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7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阳江东平核电站邻近海区鱼卵和仔鱼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东阳江东平核电站邻近海区生态调查于199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进行。春季采获鱼卵101个、仔鱼45尾,隶属于4目9科11种和4个未定种;秋季采获鱼卵82个、仔鱼104尾,隶属于5目9科13种和3个未定种。对一些主要种类如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裘氏小沙丁鱼Sardinella jussieu、斑鲦Clupainddon punctatus、杜氏棱鳗Thrissa dussumieri、无齿鲦Andontostoma chacunda等的数量分布特征作了描述。就影响鱼卵、仔鱼种类数量分布的因素作了探讨,还对核电站建成后温排水对鱼卵、仔鱼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人工诱导巨石斑鱼性逆转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家驹  黄增岳 《热带海洋》1996,15(4):75-79,T001
实用雄性激素埋植法诱导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Forskal)提早性逆转,使3-7龄成熟雌鱼在大约50-90d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并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授精繁殖,获得正常健壮仔鱼8万多尾。文中并就性逆转期间性腺、性细胞的发育和变化过程以及雄性激素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东沙群岛邻近海域深海鱼类研究的第三篇报道,共记述我所1979—1982年在南海东北部所采集9种深海鱼类,分隶于5目、5科、7属,其中6种为我国鱼类新纪录。文内对新纪录种类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以及深度分布作了概述,并附有插图,其它种类则仅列出体长和采集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所科学调查船《实验号》于1979年11月—12月对南海中部海域(北纬12°00'—15°05',东经110°51'—118°00')进行海洋综合调查中,采用大型Ⅱ号浮游生物网(网目7.5目/厘米,网口直径113厘米),在水深1050—0米,垂直拖网采得大洋性深海鱼类标本200余尾,经鉴定其中有6种为我国鱼类新记录,隶属于3目5科,种的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雄性激素埋植法诱导巨石斑鱼Epinephelustauvina(Forskal)提早性逆转,使3-7龄成熟雌鱼在大约50—90d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并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授精繁殖,获得正常健壮仔鱼8万多尾。文中并就性逆转期间性腺、性细胞的发育和变化过程以及雄性激素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1986年4月24日在南沙群岛海域采集到2尾灯笼鱼类标本,确认为一新种——南沙虹灯鱼Bolinichthys nanshanensis sp.nov.。本种与虹灯鱼属其它各种的区别在于腹部发光器(VO)数目较少,只有4个,其它均为5个。除此以外,本种与眶暗虹灯鱼B.pyrsobolus(Alcock)及尼氏虹灯鱼B.nikolayi Bekker两近似种的主要区别还分别在于尾柄下部发光鳞数目较多和鳃耙数较多。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