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升发 《热带海洋》1997,16(1):75-79
从大头狗母鱼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新种与狗母鱼细尾吸虫,1970和带鱼细吸虫,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从大头狗母鱼Trachinocephalusmyops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Eriepturusxiamenensissp.nov.。新种与狗母色细尾吸虫E.trachinocephaliYamaguti,1970和带鱼细尾吸虫E.trichiuriGuetShen,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寄生于海洋鱼类指腺属(Lecithochirium)吸虫两新种,即福建指腺吸虫,新种L.fukenensissp.nov.,虫体大小1.31~3.46×0.426~1.05(2.69×0.737),虫卵16~23×8~13(19×10);狗母鱼指腺吸虫,新种L.tra-chinocephalisp.nov.,体部2.48×0.75,尾部1.10长,虫卵20~25×14~17(22.8×15.7)。  相似文献   

4.
刘升发 《台湾海峡》1997,16(2):229-232
本文报道芽腺属吸虫一新种,即矶鲈芽腺吸虫,新种LecithocladiumparapristipomatissP.nov.,虫体大小1.24~1.74×0.25~0.45mm;虫卵18~22×9~12μm。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定常势流理论,对高游速海洋动物所具有的新月形尾推进进行了分析,着重考虑了推进力能量的频率特性,并理论估算了一种海豚的实际游动状况。  相似文献   

6.
王绪峨 《海洋科学》1991,15(1):12-14
脊尾白虾(白虾、青虾、晃虾、绒虾)生活于泥沙底之近岸浅海或河口附近,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中北方沿海产量甚大,仅次于毛虾、中国对虾和鹰爪虾,是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 由于脊尾白虾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力强、生长迅速,有希望成为人工增养殖的优  相似文献   

7.
鼠尾藻劈叉筏式养殖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2005年,在山东省威海海区进行了鼠尾藻劈叉筏式养殖试验。2004年试验持续123d,试养鼠尾藻2×667m2,平均株长由5.5 cm生长至79.1 cm,鲜藻产量2.52 kg/m2;2005年试验持续70d,试养鼠尾藻3×667m2,平均株长由13.0 cm生长至73.7 cm,鲜藻产量为2.88 kg/m2。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的劈叉式筏式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斑尾复虾虎鱼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制备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斑尾复虾虎鱼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目为2n=44,核型为2M+2SM+4ST+34T+XY。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C-带核型显示,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具异染色质,Y染色体的短臂全部为异染色质。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脊尾白虾渔业资源特征和生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5年8月-1986年7月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分布和生殖习性,并应用ELEFAN I和ELEFAN Ⅱ技术分析了每月的体长组成资料,分别估算了雌、雄虾和混合标本的生长参数、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利用率及补充类型等渔业资料特征。提出了长江口脊尾白虾的繁殖时间和所对应的体长范围及温、盐度条件。讨论了各渔业资源参数的适用性及补充类型与繁殖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林利民  许峰 《台湾海峡》1998,17(A12):53-55
本文探讨了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盐度的海水对刺尾纺锤水蚤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所设盐度梯度为10.2、17.0、23.7、30.1、36.5,培养水温为27.3 ̄30.3℃,投喂饵料为湛江叉鞭金藻。结果表明:17.0为刺尾纺锤水蚤的最适生长盐度,36.5以上为该种类不适生长盐度。证实该种类属于沿岸河口性桡足类。  相似文献   

11.
圆尾斗鱼的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圆尾斗鱼的受精卵呈圆球形,光滑,略带淡黄色,浮性;卵膜吸水膨胀后的平均直径为1.19mm,当水温21-23.5℃时,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需42.5小时;水温22-24.5℃时,刚出膜仔鱼到卵黄囊消失需4天,到油球消失约25天。出膜30天仔鱼的形态基本与成体相似。  相似文献   

12.
瘦尾胸刺水蚤摄食率的观察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亚辉  李松 《热带海洋》1990,9(3):59-65
  相似文献   

13.
斑尾复鰕虎鱼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制备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斑尾复鍜虎鱼的染 色体组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目为 2n=44,核型为2M +2SM+4ST+34T+XY。X为端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C-带核型显 示,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具异染色质带,Y染色体的短臂全部为异染色质。  相似文献   

14.
海洋尖尾藻的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等6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对海洋尖尾藻的摄食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的摄食方式为滤食,整个摄食过程分为水流形成和胞吞作用两个阶段;水流形成依靠海洋尖尾藻整个细胞围绕饵料藻旋转实现,胞吞器官为纵沟;每个海洋尖尾藻细胞内可同时容纳饵料藻一至数个。此外,分属于不同门类的供试藻均能被海洋尖尾藻摄食。  相似文献   

15.
贻贝棘尾虫采自黑龙江省帽儿山南山水库附近水塘,于1995年9月在本系实验室通过接合生殖得到的接合后体,克隆培养作为无性系;采用1988年9月以来实验室保存培养的去小核无性系为衰老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斑尾复虾虎鱼渔业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黄河三角洲调查资料为基础,介绍了该水域内斑尾复虾虎鱼的生态分布、群体组成、繁殖习性、饵料食性以及迁移行为等生物学特征.讨论了该鱼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渔业上的意义以及三角洲生境变迁与渔业可持续的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贻贝棘尾虫形态及二分裂期间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6年在哈尔滨郊外水池采集贝棘尾虫标本,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及二分裂期间形态发生,在扫找镜样品制备中,采KMnO4代替常用的OsO4研究表明,(1)口原基发生的位置在第一横棘毛的左前角,这下贪食棘尾虫相同,但不同于鬃棘尾虫。参与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发生的老腹棘毛只有一个,这与前人在其他贻贝棘尾虫株系上的观察结果不同,这些表明,口原基起源的位置和参与形成额、腹,横棘毛原基的老腹棘毛的数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985年8月~1986年7月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分布和生殖习性,并应用ELEFANⅠ和ELEFANⅡ技术分析了每月的体长组成资料,分别估算了雌、雄虾和混合标本的生长参数、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利用率及补充类型等渔业资源特征。提出了长江D脊尾白虾的繁殖时间和所对应的体长范围及温、盐度条件。讨论了各渔业资源参数的适用性及补充类型与繁殖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分离了鼠尾藻14个微卫星标记并用这些标记分析了鼠尾藻青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开发的14个标记在青岛群体中共检测到45个等位基因,各标记位点等位基因数在2和6之间,平均3.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2.1个,群体香农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基因多样性指数、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99、0.449、0.466和0.406。青岛鼠尾藻种群体遗传多态性中等偏高。青岛4个鼠尾藻采集点的56个鼠尾藻个体在聚类图上无明显聚群和谱系。开发的标记将促进鼠尾藻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健康养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的传统方法越来越难以保证养殖成品的质量安全.文章介绍了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健康养殖的技术要领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