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较详细分析南沙海域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该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不同区域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总结各盆地中的油气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康盆地、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远景次之,礼乐盆地和南薇西盆地油气资源远景较差。  相似文献   

2.
亚洲特提斯域油气聚集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提斯域含油气性,特别是亚洲特提斯域油气聚集地质特征,举世瞩目。本文从亚洲特提斯域地质演化、构造单元划分着手,讨论油气地理分布、油气分布与盆地类型、油气盆地与沉积环境、油气分布与盆地保存的特点,进而对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富集基本因素进行总结。亚洲特提斯域含油气盆地是特提斯洋形成、演化、造山和消亡过程的沉积-构造产物,其盆地成因和赋存的油气具有特提斯固有的特色。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地理上主要分布于西亚段南带,其次为西亚段北带、东南亚段中带,再次为中亚段。分析发现,亚洲特提斯油气分布,就盆地类型而言,主要与前陆盆地、克拉通边缘盆地相关;就成烃物质的沉积-构造环境而言,多位于古赤道与45°古纬度之间,盆地形态主要与台地、环形坳陷、线形坳陷沉积-构造环境相关。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分布与盆地保存关系极为密切,盆地保存是盆地油气评价的先决条件。文章把亚洲特提斯域油气富集基本因素归纳为两点,一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具备广阔平缓、长期保持被动陆缘沉积-构造环境,二是盆地演化末期直至现今保持沉积物被埋藏、保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的综合研究及勘探总结,初步提出了一套改造型残留盆地或叠合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研究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强调进行油气地质的“动态演化”研究,主要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反演主要烃源岩的时空演化、生烃过程以及不同地质阶段中的生烃强度、资源量;结合古今油气藏的解剖,总结油气成藏一破坏规律;结合古构造的分析,研究油气运聚指向;结合主要构造运动期对中国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系统的影响分析,进行分阶段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现实对象是次生油气系统及再生烃油气系统,现存的原生油气系统很少。提出中国南方新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潜江-仙桃-牌州-汉参1井地区、江西南鄱阳盆地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印尼-巴新中-古生代叠合盆地群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已在部分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将叠合盆地群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了盆地结构构造解析、油气地质条件对比以及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纪,多板块相互碰撞导致众多叠合盆地发育;但中-古生代,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使得叠合盆地群均主要发育二叠系和侏罗系2套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受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早-中侏罗世,三角洲发育在澳大利亚板块西北缘,导致宾都尼(Bintuni)盆地、波拿巴特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砂岩储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角洲迁移至澳大利亚板块北缘,导致巴布亚(Papuan)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储层。油气展布受盆地结构控制,"宽冲断、窄前渊"型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冲断褶皱带地层变形相对平缓的构造单元中;"窄冲断、宽前渊"型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渊斜坡带上的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中。  相似文献   

5.
孙自明 《现代地质》2016,30(6):1303-1310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2)
临汾-运城盆地在古生代和鄂尔多斯地区同属华北克拉通盆地,在中生代属鄂尔多斯盆地,有相同的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所以临汾-运城盆地油气资源值得调查。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和现今烃源岩成熟度对比,分析目的层埋深保存和盖层断裂的现状,探讨该地区的油气资源。由于该区经历了中生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烃源岩成熟度比较高,现今埋深较深,对于油气的保存较为有利,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按构造演化序列将中生代盆地演化分为早-中三叠世盆地格架奠定期、晚三叠世盆地生油岩形成期、早-中侏罗世构造稳定期、晚侏罗世生排烃高峰期、早白垩世盆地整体抬升期及晚白垩世盆地消亡期等6个阶段.并指出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各阶段对油气源的形成、油气聚集,以及对油气圈闭成藏等油气分布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研究南海烃源岩的倾油倾气性对于南海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是南海南部勘探程度最高、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二者相邻,但含油气性却差异巨大。在深入收集研究区及周边基础资料的基础上,从古气候、古植被、沉积环境、水动力、沉积相带、烃源岩生烃潜力等方面对比了曾母盆地与文莱-沙巴盆地存在的异同,解释了2个相邻盆地含油气性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红树林来源的富氢有机质是曾母盆地与文莱-沙巴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生油能力强的根本原因。②沉积环境与水动力控制2个盆地烃源岩富氢有机质的富集程度。在曾母盆地,建设型河控三角洲有利于煤系烃源岩的发育,富氢有机质高度富集,而文莱-沙巴盆地则发育破坏型浪控三角洲,有利于泥质烃源岩发育,富氢有机质较为富集。③富氢陆源有机质富集程度控制了油气分布。曾母盆地中的东巴林坚凹陷与文莱-沙巴盆地富氢陆源有机质富集,以生油为主,油气比相当,曾母盆地中的南康台地离岸较远,富氢有机质含量大幅度降低,以产气为主。研究结果对南海中南部油气勘探区带优选和部署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尽管准噶尔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不断获得突破,准噶尔周缘盆地也相继有油气显示,但北疆地区含油气盆地的宏观构造背景与中亚含油气盆地群的关系还不清楚,尤其缺少板块尺度的岩相古地理分析。因此深入分析中亚盆地群石炭-二叠系的构造-岩相古地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充分调研中亚盆地群区域地质、油气地质资料,从中亚盆地群古板块、古地理环境分析准噶尔盆地与中亚盆地群的大地构造背景,并结合构造大剖面和岩相发育特征,对中亚盆地群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亚盆地群石炭-二叠系的岩相特征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性,西侧的滨里海盆地、图尔盖盆地和楚-萨雷苏盆地以碳酸盐岩发育为主要岩性特征,东侧的斋桑盆地、准噶尔盆地和三塘湖盆地以火山岩和砂泥岩为主要岩性特征;(2)石炭纪时期,中亚西侧盆地群处于低纬度,气温较高,具有较为稳定的台地环境,广泛沉积碳酸盐岩,而中亚东侧盆地群处于中-低纬度,多以岛弧相为主,沉积火山岩和碎屑岩;(3)二叠纪时期,中亚盆地群已由海相沉积转化为陆相沉积,晚二叠世,中亚盆地群整体遭受抬升剥蚀,地层缺失,普遍存在不整合特征;(4)中亚地区石炭-二叠系岩相上的湖相中心和残余洋盆可作为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本文根据羌塘盆地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测试资料,对流体包裹体的组合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定量地分析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相地层油气运移的期次,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相地层存在三次油气运移期。这为该区的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卡拉库姆地区的油气地质特征与区域地质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阿富汗-南塔吉克斯坦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古生代以来地质演化对盆地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控制作用。塔里木盆地奠基在前南华系结晶基底之上,中亚两个盆地奠基在南天山洋闭合之后形成的前二叠系褶皱基底之上。塔里木盆地的盖层沉积明显受到了南侧“原特提斯(北昆仑)”、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的影响,由于北昆仑带向西尖灭于北帕米尔,中亚两个含油气盆地的中-新生界则主要受到南侧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的影响。中亚两个盆地的海陆交互相和礁灰岩相侏罗系向东到塔西南相变为陆相,这从烃源岩的角度决定了塔西南与中亚两个盆地中-新生界不同的含油气性。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主要存在于前陆盆地的陆相地层中,它与下伏古生界含油气层系的叠加作用提高了其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而且远景储量巨大。其石油储量远景区主要圈定在东西伯利亚地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远东地区中-新生代大陆架硅质岩含油气盆地和远东滨海坳陷中古新世-始新世杂砂岩含油气建造等。而且,远东地区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具体由侏罗纪、白垩纪过渡为新生代。俄罗斯东部地区中-新生代煤层气盆地广布,其中最主要的煤层气盆地为勒拿河流域盆地和南雅库特盆地。煤层气的成因及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即上覆、下伏地层层系和褶皱断裂构造、变质作用等。俄罗斯远东地区萨哈林大陆架、鄂霍茨克海以及白令海阿列乌特深水海盆中蕴藏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一般被认为来自深部油气层,但也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来自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海域。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是中亚地区常规油气具有良好勘探潜力的前陆叠合盆地之一。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本文研究了阿富汗-塔吉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2套主力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中下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含油气系统和始新统/下白垩统-古新统Bukhara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西南吉萨尔隆起和苏尔汉坳陷,盆地总体表现为"贫油富气"特征。其中,74.0%的天然气储量分布在西南吉萨尔隆起,71.5%的石油储量分布在苏尔汉坳陷,几乎所有凝析油都分布于西南吉萨尔隆起。层系上,油气在侏罗系、白垩系以及古近系分布,但集中分布于侏罗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出"盐上构造圈闭富油,盐下地层圈闭聚气"的特征,有利生储盖组合和局部构造控制盐下层系油气分布,新生代构造运动等控制盐上层系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资源评价结果表明,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202.74 MMbbl、8680.15 Bcf和126.65 MMbbl,合计油当量1776.09 MMboe,最具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为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海相盆地地质结构控制油气分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西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海相盆地的中、下组合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深化研究油气分布规律是优化勘探部署、提高勘探效益与持续获得勘探发现的关键。本文从盆地地质结构控制油气分布的学术思路出发,立足于近年来的勘探新进展、新发现,应用比较分析方法,揭示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海相盆地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作用区,是在前寒武纪克拉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它们经历了Z-D_2、(D_3-)C_2-T、J-Q等三个伸展-聚敛旋回的演化;每一伸展-聚敛旋回发育了独立的生-储-盖组合,伸展期因差异沉降发育好的烃源岩,聚敛期发育大规模展布的储集体与圈闭组合;盆地的基底分区对后期原型盆地的发育和沉积盖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盆地多旋回叠合,形成了"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地质结构,叠合结构样式控制了油气聚集层系与富集区带,普遍存在加里东中期与印支期等两期原生油气成藏期,及燕山中期(J_3-K_1)与喜马拉雅晚期(N_2-Q)等两期油气调整成藏期,新构造运动期油气成藏较为普遍。海相叠合盆地含油气层系多,原型盆地的叠合界面常是重要的油气富集部位,隆起带、断裂带、台缘带(或岩相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带),叠合盆地的中下部组合是下一步油气勘探持续突破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5.
藏北羌塘盆地最大规模沥青脉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谭富文  王剑等 《地质通报》2002,21(11):801-802
羌塘盆地有着与中东特提斯油气集聚区可类比的油气地质条件,1994-1997年间,中石油总公司在其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性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证实其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6.
南美洲含油气盆地和油气分布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国平  秦养珍 《现代地质》2010,24(6):1102-1111
南美洲是世界上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勘探突破。2007年以来,桑托斯盆地盐下一系列巨型油气田的发现表明南美洲,特别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层系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南美洲的油气资源在不同类型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系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前陆盆地油气最富集,其次是被动陆缘盆地。南美洲的前陆盆地沿安第斯山展布,南段和北段为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段为古生代前陆盆地。南段、中段和北段前陆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分别为侏罗系-白垩系、石炭系和白垩系-新近系。经历了被动陆缘演化阶段的前陆盆地是南美洲油气最富集的盆地,典型的代表为东委内瑞拉盆地和马拉开波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分布于南美洲大陆的东部沿海区,油气主要聚集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在被动陆缘盆地中,发育有蒸发岩的盆地油气更为富集,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是这类盆地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几内亚湾北部,为典型的转换型大陆边缘盆地,是目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以科特迪瓦盆地的构造演化、油气地质条件以及油气田最新发现为基础,采用油气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明确了盆地深水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可以为进一步明确勘探目标提供帮助,并为同类型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研究表明,目前盆地共发育3套烃源岩,3套储层及多套盖层。盆地内最主要的深水成藏组合为上白垩统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其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森诺曼阶-土伦阶厚层海相页岩;储层主要是土伦阶-森纳阶深水浊积扇砂体;盖层主要是上覆新生界厚层海相页岩。盆地深水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深水浊积扇和断层,二者相匹配共同控制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沉积盆地的鲜明个性特征之一是后期改造强烈而普遍。此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油气的赋存条件和成藏效应,明显增加了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难度。改造型盆地和盆地复杂改造地区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和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盆地后期改造的主要形式可分为隆升-剥蚀、沉降-深埋、热力作用、流体活动和构造变形五种类型。在自然界,多种地质作用同时参与的复合式改造更为普遍。改造型盆地特征复杂多样,油气赋存和成藏过程集多类含油气盆地中诸多油气藏之众合。本文将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的核心理论纲要式归纳为:原盆控源、过程控储、改造控藏、多源成藏、动态聚散、晚期定位。原盆控源,即改造型盆地的烃源岩是在改造前原盆富烃凹陷中所形成,改造后留存的烃源岩规模及特征决定盆地油气的贫富和分布。各类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总体受岩石原生物质沉积-埋藏成岩和次生改造重塑两大阶段全过程的控制,称之为过程控储。盆地或地区后期改造过程及结果的个性特征直接控制着该地区油气的赋存、成藏-定位和分布特点,即改造控藏。后期多种形式的改造可引发多源油气富集成藏,既含来自不同深度、不同成熟度烃源岩的油气同储成藏,又有源自不同类型、不同世代烃源岩的油气混聚成藏,还包括烃类与各种非烃类气体同储或同盆共存成藏。盆地经受多期次构造变动和改造必然导致油气发生多次动态聚散和晚期成藏-定位。将晚期成藏与定位连在一起就较全面地概括和体现了不同时代盆地大多油气藏形成的要点和勘探界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库车陆内前陆盆地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前陆盆地按大地构造位置、发育时间及成因类型等可以划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库车陆内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控油作用对揭示我国中-西部地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及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巴西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均为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和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盐下油气的重大发现,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之间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比较,总结出两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截然不同。研究表明,盐窗比较发育的坎波斯盆地中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盐上浊积砂岩,而连续盐岩发育的桑托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对于盐下层系,连续分布的盐岩和圣保罗高地的发育控制了盐下层系油气的分布;对于盐上层系,盐相关构造的发育则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从而控制了盐上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