开始形成,并在变质作用程度退化到低级绿片岩相期间继续形成。韧性剪切带意义,特别是它们与片理和构造层的形成关系,最近为Ramsay和Graham、还有Vernon所强调。莱萨堪剪切带是由各种碎裂岩石类型组成,并在很好的限定构造系统内便能够调查研究糜棱岩化作用、压碎作用及剪切带形成。本文第一部份描述了剪切带与其有关的次级构造,然后讨论了与糜棱岩和剪切带形成有关的资料。本文所描述的糜棱状岩石的穿透构造指的是糜棱状叶理。使用糜棱岩化作用这个术语,是限于描述含糜棱化叶理的岩石形成过程。此外,除特别指出外,Higgins的命名法还将这些术语用于描述碎裂岩石及其构造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层状千枚岩的力学特性与各向异性特征,开展了不同层理倾角与不同围压下的千枚岩力学试验。对比分析了千枚岩试样强度、变形、脆性与破坏模式等各向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层理倾角β增加,岩样的强度、变形特征曲线形状呈U型;随围压增加,岩样强度及塑性增强,各向异性度逐渐减弱稳定。(2)采用多种强度准则描述岩样强度各向异性,其中Saeidi准则和改进Ramamurthy准则能很好地预测岩样在不同层理倾角下的抗压强度。(3)基于岩样峰前应力-应变曲线与能量特征提出了综合脆性评价指标,在层理倾角β=45°左右时,岩样脆性指标较低,更易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得出脆性下降顺序为:沿层理面拉伸劈裂>穿层理面拉伸劈裂>沿层理面剪切>穿层理面剪切。(4)千枚岩的破坏模式与层理倾角和围压有关,单轴条件下,岩样劈裂破坏后易形成复杂裂纹网络;高围压下,岩样破裂后多形成单一的沿层理面或贯穿多层理面的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4.
扬子陆块南缘东段的中元古界诸家群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一系列“S”形剪切褶皱,它们是由Z形褶皱发展而成的反转剪切褶皱,且伴随着雁行状、网结状、平行带状剪切带阵列的形成。它们的生成演化过程反映了加里东期扬子陆块与南华陆块碰撞呈右行走滑对接。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地区的高级变质杂岩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怀安-贺兰山麻粒岩相地体的一部分,以孔兹岩系的发育为特征.这些高级变质杂岩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构造特征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是该区高级变质杂岩中保存完好的一种主要构造形式,规模巨大,以密集的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和直立褶皱的发育为特征,反映了地壳挤压收缩环境下的纯剪切变形,其上叠加了深构相右行走滑剪切带.陡倾叶理带形成于角闪岩相-角闪麻粒岩相构造环境中,叠加在早期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和穹形构造之上,是古元古代末期叠加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扬子陆块南缘东段的中元古界诸家群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一系列“S”形剪切褶皱,它们是由Z形褶皱发展而成的反转剪切褶皱,且伴随着雁行状、网结状、平行带状剪切带阵列的形成。它们的生成演化过程反映了加里东期扬子陆块与南华陆块碰撞呈右行走滑对接。  相似文献   

17.
1991年8月—11月,江西地矿局调研大队岩石研究室赴藏区调小分队,在西藏进行1:20万曲水幅野外调研时,首次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发现两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冈底斯山脉中段之南侧。两条韧性剪切带均呈近东西走向,平行展布,相背倾向,两条韧性剪切带被白垩纪弧前沉积建造隔开,相距约6~10km,该套地层已变质,局部已混合岩化和糜棱岩化。单条韧性剪切带在图幅内均延伸100km以上(区域上可能达数百至千余公里)。每条韧性剪切带从中心往两侧大致为:构造片岩→千枚岩→糜棱岩→粗糜棱岩→糜棱岩化花岗岩或变质岩。组成韧性剪切带的岩石野外宏观可见叶理或流劈理,次级褶皱、暗色矿物和斑晶定向排列,拉伸线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南段自立庄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祥信 《地质与勘探》2021,57(1):166-174
太行山南段临城自立庄地区古元古界甘陶河群中低级变质岩中发育一条左行逆冲型韧性剪切带。自立庄韧性剪切带出露长约10 km,宽约1 km,走向NNE,往西缓倾,在EW方向上由若干条强变形带与其间的弱变形域或岩块组成,平面上呈现平行式的组合特征。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拉伸线理和皱纹线理、不对称褶皱、石香肠构造和构造透镜体、S-C面理和旋转碎斑等宏观和微观构造。S-C面理、旋转碎斑、不对称褶皱等宏微观变形特征一致表明自立庄韧性剪切带上盘由西往东逆冲的运动学性质。在对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料,认为自立庄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期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的EW向碰撞拼合有关,是18.5 Ga吕梁运动的产物。自立庄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太行山南段古元古代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成岩成矿作用、岩石和矿床的多因复成作用,以及褶皱构造与成岩成矿关系的研究,都表明褶皱构造地球化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目。顾名思义,褶皱构造地球化学任务,是研究褶皱构造与物质分布(如元素的分布、迁移、富集等)之间的时空关系、规律性及其形成机理。 1 褶皱构造的一般应力场特征一般来说,褶皱的凸起部分受到张力,凹的部分受到压力,中间则为一中和面。而在翼部,则受剪切作用力十分强烈。因而在背斜顶部和向斜凹部可分出明显的拉伸带和压缩带,翼部为强剪切作用带。由于向斜所处围压较大,故拉伸带和压缩带的应力差要比背斜部分的  相似文献   

20.
山东蒙阴常马走滑式韧性剪切带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蒙阴县常马韧性剪切带构造岩具有明显的分带 ,由中心向两侧依次为超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和糜棱岩化片麻岩带。构造岩中的韧性变形显微组构极为发育。糜棱叶理产状为 2 0 8°∠ 74°,线理产状为 115°∠ 2°,显示了该韧性剪切带具走滑剪切的特征。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 ,差应力值为 5 2 .6 7MPa ,形成时古应力方位为σ1=73°∠ 2°。位于该韧性剪切带中心的超糜棱岩带 ,金元素明显富集 ,构成金矿体。综合研究表明 ,韧性剪切作用控制了金矿体的形成与分布 ,因此常马金矿床是一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