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掌握滑坡运动学特征,针对运动学特征提出防治措施是减轻滑坡灾害的关键。在野外调查资料与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方法,研究了西吉县兴平乡堡湾村下马达子滑坡的发生过程,探索了黄土地震液化型滑坡的发生机理和运动规律,通过与未液化的地震滑坡进行对比,分析了地震液化对滑坡运动的影响,归纳地震液化型滑坡的运动学特征。具体分析结论如下:(1)液化模型较未液化模型更容易发生失稳破坏,速度更大、滑距更远、破坏性更强;(2)无论是液化模型还是未液化模型,坡肩位置都是地震滑坡发生失稳的关键部位;(3)斜坡液化后,在液化区附近的区域滑体会推动和冲击下部滑坡体,造成斜坡更大面积的失稳,这是液化型地震滑坡具有低角度,强破坏力特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桥台在桥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桥台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抗震性能。在国内外大量震害中发现大量由桥台破坏引起的桥梁损坏,而且这些破坏常常伴随着由于液化引起的地面大变形。为研究液化场地中桥台滑坡机理,采用完全耦合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利用修正的PasterZienkiewicz Mark-Ⅲ模型来模拟砂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液化特性。研究台顶梁重和液化层位置对桥台位移的影响,并分析夯实作用对砂土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得出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而且简单的夯实不能降低砂土液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基于颗粒流理论研究土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及其滑动过程是近年来滑坡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标定土体细观参数、模型建立、动力输入、动态监测等过程,利用PFC2D程序模拟了西吉县兴平乡堡湾村下马达子滑坡的失稳破坏运动过程,得到了该滑坡的破坏运动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下马达子滑坡的失稳机制是在地震作用下斜坡前缘牵引、后缘推挤,使得坡肩受拉发生破坏,失稳后坡肩位置较大的速度和位移是地震滑坡破坏力强、致灾范围大的主要原因;(2)黄土地震滑坡的滑坡后壁相对平缓,这是区别于重力滑坡的重要特征之一;(3)颗粒流模拟得到的滑坡前后相对高差和长度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因此,颗粒流方法可以用于地震滑坡滑距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2022年1月8日发生的门源M6.9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砂土液化、地裂缝等多种同震地质灾害。通过对门源M6.9地震地质灾害进行现场调查,得出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各类型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不发育的原因,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长期效应进行了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崩塌、落石总体规模较小,滑坡多为岩质滑坡,且以冰碛物和表层岩土体的溜滑为主。受表层土体冻结和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饱和砂土液化沿较窄的地裂缝呈串珠状分布,喷出物多为粉细砂。地震形成了4条左旋左阶斜列的地表破裂带,并在极震区内形成了大量的地裂缝。断层破碎带对地震动的阻隔作用、覆盖层薄、地表土冻结可能是造成本次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的主要原因;地震产生的大量地裂缝导致斜坡和堆积体的稳定性减弱,在耦合集中降雨、冻融作用等因素后可能诱发滑坡灾害,松散堆积于沟床处的崩滑物作为物源,可能会增加地震影响区泥石流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整理山西省历史地震黄土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划分了黄土灾害的类型,总结了山西省历史地震所引起的崩塌、砂土液化、震陷和地裂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历史地震引起的黄土灾害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并对未来可能引起滑坡、崩塌、地裂和砂土液化等黄土灾害的地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砂土液化造成了大量建筑物的破坏,但目前对砂土液化地基中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微倾斜液化地基中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研究更为缺乏。基于有限单元法,采用已开发的砂土液化大变形动力本构模型模拟液化土层的剪切大变形,采用基于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算法的有限单元网格动态自适应调整技术解决土体液化大变形发生后有限单元的畸变问题,建立了地面微倾斜液化地基中土体-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地面倾角变化对地铁车站周围地基液化分布特征、车站结构周围土层侧移变形特征、地下结构上浮和应力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微倾斜液化地基中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路堤边坡在地震时,因基础之下的砂土发生液化现象,会急剧发生地基承载力丧失、液化沉陷、侧向流动、液化喷砂、整体滑动等问题。应用NCEER液化评估方法(SPT)、Mononobe-Ok-abe方法、Koerner方法和Fellen ius方法,以抗液化安全系数、液化侧向流动安全系数、液化喷砂安全系数和抗滑安全系数为评价指标,系统对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价。结果显示,文中方法对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分析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触发滑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MS7.0地震.文中简要介绍了芦山地震的基本情况与芦山地震区历史地震及其相关地震滑坡情况.依据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的空间关系,对芦山地震滑坡大体分布范围进行了推测.根据地震滑坡分类学,将芦山地震滑坡分为破坏型滑坡、连贯型滑坡、流滑型滑坡3大类.其中,破坏型滑坡包括岩质崩塌、岩质滑动、岩质崩滑、土质崩塌、土质滑动等5类;连贯型滑坡包括土质坍塌与慢土流2类;流滑型滑坡为快速流滑.破坏型滑坡如岩质崩塌、岩石滑动、土质崩塌这3类是芦山地震滑坡中最常见的类型.基于震后可利用的高分辨率航片,初步解译得到3 883处滑坡位置点数据.最后,从余震对滑坡的影响,芦山地震滑坡与邻区地震滑坡对比分析,对后续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滑坡精细解译的启示等3个方面开展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场地震害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场地震害是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化的多因子影响的综合体。本文根据这一观点分析影响珠江三角洲场地震害的环境因子及岩土特征,探讨该区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活动断裂、滑坡、崩塌、岩溶和孤立地形等场地震害,指出本区未来场地震害的主要形式是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但也不可忽视活动断裂和水下场地震害,以及特殊地形地貌引致的共振、驻波破坏。  相似文献   

10.
何玉林  何宏林  李勇 《中国地震》2006,22(4):382-393
地震灾害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地震断层直接造成地面的断错:二是强烈的地面地震动;三是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或砂土液化等。本文结合在四川省石棉地区大型变电站厂址的遴选实例,说明详细研究厂址附近断层的活动习性及其空间分布位置是研究大型变电站厂址地震地质条件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喜家湾滑坡现场调查基础上,采集黄土斜坡的原状黄土和滑坡滑带土试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计算了滑坡土体震陷性和液化可能性;并结合滑坡发生前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及数值模拟,对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斜坡上部黄土产生震陷,结构破坏,下部泥岩面附近处于饱和状态的黄土在很短时间内产生了液化现象,坡体下滑形成震陷—液化复合型滑坡。  相似文献   

12.
1605年7月13日琼州历史地震陆沉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地震史料考证,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土层力学性质分析,场地震害考察等资料的研究,认为琼州历史地震在滨海地带第四纪软弱土层中诱发了砂土液化、软土流滑、造成地基失效、场地不均匀沉陷的情况,是导致震区内特殊地段“陆地沉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有顺 《高原地震》2004,16(1):35-39
论述了场地地震效应的表现形式,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和砂土液化危害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灾区大量地震地质灾害实地考察及调查的基础上, 总结了滑坡、 崩塌、 砂土液化、 地裂缝、 地表变形等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特点, 探讨了地震地质灾害与发震断裂之间的关系. 极震区和重灾区的崩塌和滑坡特别严重, 是地震巨大破坏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 砂土液化点较少, 分布范围和规模有限; 地裂缝和地表变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根据极震区和重灾区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点, 认为芦山地震最有可能的发震断裂为龙门山前山断裂的双石—大川断裂, 也有可能是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的大邑断裂, 还有可能是双石—大川断裂与大邑断裂两者共同触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 ,1810年 2月 19日在朝鲜咸镜道明川、镜城、会宁和富宁府发生地震 ,造成房屋倒塌和人畜死亡以及地面裂陷、喷水冒砂、滑坡等地表破坏。本文引证《承政院日记》、《备边司誊录》、《日省录》等重要历史文献及地方志 ,详细研究了有关史料。此地震造成 4 7户房屋倒塌 ,5人死亡 ,是 19世纪韩半岛震害最严重的地震。清津湾沿岸地区破坏最重 ,烈度达到Ⅷ度 ,砂土液化和地震海啸加重了震害。震中在清津近海域 (N4 1 7°E12 9 8°) ,震级定为M6 。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砂土液化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于砂土地震液化预测问题.考虑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选用震级、标贯击数、相对密实度、土层埋深、地震历时、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震中距7个影响因子作为液化判别指标,建立了砂土液化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砂土液化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函数对待判样本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性能良好,是砂土地震液化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地下管道的震害预测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的地面运动或场地失效等因素是造成地震中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地震波作用下和砂土液化条件下管道的震害预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基于综合概率法对埋地管道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月在布季发生的矩震级7.7的地震是印度有历史记载的最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尽管其断层面没有使地表破裂,但此次地震在约15000km^2范围内造成了地面破坏,包括形成喷沙坑、沙层裂缝和地下沉积层出现液化迹象(Tuttl et al,2002)。在此我们对该地震期间形成的两个较大的干爆发坑进行了勘察,并对从坑中喷出的碎屑物的轨迹进行了分析,估算了当时的地下压力。我们认为,这些干坑可能是由于砂土液化的延迟效应导致地面爆发式变形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含弱渗透性覆盖层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含弱渗透性覆盖层的饱和砂土地基进行一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并采用OpenSees对试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讨论OpenSees对于饱和砂土地基地震液化模拟的精度;采用水平方向的Arias强度表示传入某一位置的地震动强度,并以液化时水平方向Arias强度作为该土层的抗液化强度;采用OpenSees计算不同地震动输入时饱和砂土的反应,以此检验Arias强度作为抗液化强度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引起饱和砂土液化所需要的地震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当传入的地震强度达到砂土发生液化所需要的地震强度时,该层砂土将会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20.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诱发的石碑黄土塬滑坡,因其规模大、坡度小、滑距远的特点成为业界关注焦点,目前对该滑坡的物理力学过程仍无统一认识。基于此,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该滑坡初始状态、地震动力响应和流滑发展过程。为分析震前斜坡初始状态,建立考虑斜坡表面拉裂缝中侧向水压力作用的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拉裂缝中侧向水压力削弱了斜坡整体稳定状态;为研究地震时斜坡动力响应过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获得地震时斜坡饱和土层的孔隙水压力比和斜坡位移的变化特性;为解释远程滑坡,将液化后土层等效为流体,借鉴泥流滑距估算理论,求算石碑塬滑坡的滑距,计算结果与前人现场考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