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序造山带是打开行星地球演化历史奥秘的最有用的钥匙之一,也是研究岩石圈地质作用过程的最重要的天然实验室。在造山带研究中,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寻找古洋壳,是构造地质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造山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祁连造山带是中国保存最好的造山带之一,她有...  相似文献   

2.
王允鹏 《黑龙江地质》1997,8(4):149-160
五大连池火山群是我国年青的火山这一,保存有我国最新,最典型的火 山地貌景观,还蕴藏有丰富的矿水资源,被誉为“中国火 山博物馆”,“中国矿泉水之乡”。  相似文献   

3.
造山带前陆盆地与造山逆冲隆升作用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山带前陆盆地与造山逆冲隆升作用的对应关系王国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造山带前陆盆地介于造山带与稳定克拉通间的过渡位置,其中的沉积地层层序反映了相邻造山带自上而下的剥蚀顺序,因而成为造山过程最完整的沉积记录。最近一些年来,许多学者根据盆...  相似文献   

4.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埋葬的地方。开始兴建于五百五十年前。第一个埋葬在这里的是永乐(明成祖),陵墓最大,称为長陵。最末一个埋葬在这里的是崇禎。十三陵在地形上是一个叢山环抱的山间盆地,南面与东南面有二缺口。南面的缺口为十三陵墓道,石人、石獸排列兩旁,碑享矗立其间。东西兩边各有小山,东边小山名为龍山,西边小山名为虎山,如屏如障。东南面缺口为溫榆河水流流向華北平原的通道。十三个陵墓分布在盆地北部山麓,蒼松柏植,紅墙黄  相似文献   

5.
鞍山地区3.0Ga铁架山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分布范围最大的钾质花岗岩,其中存在较多成熟度高的变泥沙质岩石表壳岩,其元素和Nd同位素组成与铁架山花岗岩十分相似。以往研究把它们作为铁架山花岗岩中的表壳岩包体,认为铁架山花岗岩形成于它们的部分熔融。本文利用碎屑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对鞍山铁架山花岗岩中变泥沙质表壳岩的形成时代进行了制约,证实表壳岩形成于铁架山花岗岩之后,为遭受强烈变质变形地区变泥沙质岩石时代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初论陆内造山带的造山模式──以四川龙门山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带的一个典型实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历史。前寒武纪时期的环境是属于古板块俯冲、碰撞的历史。具活动性大陆边缘性质,岩浆变质作用强烈,构造混杂明显。古生代以来转入地台环境,形成台相沉积。中生代早期转入陆内造山阶段。由早期的褶皱造山进而转化为推覆造山。两类不同性质的造山运动伴随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前陆沉积盆地的形成和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体系的形成。最终的区域构造特征不同程度地保留了陆内造山各阶段的地质记录,而以最后一次的推覆造山作用的影响最深刻。陆内造山的动力机制是与区域性的板块构造活动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北疆是世界第二大碰撞造山带-乌拉尔-蒙古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最典型的碰撞造山地区之一。该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石炭纪和二叠纪,呈先挤压后伸展的特征。北疆地区金等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二叠纪,少数发生在晚石炭世,与碰撞造山作用的时间一致;金等矿床主要分布在碰撞造山作用较强烈的地带,金矿化与碰撞作用的空间吻合;金等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是碰撞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成矿时间、空间、地球  相似文献   

8.
曹芳  刘新秒 《地质论评》2003,49(1):53-58
在峡东陡山沱组黑色燧石中前人报道了多种多样的具刺疑源类化石,笔者最近重新研究了陡山沱组岩石切片中的具刺疑源类,发现微化石三维地保存了几乎没蚀变的条件下,这个生物群落包括Filis phaeridi-um,Baltisphaeridium,Comasphaeridium和Tianzhushania等分子,它们中的Tianzhushania在外表及形态上可与产自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晚里菲岩层中的Trachyhstrichosphaera aimika比较,Trachyhystrichosphaera aimika是晚前寒武纪最特殊和分布最广的一个分子,目前已知至少产自世界上15个地区的晚里菲岩层中,对于新古元代前文德地层似乎是一个出色的指示化石,产自陡山沱组的Tianzhushania似乎支持Butterfield的观点,即:陡山沱组硅化碳酸盐沉积的年代早于伊迪卡拉后生物多样化的时期,但是,由于化石只发展于少数岩石薄片中,因此,这些化石或许只代表峡东陡山沱组局部的生态环境。文中还讨论了陡山沱组的沉积环境及化石的保存。  相似文献   

9.
郝沛 《新疆地质》2006,24(4):I0017-I0020
我们一行八人分乘三辆越野汽车从独山子出发,沿着217国道向西南方向行进了二十多公里到达依连哈比尔尕山山麓下一座似如小城镇的山洼里。用红蓝色的轻型材料在河流两侧阶地、山坡上搭建起的形态各异的旅游设施及白色的哈萨克毡房鳞次栉比,这些色彩斑斓的建筑在绿色植被的衬托下更显得耀眼夺目。这里气候宜人,凉爽舒适,与二十多公里外独山子市区炎热酷暑的气候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有着一番热闹的景象,游人的笑声、马匹的嘶鸣声、汽车的马达声、饭店老板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整个山谷。因为这里是两条天山公路的重要驿站,从这里出发…  相似文献   

10.
造山带与造山作用及其研究的新起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当代地理科学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向地学发生了新的严峻挑战,地球科学理论自身也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社会与地学的发展及需求。作为地质科学研究最基本主要领域的造山带研究,应如何思考?本文据此在新世纪开始之际,根据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回顾和讨论了造山带、造山作用及其研究内容、发展变化和新的研究起点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雪峰古陆”加里东期的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雪峰古陆”的构造问题是华南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为扬子古陆的东南被动大边缘的一部分,发育以斜坡相为主体的沉积组合;加里东造山作用时期,这里成为扬子古陆的边缘褶断山系,但仍为扬子地块的一部分而非习称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它是由于华南加里东武夷-云开弧后盆地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接形成的陆弧碰撞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阿尔泰山南缘造山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中发现,在这里存在一套有成生联系的花岗深成岩和火山岩系,它们不是板块汇聚阶段的产物,而是地壳拉张作用阶段的产物,它们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我们把这种大陆边缘称之为岩浆型波动陆缘,以便与无岩浆活动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雪峰山西侧地带的地洼型造山-造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晚三叠世前长期处于地台体制的雪峰山西侧地带,上三叠统和中-新生界的沉积相、物质成分、构造变动和地台构造层的构造变动反映,这里于地洼阶段发生了强烈的造山-造盆作用,造成了当今海拔反差达约千米的盆、山景观。这类地洼型造山-造盆作用具有多种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三峡地区震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三峡地区秭归庙河陡山沱组第一段至第三段,宜昌棺材崖陡山沱组第三段上部至灯影组底部以及四溪灯影组石板滩段和白马沱段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地区震旦系碳同位素组成与全球新元古代广布的后Martinoan冰期地层δ^13C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地层中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演化和地层层序发展的关系,指出陡山沱组一段白云岩中δ^13C的负异常可以作为震旦系底界划分的标志,最晚Varanger冰期在三峡地区由陡山沱组三段上部出现的三级层序界面所替代,震旦系内部陡山沱组一段和三段可能形成于Marinoan冰期之后,伊迪卡拉生物分异发展之前,而陡山沱组四段及上覆灯影峡组则大致与国外伊迪卡拉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5.
老黑山期火山活动史及其与五大连池形成和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黑山和火烧山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最年青的次山。老黑山是叠锥状火山,喷发时间发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和1719年。1720年的火山喷发形成了火烧山。六个大的山堰塞湖的形成与这三次火山喷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和前沿思想的生长点。大陆构造上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构造单元:一是盆地系统;二是造山带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地壳时空演化的一对孪生体。沉积盆地系统是把堆积空间和各类物源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系。盆地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地球动力学的响应,而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又与造山带是相辅相成的。盆地的性质、类型、演化和盆地性质转换的动力学分析,通过火山岩的性质、蛇绿岩和混染堆积或者是岛弧带的走向等判断,这些信息无疑是重要的因素。沉积地质学的发展所赋予新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不同物源堆积体的相互关系可以反馈盆地地球动力学性质和盆山转换的信息,盆地边界的构造要素、不同物源的充填堆积物的生长序列、堆积物的几何形态及其叠置关系等也具有与蛇绿岩同等的重要性。造山带是地壳构造活动和动力转换的记录,它代表陆块间的相互运动、消失的大洋、消失的陆块和大陆边缘盆地,所以造山带就是消失的大洋系统和消失的盆地系统,即盆地转为山系。这种“盆山转换”的耦合关系是当代沉积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交叉的前沿。本文提出“盆山转换”的新思路和研究的内涵,并讨论这一理论、方法的基本观点和思路:“板块构造控盆、盆转山和山控盆”。  相似文献   

17.
梧州市地处西江干流,位于桂江和浔江交汇处,广西八成以上的水量经这里流入广东,历史上,这里洪涝灾害频发,是全国的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少有的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城市之一。梧州山多平地少,泥土松软,暴雨天气极易造成房屋倒塌、  相似文献   

18.
向碰撞引起的走滑转换现象,是大陆造山带一种常见的构造样式。金沙江结合带中的斜向走滑构造是最夺目的定型构造。它的形成演化,成为大陆造山带陆内汇聚阶段的主要地质事件。笔者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根基,利用斜向走滑构造的理论,对金沙江结合带拖顶地区的一些地质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雪峰古陆”的构造问题是华南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为扬子古陆的东南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发育了以斜坡相为主体的沉积组合;加里东造山作用时期,这里成为扬子古陆的边缘褶断山系,但仍为扬子地块的一部分而非习称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它是由于华南加里东武夷─云开弧后盆地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接形成的陆孤碰撞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构造样式为前陆地带的准原地型边冲叠瓦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20.
议京西大台地区的燕山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邵济安  张履桥 《岩石学报》2004,20(3):647-654
作者研究了京西大台地区的燕山运动,初步研究表明:这里不存在强烈的挤压变形迹象和显著的角度不整合.缺乏磨拉石建造。龙门组是厚度有限的河流相沉积,九龙山组是具有弱火山活动的湖相一滨湖相沉积。在隆起带和沉降带之间侏罗系地层显著的厚度变化率、大安山一斋堂滑覆构造及其派生的髫髻山断陷盆和大量高角度滑动面理,都显示了伸展构造背景下基底断块的差异升降。髫髻山组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一套火山岩显示了上述运动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