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律:1)黄铁矿晶形随成矿阶段而变化,成矿早期和晚期,黄铁矿常常呈立方体,成矿中期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晶为主;2)贵金属矿物的标型:石英脉型金矿以自然金为主,蚀变岩型金矿则以银金矿为主;在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中,成矿早期见少量自然金,成矿中期在石英-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大量出现,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金矿逐渐增多;成矿晚期,仅有少量自然金;3)金的成色:小秦岭地区以自然金为主,且成色较高,平均在844~937之间;而熊耳山地区由于出现银金矿或碲化物导致金成色相对偏低,平均813~914.形成温度高者金成色亦高,反之则低;另外,金的成色随着成矿作用早晚而变化,石英脉型金矿从早到晚,其成色有968~940~870变化,蚀变岩型则由929~942.7向876.7~899变化.总而言之,金矿物的标型反映的是其形成的物化环境、成矿条件、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在进一步找矿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藏北地区砂金指纹特征及其对原生金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金指纹(化学成分)特征是利用砂金寻找原生金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藏北地区砂金成色具明显的不均匀性,化学成分在东、西部地区变化较大,反映区内砂金对原生金具有继承性,并受后期地质作用改造明显,表明其原生金来源可能具有近距离搬运的多来源特征;自然金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则指示:本区原生金的类型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石富含As、Sb、Cu、Pb、Zn,且剥蚀程度较小,在砂金富集区附近有望找到规模较大的原生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墨江县金厂金矿床金银矿物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银系列矿物在云南墨江金厂金矿床中出现于蛇纹岩、含金石英脉.根据金银矿物的电子探针数据分析,确定了与成因产状对应的形态、赋存状态、矿物共(伴)生组合、化学成分等系列标型.从成矿早期到晚期,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金的成色有下降的趋势,银含量及矿物中微量元素总量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银金矿中微量元素总量...  相似文献   

4.
现存的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砾岩中金来源的一些模式与直接来自源区(主要由太古界片岩带组成)原生矿床的碎屑颗粒一样,遇到了不少难题。经过比较,维特瓦特斯兰德矿床每平方公里的金量为923公斤左右,而已知的最富金的片岩带的每平方公里金量为65公斤左右。对于金量不同的地区,开采范围不同则无法进行计算。金的成色、粒度和金粒的几何形状也难与纯碎屑来源者相一致。关于金在水圈和风化循环中的资料常常是一种垂直模式,这种模式预示着维特瓦特斯兰德砾岩中的大部分金是以微量“溶解”的方式来自源区。可能由于有机质的影响,以“溶解”方式来的金就在盆地边缘或靠近边缘的地方沉淀下来。随之而来的沉积再造和变质/成岩活化作用就形成了现在砾岩中见到的复杂的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宁金山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伊宁金山大型金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利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物相分析、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石英和褐铁矿。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成色为969.6~997.8),含银自然金、银金矿较少。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和连生金4种。矿石中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以显微微粒金(0.01~0.005mm)为主(约占60%),其次是显微极微粒金(0.005~0.0002mm)(约占26.6%)。尽管显微中粒-细粒金数量不太多,但它对矿石品位和储量来说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黄金基地,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t。胶东地区金矿床主要发育两种矿化样式,即浸染状细脉-网脉型矿化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金主要以可见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中。玲珑金矿田位于招平断裂带北端,同时发育两种矿化样式的矿体,是研究金赋存状态的理想选区,理清金的赋存状态对于选择合适的选冶工艺以及揭示金的成矿作用和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分析与矿物自动定量分析,对胶东玲珑金矿田两种不同矿化样式的样品中可见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金成矿过程。玲珑金矿田两种矿化样式矿石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并无显著差异,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自然金。嵌布状态为裂隙金、包体金、粒间金,以粒间金和包体金为主。金矿物粒度以微粒-细粒为主,石英脉中偶见中粒-粗粒金矿物。金矿物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以及与黄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物共生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石英-黄铁矿阶段金矿物成色高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金矿物成色,主要是受到成矿温度的影响。浸染状细脉-网脉型样品金矿物比石英-硫化物脉型样品金矿物具有更高的金成色,是由于两种矿化样式沉淀机制差...  相似文献   

7.
黔东内生金矿自然金成色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大龙 McQu.  KG 《矿物学报》1997,17(2):175-182
研究区13个金矿床/点,24个自然金样品,161个点的电子探针测试表明,区内自然金成色平均值几乎均大于900%0,属高成色;自形晶比它形晶的金银含量均匀;位于交代前峰的金成色比尾部低,包体金随主矿物的种类不同成色不同。银是金中最主要的杂质元素;铋在该区金中具有很高的富集程度,是影响成色的主要因素。本区与湖南相比,具有地层越老、成色越高、银含量越低的共同规律,而成色高低与成矿时间和温度的关系较前人总结的规律出入甚大;比值关系表明,前者变化范围很小,后者很大,碱金属含量变化对前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该区砂金成色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继承性和后期改造性。成色变化范围大(531.48-1000),具有粒度越大成色越高的趋势,区同西部砂金矿床的溶蚀系数小于1.03,为近原生源砂金,东部的1.03-1.10,为中近原生源砂金,崩纳藏分布于1.10,为远原生源砂金。自然金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原生金矿为中低温热型金矿床,那朗沟一带的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内部有找到原生金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北山地区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和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北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有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放许呈分散状;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7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成嵌布于石英、黄铁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物较为发育。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是主要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直认为寨上金矿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文章在寨上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查定过程中,不仅观测到了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超显微金成分,而且在碎屑粒间和后期石英方解石细脉中还发现了显微可见金(粒径>0.2 μm)。通过研究显微可见金矿物的颜色、粒度、表面特征、成色、重砂矿物组合、赋存的岩石学、岩相学特征,以及与莱州东部界河滨海相砂金矿中金矿物进行对比,得出寨上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有3种(2种?):金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等载金矿物中、以显微可见金的独立金矿物形式存在于碎屑粒间或后期石英方解石细脉中。以此为据,作者认为寨上金矿床可能为沉积变质-构造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福建尤溪肖板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板金矿床属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平均成色930,有少量银金矿和碲金矿。金矿物以包体金、裂隙金、连生金和粒间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方铅矿及方解石等主要载金矿物中,且石英、方解石中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金矿物形态各异,粒度以中细粒为主。  相似文献   

12.
胶东金矿金成色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金成色的因素较多,包括矿床成因类型、形成深度、变质程度、成矿时代、成矿温度和矿化阶段等,其中金矿床形成深度是最关键的因素。矿床形成深度大,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慢,形成的金成色高;形成深度小,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快,形成的金成色低。以胶东金矿为例,统计并定性分析了这种关系,证明胶东金矿区存在类似的规律,据此可以推广,以矿床金的成色来判断矿床的形成深度和矿体的延深情况。胶东金矿金成色较低,以550~750居多,反映了金矿成矿以中浅成为主。南张家金矿金成色最低,暗示其形成深度最浅(小于1.5km)。  相似文献   

13.
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采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发现了显微自然金颗粒。矿石中的自然金颗粒形态多样,粒度变化较大(5~150μm)。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金中Au=88.23%~92.73%,Ag=7.41%~9.08%,为含银自然金,成色905~926。金的载体矿物有砷黄铁矿、方铅矿、碲汞矿、铁白云石等。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裂隙金和连生金3种。赋矿围岩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出Fe和溶解Fe的大量硫化物化,可能是寨上金矿床中存在显微可见自然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永新金矿位于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的南段,为近几年新发现的受构造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背散射观测对永新金矿床的金-银系列矿物与载金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金-银系列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银金矿次之,粒径多集中在5~20μm,以包体金、裂隙金为主,粒间金较少,成色为843~917,平均888;载金硫化物有黄铁矿和方铅矿,以黄铁矿为主;早阶段黄铁矿粒径较大,以立方体为主,较破碎;主成矿阶段黄铁矿粒径较小,以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为主。黄铁矿Co-Ni-As三角图显示成矿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金矿物成色与黄铁矿的Fe/(S+As)值指示矿床形成于中深成中温环境。与克拉通破坏型(胶东型)和造山型金矿床比较,永新金矿床与两者既有相近之处,又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金窝子金矿田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中朝-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北山中带。金窝子地区金矿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产在金窝子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体中受NNW向陡倾断层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另一是产在上泥盆统金窝子组(D3j)地层中、受NE向低角度断层控制的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金窝子金矿的成矿时代远晚于金窝子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时间。金矿形成时间与剪切带的活动时代基本是一致的,表明矿体明显受区域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Au-Hg-As-Tl矿田的东段,是该区发现较晚,品位较高(6~18g/t)的大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全都位于距地表200 m以下,呈似层状、层状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所夹的生物碎屑灰岩之中.原生矿石具有去碳酸盐岩化(Decar-bonation)、硅化、硫化物化(Sulfidation)等典型卡林型金矿的热液蚀变特征.  相似文献   

17.
舒斌  陈柏林  吴淦国 《新疆地质》2006,24(1):30-32,T0002
金窝子金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8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石英、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金矿物中,且黄铁矿、石英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黄铜矿中未见金矿物.金矿物形态各样,粒度以中细粒为主.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作用与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的矿床成因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宋群  杨翼 《吉林地质》1990,9(3):34-41
金仓砂金矿是吉林省延边地区著名的第四纪砂金矿床。其砂金含矿层中砾岩多呈棱角状,砂金粒度及形态沿河流流向分异现象不明显,砂金的连生矿物、伴生重砂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及硫同位素、气液包裹体成分特征均可和矿区内原生金矿化对比。据此,初步从为金仓河砂金主要来源于金仓河谷中、上游底部基岩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原生金。  相似文献   

19.
河南吉家洼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吉家洼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讨论了该矿床的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组成、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等.研究表明,该矿床矿石类型以氧化矿石为主,深部原生矿石逐渐增多.矿石中矿物种类多样,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斜长石、绢云母为主.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以粒间金和裂隙金为主要赋存形式,粒度介于0.005~0.1 mm之间,金矿物的成色变化具有阶段性和分带性特征,受成矿温度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20.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金银互化物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近年发现的首例规模较大、矿石品位富、金成色高的岩金矿床.作者通过对马攸木金矿床矿石组构、矿石共生组合及矿物特征研究发现,金银互化物主要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载金矿物为黝铜矿、针铁矿、脆硫锑铅矿及石英;金银互化物的赋存形式主要为包裹体金、裂隙金及粒间金.金银互化物的形成、富集与热液成矿作用及表生风化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