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形鲳鲹早期卵子发生显微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卵形鲳鲹早期卵子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1~2龄鱼卵巢中卵原细胞进入首次成熟分裂前期的结构特点,3~4龄鱼才开始进入小生长期,文中讨论了此鱼性腺成熟的年龄以及如何加速性腺发育,为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栖息在西大西洋,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的3种Shen科鲳科鲳Shen属鱼类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水产养殖品种,它们是北美鲳ShenT.carolinus,镰鳍鲳ShenT.falcatus和氏鲳Shen T.goodei。将平均体重7g的稚鱼在1m^3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100-250属.m^-3,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饲料,经过272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160-214g,每1m^3网箱产量为17.9-115  相似文献   

3.
外源激素诱导赤点石斑鱼雄性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洪万树  张其永 《台湾海峡》1994,13(4):374-380,T002
以每次剂量为体重的5×10^-^6(m/m)17a-甲基睾酮(17α-MT)投喂2-4龄赤点石斑鱼,成功地促使其提早3-4a性转变为具有生殖功能的雄性鱼。经50d投喂药饵46次,累积总剂量达到鱼体重的241.3×10^-^6(m/m)时,性腺中的卵巢组织萎缩,绝大部分卵母细胞已退化;精巢组织发达,间质细胞数量增多,精小囊内充满成熟精子,雄性化率达100%。实验组的流精率为93.5%。雄性化后的平均  相似文献   

4.
人工诱导巨石斑鱼性逆转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家驹  黄增岳 《热带海洋》1996,15(4):75-79,T001
实用雄性激素埋植法诱导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Forskal)提早性逆转,使3-7龄成熟雌鱼在大约50-90d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并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授精繁殖,获得正常健壮仔鱼8万多尾。文中并就性逆转期间性腺、性细胞的发育和变化过程以及雄性激素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LHRH-A2埋植法诱导池养鲻鱼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LHRH-A2的药物颗粒埋植入池养人工繁殖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雌鱼体内,以诱导其性腺发育成熟,试验为期81d。发现用LHRH-A2埋植的试验组鱼的卵母细胞直径超过500μm以上,达到成熟的个体比率为30%,而空白对照组鱼达到成熟的个体比率为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激素埋植的方法,可促进鲻鱼卵母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17β-雌二醇对鲻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君卓  翁幼竹  方永强 《台湾海峡》2002,21(4):452-456,T003
本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17β-雌二醇对鲻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onadotropin cell,GtH)发育成熟和分泌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能够促使鲻鱼脑垂体GtH细胞发育成熟。表现在实验组(高和低剂量组)给药2个月后,脑垂体中外侧部多数GtH细胞胞质充满分泌颗粒,而对照组GtH细胞胞质尚未充满分泌颗粒。另外,给药5个月后,高剂量和低剂量实验组多数GtH细胞胞质出现空胞,而对照组空泡则很少。这说明17β-雌二醇有促进GtH细胞的分泌活动,并促使鲻鱼性腺提早发育。这些结果可为17β-雌二醇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圣云  丘书院 《海洋学报》1997,19(5):103-109
通过对闽南-台湾浅渔渔场蓝圆Shen春季生殖群体计数和量度性状特征差异比较,并结合生物学特征,产卵场,洄游以及海洋环境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 南-台湾浅滩渔场春季蓝图圆Shen是分批进入渔场内。  相似文献   

8.
采用雄性激素埋植法诱导巨石斑鱼Epinephelustauvina(Forskal)提早性逆转,使3-7龄成熟雌鱼在大约50—90d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并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授精繁殖,获得正常健壮仔鱼8万多尾。文中并就性逆转期间性腺、性细胞的发育和变化过程以及雄性激素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网箱养殖卵形鲳Shen和布氏鲳Shen分类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其永  邵广昭等 《台湾海峡》2000,19(4):499-505,T008
本文对厦门和龙海海水网箱养殖的卵形鲳Shen(Trachinotus oruatus)和布氏鲳Shen(T.blochii)进行了形态分类的比较研究,从计数性状和量度性状以及骨骼系统鉴别种间差异,证实这两种鲳Shen是同属中的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0.
港养黄鳍鲷性腺发育和性转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洪万树  黄振池 《台湾海峡》1991,10(3):221-228,T002
本文利用光镜和电镜显微技术研究了福建东山县西埔湾黄鳍鲷性腺发育过程和性转变规律。结果表明,港养黄鳍鲷雌性性腺不能向产卵状态过渡,因而不能自然产卵,其卵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卵巢发育也可相应地分为5期。雄性性腺在港养条件下能够发育成熟,其精巢发育可分为6期。Ⅰ龄组雄性个体和雌雄同体并存;Ⅱ龄组大多数个体为雌雄同体,少数个体已转变为雌性鱼;Ⅲ龄组和Ⅳ龄组的个体均为雌性鱼。本文还对卵黄的形成、卵母细胞的退化吸收以及排卵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厦门文昌鱼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方永强  齐襄  梁苹  洪桂英 《海洋学报》1990,12(5):631-637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区文昌鱼性腺发育的周年观察,测定成熟系数以及年龄和性腺发育的关系.作者认为厦门文昌鱼生殖季节为5月上旬-7月,6月为生殖旺季.文昌鱼种群在海区的性腺发育是不同步的,但卵母细胞从大生长期以后的发育则是同步的,属一次性产卵或释精,其后性腺消失.每尾成年文昌鱼一年只生殖一次.当年生文昌鱼,翌年性腺即可成熟,4龄文昌鱼仍有生殖能力.最后,文中讨论了水温与文昌鱼性腺发育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青岛文昌鱼的生活史──年龄、生长和死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于1989年8月-1990年7月对青岛文昌鱼的生活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岛文昌鱼种群由4个齿组组成,它至少生产4a以上,甚至可达6a左右。(2)在Ⅰ、Ⅱ齿时生长较快,平均年生长13-15mm,Ⅲ龄后生长速度减慢,即使同一年龄组的文晶鱼,在不同季节其生长速度也不同。(3)在冬春采集的文昌鱼中Ⅲ龄组的峰值较小。(4)繁殖季节过后,老龄文昌鱼因衰老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彭淇  吴彬  陈斌  冯健 《海洋与湖沼》2013,44(3):651-655
对野生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 davidi(Sauvage)]的性腺发育观察与人工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口裂腹鱼雄鱼3龄达到性成熟,而雌鱼5龄以上方达到性成熟,其性腺指数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雌鱼性腺指数、绝对怀卵量和卵径随着年龄和体重增加明显上升(P<0.05orP<0.01)。对24尾5、6龄雌、雄重口裂腹鱼采用二针注射法进行人工催产实验,平均采卵数为1.33万粒和2.02万粒,采精量为25.4ml和34.8ml。其平均卵子受精率和受精卵出膜时间分别为74.2%和77.1%、203h和227h[水温(16.2±0.9)℃],6龄雌鱼受精卵的卵径、卵重均明显高于5龄雌鱼,6龄雌鱼的受精卵孵化率为41.9%,明显高于5龄雌鱼的30.6%(P<0.05orP<0.01),选用年龄较大的雌鱼作为亲鱼,是保证人工繁殖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热处理血清样品的基础上建立了鱼类血清睾酮(T)的放射免疫双抗体测定法。分别在不同性腺发育时期对花尾胡椒雌鱼,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注射。结果,在性腺发育期,HCG和LHRH-A均能在注射后6h显著升高血清睾酮水平;注射后24h,无论HCG还是LHRH-A处理的血清睾酮水平均下降至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性腺未发育期,HCG和LHRH-A均未能引起血清睾酮水平的明显变化。结果提示:花尾胡椒鲷雌鱼促性腺激素分泌受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在性腺未发育期和性腺发育期,垂体-性腺轴对外源激素的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性腺发育期有显著反应,而性腺未发育期没有反应,提示只有在性腺发育期注射外源激素才能诱导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5.
鲻鱼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叶金聪  蔡良侯 《台湾海峡》1997,16(3):260-264
本文报道了1991-199御鲻鱼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在水温24.0-26.0℃,盐度2.0-30.0和pH值8.21-8.26的条件下,初孵仔鱼经培育38日龄变态为幼鱼,全长达25.10mm;1994-1995年及1995-1996年度分别育出幼鱼51240属及112049尾,育苗成活率为5.9%-12.0%《文中介绍了饵料系列,鱼苗生长与发育观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栉孔扇贝为材料,对栉孔扇贝亲贝、幼虫,进行0.05~0.9T不同磁场强度的磁化水培育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对亲贝蓄养有明显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作用;磁化水组性腺指数比对照组提高3.5×10-2.孵化率也大大提高,比对照组提高16×10-2.对扇贝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在0.3~0.7T的磁化水范围内,幼虫生长较快,成活率最高,其中0.6T最好。然后又进行0.6T生产性应用试验,通过3a应用,磁化水组比对照组幼虫成活率可提高18×10-2,附着变态率比对照组提高27×10-2,单位水体出苗量比对照组提高50×10-2左右。另外,磁化水也有明显改善育苗木质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扇贝育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青岛近海青鳞鱼年龄,生长与死亡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青岛近海2231尾青鳞鱼年龄与生长的周年资料,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识别轮纹、鉴定年轮,确定该群体系由1-6龄鱼组成;以Von-Bertalanffy方程模拟生长特征,其主要参数为:L∞=161mm,W∞=49.42g,K=0.4371,t0=-0,7,b=2.88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该鱼的生活史选择类型属r选择型和死亡率M=0.4376,Z=0.8697等渔业生态学特征,以为该鱼的渔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现象和浙江近海鲐Shen鱼渔获量变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浙江近海1970年到9192年鲐Shen鱼渔获量变化与Elnino现象的关系,结合捕捞强度,长江中下游汛期(4 ̄9月)降水量距平年际变化综合分析,探讨浙江近海鲐Shen鱼渔获量变动规律,为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鱼类体长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鱼类生长的内容之一。在渔业资源及渔捞统计上,大量测量体长较之测量体重简易得多。因此,了解了某一鱼群体长-体重的关系,就可以根据体长组成,估计其渔获的重量组成状况,反之亦然。体长-体重关系还被用来作为判断数量变动状况的生物学征象之一。对我国烟台外海鲐鱼的研究也表明,在鲐鱼不同世代、不同年份的生长速度变化中,很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同一体长组的体重(纯体重)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与该海区鲐鱼生殖鱼群的数量变动表现出一定的相关征象。 本文利用过去积累的资料,分析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种内10个生殖鱼群的体长-体重关系的特点和种内变异。 由于大黄鱼属于卵子分次成熟排出的类型,生殖季节较长,同时性腺很重一一已发现雌鱼性腺最大者可达426克(占体重的29.9 %),所以文中均采用除去性腺和消化道重量的纯体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繁殖期性腺发育组织学、性成熟系数(GSI)和肝重指数(HSI)、性腺抽提液中睾酮(T)和雌二醇(E2)含量,分析了这些指标在太平洋鳕繁殖过程中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太平洋鳕卵巢从12月开始进入Ⅳ期,精巢于11月进入Ⅳ期,两者均在翌年2月达到成熟。雌性个体中,卵巢组织中T和E_2含量在12月显著升高(P0.05),雄性个体中,精巢组织中T和E2含量在11月底显著升高(P0.05),到12月下旬维持在稳定状态,雌雄鱼性腺中T和E_2含量均在翌年1月达到峰值,在3月显著下降(P0.05),之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直到下个性腺成熟期。研究结果表明,性腺发育成熟期,太平洋鳕性腺中T和E_2含量变化显著,与GSI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与HSI变化趋势呈负相关,说明T和E_2对太平洋鳕的性腺发育成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