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起凤 《铀矿地质》1990,6(1):54-58
本文主要介绍了分离Sm-Nd的3种化学方法,其中有适合分离高含量Sm,Nd的了酮-疏氰酸铵纸色层法;适合分离一般含量Sm,Nd的P_(204)柱色层法;适合低含量Sm,Nd的加压离子交换法。同时介绍应用Sm-Nd法得出的我国第一条Sm-Nd等时线,测出了冀东早太古代岩石Sm-Nd同位素地质年龄。  相似文献   

2.
自动分离提纯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同位素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志勇  朱祥坤  杨涛 《岩矿测试》2020,39(3):384-390
传统自然流速层析柱法存在离子容易扩散、流速不可控等问题,而元素的自动分离提纯技术可以提高同位素分析效率,压缩在室内提纯化学元素所需的时间。为了降低这种扩散效应、缩短淋洗时间,本文研制了一种自动分离提纯系统,用于元素的自动分离、提纯。该系统由流体切换阀、柱塞泵、自动进样器等部件构成,所有部件与计算机联接,每个部件可单独控制。该系统装配了两根层析柱,通过控制切换阀,可使两者组合使用,甚至能进行逆向淋洗,这与传统自然流速法完全不同。将海水样品分别通过传统自然流速法和本系统进行淋洗提纯,使用加压自动分离提纯系统后,元素(尤其是阴离子)的扩散效应得到明显改善。上样量均为1.0mL时,采用传统自然流速法,硼元素的淋洗峰宽为2.5~3.0mL,而采用本系统淋洗峰宽仅为1.0mL。自然流速法下,不同酸度淋洗液的淋洗速度不同,而本系统的流速精确可控,可确保流速稳定。本文研制的自动分离提纯系统在分离效果和分离能力上均比传统重力法表现优异,在分离元素进行同位素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三烷基氧膦萃取色层分离铀的一些基本特性,如色层柱容量,萃取剂荷载量和溶液流速与理论塔板高度的关系,萃取剂的流失情况以及铀的分离行为等。用pH=5.8—6.2的混合络合剂可将柱上的微量铀定量洗提,以5-Br-PADAP光度法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矿石中0.002—0.4%铀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辛仁轩  董仁杰 《岩矿测试》1996,15(3):203-206
用5709萃取树脂还原色层法分离富集高纯氧化铕中微量稀土杂质,随后用顺序扫描等离子体光电光谱法测定。色层分离的条件:上柱稀土基体的质量浓度为20g/L,pH2-3,流速为2.5mL/min,洗脱液为6mol/L的HCl溶液。共测定铈,镨,钕钐,钆和镝6种稀土杂质。  相似文献   

5.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痕量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吉顺 《岩矿测试》1986,(2):118-121
痕量铊的分析方法国内外有较多的报导,但利用萃取色层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铊的分析方法,尚未见过报导。萃取色层法是比较好的分离富集手段之一,我们曾进行过以磷酸三丁酯—聚三氟氯乙烯萃取色层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金的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测定痕量铊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连续侧定岩石矿物中的微量铀和钍,目前常采用熔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分离。前者需耗较多的有机溶剂,成本高,毒性大,后者需在阴、阳两根离子交换柱上完成,操作繁琐费时。兼有溶剂萃取法优点的萃取色层法能克服上述之不足,实现这一分离。 自1972年T.Braum将泡沫塑料作为支持体发展的泡沫塑料萃取色层以来,还未发现。用此法来富集岩石矿物中的铀和钍。我  相似文献   

7.
用5709萃淋树脂还原色层法分离富集高纯氧化铕中微量稀土杂质,随后用顺序扫描等离子体光电光谱法测定。色层分离的条件:上柱稀土基体的质量浓度为20g/L,pH2~3,流速为25mL/min,洗脱液为6mol/L的HCl溶液。共测定铈、镨、钕、钐、钆和镝6种稀土杂质。回收率为89%~105%,相对标准偏差≤4%。方法可用于荧光级氧化铕中杂质稀土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岩矿中微量铀一般采用萃取色层和离子交换色层法分离,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或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基胺苯酚(Br-PADAP)-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胶束增溶等方法测定。上述方法对岩矿中ppm量铀的测定操作繁杂。近年来我们利用纸色谱的特点,与干扰元素分离后直接在色谱纸上显色,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或目视法)测定铀。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测定岩矿中0.0000x—0.00x%的铀。  相似文献   

9.
P350反相色层分离岩石中痕量锆和铪及其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程 《岩矿测试》1989,8(3):161-16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用P_(360)(甲基膦酸二甲庚脂)作固定相,聚二乙烯苯吸附树脂作为载体,锆与铪的反相色层行为及锆和铪反相色层的盐析剂效应。提出了连续反相色层分离锆、铪新方法。并应用于岩石中痕量锆和铪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金的富集分离方法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光 《铀矿地质》1991,7(5):314-317
本文总结了1989年以来金的富集分离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泡沫塑料吸附法,溶剂萃取法,萃取色层法,离子交换树脂法,黄原酯棉吸附法,阐述了每种方法的最新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双硫腙负载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对水溶液中银离子的反相色层萃取行为,试验了Ph,流速、洗脱液及洗脱方法的影响。回收率试验表明,该法能定量捕集废水中银离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烃源岩地质色层效应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中红  查明 《地球化学》2006,35(2):157-166
利用未混油或混油源岩样品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分别对纹层状泥岩、暗色块状泥岩及灰质块状泥岩样品进行排烃模拟实验,其中块状泥岩及灰质块状泥岩被研碎后混入同层原油,而纹层状泥岩不被研碎(也未混油),以保持其层理结构的完整性。实验结果显示,排烃过程造成轻烃相对富集,色谱图中主峰碳前移,正构烷烃分布及部分甾、萜烷参数值在排烃过程中产生明显变化,萜烷对运移的敏感性没有甾烷强。在排烃过程中纹层状泥岩与块状泥岩及灰质块状泥岩的地质色层效应有着显著的差异,相对而言,块状泥岩与块状灰质泥岩的排烃效率低,但排烃过程造成了它们出现较为明显的地质色层效应,而纹层状泥岩排烃效率高,但在排烃过程中地质色层效应不明显。分析认为源岩的物理结构是造成这种地质色层效应的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湿法富集分离中硫脲洗脱液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锡康 《岩矿测试》1991,10(4):325-325290
近年来Au的分离富集多采用聚氨酯泡塑及反相色层法,洗脱液多为硫脲或Na_2SO_3溶液。Au的洗脱液仅适用于原子吸收法测定,用结晶紫、孔雀绿、硫代米蚩酮等分光光度法测Au时必须破坏硫脲才能显色。文献报道蒸发溶液至SO_3冒烟可破坏硫脲,但方法费时、费电。本文采用TRPO-GDX-301反相色层柱富集痕量Au,洗脱液在KCl存在下加入H_2O_2沸水浴加热10—15min破坏硫脲,然后结晶紫萃取光度法测Au。方法简单、快速、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压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单一高纯稀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高温高压离子交换法分离稀土时,排代剂浓度、PH值、线性流速和柱温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本方法在分离多元稀土富集和及稀土精料时,具有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分离时间短、产品纯度高、成本低廉等特点,为单一高纯稀土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金的普查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的需要,对金的分析测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测定地质样品中0.001克/吨,甚至更低含量的金。火焰原子吸收法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物中微量金已有不少报导。各方法的差异仅是分离富集手段不同。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离富集手段有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共沉淀、活性炭吸附和反相萃取色层法等。这些方法均能获得满意的分离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海飞  段体玉  刘源  孙樯 《岩石学报》2009,25(5):1288-1290
我们在26℃和0.1~900MPa压力下进行了纯水中石膏的溶解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低于608MPa的压力下石膏一直保持稳定,而在高于该压力下石膏才开始发生溶解。在其后的八次加压过程中,尽管体积在缩小,但压力却并不线性上升,且石膏也不发生进一步的溶解。当加压使体系压力增加,且压力超过668MPa时石膏才突然全部溶解完。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压力对矿物在水中的溶解具有某种控制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水在高压下具有完全不同于常压下的性质。这意味着地壳内在约18km深度处可能存在着一种物理化学界面。该界面将对矿物、岩石及其地球物理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岩石或其他复杂材料中痕量钍的准确值,在最后用灵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之前,必须使钍完全与其他元素分离。在硅酸盐岩石和其他有关的复杂材料中分析钍时,常使用离子交换法。在硝酸介质中用阴离子色层分离钍的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在5—10M硝酸中,钍很容易被吸附,这样就能把它与大多数其他元素分离开。当用6M盐酸洗提钍时,选择性会  相似文献   

18.
90°支流入汇区域时均流速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同宦  郭炜  詹磊 《水科学进展》2009,20(4):485-489
通过多组次水槽试验,应用声速多普勒测速仪研究入汇角为90°时,不同汇流比水流条件下支流入汇区域及其附近的水面比降变化和时均流速分布特征。试验表明,入汇口上游的干支流水面坡降取决于干支流相互顶托影响,而入汇口处及其下游合流掺混区水面坡降随干流流量增大而增大,随汇流比增大而有所减小。不同位置垂线时均流速分布主要受主支汇流比和水流流态的双重影响,随着汇流比的增大,入汇口上游断面时均流速逐渐减小,而入汇口下游断面产生了明显的高、低流速带,形成回流分离区。  相似文献   

19.
陈艳  何新秀 《矿物岩石》1997,17(3):98-103
本文用CL-P507萃淋树脂作为萃取色层的固定朴要研究了经D235阴离子树脂交换分离钴后和稀土镨钕钐的分离,对洗脱剂,洗脱条件进行了探讨,并选择出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20.
络合滴定锌的方法,由于很多元素的干扰,目前应用于矿石分析的还不多。常见的以甲醛取代锌-氰化物的方法,大部分只适于成分较简单的合金测定。平塚亘等提出矿石分析先将硫酸铅分离完,再用氢氧化铵分离锌与氢氧化物,这样操作不但效率低并且容易有吸附共沉淀等损失,特别与锌性质相似的镉离子很难分离。另外有文献介绍过采用色层及离子交换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