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效群  王晓龙 《地下水》2010,32(6):88-88,112
扎龙自然保护区"十五"期间水环境质量较差,本文对6项水质污染指标、浮游藻类和底栖动物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为湿地保护区的水环境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铜陵矿区主要河流水质分析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矿区是长江下游重要的铜铁资源基地,也是典型的含硫多金属矿区,矿山酸性废水是矿业开发活动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对地表水体有很大影响。本文以铜陵矿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从常规理化性质、矿山酸性废水和重金属元素三方面分析了的水质现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矿区河流污染成分以有机污染和矿山酸性废水污染为主,其次是重金属污染。(2)在检测的46个河段中, 按综合污染指数大小分级,共计有93.48%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质严重污染的河段占 4.35%,水质重污染的河段占13.04%,水质污染的河段占 65.22%,水质轻污染的河段占10.87%;共计有6.52%的河段水质较好,均为清洁状态。(3)3条河流按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新桥河>顺安河>红星河,除顺安河外,其他均受到了矿山酸性废水污染。今后应重点关注矿山酸性废水的污染机理与风险评估,加强矿区水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东营黄河三角洲主要纳污河流,并分析了河流的水质特征及部分水质离子含量高的原因;取5个河流断面样品,分析化学需氧量、铜、铅、镁、汞、六价铬、镉、砷、氰化物、挥发酚及油类含量,发现油类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100%。河流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采油、炼化,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74.85%和17.36%;主要污染企业有5个,按等标污染负荷比对其进行了排序,提出了一系列水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现状为V类和劣V类水质占七大水系(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主要断面的50%以上,高中营养化湖泊占被调查湖泊的85%以上,河流湖泊污染状况十分严峻.目前河流湖泊采取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主要有:削减截流污染源、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河流低泥疏浚、河道曝气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引清冲淡等等.生物生态技术将在河流湖泊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水质、水生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通  赵旭 《吉林地质》2005,24(3):78-80,94
本文评价了扎龙湿地水质、水生生物的现状。其水生生物评价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着生藻类和水生生物综合评价在扎龙湖均为重污染。对此,提出了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环境生态水利体系等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源水库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水库作为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意义重大,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等问题,使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为城市供水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回顾了水源水库的水质问题.介绍了内源污染及突发性或周期性高强度水质污染研究方法和结论,并分析了其合理性.将现有的混合充氧技术、扬水曝气技术、上覆水中N、P、有机物生物去除方法及污染沉积物修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7.
贵州凯里煤矿地区水质分析与微生物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贵州凯里地区煤矿排出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开展了生物法处理受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对贵州凯里地区从鱼洞到江口的一段河流进行取样分析,通过测定色度、OD、SS、pH值及重金属元素浓度等指标,分析煤矿废水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利用硅酸盐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GY03菌株所产生的絮凝物质探讨其对煤矿废水的吸附作用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对水样的最大絮凝率为97.94%,SS去除率达99.43%,对总铁、Zn2 和Ti4 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1.94%,90.93%和90%.这说明该絮凝剂能够有效改善受煤矿污染水体的水质.研究结果为微生物絮凝剂在煤矿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采用Margelef多样性指数、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对淮南矿区塌陷塘水体水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发现水体受有机污染严重,BOD5、CODCr、TP等指标含量较高,水质状况已趋于富营养化,其水体中氮的含量与水质变化的相关性明显大于磷,而且磷受环境因素影响较明显;Margelef多样性指数也由1986年的3.20减至2005年的2.21(小于2.5),营养状态综合指数为65.18,水质级别为中度富营养(Ⅳ)。这说明塌陷塘水体水质变化一方面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内陆湖泊相比有较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受水位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发根  李梅  郭玉银 《水文》2014,34(4):37-43
基于2008~2012年水质水位数据,分析水位变化下的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研究水位变动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水质自2007年起呈恶化趋势,主要在水位涨落下湿地植被生物净化作用强弱转换影响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但有时因降雨初期非点源污染加剧,水位上升而水质下降;(2)水质沿主航道水流方向从主湖体东南部到入江水道逐渐好转,主要受乐安河、信江等入湖河流携污影响,同时受到滨湖城镇排污、采砂加剧内源污染释放等的影响;(3)星子站水位每上升1m,鄱阳湖全湖Ⅰ~Ⅲ类水比例提高6.2%。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近海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中国近海水质污染呈现的年周期性和自相似性特点,通过对分形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完全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近海水质污染变化的分形预测方法。以天津市近岸海域为例,根据分形拼贴定理,由基于仿射变换的分形插值方法求取各历史时间阶段水质变化的迭代函数系,根据近海水质变化的年周期性,对上述求得的迭代函数系加权求和,得到预测年份水质变化的统计意义上的迭代函数系,建立分形预测模型,应用随机迭代算法求得预测年份水质变化曲线的吸引子,对近海水质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29.6%、27.5%、16.1%,3个水期的平均预测误差为24.4%。应用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实用性强,能够为近海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济南泉域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南泉域水质逐年变差,查明其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对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包含补给径流区的全区岩溶水系统分析尚未见报道.综合运用水化学(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探讨了不同区域水质影响因素及影响强度.因子分析反映了灰岩水岩作用、工业和生活污染、白云岩水岩作用、农牧业和生活污染对水化学组分的影响,贡献率依次为33.1%、28.4%、12.0%和11.8%.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水质受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南部补给区、西郊及其以西排泄区水质优良,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的影响;直接补给径流区部分岩溶水受农牧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NO3-含量较高;东郊排泄区、城区及近郊开采区受工业及城镇生活污染的影响,水质较差,少数地段SO42-、NO3-、TDS和总硬度超标.   相似文献   

12.
南海龙  邓鑫 《地下水》2013,35(2):41-42,108
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遭受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的成因有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水质下降,地表污水、废水排放和农耕污染造成的硝酸盐污染,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地下水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途径隐蔽、污染机理复杂、污染防治系统庞大、地下水流缓慢等,一旦污染很难治理,即使花费很大的代价,耗时较长,也难奏效,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地下水保护。提高对地下水污染的重视程度,要强化政策、法制和管理手段,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建立水质监测网,加强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人工补给被污染的地下水,对污染的地下水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5,(5)
临夏市为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驻地,大夏河穿城而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河流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为掌握大夏河水质污染状况,找出污染原因,提出治污的对策建议,以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重点分析大夏河临夏河段水质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污染项目是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  相似文献   

14.
杜倩 《地下水》2019,(3):52-53
探讨了城市调水工程中调水建筑物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具体调水系统对城市主要河网水质的影响。得出:大坝等水利工程对河流的割开以及局部区域气候的改变,城市引水工程常常会破坏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利用MIKE11建立某市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数值模拟和分析了城市调水系统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调度运行,城市主要河网中水质能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功能微生物、泥炭和含水层介质构建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柴油污染地下水,系统经调试稳定后运行80 d,目标污染物去除率为83.60%~99.85%。运行期结束,采用荧光素-最大或然数和Biolog方法研究了生物墙内不同位置处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墙体内各处均能保持较高的功能微生物数量,且微生物群落的物种数、丰富度、均一性、碳源利用性以及代谢特征均相似;但随着生物墙深度的增加,功能微生物比例有所下降,微生物群落略显丰富,但均一性略差,碳源利用倾向略微不同。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地下水时,功能微生物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数量、较好的降解性能和稳定的群落多样性;但随着墙体深度的增加,营养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略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广饶县地下水水质情况,根据实地调查情况选取代表性地下水井进行水质监与评价.其中,浅层地下水井57眼,深层地下水井81眼,在污染河流两侧近距离加密井点布设.结论表明,县内浅层地下水水质呈整体面状和带状污染,Ⅳ类和Ⅴ类地下水井占调查总数的73.7%,污染参数的超标率较高,污染程度较重;小清河南部深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好,85%以上地下水井适宜做饮用水水源;小清河以北深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普遍较差,Ⅳ类和Ⅴ类地下水井占调查总数的58.8%,不宜直接做为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中国当前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重金属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镉的点位超标率为7%,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本文介绍了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梳理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分析的传统和新兴方法技术,包括重金属全量、化学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态含量等。同时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如分子水平上的重金属元素检测和生物传感技术应用于重金属元素检测。考虑到土壤系统的复杂性,未来发展的重点应实现地学、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加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形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有效度分析检测指标体系,使评价方法科学化、标准化、统一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有关分析测试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18.
鉴于水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从物元分析和可拓集合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以梨树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综合关联度和可拓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东辽河沿岸的孤家子、东河以及金山一带水质已遭受污染,局部地区水质有从Ⅱ级向Ⅲ级转化的趋势。通过与综合评分法的评价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它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而且可定性地分析样本水质的变化方向,使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掌握区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状况,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西部内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陕西铜川市地下水进行了系统采样,通过分析常规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利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水质评价表明,2011年铜川市浅层水水质相对较差,可作为饮用水源或经适当处理后可做饮用水源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0%,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样品占40%。浅层水质量受天然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硬度、NO_3~-、TDS、Mg~(2+)、SO_4~(2-);深层水水质相对较好,所有采样点均可作为饮用水源。深层水主要受天然背景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Fe。污染评价表明,浅层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的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44%、16%、32%、8%,污染主要分布在金锁关以南至川口以北的漆水河河谷地带;而深层水污染等级全部为1级,尚未受到人类污染影响。相比其他评价方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在区分天然背景和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区域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认识,能够成为科学掌握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曹丽红  刘丽敏  夏月姝 《地下水》2005,27(3):160-160,183
分析了劳动湖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水质评价,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总氮,污染负荷达80%,湖水已严重富营养化.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