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复方有机疗效助长剂(简称Q.S.)的不同剂量和不同投喂方式对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各期幼体培育进行三批的试验,分析了Q.S.在日本对虾幼体培育中的应用效果。在水温24~29℃,盐度22~29下,无节幼体至仔虾经15d(10月4~19日)培育,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平均体长分别是52.9%(40.2%~72.4%),10.05mm(9.30~11.7mm)和31.7%与8.8mm。试验表明,在幼体培育中Q.S.以“水浴”为主,以一定比例掺进饵料为辅的方式最为有效;结果还表明,Q.S.在日本对虾各期幼体的培育中具有显著的提高存活率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本文还就提高幼体存活率、促生长与虾苗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林琼武 《台湾海峡》1995,14(3):288-293
初步评估了复方有机疗效助长剂在日本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在水湿19-29℃、盐度17-28下,经40d饲养,实验池对虾的平均体长为3.94cm,增长率为0.8mm/d平均体重显0.78g,而对照池对虾的平均体长是2.54cm,增长率为0.43mm/d,平均体重为0.25g。实验池对虾的平均体长与体重分别是对照池的1.55倍、3.12倍。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进行了初步调查。该水域的文昌鱼幼体分布面较广,从5m和12m等深面上均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和一定的生物量。6-8月间文昌鱼幼体体长为1.3mm-7.8mm,进入8月份后,幼体态转入底栖潜沙生活。  相似文献   

4.
赫氏黄盖鲽受精卵孵化与仔幼鱼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用人工受精的卵孵化或经驯养自然产卵、孵化室内饲育的方法,进行了人工培苗试验,结果表明:在繁殖期的4-5月份,捕自海内的亲鱼,经催产或驯养,均可在室内产卵孵化。在室内用硅菏、等鞭金藻、扁藻、贻贝幼体、皱褶臂尾轮虫、齿虫幼体和贝肉组成的饵料系列作饵料;受精卵和幼体在水温9.5-25℃、盐度29.2-31.6‰,pH7.88-8.17,DO8.7-60.7mg/L,NH4-N44-118μ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验了罗氏沼虾仔虾及Z11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试验结果表明,0.82cm的仔虾由盐度10.8‰放入淡水及0.98cm的卫虾由淡水直接放放20‰以下盐度水中培育,对虾仔的成活影响不明显;Z11期幼体由盐度17‰直接放入7-17‰盐度水中和由盐度10.8‰放入4-10.8%盐度水中以及淡化后第二天由淡水直接放入17‰ 盐度水中培育,对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幼体能正常蜕皮变态。  相似文献   

6.
氨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栋梁  高淑英 《台湾海峡》1994,13(2):133-137
氨对长对虾各期幼体的毒性试验表明:蚤状幼体对氨最每天敏感,而仔虾幼体对氨的耐受性最强,在盐度32,PH8.20,水温29.0℃时,无节幼体Ⅱ期,蚤状幼体Ⅰ期,仔虾第五天24h的LC50值分别为13.20(1.15)、9.97(0.87)、26.99(2.35)和60.81mg/dm^3ΣNH^+4(NH3)-N^1(5.30gm/dm^3NH3-N).Z1,M1,P5的48h的LC50值分别为5.  相似文献   

7.
温盐度对斜带髭鲷孵化率及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林伟雄  陈伟洲 《台湾海峡》1998,17(3):305-308
本文对不同温、盐度梯度下斜带髭鲷的孵化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斜带髭鲷的适宜孵化温度为19-25℃,最知温度为23-25℃。(2)适宜盐度为16.3-34.7,最适盐度为24.2-32.1,尤以29.5为好。(3)当温度为23℃,直29.5,PH值为8.1-8.3时,幼体孵化率最高,达93.3%,(4)温度22.6-23.4℃,盐度24.2-32.1,42h孵出的仔鱼至52h存活率高于81  相似文献   

8.
大亚湾日本对虾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渡远 《热带海洋》1998,17(1):59-65
1992年至1994年在大亚湾开展了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的放流增殖研究,以探讨恢复业已衰退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体长53-109mm的日本对虾11188尾,生产性放流体长20-41mm的日本对虾苗640万尾,放流增殖效果明显,标志放流的回捕率为2.91%,生产性放流的回捕率为9.3%,大亚湾内放流的日本对虾,不作季节性远距离洄游,只作季节性短距离的浅水-深水区移动。  相似文献   

9.
鲻鱼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叶金聪  蔡良侯 《台湾海峡》1997,16(3):260-264
本文报道了1991-199御鲻鱼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在水温24.0-26.0℃,盐度2.0-30.0和pH值8.21-8.26的条件下,初孵仔鱼经培育38日龄变态为幼鱼,全长达25.10mm;1994-1995年及1995-1996年度分别育出幼鱼51240属及112049尾,育苗成活率为5.9%-12.0%《文中介绍了饵料系列,鱼苗生长与发育观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人工育苗中饵料配给、水质处理和控制,以及幼体病害防治的单因子和多因子正交试验及大面积生产验证,对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Z期,添加螺旋藻Spiralsp.粉10g·(1.0×106尾·d)-1、光合细菌2ml·(m3·d)-1和Z3期添加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1-2个·ml-1,使Z1-M1期幼体的成活率提高10%-15%;(2)用36%甲醛0.065-0.13mmol·dm-3和光合细菌2ml·(m3·d)-1处理并改良育苗水质,以及在N期1次性加水75%,至M3期加满,P1-5期换水6%-10%,P6-10期换水15%-20%,用此方法控制育苗水质,作用显著;(3)用间投联用0.5g·(m3·d)-1抗菌素的方法预防幼体细菌病效果良好;(4)在10个总水体为543m3的育苗池中,共育出P8-10期的虾苗3.026×107尾,单位平均出苗量为5.5×104尾·m-3,N-P8-10期的成活率最高达65%,平均为54.6%。  相似文献   

11.
海洋人物     
海洋人物希尔德布兰松,H.(HugoHildebrand-Hildebrandson,1838.8.19~1925.7.29)瑞典气象学家。1838年8月19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925年7月29日逝世于乌普萨拉。1878~1906年任乌普萨拉大学气象...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笔者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利用1450m^3水进行梭子蟹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生产,共出Ⅱ-Ⅲ期幼蟹512.7万只,创造了出苗量为3500只/m^3,总产值为1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对幼体培育的密度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从Z1至M期幼体培育密度10-15万/m^3为宜,M期以后密度以0.8-1.5万/m^3为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各期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日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各期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日生长率都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日本对虾各期幼体存活率(无节幼体除外)和未变态个体的日生长率(日生长率A)均逐渐降低,变态率和变态个体的日生长率(日生长率B)则逐渐升高;随着硫化氢质量浓度的升高,日本对虾各期幼体存活率和日生长率A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变态率和日生长率B也逐渐减小。研究发现,氨氮和硫化氢质量浓度与日生长率A呈现负相关性,变态率与日生长率B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虾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摄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中,卤虫是重要的生物饵料。卤虫无节幼体营养丰富,能促进对虾幼体的变态发育,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但是,对虾早期幼体摄食卤虫能力较弱,若卤虫投喂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过量的卤虫在育苗池中快速生长,饵料生物成了养殖对象,不利于水质的管理和控制。日本对虾(Penausjaponicus)早期仔虾幼体有相互攻击、残食的习性,若卤虫投喂不足,相互残食的现象将更为严重。因此,了解日本对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习性,从而适当掌握卤虫的投喂量,在生产上有着现实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15.
锯缘青蟹幼体肝胰腺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1988年4月-1990年6月,在实验室培育锯缘青蟹幼体,从蚤状幼体I期培养至仔蟹期。固定各期幼体,通过组织学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锯缘青蟹幼体的肝胰腺,结果表明,锯缘青蟹幼体的肝胰腺由四种类型的细胞组成,这四种类型的细胞分别为:胚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分泌细胞(B-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具有明显不同,E-细胞的细胞器不发达,F-细胞内含丰富的粗  相似文献   

16.
黄加祺  林琼武 《台湾海峡》2001,20(Z1):40-43
本文就丰年虫粉虾苗幼体饲料(OG)对日本对虾溞状幼体的影响进行试验初步得出,OG饲养效果优于日本车元饲料,从溞状幼体1期至糠虾幼体1期的转化率提高9.2%,且转化时间缩短了0.5d,幼体活力好.文中还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廖永岩  赵丽梅 《台湾海峡》2001,20(3):363-370
分别添加孔雀石绿,亚甲基蓝,制霉菌素,达克宁,里劳素等抗真菌药,进行远海梭子蟹离体卵孵化,并对孵化出的蟹幼体进行人工培育至幼蟹,结果发现,孔雀石绿孵化率最高。里劳素SaoI 24h存活率最高,0.2mg/dm^3浓度孔雀石绿孵化率达16%。0.1mg/dm^3里劳素Sao I24h存活率达7.2%,在24.5-27.5度下,从Sao状幼体至大眼幼体为12d,存活率为51.3%,从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需4d,存活率为17.3%。  相似文献   

18.
亚硝酸盐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淑英  邹栋梁 《台湾海峡》1994,13(3):236-239
长毛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至仔虾期对亚硝酸盐的忍耐性依次增强。在盐度32,pH8.20和水温28±0.5℃的条件下,无节,蚤状,糖虾,仔虾24h的LC50值分别为7.63,15.09,22.92和64.58mg/dm^3NO22-N;蚤状,糖虾,仔虾48h的LC50值分别为11.9,11.41和37.34mg/dm^3NO2-N;仔虾72h和96h的LC50值分别为22.94和13.81mg/dm^3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树林捕沙促淤功能是红树林防浪护岸效益的主要表现之一。本文用标志桩法与(210)Pb同位素定年法测定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海南东寨港林市村岸段标志桩试验显示: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密林区普遍淤积,平均速率4.1mm·a(-1);白滩与疏林区侵蚀,平均速率8.2mm·a(-1)。沉积速率随滩地高程增加或潮水浸淹频率的减小而减小。冬春淤积为主而夏季冲刷为主。区域性淤积速度受区域泥沙来源与海岸动态影响。在粤西廉江高桥镇凤地村岸段的(210)Ph测试显示,0—90cm段沉积历时为145(1847—1992)a,平均沉积速率为6.2mm·a(-1)。其中0—40cm段1966—1992年沉积速率15.4mm·a(-1)最大,40—50cm段1930-1966年沉积速率2.8mm·a(-1)最小。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是利用海捕日本对虾,根据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在室内水泥池内采用模仿自然条件,在不损害其生理机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其性腺成熟所需要的生理生态条件的方法,即在自然水温下,采用弱光(在501X以内),雌雄比1:1,池底铺砂(铺砂面积占全面积的1/2,厚度为10~20cm)以及投喂新鲜牡蛎等进行人工越冬促熟。本试验,越冬的水温最低为14.2℃;比重为1.0215~1.0240;pH为8.0~8.5;亲虾越冬池为15m×2m×1m。其结果:越冬亲虾的存活率为85%;成熟率为74%;亲虾的产卵量为15×144~30×104粒;受精率为95%以上;孵化率为90%~95%。试验表明,不采用切除眼柄的方法,同样可达到日本对虾性腺成熟的目的;个体较大(20cm以上),其成熟率和存活率都较高,产卵量亦较多,因此应选用个体大的对虾进行越冬促熟,效果较好。本试验进行了日本对虾生产性育苗,其育苗工艺与其它虾种大同小异。育苗时,幼体的饵料应多样化;当变态进入Z2时,就兼投少量的刚孵出的卤虫幼体,能提高幼体的存活率。采用本方法进行越冬促熟,操作和管理方便,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