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6、7月份若干日内最大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16站用6、7月逐日降水量资料估计了日降水量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并递推得1~20天内最大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主要结果是:分布能较准确地逼近前一日有雨和无雨两种条件下日降水量的样本频率分布;大多数站在10日内最大日降水量在20~30毫米的概率最大,约0.2,20日内最大日降水量在30~50毫米的概率最大;北海和钦州10、20日内最大日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的概率明显大于其它站.  相似文献   

2.
关中、陕南伏旱的分析及预报刘娅妮(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伏旱时段的划分选用1958~1994年关中、陕南共十五站6~9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区域逐日降水强度指数RQRQ=ΔR%+ΔRzNΔR%;逐日区域平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反映降水强度...  相似文献   

3.
韩曙晔  王梅华  游性恬  章淹 《气象》1997,23(7):51-54
以三峡库区2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为主要依据,详细分析了三峡库区枯水期后第一场强降水出现日期的气候特征,并将库区分为东部和西部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可供“三峡工程”施工参考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自动站降水特征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伟东  尤焕苓  任国玉  杨萍  张本志 《气象》2014,40(7):844-851
利用2007—2010年北京123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的主城区、西部和北部区、东北区、东南区共分为4个区域的逐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与实际地形和下垫面类型比较,自动站分类较为合理,避免了在区域划分方面的主观因素影响。主城区降水集中时段最为突出,集中出现在7月逐日20—00时,且降水强度最强,降水量较大,降水小时数不多。西部和北部区降水集中出现在6月逐日18—20时、7月逐日23时至次日03时,降水小时数最多,降水强度不大,降水量不大。东北区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逐日00—08时和17—23时,降水小时数较多,降水强度不大,降水量最大;东南区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的逐日02—04时,降水小时数少,降水强度较大,降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功率谱、Morlet小波变换和Butterworth带通滤波处理等方法,对1954—2018年台山站的年降水序列和逐日降水序列数据进行多尺度振荡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台山站年降水量存在11~13、准4、准25年的周期振荡,前汛期降水量存在准13、2~5年的周期振荡,后汛期降水量存在7~8、准20、3~4、准11年的周期振荡。台山站逐日降水振荡基本表现为天气尺度振荡、准单周振荡、准双周振荡、季节内振荡和季节变化振荡等5种尺度,季节内及以下尺度振荡强度相当,季节变化振荡强度较弱。5种时间尺度的标准差,天气尺度最大,季节变化尺度最小,除季节变化振荡外均呈现出周期性循环特征。在汛期雨量偏少年,逐日降水较易呈现出准单周振荡和天气尺度振荡,而汛期雨量偏多年较易呈现出准双周振荡。  相似文献   

6.
1引言深层地温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汤您苍等在1975年就开始用深层地温做降水量分布预报。经多年的深入研究,深层地温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已取得很大进展。沈阳市气象台从1988年开始用深层地温做盛夏7月份降水量预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深层地温做大田播种一出苗期(4~5月)和小麦收获期(7月)的连阴雨预报。2深层地温逐日变化规律及异常变化的规定2.且深层地温逐日变化规律。本文用沈阳现象台1981~1995年历年逐日SO、160、32Ocm三个层次的地温资料。…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流域面雨量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CAPS系统提供的金沙江流域内64个气象站2005~2008年逐日08~08时降水资料,由各台站日降水量的算术平均计算出流域逐日面雨量,从而分析金沙江流域面雨量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年平均降水总量为807mm,较嘉陵江、乌江流域偏小15%左右;较三峡区间偏小23%;雨季(5~10月)降水量为720mm,占全年的90%;旱季(11月~次年4月)降水量为86.9mm,占全年的10%;比较金沙江流域和三峡区间逐日降水的年分布曲线发现,金沙江流域夏季风推进迅速而撤退缓慢,三峡区间夏季风推进缓慢而撤退迅速;青藏高压南部的东北气流、南亚西南气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部东南气流的辐合线是金沙江流域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海省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测得的逐时、逐日月降水量,人工站每小时虹吸式雨量计降水量资料和雨量器实测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差值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7—2015年吉林省春夏期(4—7月)逐日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以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为协变量,建立各站点逐日降水量的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Maps,SOM)的统计预测模型;分析吉林省春夏期的主要天气模态,研究逐日降水和天气模态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关系提出逐日降水量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结果表明:SOM对天气模态的分型质量较好,邻近天气模态的累积概率分布较相似,距离较远的天气模态累计概率分布差异较大。各天气模态下无降水的概率与日降水量区间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 94,显著性水平小于0. 01。基于降水量累积概率分布,20种天气模态被划分成4类,并与降水易发程度和逐日降水量完全对应。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24个站点逐日降水量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并进行预测性能分析。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 SE)的中位数分别为3. 12 mm和6. 13 mm,SBrier和Ssig分别为0. 06和0. 51,站点的逐日降水量预测性能整体较好。MAE和RMSE分布呈现东南大西北小,去除降水自然变异差异的影响,所有站点的误差都较小; SBrier和Ssig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杜勤博 《广东气象》2012,34(3):10-12
根据潮阳气象站1959~2011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近53年来潮阳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前汛期和后汛期各个降水指数变化规律存在很大区别:(1)前汛期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频率和暴雨日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后汛期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2)前汛期存在8年和3年的短周期,后汛期周期变化不明显;(3)前汛期极端降水量发生突变,分别是1965年和1985年,20世纪90年代后极端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后汛期极端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兴宁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0,他引:2  
利用1961~2006年兴宁机场的逐日信息化资料,分析了兴宁地区46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兴宁地区年,冬、夏季平均温度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增温率为0.015℃年;综合来看,20世纪60~90年代冬季增温幅度大于夏季,21世纪初夏季增温幅度高于冬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488.9mm,季节性显著,其中夏季最多,占年平均降水量的45.4%,秋季降水量最少。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不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2.89mm/年。  相似文献   

12.
由六枝1957~2001年45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出六枝夏季(6~8月)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和夏季总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暴雨量决定降水量,且旱涝预测主要是暴雨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资料:1、历年各月逐日降水量资料(08—08时、20—20时)2、历年各月逐日日平均 P、T、e、Tg、TD。3、历年各月逐日14时 P、T、e。4、历年各月逐日14时ΔP_3、14时(e—T)。5、69年—78年6—9月格尔木、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的 H、T、Td500毫巴指标站资料。  相似文献   

14.
湿有效位能在开封汛期分级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李改花(开封市气象局·475003)1984年以来,开封市气象台利用湿有效位能作6~8月份逐日降水预报。使用中发现,湿有效位能变化与降水量级有一定关系:各层湿有效位能逐日上升较小时,降水量级较小;湿能激增,在湿...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汉中市1951~1998 年逐日降水资料, 计算汛期(6~9 月)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及旱涝级别与汛期总降水量的关系, 得出: 汛期暴雨量对汛期降水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讲, 汛期旱涝预测主要是汛期暴雨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疆35个观测站1991—202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降水变差系数、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疆天山南、北坡与山区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大,从北向南减少的梯度明显且西部多于东部。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45%,山区降水量相对稳定,北坡降水四季分布更均衡,南坡降水量主要在夏、春两季。近30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且秋季降水量增加更明显,降水量具有准10和准20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汪青春  李林  刘蓓  秦宁生  朱尽文 《气象》2005,31(3):69-72
利用青海省1961-2002年26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省东部地区10个站1981~2001年降水自记资料,分析近40年来青海省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减少造成的;而冬半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是由于雨日增多和每个降水日平均雨量的增大造成的。近20年来10分钟、1小时最大降水的强度在明显增加。同时,20世纪90年代夜间出现强降水的几率多于80年代。  相似文献   

18.
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小浪底库区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气象站蓄水前后共20 a逐日雷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站雷暴日数、初日、终日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因水域面积增大,对小浪底库区及周边雷暴气候特征等有较大影响,库区和周边东部年雷暴日数和初终间日数呈增加趋势,周边南部呈减少趋势;雷暴日数秋季增加,夏季减少;库区和周边雷暴初日均呈明显的提前趋势,终日多呈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口市1951~2000年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与汛期总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口市汛期总降水量与相当暴雨日数关系相当密切,与暴雨日数关系次之.与中雨和小雨日数的关系不明显。汛期总降水量与相当暴雨日数具有较一致的气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段旭  陶云  刘建宇  彭贵芬 《气象》2007,33(9):33-39
利用2001—2005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滑坡泥石流样本和地质地貌特征等级,分析研究了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滑坡泥石流发生与短时强降水和前期累积降水量关系密切,8天累积降水量40~50mm、9天累积降水量70~80mm、10天累积降水量100~110mm和1~2天30~40mm等降水条件最为敏感。在现有降水量观测空间密度不足的情况下,用前期累积降水量来分析与滑坡泥石流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不同地质和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发生对降水量大小的响应有比较大的差异,在预测预报时,若能综合考虑各类地质地貌特征,将有助于减少空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