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冬平 《福建地质》2008,27(3):326-330
影响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岩体的粘聚力和节理裂隙面的粘聚力,与一般边坡不同,节理面粘聚力大小决定了顺层边坡的稳定性。选取鹰厦铁路典型顺层边坡进行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不同节理面粘聚力下的边坡应力应变规律,得出在岩体粘聚力比较大而节理面粘聚力较小的情况下,顺层边坡会由于节理面产生拉应力而破坏。对于节理面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提出了加固预应力锚固措施,进行加固措施后用数值模拟分析,对边坡的受力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预应力锚固方法促进节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序言我国航空物探工作,使用相位式双曲线系统无线电定位,始于1962年。该系统是由地面不同台址的三个无线电发射台发出不同频率信息,将其彼此相位差,换算成全国统一的x—y坐标值,绘出一份相当于地形图的双曲线定位图板。另外在航测飞机上安装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在空中可随时测得并记录出各地面台彼此间的相位差,从而借助于双曲线图板,来确定飞机的空中位置,即相对于地面上的航机。过去,绘制高精度的定位图板,数据全由人工计算,再行于手工成图,既费工,又费  相似文献   

3.
含粘粒量黄土抗震陷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含粘粒黄土粘粒含量不同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动三轴试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化学分析和电镜扫描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后得出,粘粒含量不同,可引起黄土动力稳定性的变化;动剪应力强度与粘粒含量并非呈单调增加关系,而呈抛物线型;含粘粒的黄土,在同一固结比时,抗震陷性能最低点在粘粒含量16%~17%之间。  相似文献   

4.
含粘粒砂土抗液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含粘粒砂土所作的试验研究, 包括: 粘粒矿物成分不同、粘粒含量不同的重塑土样所作的室内动三轴试验; X光衍射试验,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后, 得出了含粘粒砂土抗液化性能的特性。并得出以下结论: (1)粘粒矿物成分不同, 也引起砂土动力稳定性的变化; (2 )动剪应力强度与粘粒含量并非呈单调增加关系, 而呈抛物线型, 并给出回归方程; (3)含粘粒的砂土, 其抗液化能力最低点总是在粘粒含量 8.5~ 9.5 %之间。  相似文献   

5.
鲁博  严耿升  李瑞琴 《地下水》2018,(5):112-114
通过对砂土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砂土内摩擦角和粘聚力随不同颗粒粒组含量、密实度的变化趋势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砂粒组含量的增大,内摩擦角呈线性增大趋势;当粉粒和粘粒含量增加时,粘聚力亦呈线性增大趋势。同时,试样干密度的增大使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呈线性增大。砂土中的粗粒和细粒含量变化存在一个对应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变化的区间。通过回归分析砂土抗剪强度与所含颗粒不同粒径、密实度关系,在特殊条件下,可以有效快速判定砂土剪切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7个不同气候带下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温度及降水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方面入手,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其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颗粒组成、化学组成特征情况,进行选择性溶解分析,并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森林土壤粘粒矿物XRD物相特征,深入探讨在不同气候带下、受不同温度及降水影响的森林土壤的粘粒矿物的组成特点及含量变化.结果 表明,7种供试森林土壤除雾灵山外,其他森林土壤粘粒含量均达到30%以上,雾灵山为壤土,西双版纳为砂质粘壤土,其他森林土壤为粘壤土.7种供试森林土壤粘粒化学组成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Sa值大小顺序为蛟河>漠河>太白山>雾灵山>天童山>西双版纳>黄连山.由北到南随着温度及降水的增加,森林土壤的Sa值、Saf值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土壤风化程度增加.寒温带漠河、中温带蛟河、暖温带雾灵山、北亚热带太白山的粘粒矿物以2:1型伊利石为主,中亚热带天童山、南亚热带黄连山、热带西双版纳的粘粒矿物以1:1型高岭石为主.随着温度及降水的升高,伊利石含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蒙脱石有所下降,高岭石有所上升,供试土壤粘粒矿物随着气候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粘土的粘塑性特性试验与三要素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粘土的未扰动试样和重塑试样在三轴排水固结试验条件下的粘塑性。在试验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控制应变控制式三轴仪的加载速度,实现了在不同加载阶段的不同恒应变率加载。依据应力对应变率改变的响应程度对粘土的粘塑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的粘塑性表现为等时特性,并且经过一定时间的蠕变后,粘土强度会有较大地提高。并指出粘土的粘塑性应力-应变特性可以较好地采用非线性三要素模型对它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高广运  张婧  郭星宇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5):230-233,238
为了分析不同土体参数对扩底墩竖向承载性状的影响,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均匀地基中不同土体模量、内摩擦角、粘聚力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土体模量、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变化时扩底墩的竖向承载性状。分析表明,扩底墩基础以端阻力为主,土体模量和内摩擦角对其竖向承载性状的影响较大,粘聚力影响较小。因此扩底墩持力层应选择土体模量和内摩擦角大的坚硬土层。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设计院吸收建筑系毕业的大学生,应要求他们“在配备电脑的同时,还需配备一块图板”,“甩掉图板还远不是时候”。“只有注重建筑师对技术的主宰,才能充分地发挥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只有强调建筑师对计算机技术的控制,摆脱被动地被软件工程师操纵,计算机在建筑师工作中的作用才能完整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状态和接触面掺泥两种情况下,进行了砂岩、泥岩破裂面及其互层接触的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在接触面掺泥时,抗剪强度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粘聚力下降明显,并且摩擦位移与剪应力关系曲线有明显不同,而且粘滑现象明显减弱。结合摩擦试验,研究了砂岩、泥岩在摩擦前后破裂面表面形态的变化,分析了它们的粗糙度及其起伏特性在摩擦前后的变化规律,以及表面特性和摩擦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阿尔泰山西北山区寒冻湿润条件下土壤的风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方  赵虎 《冰川冻土》1999,21(2):164-168
通过阿尔泰山西北山区不同海拔的6个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机械组成、底土层矿物、粘土矿物类型和粘粒的化学全量等,分析了其风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山区总体上风化较弱,在粘土矿物类型和粘粒的硅铝铁率比值方面无明显差异。粘土矿物都以水云母为主,粘粒的硅铝铁率为2.78 ̄3.37。风化程度的一定差异只表现在山区不同的高度带其土壤表层粘粒含量、X射线衍射峰的高度以及底土层矿物组成等方面。在高山带寒冻湿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常用全岩和粘粒中粘土矿物绝对和相对含量。对同一样品探求两者关系,便于数据对比,有利于工程应用。以采自香港九龙的2处边坡3个探坑中51个全风化花岗岩样品为例,作者用同一套仪器、测试方法,先后采用了颗分法测粘粒质量百分比、物理化学方法测比表面积、XRD方法测矿物成分,分别得出了全岩和粘粒中粘土矿物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以及用粘粒质量百分比乘以相对含量得出的换算含量。另外还将全岩XRD矿物成分同薄片统计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对粘土矿物绝对含量基本为20%~45%的全风化花岗岩,对比分析不同含量结果表明:全岩中的某些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蛭石的绝对含量远大于换算含量;不同样品中高岭石和蛭石的相对含量变化幅度远大于它们在全岩中绝对含量变化,两者变化呈现某种一致性;全岩中粘土矿物含量远大于粘粒(粒径<2μm和<5μm两个界限)的含量。后两者相对而言变化基本一致,差值不大;同全岩中粘土矿物含量相关性较好的是比表面积;同薄片统计结果相比,全岩XRD粘土矿物含量受对风化矿物处理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果往往偏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红色风化壳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红色风化壳粒度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目前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中国西南岩溶区红色风化壳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结果表明各方法对粒度数据有明显影响。对于富含三水铝石的样品,用盐酸溶液煮沸处理后,可以使游离铝氧化物的胶结作用解体,从而使颗粒充分分散,即方法B效果较好;而对于蒙脱石含量较高的红色风化壳,由于盐酸溶液处理后会破坏蒙脱石晶格及硅胶体的出溶,从而会对矿物产生胶结作用,用方法A较为适宜;其他粘土矿物对不同前处理方法没有明显的敏感性。当利用粘粒含量作为红色风化壳发育程度及红壤类型划分的指标时,不同前处理方法将影响到对成果的正确解释,因此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是必需的。在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的成因研究方面,以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作为指标时,前处理方法的不同不影响对物源指示的判读,但利用粘粒含量及粉砂/粘粒比等参数时,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邯郸与太原两地粉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邯郸5个工程场区和太原1个工程场区的粉土进行了循环荷载幅值为不规则变化的动模量试验。试验研究发现,粉土的动模量衰减的比砂土慢;其动模量衰减到最大动模量的85%时,开始表现出塑性特征,因此,在动模量衰减到最大动模量的85%之前降低循环动荷载的幅值,动模量仍能大部分回到初始值。粘粒含量的变化使粘粒在粉土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当粘粒含量小于10%时,动强度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粘粒含量大于10%后,动强度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利用有机材料、粘性土、和荷兰淤泥改善非饱和砂的表观粘聚力 ,选择五种不同类型的砂、有机材料、黑淤泥、斑脱土和高岭土做为试验材料研究非饱和状态下砂的粘聚征 ,试验结果表明 ,在非饱和状态下 ,砂会表现出一定的粘聚力 ,并且一些材料对非饱和砂的表观粘聚力具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颗粒材料系统在剪切过程中存在应力突变的情况,为了探究颗粒材料在剪切过程中的宏观力学响应与其细观参数的内在联系,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颗粒材料系统在受压剪作用下的粘滑(stick-slip)行为。将玻璃微珠作为颗粒材料进行了不同正应力下的直剪试验,并引入率态摩擦模型(RSF)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强度阶跃试验得到了率态摩擦模型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正应力下的粘滑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并呈现周期性的规律,但粘滑导致的应力降和周期随正应力的减小而减小;(2)在施加的压力范围内,通过计算得到其刚度比κ均小于1,且κ随正应力的增大而减小,这说明该颗粒材料满足失稳判据,试验现象与理论预测相符。成果为研究地震发生机理提供了思路,据此可推测断层的粘滑失稳及地震发生是由于断层面的滑移速度瞬时改变引起的,κ值越小其峰值粘滑速率越大,同时产生的应力降和粘滑周期越大。  相似文献   

17.
高岭石的结晶有序度及其对纸张涂布粘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国平  林毓川 《矿物学报》1991,11(3):267-273
粘浓度是纸张涂布的一项重要指标,测定的变化范围从46.4—72%。用Hinckley方法测定了高岭石的结晶度指数,从0.57变化至1.40。当粘浓度>67%时,结晶度指数>1。粘浓度<67%,结晶度指数<1,有序高岭石有利于粘浓度提高。随着结构无序化,晶粒变小,晶片变薄,比表面增加,晶体边缘和角易破损,使粘浓度降低。结构无序化破坏了颗粒的均匀性,使颗粒长/厚比增加,粘浓度降低。高岭石八面体中Fe~(3+)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序度。  相似文献   

18.
柴宿县 《地下水》2010,32(4):175-176
介绍了涡阳花沟区28-5煤田孔粘钻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加强对泥浆比重、滤失性和流变性能的调整,对预防孔内发生粘钻事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隧道围岩中较差的砂土质隧道围岩一般在洞口段较为常见。砂土具有粘聚力是客观事实,该粘聚力会对砂土质围岩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从影响砂土质围岩坑道稳定性因素及围岩稳定性分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与砂土质隧道围岩稳定性相关的粘聚力的影响因素,发现砂土的密实程度对砂土围岩粘聚力有较显著的影响;细粒(d<0.075mm)含量对粘聚力的影响规律与砂土密实程度有关;采用细粒含水量而不是砂土含水量的方法来评定潮湿砂土的粘聚力的影响是较为合理的方法,并总结了细粒含水量对砂土粘聚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水泥浆的流变性及其对浆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地分析了现有水泥浆流变性的研究成果,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就浆液流变性对灌浆的影响程度作了定量评价。认为新拌水泥浆,可近似看作是一种与时间有关的粘塑性流体,浆液的动切力、塑性粘度和水化速度对其扩散距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