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前言     
《地震》2004,(1)
为加强地震预报工作 ,整合地震预报的力量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于 1999年 8月成立预报部。预报部是在中心原第一研究室 (全国震情分析预报室 )和第十研究室 (首都圈震情分析预报室 )基础上 ,将中心其他专业研究室的预报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的。预报部的方向是 :坚持边预报、边研究、边提高的方针 ,努力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 ;发扬中国地震预报的优良传统 ,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 ;立足实践 ,扎实工作 ,建立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地震预报研究队伍 ,力争在地震预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并在减轻地震灾…  相似文献   

2.
韩渭宾 《地震学报》1998,20(4):437-440
1问题与思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号召大家在“新”和“实”字上下功夫,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地震界兴起非线性热,于是,引进、开发了许多地震学地震预报新指标和新方法,促进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可是,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并未因此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协调组和山西省地震局于2006年5月21—23日在山西太原联合举办了2006年度地震预报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1)地震预报新方法探索(特别是数字地震资料的应用)。(2)“十一五”攻关内容研讨。(3)会商会制度改革讨论与地  相似文献   

4.
李东升  陆远忠 《地震》1993,(6):29-34
本文介绍了混沌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地震中的复杂过程及其混沌特征,探讨了混沌理论给地震预报研究带来的新观点、新认识和新方法,说明混沌理论对地震预报深入攻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科学发展需要新思维和新的观测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东 《地震》2002,22(2):9-12
通过对地震预报现状的分析,认为传统的地震预报思路仍是目前经验性地震预报所依托的。但是要想从质上提高地震预报水平,使地震预报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必须引入新的思维和新的观测手段。新思维常常产生于新的观测结果中和隐含于失败的地震预报教训中。地震科学是一门依赖于观测的科学,新的观测手段和新的研究思路在地震预报的科学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或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已先后资助非线性科学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的科研课题28项,其内容广泛涉及系统科学方法论、分形几何学、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浑沌理论、灰色预测理论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获得一批出色的成果,有些已经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中获得应用成效,其应用发展前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开拓地震预报的新理论、新思路,发展实用性的地震预报新方法,本期选登了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办公室于1990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地震局在兰州观象台建成了专门用于地震预报的极轨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站,为利用卫星资料进行短临地震预报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料条件。本文主要阐述地面热红外数据反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王培玲  孙丽 《高原地震》2008,20(3):13-16
回顾和总结了地震波方法在青海省地震预报工作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提出了影响该方法应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开展研究的优点,同时也介绍了深入开展地震波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地震局于2007年5月22—25日在安徽合肥联合举办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内容包括第七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成立、数字地震研究与应用以及地震预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讨。来自中国地震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省市地震局、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29个单位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局原局长陈章立,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车时副司长,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处李永林副处长,安徽省地震局张鹏局长、姚大全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张国民研究员、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地震局在兰州观象台建成了专门用于地震预报的极轨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站 ,为利用卫星资料进行短临地震预报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料条件。本文主要阐述地面热红外数据反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应辽宁省地震学会理事长卢造勋邀请,天津市地震局冯德益研究员于8月14日在沈阳做了题为"地震预报的某些新方法";"模糊地震学简介"的学术报告在"地震预报的某些新方法"中,概括介绍了确定性方法、不确定方法(包括随机性、模糊性、信息不完整性等)、系统学方法(包括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和综合方法(模糊概  相似文献   

12.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六──地热前兆用于地震短临预报实用性研究取得进展多途径探索地震短临预报,深入开展新方法实用性及其前兆机理研究,是国家地震局“八五”地震短临预报重点攻关内容之一。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一些新方法,如地热前兆观测...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地震动态》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是地震科技信息研究类月刊。本刊是地震系统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44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本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及时报道学术交往、科研规划、  相似文献   

14.
1 建立新体制的缘由与目的地震预报研究协议会为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加强与各大学的联系并有效地促进该研究的发展 ,于 1 978年在东京大学设立了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可以说 ,奠定了大学在推进国家地震预报事业和计划方面的基础。其后 ,尤其是阪神·淡路大震灾之后 ,在对国家的地震预报计划作大幅度修改的过程中 ,地震预报研究协议会也针对现存的问题与体制重新进行了研讨 ,并由协议会下设的研究推进体制研讨专业委员会于 1 995年 6月提出了以下改革基本方针 :1拓展预报研究体制 ,众采博撷 ;2实施果断指挥 ;3能让众多研究人员参加。继而 ,1 …  相似文献   

15.
1引言方法论(methodology)就是把某种共同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为讨论对象的一门学问。各门科学都有方法论,地震预报科学当然也应有自己的方法论。地震预报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减灾需求和地球科学的发展需要,这二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对地震预报科学发展规律的研究,如果抛开地震预报科学的内在因素,那是属于宏观的地震预报方法论范畴。地震预报工作者在研究地震预报课题时,也可以不考虑地震预报发展的外在推动力,专门就地震预报内在体系中的特定问题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就需要考虑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懂得…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地震的地点预测。震例的空间扫描异常区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比单项地震预报方法圈出的异常区不仅范围小,而且包围或接近震中。  相似文献   

17.
吴小玲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9,13(2):127-134
断裂密度衍是引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一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新方法,用以探索大震之前某一区域或地段面断裂密度的异常变化。应用该方法对新疆天山部分地区进行系统研究后,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了具有一定信度的定量或半定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8.
苏联是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之一,地震预报工作开展较早,近20年来取得一些进展,其中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笔者通过一年来在苏联进修所了解的情况,在本文中综述了苏联地震预报历史发展简况、苏联地震预报研究体制概况、苏联地震预报研究的进展和国际合作、苏联地震预报的管理体制及主要经验。认为苏联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扎实、方向明确、前景宽广;中苏两国应加强交流,为早日实现地震预报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震动态》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是地震科技信息研究类月刊。本刊是地震系统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42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本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及时报道学术交往、科研规划、国内外学术会议、专业机构活动等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地震动态》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是地震科技信息研究类月刊。本刊是地震系统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45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本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及时报道学术交往、科研规划、国内外学术会议、专业机构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