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阎长虹  郭书兰  郭建强  娄志会  万佳佳  于健伟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1-67040001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快和经济的转型,一些矿山逐渐被禁止开采,废弃矿山的残垣断壁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的自然风貌及生态环境,而且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目前,废弃矿山的综合修复及再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江苏省近20年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了南京冶山矿山公园、牛首山佛顶宫、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特色景点,形成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开发现状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以旅游价值识别要素、开发模式及景观营造方法为核心的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同时给出了目前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品牌建设、旅游管理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促进废弃矿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超  阎长虹  郭书兰  郭建强  娄志会  万佳佳  于健伟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47-67041156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快和经济的转型,一些矿山逐渐被禁止开采,废弃矿山的残垣断壁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的自然风貌及生态环境,而且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目前,废弃矿山的综合修复及再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江苏省近20年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了南京冶山矿山公园、牛首山佛顶宫、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特色景点,形成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开发现状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以旅游价值识别要素、开发模式及景观营造方法为核心的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同时给出了目前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品牌建设、旅游管理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促进废弃矿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趋增高,废弃露采矿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瓶颈.本文在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实例,来探讨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最终实现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省建设双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枯竭矿山的不断增多,针对废弃矿山和中晚期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出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解决矿山废墟带来的环境恶化,体现了矿山公园的核心价值,是矿山复垦、复绿浩大工程的一部分。它具有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即矿山生产的周期完结后,投入旅游产业经济循环中,为社会提供的新的旅游资源;矿山公园也为保护矿业遗迹和地质遗迹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光雾山园区旅游环线位于南江县北部山区,废弃和政策性关闭矿山共计20个。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土地损毁、地形地貌景观改变、地下含水层影响等四大类型,亟待治理恢复总面积154.09hm~2。拟采取地质灾害治理、土地连片整治工程及植物措施,对上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恢复,积极有效地改善旅游环线自然生态环境,为打造光雾山5A级景区提供硬件支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集休闲、康养、科普、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对旅游环线社会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解读国家矿山公园的评价标准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矿山公园旨在保护矿山开采形成的矿业遗迹,使矿业遗迹成为一种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它的建立对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业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已经建立的国家矿山公园的分析,提出了其评价标准和按照矿种、开采方式、主题景观的空间位置、开发主题等几种国家矿山公园的类型划分方法,并认为按照开发主题划分具有合理性、可行性,较为实用。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了以矿业景观、旅游开发、矿业景观和旅游开发并重为开发主题的三种类型矿山公园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7.
葛建 《湖南地质》2011,(10):81-82
为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临湘市对矿山地质环境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德钧 《吉林地质》2020,39(2):76-83
松花石是吉林省的特色矿产资源,其资源丰富、用途广泛,并且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松花石产业是吉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本文以多年的实际工作成果为依据,总结了"松花石的资源储量、形成规律、颜色特征、成分特征、结构、构造及物理、化学特征"等。阐述了"松花石的利用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产品开发、产业政策及现状"等。通过松花石市场状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及国家有关矿业政策的调查研究,指出了松花石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矿产开发、矿山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及淘宝购物"一体的松花石矿山文化园开发策略;并论述了矿山文化园建设的有利条件及主要建设内容,即"在保护中开发,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节约利用好吉林省松花石资源。  相似文献   

9.
娄底市是湖南省的矿业大市之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为严重,矿业活动对矿区的水、土、旅游及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危害。管理干部的观念落后、不作为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矿山地质环境未能根本好转的主要原因。跳出重开发轻环保的陈旧观念,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做好矿政管理的规章建设,严肃矿政管理纪律,实行政务公开,并引导全社会把地质环境保护当成一项自觉行为,是矿山地质环境实现优化和达到根本好转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济宁市露天矿山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按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对其进行了现状评估,同时,结合济宁实际情况,针对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提出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陕北煤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及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亚东 《地下水》2009,31(1):84-86
阐述了陕北煤矿区矿井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矿井水的水质特征,探讨了矿井水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综合利用途径以及进一步提高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陕北煤矿区矿井水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缓解其水资源用水矛盾、建立资源节约型矿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矿山遥感监测主要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构建了“遥感数据源选取—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图件制作”相对完整且较为成熟的矿山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以卫星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航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为辅,并采用无人机遥感图像; 在正射纠正、几何配准、数据融合等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建立矿山开采面、矿山建筑、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滑坡和泥石流的遥感解译标志; 采取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自动提取与目视解译相结合、辅以野外验证的方法进行遥感解译; 建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GIS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采用矿山遥感监测与传统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相结合方法,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区划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包括: ①首次建立了省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本底数据库,为实现矿山开发环境动态监测和国土资源空间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②监测成果已在矿产卫片执法、矿山环境治理和矿产资源规划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四川省矿政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③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适应川西南山区的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矿井水资源评价——以阜新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结合当前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将矿井水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矿井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它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以中国典型的矿业缺水城市阜新为例,运用数学理论、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水质评价、水量评价、污染评价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角度介绍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对阜新矿区矿井水水质、水量、污染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提出矿井水应该进行资源化利用,以解决矿区缺水问题,同时控制矿井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国家、自然资源部矿政管理需要,2016年在新疆东北地区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工作。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查证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查明了该地区的矿山开发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含“复绿工程”)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等情况。基于本底数据调查结果,根据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并对尾矿成分开展探索性研究。监测结果表明,新疆东北地区矿山开发秩序整体较好,矿山地质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善。该监测结果为相关部门的矿政管理工作,以及下一轮新疆矿产资源规划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甘肃省地方标准《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石油天然气、砂石粘土矿5个部分)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编制原则、主要内容、主要特点、使用《规范》的几点说明。重点从基本条件、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建设、矿区环境、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绿色矿山建设的6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与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规范》的共性特点和各部分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GeoEye-1的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琴 《安徽地质》2012,(4):297-301
以马鞍山矿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高分辨率Geoeye-1卫星遥感数据,通过影像的几何纠正、正射校正、融合等预处理,以Mapgis为数据平台,利用采矿权与遥感影像进行叠加,对开采面、矿山占地、尾矿库、矿山建筑、废弃采坑、矿山道路等信息进行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调查与监测工作。结果表明,Geoeye-1数据能够满足1:1万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能够准确、客观、实时的监测矿山的越界开采、无证开采、擅自改变开采方式等多种违规类型及矿山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为政府整顿矿山开发秩序、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胡君春 《地下水》2014,(6):9-13
评价矿井充水特征和预测矿井涌水量是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中一项重要和复杂的工作,不同矿区呈现出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单方法预测矿坑涌水量风险较大,与实际出入甚远,应深入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充水的各项因子,采用多方法预测矿坑涌水量。以云南省镇雄县坪上兴隆煤矿为例,分析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充水特征,分别采用比拟法、地下水动力学法和回归分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为兴隆煤矿提供安全生产参考,也为矿区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矿山的未来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笔者选取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资源利用等3个评价指标作为一级变量层,构建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及矿渣占地等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11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了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11个二级评价因子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根据矩阵特征向量值的大小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验证权重是否合理。根据矿区的现状、辽宁省内环境指标平均值及相关国家标准,将矿山环境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建立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抚顺东露天矿优秀区域约6.2×106m2,占总面积的67%;环境良好区约2.86×105m2,占总面积的3%;环境中等区约2.713×106m2,占总面积的30%;总体上矿山地质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