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地震局于1986年10月18日至11月21日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本文较详地介绍了这次展览会所包括的6个部分,即:监测预报;工程地震;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群测群防与地震对策;国际合作。由此展示和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地震工作现状和地震预报水平。这次展览会将对地震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开展横向联系和国际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展览期间约有两万人参观了展览,其中包括来自朝鲜、日本、联邦德国、美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于1986年11月7日——8日在沈阳召开了1987年度东北三省地震趋势会商会。参加会议的有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分析预报研究室、地震大队、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分中心的有关领导和分析预报人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地震测量大队也应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心同主持了会议,并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跨省市交界区地震监测预报的组织工作薄弱是我同地震竹理体制的一个缺陷。地震监测预报区的地理范围与地震行政竹辖区范围的不一致是造成这种缺陷的基本原因。实行相邻省市地震协防制,建立协防领导小组是改善和强化跨省市交界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可行和有效的途径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陈修民 《地震学刊》2001,21(3):51-54
建设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是当前防震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回顾浙江省“九五”期间建设地震监测系统的实践,认为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管理体制下,专群结合是建设好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保证。省局必须正确处理好省级以下地震部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发挥专业队伍在监测预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震情预报包括地震要素预报和震害预测评估,是全部地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政府应急职能体系的最主要部分。本文围绕对灾害性地震孕育过程的监测预报,拟订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地震工作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工作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监测的基本任务是为地震科研预报提供连续、及时、准确、可靠的观测资料,其观测成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地震科研预报水平的提高和以地震监测预报为基础的防震减灾事业的生存与发展。科研预报是建立在可靠的观测资料基础上的,人们常说,地震科学是观测科学,没有可靠的观测资料,规律是难以揭示的。流动重力监测的是区域重力场非潮汐变化信息。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变迁和构造变形,必然在地表发生相应的重力变化。我国用重力测量方法研究地震预报的工作在边监测边研究边预报的道路上已经走了30年的历程,重力测量所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天祝—景泰6.2级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全过程的研究,展示了地电方法监测预报地震的新进展。另外,对如何运用地电场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地电阻率异常时间、幅度的特征进行监测预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0年来,中国地震科学技术无论在观测与研究的规模上,还是在资科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上,均已跃居世界前列.陈颙说,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大的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国家.1975年2月5日海城里氏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至今仍是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先例.陈颙并不讳言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挫折.但是,他说:这次挫折使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要准确地预报地震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要走,也鞭策他们奋发图强,提高中国地震工作水平.10年来,全国已在重要的地震区带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监测台网;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了地震地质、地壳深部探测、大地形变测量等工作.在监测预报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震例资料,不同程度地预报了若干中强以上地震;编制了1/300万的全国地震区划图;完成和正在进行若干大中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地震小区划的震害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1研究背景为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和能力,地震部门不断探索研究新时代、新阶段中国特色专群结合地震短临预报模式,在优化专业站网布局、强化地震台分析预报业务的同时,不断提升市县地震群测群防能力,以构建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业务体系。笔者就云南地区地震宏观观测现状以及如何创新地震群策群防工作,谈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报道,地震前会有电磁前兆异常,对电磁异常的监测与判定也已成为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对系统研究和识别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将发挥重要作用.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应由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地震电磁卫星、子午工程监测系统以及其他区域监测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30多年地震监测预报历程、今后监测预报的发展方向以及改进监测预报管理工作等方面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在新形式下如何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文中所讨论的问题及新思维、新观点,相信对广大读者会带来更多的启迪,以此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 研究背景 我国将大地测量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多手段、多队伍的地形变监测学科,积累现象了大量监测资料.在地震的中长期预测、中短期预报中有较为成功的实例,但错报、漏报现象也不少.地震预报水平与防震减灾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实事求是地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有利于清醒认识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以便不断完善多手段地形变监测,推动地震科研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因地制宜地把重点监视区建设成为地震监测预报和减灾初级试验场的有关问题。指出重点地震监视区应相对稳定,它的监测预报工作应是整个地震监测预报主战场的重心;在区内开展震害预测,编制防灾规划,编制大震应急方案,对建筑物实施抗震加固,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1四十年来辽宁防震减灾工作历程自海城地震以来,辽宁地震防灾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下面将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科技等几方面阐述四十年的防震减灾历程。1.1地震监测、预报1.1.1地震监测1970年辽宁省地震办公室建立时,新建和扩建了6个地震台,后来增加到11个。目前辽宁省地震监测台网由12个国家级地震台,11个省级台、36个市(县)级台、4个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本文是中国地震局2016年组织的政策研究课题《地震监测预报领域公共服务需求分析、清单设计与应用建议》的成果之一。课题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从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到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转变",对地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公共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1面向公共服务的地震预测预报:可能性与必要性迄今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预测预报的结  相似文献   

17.
1989年4月1日,国家地震局颁发了“地震监测预报成果申报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的暂行规定”(详见89震发科字第133号文件),并从1989年起试行。文件明确指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地震工作主战场,为鼓励在监测预报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做此暂行规定,以便统一地震系统的各类专项评比及奖励问题。现摘要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以前,我国地震重力监测与分析预报研究工作,主要是各省局单位针对自己的监测网开展工作,这种按各个省区监测网进行的分散研究,由于观测信息的空间密度严重不足,所得到的信息是残缺不全的,不能捕捉到孕震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前兆信息,它直接制约着地震分析预报的能力。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经过认真总结与反思,提出了《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发展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张国民 《地震》2002,22(1):2-8
回顾和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并将其归纳为建立了4个方面的基础,即: 地震预测预报的多学科观测基础;获取了一批中强以上乃至大地震资料的震例基础;建立了经验性预测方法和判据的经验预报基础;初步探索了地震孕育发生的地震预报理论基础。文中还阐述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临预报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地震监测预报机构的作用,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认为,地方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从重视基础研究、抓观测资料质量、提高会商质量、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入手,才能适应当前监测预报体系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