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铜矿床集中区.该区铅锌铜矿主要控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四排组-应堂组及东岗岭组中段,以深灰-灰黑色含炭质白云岩夹薄层状炭质泥岩控矿为特征;控矿构造主要为复式背、向斜的翼部单斜构造,燕山晚期再次成矿时,与含矿层叠加的断裂和岩浆侵入构造则是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床形成是经深循环作用使含矿热卤水进入沉积盆地局部沉积而成,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晚期,燕山期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带形成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解文伟  刀俊山  黄俊坤 《云南地质》2010,29(2):146-148,137
铅锌矿赋存于关上组,含矿岩性为变质角岩化泥晶灰岩。北东向次级构造控矿,赋矿层位稳定,找矿标志明显,属地层、构造控制及热液叠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
薛力鹏 《云南地质》2010,29(4):416-419,392
落雪组是主要含矿层位。底部过渡层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主,中部含较多铜矿结核,顶部发育网脉状铜矿。具层控性,铜矿的规模与地层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银矿赋存于上三叠统石钟山组三段泥晶灰岩中.北东向推覆构造控矿.赋矿层位稳定,找矿标志明显.矿床属地层、构造控制及热液叠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5.
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于深断裂的减压作用所驱动而产生对流循环。这种盐度较高的热液能淋滤汲取因民组中的铜质,并在断裂带附近向上运移。当含铜热液上升到达落雪组底部时,便与那里由细菌还原的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形成层状铜矿。这个由热液将因民组(矿源层)中的铜转移到过渡层和落雪组底部(赋矿层)中成矿的过程,就叫做“改造”作用,它既不同于成岩作用也不同于变质作用。本文由此总结了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矿模式为“红层预集—改造热液转移—藻白云岩成矿”。  相似文献   

6.
老山式铜矿是东川中元古代裂谷喷流作用带来的成矿物质以机械、化学及生物(藻类)沉积方式形成的矿床。赋矿层位为落雪组底部,含矿岩石主要为具热水沉积特征的硅质条带白云岩、含藻白云岩和凝灰质砂质白云岩。  相似文献   

7.
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于深断裂的减压作用所驱动而产生对流循环。这种盐度较高的热液能淋滤汲取因民组中的铜质,并在断裂带附近向上运移。当含铜热液上升到达落雪组底部时,便与那里由细菌还原的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形成层状铜矿。这个由热液将因民组(矿源层)中的铜转移到过渡层和落雪组底部(赋矿层)中成矿的过程,就叫做“改造”作用,它既不同于成岩作用也不同于变质作用。本文由此总结了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矿模式为“红层预集一改造热液转移一藻白云岩成矿”。  相似文献   

8.
上金山钨钼矿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与旌德县交界地带,是扬子准地台南缘新发现的一处大型层控型矿床。南华系休宁组上段上部地层及燕山早期的花岗闪长岩是本矿床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地层岩性为锰钙质砂岩—粉砂岩,该赋矿层位是皖南地区找矿新发现。该矿床已达大型规模,地质、物化探综合信息显示,上金山地区具进一步找矿前景,且在已控制的层控型矿床深部及外围,存在寻找斑岩型钨钼矿及石英脉型钨矿的良好条件,经进一步勘查,矿床资源量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陈代文 《福建地质》2012,31(3):233-239
云南景谷登海山铜矿5个含矿层呈层状贮存于"滇中红层"第三系始新统等黑组紫红色砂岩所夹白色砂岩中,矿石具层纹状原始沉积特征,无明显热液改造痕迹,矿体明显受层位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谋古陆。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认为景谷登海山铜矿为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
李希绩 《云南地质》1991,10(3):323-355
本文回顾了滇中地区前震旦纪铜铁矿找矿过程中的失败和成功实例,总结了找矿取得进展的关键在于领悟到它们的层控性并对各赋矿层在区域地层柱中的位置及控矿构造有所了解。以东川式铜矿床为重点,探讨了区内铜矿成矿时代由老到新的继承、发展过程,强调了昆阳群底部因民组红层作为古砂岩铜矿的矿源层、赋矿层及其逆断一底辟构造中控矿在找矿中的重要性。对东川矿区可能存在超大型铜矿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找矿工作方法的探讨。本文对区内铁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前景也作了概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东川矿区几个关键构造问题与铜矿远景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提出了东川大型推覆体的几何结构、烂泥坪黑矿尖子控制特高品位裂隙富矿的层控脉型脆-韧性剪切带及白锡膜矿段的构造推覆模型。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著者们认为:东川地区具有发展成超大型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因而生产矿山仍有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The Dongchuan-type copper deposits have long been studied and well reported because of their great economic significance.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a “sedimentation-reworking“ origin for this type of deposits to challenge the current “sedimentation-metamorphism“ model which has been widely asscpted since 1970s.According to the new idea,orebodies were not directly deposited in the Luoxue dolomite where they are hosted.Instead,copper was preliminarily concentrated in the Yinmin Formation.During or after diagenesis,copper in the Yinmin Formation was mobilized and leached by hydrothermal solutions derived from the interstitial water of sediments under the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 of rift environment,Thus,copper was transported from the source bed(the Yinmin Formation)upward to the Luoxue algal dolomite where sulfur was produced by the reduction of sulfates.The copper sulfides were formed through replacement of initial sulfides by Cu-bearing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3.
东川铜矿床是我国重要的沉积岩容矿的层状铜矿床(SSC),具有显著的多层位成矿特征和典型的铜硫化物分带。本研究以不同层位铜矿体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发现东川群多层位铜矿体存在浅色和深色包裹体2种类型:浅色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丰富的石盐子晶和少量钾盐、硬石膏子晶,代表了氧化型含矿卤水,具中低温(140~300 ℃)、中高盐度(12%~44%)的特征,属于Na +、K +、Ca 2+-Cl -(SO4 2-)型盆地卤水,主要来源于海相蒸发岩的溶解和层间建造水;深色的含有机质包裹体代表了还原型流体,来源于黑山组碳质板岩和落雪组中的藻类生物分解。东川铜矿床以落雪组的含叠层石砂质白云岩作为主要沉淀系统,黑山组碳质板岩为隔挡层,形成一个流体封闭的物理化学圈闭,氧化含矿卤水通过供给系统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沉淀系统中,与还原型富硫流体和含有机质的地层发生混合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状铜矿体和层控脉状铜矿体。  相似文献   

14.
康滇地轴铁矿类型、成矿系列的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康滇地轴昆阳群铁矿,解放前谭锡畴、郭宗山、黄懿等在易门、安宁、禄丰、峨山等地研究较详。解放后,开展了大面积的普查评价及勘探工作。1962年花友仁等在“滇中铁矿带的成矿规律”一文中,认为具有工业意义的主要成因类型是与晋宁期基性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并命名为“滇中式”。1972年薛步高在综合各勘探队新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昆阳群中的铁矿床,主要是层控矿床,大红山群(河口群)、黑山头组、大龙口组、因民组、大营盘组(双水井组)为主要含铁层或铁的矿源层,并指出部分铁质来源于火山作用。施玉山、巩章禄、周信国与骆跃南及杨应选等,对四川段的铁矿类型、基本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卫宏  陈明寿 《西北地质》2007,40(B07):18-22
铁炉湾铅锌矿位于银洞梁-铅硐山次级热水盆地东北端,具有形成“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的有利成矿环境,矿床赋存于星红铺组第3岩性段中部,矿体受结晶灰岩、结晶白云岩及层间断裂控制。已发现的矿体具有一定的规模,且有向深部变好的趋势,物化探异常亦显示其深部找矿前景较好。在凤太矿田泥盆纪次级热水沉积盆地中已发现3个赋矿层位。以往的铅锌找矿工作都是以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带为主要勘查对象,而没有对星红铺组中的铅锌矿勘查引起足够的重视,铁炉湾铅锌找矿工作的不断加强,将会取得较好的成果,进而开展在广泛分布的星红铺组第三岩性段中寻找铅锌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道俊 《地质与勘探》2013,49(3):570-576
赞比亚是世界著名的铜产地之一,其铜矿类型可分为层控型、沉积型、变质改造型及热液型,以沉积型为主。据现有大中型矿床铜资源量统计,沉积型矿产铜资源量占赞比亚铜总资源量的79%。各类型铜矿床总体受卢弗里安(Luflian)弧控制,层控型铜矿主要分布在穹窿核部边缘,含矿岩系为莫瓦(Muva)超群的黑云母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沉积型铜矿主要分布在背斜或穹窿外缘周围,含矿岩系主要是加丹加(Katanga)超群下部的砂页岩层。  相似文献   

17.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西社 《地质与勘探》2012,48(4):750-741
[摘 要]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西起柞水县,东到山阳县,面积约3000km2。其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主体夹持于商丹缝合带与凤镇-山阳大断裂之间。作者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热卤水喷流沉积型铜(银铅)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热液脉型铜(镍)矿、矽卡岩型铜(铁)矿、震裂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等6 种铜矿成矿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指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最具找矿潜力。目前已知的矿床(点)均受具导浆、导热、导流、导矿功能的区域性凤镇-山阳大断裂控制,并沿其两侧展布。未来一段时期,柞山地区铜矿找矿主攻类型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找矿靶区首推柞水县银洞子矿床深部、山阳县池沟铜矿点、柞水县冷水沟铜矿点,次为柞水县张家坪铜矿点、山阳县色河铺铜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取得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牛 《地质与勘探》2012,48(2):237-249
[摘 要]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位于川滇元古宙铜多金属成矿带之滇中一带,是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和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新近勘查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报导了矿体特征、矿石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矿物生成顺序与共生、交代关系等矿床地质特征,并从这些实际材料出发,通过综合类比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表明,人占石铜矿床赋存于青龙山组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中,系在中元古界裂谷环境的海盆沉积碳酸盐含矿层经变质成矿作用之后,在晋宁期又叠加了热液改造富集,可以归属于“东川式冶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矿床,使东川地区原始含矿层位在继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陡山沱组“四层楼冶之后,又增加了青龙山组一层,丰富了东川成矿模式内容,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因民铜矿发育两种金矿化类型:一是铜矿的伴生金;二是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化探样品分析结果显示,金矿化主要赋存于金箔箐断层上、下盘的角砾状蚀变岩内,空间上受岩性和断裂构造的双重控制。邻区拖布卡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本区相似,在成矿地质年代上作以类比推测,认为喜马拉雅期是主成矿期。另外通过对光片镜下和化探原生晕样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及热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