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NUCLIDE RMS 6-60质谱仪测定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区(北纬30°06′至31°15′,东经122°30′至124°30′)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为-23.6×10~(-3)—-21.3×10~(-3))、有机碳含量(0.4—0.1%),溶剂可提取有机物浓度及有机C/N比值。结果表明,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解释并证实了其他地学家在该区域的研完成果,即东海陆架泥质沉积物主要由陆源悬浮物和海洋浮游生物体混合组成,长江入海物质随着远离长江口而递减,大部分陆源悬浮物向东南运移,并沉积在东经123°以西的长江口区。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邻近陆架区沉积物来源的有机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了用碳同位素质谱、毛细管气相色谱和三维全扫描荧光法等现代分析方法测定的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从有机地球化学的观点探讨了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30°06'—31°30'N,122°30'—124°30'E)有机沉积物的来源,结果表明,该区域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长江口陆源植物和近海洋浮游生物,且长江陆源物从河口向海迅速减少,其中大部分沉积在123°E以西附近,这与其他海洋地质学家的研究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用碱熔法处理样品,水沥取,用分光光度法测量了采集自福建省兴化湾、九龙江河口和东山湾3个海湾潮间带沉积物岩心的碘分布。兴化湾、九龙江河口和东山湾3岩心中的碘含量分别为2.5~43.7,17.3~39.6和11.3~29.1 mg/kg。3个沉积物岩心中的碘含量稍高于福建省的土壤的碘含量,与我国海域的沉积物碘含量在同一水平,但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开阔海域沉积物的碘含量。兴化湾和东山湾沉积物中的碘与有机碳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九龙江河口采集的岩心中的碘与有机物碳含量的相关性较差。推测海洋源的沉积物碘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较好,而陆源沉积物的碘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1982年10月浙江潮下带(北纬27°10′—30°30′,东经122°30′以西)海域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表层平均叶绿素α为1.85mg·m~(-3),10米层平均叶绿素α为1.91mg·m~(-3),略大于表层。文章比较了象山港、乐清湾、东山湾和渤海湾的叶绿素α分布状况。调查海区平均初级生产力为181.17mgC·m~(-2)·d~(-1)。其值低于浙江沿岸上升流海域。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蓉  张秀荣 《海洋学报》1986,8(3):340-346
本文研究范围为17°—21°30'N,105°40'—110°E。根据沉积物中主要重矿物的种类与含量变化,把该区分成6个矿物区:(1)湾北部矿物区为电气石与红柱石等矿物区,是由湾北入海的河流输沙及沿岸冲刷物质共同提供的;(2)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西部沿岸矿物区以独居石、锆石和钛铁矿组合为特征,这里稳定重矿物高度富集,反映了该区沉积物经受了较强水动力作用;(3)湾西部矿物区为矽线石、绿帘石和角闪石区,该区是红河携带入海物质的主要沉积区;(4)湾中部矿物区,位于水深40—60米的粗粒级沉积物分布区,具有和湾西部矿物区十分相似的矿物组合,此为古红河三角洲的残留沉积区;(5)混合矿物区,由湾口自南向北介于其他矿物区之间的沉积带;(6)海南岛西南沿岸矿物区,根据其含不稳定矿物多,磨圆度差等特点,认为这里主要是由沿岸基岩的剥蚀物和水下出露基岩的冲刷物质就地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6.
一.概要1979年6—7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号在南海北部进行了一次海洋科学考察,其中在台湾海峡南面117°30′—120°00′E、21°00′—23°00′N布设7个大面站和1个连续站(见图1)的观测。海水化学要素的调查项目包括盐度、溶解氧、PH、可溶性无机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等,并以现场采水测定。海水中盐度的测定采用HD_2型实验室盐度计; 海水中溶解氧(下称氧)的测定采用Winker碘量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台湾海峡西部海域(22°19′—27°25′N,116°30′—121°E)活性硅酸盐、磷酸盐和三氮总含量的平面、断面、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沿岸径流和海峡中不同水系的消长、上升流、浮游植物的关系,以及各营养盐之间及其与盐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文、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对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和间隙水中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均有显著影响。本文作者曾于1980年7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与间隙水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调查船为“金星”号,工作范围为122°00′—126°08′E,30°30′—32°31′N,共测定18个站位(图1)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性质的参量及间隙水主要化学成分、营养盐和微  相似文献   

9.
东海海底覆盖着一层疏松的沉积物,大体上在内陆架为细粒沉积,外陆架为粗粒沉积,陆坡和海槽区又分布着细粒沉积。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沉积物的组成与海洋中无机悬浮物的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沉积物通过其沉淀和吸附,从海水中吸取微量金属元素。沉积物中,特别是沉积物表面的微量元素的氧化物,对海水中颗粒物质的化学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化学效应远比沉积物本身的大量化学组成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所以,对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地球化学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根据近几年在东海海域采集的74个地质样品,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沉积物中Ti,Cr,Mn,Ni,Cu,Ga和Ba等元素含量測定的数据,对它们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研究区域位于北纬26°30''至32°30′和东经121°30′至129°00′之间,取样站位如图1所示。大部分样品是1977年和1978年取的样,少数是1974年和1975年取的样。本文所用测定方法与设备同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10.
北极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7月和2003年7月在北极科学考察中获取的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约为1.41%,远高于我国东海和世界部分大陆架沉积物;有机碳/氮比值为8.69,反映了有机物以海洋自生为主的混合性来源;有机碳与有机氮之间显著相关(R=0.93);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粒度明显相关(R=0.71),细粒粘土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质量分数高于砂质沉积物的;在水深200m以内,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水深加大有一定的增加;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生源硅质量分数明显相关;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纬度变化较小。结合2次北极考察的实测结果,对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沉积有机碳埋葬可能主要取决于生物泵。  相似文献   

11.
海陵湾沉积物重金属与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 2001 年 12 月 (枯季) 和 2002年 6 月 (洪季) 首次在粤西海陵湾附近海域开展的沉积物地球化学性质调查研究研究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 Cu, Pb, Zn, Cd, Hg和有机碳、硫化物以及粒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沉积物的组成洪、枯季变化不明显;表层沉积物中 Cu, Pb, Zn, Cd 和 Hg 总平均浓度分别为 ( 32.1±17.5, 36.1±10.0, 107.0±37.4, 0.26±0.15, 0.109±0.073) ×10 ;有机碳和硫化物的总平均含量分 -6别为 (1.33±0.53 ) %、( 140.13 ±136.42) ×10 ;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和砂,其平均粒径为 -6(4.62±2.36) φ,变化范围为 0.52 φ ~ 7.55 φ;Cu, Pb, Zn 和 Hg 浓度之间及其与有机碳含量和沉积物粒径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东海外陆架EA01孔末次冰期最盛期的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东海 EA 0 1孔 (30°2 2 .96 15′ N、 12 5°4 5 .6 0 5 5′ E)岩心的沉积层序、粒度成分、沉积物年代、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 ,揭示了东海外陆架末次冰期最盛期的三角洲沉积。钻孔 0 .36~ 2 9.6 5 m为一不完整的进积三角洲沉积层序 ,自下而上依次为前三角洲、河口沙坝和分流间湾的交替沉积 ;末次冰期三角洲的发育 ,表明了冰期低海面时期外陆架上的继承性沉降盆地仍被海水覆盖 ;盆地的区域沉降与海平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容纳沉积物的有效空间 ,捕获了河流带来的沉积物而形成三角洲 ,这是河流对海平面变化和构造下沉的响应 ,同时也反映了冰期陆架环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演化及其对碳与营养成分的扣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在黄河三角洲布设了一口24.6m的浅钻ZK1,对获取的岩芯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观测及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营养成分的实验室分析测试。通过ZK1孔的地层分析,将其划分为7种沉积环境,揭示了滨海湿地地质演化过程。并利用AMS 14C测年方法,结合黄河改道的历史记录,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进行了年代划分,并计算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碳的加积速率。结果表明:总碳和有机碳与除硫和磷元素以外的各营养成分都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20.7,Ρ0.05);碳、氮、磷的加积速率与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5,Ρ0.01),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是碳、氮、磷的加积速率的主控因素;虽然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浓度较低(1%),但由于沉积物的高沉积速率,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的平均加积速率达到648.1g/(m2·a),远高于世界其它高有机碳浓度的湿地,因此是很好的碳汇地质体。  相似文献   

14.
东山湾养殖区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1-1992年东山湾渔业环境监测资料,着重讨论东山湾水产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文中还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质和硫化物的污染程度作了评优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对北纬17°00′—24°00′,东经106°00′—118°00′的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进行了研究。共分析了143个样品,重矿物粒径为0.25—0.063mm,轻矿物为0.25—0.1mm。 一、轻矿物组合及分布特征 本海区沉积物中轻矿物在0.25—0.063mm粒级中含量高,平均为99.35%,最高可达99.90%。  相似文献   

16.
阮金山 《热带海洋》1997,16(3):83-89
利用1991-1992年东山湾渔业环境监测资料,着重讨论东山湾水产养殖鞠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要上关关系,文中还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质和硫化物的污染程度作了 评价。  相似文献   

17.
巢湖浮游蓝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概况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北岸,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此湖东西长约55公里(东经117°16′54″—117°51′46″),南北宽约22公里(北纬31°25′28″—31°43′28″)。按水位在7.7米时计,巢湖水域面积约为756平方公里(合113.4万亩),湖岸线全长184.5公里左右。巢湖以忠庙—姥山—齐头咀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大湖区。湖水东深西浅,平均水深在3米左右,湖面广阔多风浪。湖底以沙土、粘土为主,淤泥层较薄,水质混浊含沙量大,透明度平均在0.16米左右,pH值在7.5~8.2之间,湖中水生维管束植物极少。  相似文献   

18.
海南洋浦湾近百年来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的环境沉积记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海丽  郑玉龙 《海洋学报》2008,30(4):95-103
2005年8月在海南洋浦湾内湾取得1根柱状样,在铅-210定年的基础上分析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含量及其同位素值(δ13C)、总氮含量及其同位素值(δ15N)、生物硅含量、重金属(镍、镉、铬、铜、锌、铅)含量及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含量等参数发现,111cm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生物硅含量升高,特别是从45cm至表层,它们的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该湾内有富营养化趋势。由有机碳与总氮的原子比和有机碳同位素指示的物源信息可知,该湾内有机质来源为藻类和陆源脉管植物的混合,且以陆源输入为主。陆源有机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17。自23cm至表层有机碳同位素明显偏轻,氮同位素偏重。从111cm至表层,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含量升高。综合分析各环境指标可知,洋浦湾近百年来环境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以前、70年代至90年代、90年代至21世纪初,洋浦湾经历了未污染期、轻度污染期、显著污染期。  相似文献   

19.
崂山湾附近海域内波的侧视雷达(SLAR)图像信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7年5月进行的海洋航空遥感实验中,获得了黄海西部崂山湾附近海域(36°16′—36°30′N 120°45′—121°05′E)的内波侧视雷达(SLAR)图像。这组由8个波组成的内波,平均波长为1.32±0.24km,向岸传播的平均相速度为38cm/s,平均周期为57min;波峰线与等深线平行,图像上记录的波峰线长达40km。分析表明,这组内波可以用最低型内波理论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20.
王文婷  王朝晖  刘磊  康伟 《海洋通报》2019,38(6):690-697
分别于2016年11月、2018年4月、2016年7月、2014年11月采集了福建东山湾、福宁湾、浙江象山港以及江苏大丰港5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生物硅(BSi)、有机质(OM)及含水率(MC)的含量。TOC、TN、TP、BSi、OM及MC含量分别为:0.35%~1.52%,0.08%~0.32%,0.020%~0.074%,0.28%~1.89%,1.86%~9.53%,19.55%~52.55%。福宁湾TN和BSi含量较高,东山湾TP含量较高,而象山港TOC含量较高。从元素之间的摩尔比来看,本研究中各港湾沉积物中的TOC均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等水生生物,而TOC的分解和再生速率应远高于BSi的溶解速率。根据主要生源要素污染评价标准,东山湾海域污染较严重,TN、TP、TOC均达到Ⅱ级污染标准。福宁湾及象山港TN、TOC均为Ⅱ级污染。而大丰湾海域总体污染较轻,只有TN超过Ⅱ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